APP下载

基于GIS的重庆市忠县地名文化景观分析

2021-05-06刘力源李宏芸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忠县用字文化景观

刘力源, 李宏芸

(内江师范学院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四川 内江 641100)

0 引言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1].地理学、语言学、行政学、历史学等许多学科都研究地名.文化地理学视地名为一种既可悟又可视的文化景观,是区域文化在地表的凝结和保留[2].因此,地名文化景观成为文化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研究地方人地关系的一个独特视角,主要研究地名景观空间分布及其与地方自然、人文环境特征之关系.2010年12月修订后的《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3]里明确提出地名命名与更名应反映当地人文或自然地理特征.区域的差异决定了地名文化景观的地域独特性,了解地方地名文化景观特征可以为地名命名提供重要的历史地理参考;同时,地名文化景观是我们感知地方环境,理解语言文化,保留历史记忆,促进地方文化认同的一个重要窗口,其本身也是地方文化的组成部分,需要传承与保护.

传统的地名景观研究多定性分析区域地名景观空间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4-6].国外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如 Jett[7]分析了美国亚利桑那州纳瓦霍人的地名命名实践如何体现环境与感知的相互作用;Gill[8]探讨了作为政权象征符号的莫斯科地名的更新.近年文学地理学兴起,一些研究从文学作品里提取地名,从个体视角探析地理空间感知与建构[9-10].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理信息技术逐渐应用于地名数据库建立[11-12],地名管理[13-14]和地名景观的空间分析与可视化表达.笔者采用“地名+景观+GIS”的组合词对知网期刊进行中英文扩展搜索,截至2020年,共搜索到60篇文章.王彬等[15]最早将GIS应用于广东地名景观分析,之后此类研究逐渐增多.研究的空间尺度涵盖国家[16]、省(直辖市)[15,17]、区域[18]、市[19]、县(区)[20-22];综合研究区域地名景观与自然、人文环境关系的文章较多[17-23],也有单独研究区域地名景观与地貌关系[24]或对地方专门的历史地名[25]进行研究的;主要以静态地名景观研究为主,地名景观时空演变[26]研究较少;从GIS方法的选择看,早期常用绘制地名密度图、不同类型地名数量的专题地图分析地名景观空间特征[15,20],逐渐采用点密度估计、核密度估计、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等多样化的方法[17,26-29],对地名景观空间特征的刻画日益精细;从采集的地名数据来看,政区等级一般可以小到村名,但更微观尺度的地名景观研究极少,这些微观地名处于底层,能更细致地刻画地方自然环境特征与文化要素特征,并在一定程度上透视地方人地关系,是地方性知识的组成部分.

本文以重庆市忠县乡镇、村、街道、自然山水实体等地名为样本,对忠县地名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运用GIS核密度估计方法,绘制各类地名专题地图进行分析,揭示忠县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及自然、人文属性特征,也为忠县地名命名与保护、传承与发展等提供一定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忠县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忠”字命名的县城.唐贞观八年,唐太宗赐名忠州,“民国”二年(1913年)设忠县.忠县位于重庆市东部偏北、长江上游地区,介于东经107°32′ 至108°14′,北纬30°03′ 至30°35′ 之间,北与梁平相邻,东北与万州区相邻,东南与石柱县为界,西与垫江县接壤,辖区面积为2187平方公里,至2018年末,常住人口73.88万人,城镇化率为44.79%,主要以汉族为主,有土家族、回族、苗族等少数民族[30-31].全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地貌由精华山、方斗山、猫耳山三个背斜和其间的拔山、忠州两个向斜构成,形成“三山两槽”,属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32].

根据忠县人民政府网的行政区划统计数据,目前忠县辖29个街道乡镇,包括忠州、白公、乌杨、新生4个街道,野鹤、任家、石宝、汝溪、官坝、东溪、复兴、洋渡、石黄、马灌、拔山、金鸡、双桂、花桥、新立、三汇、永丰、白石、黄金19个镇,善广、石子、涂井、金声、兴峰、磨子土家族6个乡.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忠县地名数据来源于《四川省忠县地名录》(1982)[33]、《忠县地名录》(1993)[32]等地方志资料.全县搜集到3498个地名,包括行政村名、场镇街道名、自然村名、自然地理实体山水名,选取的底图资料来源于2017年重庆市勘测院发布的忠县政区图、地势图和水系图.

2.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分类统计方法、GIS制图与核密度估计法和定性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首先,搜集忠县各乡镇真实准确的地名资料,并对其进行统计分类,绘制出其地名分布密度图,反映忠县地名数量总体空间分布特征.然后,对地形地貌类、水文类地名重点分析,利用Google Earth 查询地形地貌类、水文类地名的地理坐标,运用Arc GIS生成两类地名核密度分布图,与忠县地形地貌、水文分布特征对比,分析此两类地名文化景观分布特征;将29个乡镇街道所包含的各类地名数据录入GIS矢量图的属性表中,绘制各地名类型分布专题地图,分析各类地名文化景观在各乡镇的分布情况.此外,根据地名由来定性分析不同类型地名蕴含的意义以及地名文化景观形成的原因,同时反映地名景观的属性特征.

3 地名文化景观分类与统计分析

3.1 地名文化景观分类

根据忠县地名来源及其字面意思,可分为自然景观类地名与人文景观类地名.其中自然景观类地名分为地形地貌、水文、动物、植物、方位5类,人文景观类地名分为数量、姓氏命名、道路交通、生产贸易、建筑物、情感意愿等6类,加上其他类一共划分为12类(见表1).

3.2 地名统计分析

从地名命名来源来看地名类别,多数地名来源是唯一的,但也有些地名是多源的,如张家塆来源于自然环境,也来源于姓氏命名;吴家祠堂来源于姓氏命名,也来源于建筑类中的宗教场所.对于多来源的地名,分成两类分别进行统计,地名按类汇总后,包含重复地名一共为4523个地名,按类型与数量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自然景观类地名共有2379个,占地名总量的52.60% ,以反映地表形态中的地形地貌类、水文类地名为主;地形地貌类地名占自然景观类的比重最大,主要用字(数量)为塆(213)、坝(205)、山(174)、岩(110)、岭(104)、咀(100)、坪(91)、垭口(69)等;水文类地名主要为沟(169)、河(53)、溪(49)、塘(30)、湾(29)等;动物类地名主要为龙(68)、马(39)、狮(20)、凤凰(14)、牛(10)等;植物类地名主要为松柏(30)、竹(16)、桂(16)、柳(6)等;方位类地名主要为中(25)、下(21)、上(18).

表1 忠县地名用字(词)分类统计

人文景观类地名共1808个,占地名总数的39.97%.姓氏命名类地名最多,地名用字涉及160个姓氏,主要用字(数量)为张(40)、杨(35)、李(30)、王(29)、陈(28)、刘(22)、周(20)等;道路交通类地名主要为路(124)、桥(73)、街(59);建筑物地名中涉及宗教特征的地名较多,主要为庙(96)、寺(58)、祠堂(35)等;生产贸易类地名主要为场(77)、街(60)、店(10)、铺(6)等;情感意愿类地名用字主要为兴(17)、丰(16)、和(11)、安(11)、福(9)等;数量类地名主要为三(50)、二或双(34)、五(22)等.

从地名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忠县地名文化景观分类与数量分布特征,可见其与自然山水、社会族群组成传统关系最为密切.

4 忠县地名文化景观特征

4.1 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

4.1.1 总体空间分布特征

地名文化景观总体空间分布特征常用地名密度指标反映.根据统计的忠县各乡镇地名数量与各乡镇面积,计算出各乡镇地名密度,运用Arc GIS绘出忠县的地名密度分布(见图1).忠县东部、东北部乡镇的地名密度较高,如人口集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忠州街道,其地名密度远远大于其他乡镇,其次是石黄镇;位于中部偏南的乡镇,地名密度较低.忠县地名分布呈现空间分布不均衡的特征,但该特征很难用单因素来解释,这可能与本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集中程度、地形以及邻近地区影响等多因素相关.

4.1.2 自然景观类地名空间分布特征

忠县的地形地貌、水文类地名分布如图2所示.由图2可以看出,乡镇之间有较大差异.以地形地貌类来命名的地名主要集中在忠县的东北部、西部、中部的白石镇和东南部.该类地名用字多样化,用字数量最少的花桥镇都包含有8个用字,其他乡镇更多达10个以上,常见用字都有“坝、山、塆、坪、田、岩”等.总体而言,地形地貌类地名多,反映人们对地形起伏感知比较深刻,且地貌位置便于描述.白石镇地形地貌类地名数量最多,有107个;最少的是石子乡,有16个.地名数量多少往往与地形复杂程度相关.忠县水文类地名相对较少,常见用字都有“沟、湾、溪、河、塘”等.每一乡镇水文类地名数量差值小,最多的洋渡镇有29个,最少的官坝镇有5个.地名数量多少与河流等级高低及流经乡镇境内的长度有关.地形地貌的立体复杂特征对地名命名的积聚性超过了水文的线性特征.

忠县动植物类地名分布如见图3所示.由图3可以看出,动植物类地名总体数量并不多,但也存在空间差异.动物类地名数量最多的是忠州街道,有16个;其次是新立镇、洋渡镇,有15个;最少的是东溪镇、乌杨街道,只有2个.植物类地名多分布于西部和东南部,数量最多的是新立镇、新生街道,有10个;数量最少的是金声乡、汝溪镇、善广乡,都只有1个.地名命名主要反映其物产特征,往往山区乡镇动植物种类相对丰富,此类地名数量更多,如桐柏山、桃子坳、黄瓜坪、莴笋岭等.

图2 地形地貌、水文类地名分布

图3 动植物类地名分布

4.1.3 人文景观类地名空间分布特征

生产贸易类、道路交通类地名呈现明显的集中分布(见图4).道路交通类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忠州、白公街道;姓氏命名的地名在全县均有分布,较为分散,数量较多的分布在拔山、汝溪、石黄、白石镇、乌杨街道,数量为40个左右;数量较少的是石子乡,仅有7个.这反映出传统的家族聚居观念的普遍性.生产贸易类地名较少,反映出丘陵山区由于交通不便,生产贸易相对落后的面貌.建筑物类地名数量较多的是新立、马灌、石黄、汝溪等镇(见图5),数量为20个左右.情感意愿类地名数量较多的是石黄、官坝镇,数量为10个.

图4 姓氏命名、生产贸易、道路交通类地名分布

图5 建筑物、情感意愿类地名分布

4.2 地名文化景观的自然特征

4.2.1 地形地貌

从地形地貌类地名核密度分析图(见图6)可以看出,地形地貌类地名大多分布在忠县的东北部、西部、中部的白石镇和东南部,总体分布呈现出三条东北-西南走向平行带,基本与“三山夹两槽”的地形分布特点相一致,体现出山脉地形对地名文化景观的影响.

图6 地形地貌类地名核密度分析

山区内分布有丰富的河流水系,这增加了地形的复杂程度,所以地形地貌类地名分布较密集,地名用字多样化,主要以“塆、坝、山、岩、岭”等形式出现.形容地势比较平坦的地名用字有“塆、坝、坳、坪、台”等.其中,带“塆”字的地名数量最多,“塆”是山沟的小块平地,“塆”常和“家”字并用,构成“某家塆”的地名形式.同一个塆里住着的大多是同姓家族,如韩家塆、周家塆等.这个字也反映了过去人们对聚居地的选择理念.人们修建房屋村落时一般选择弯曲形的内弯地带,该地带的特点是背靠山丘或山坡,前面相对平缓,视野开阔,两侧有缓丘相扶持[34]. “坝”是平地的意思,忠县境内的坝属于缓丘型,有三个特征:一是单体面积小,常见的是几亩农田的坝子;二是分布破碎,多是孤立地块状散布于各地或受山势夹持,或受流水切割;三是平得不彻底,有些呈倾斜状,有些则与缓丘镶嵌组合绵延起伏.

形容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名用字有“山、岭、岩、坡、丘、垭口”等字,带“山、岭”的地名数量达到278个.“岩”是指岩石自然凸起的地方形成高峻的山崖,“坡”指山与坪、坝间的过渡段,“垭口”指地势比较高的山口.

4.2.2 水文

忠县傍着长江顺势发展,溪河均属长江水系.长江流经忠县9个乡镇,境内总长为88公里.目前全县有28条溪河,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有8条,最大的溪河是黄金河,其次是汝溪河,有11条溪河从长江南岸汇入,有10条从长江北岸汇入[31].水文类地名用字主要以“沟”为表现形式,因为水流而产生的壑谷,称之为沟.“沟”字既能反映水文也能反映出地形地貌,贴切地形容出忠县的山区地理环境.每个乡镇都包含有带“沟”字的地名,主要分布在溪河支流众多的汝溪镇(13个)、新立镇(11个)、拔山镇(10个)等.

从水文类地名核密度分析图(见图7)可以看出,水文类地名文化景观主要沿水系分布.大多数分布在靠近长江的乡镇,如洋渡镇(29个)、马灌镇(26个)、乌杨街道(25个)、忠州街道(23个)等,其次是分布在镇域内溪河、水库较多的乡镇,如黄金镇(19个)、汝溪镇(20个)、三汇镇(13个)等,并且通常河曲凸岸分布密度较大,体现出河流对居民点选址与地名景观的影响.

图7 水文类地名核密度分析

4.2.3 动植物

忠县自然环境条件较优越,各乡镇均有动植物类地名分布.忠县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较为丰富,地名常以盛产作物命名,如:桃子坳因山坳里生长的桃子树多而命名,类似的地名还有梨子园、枣子塆、栀子坪、芝麻岭等.

忠县有山有水,山形水势变化多端,动物地名包含了养殖家禽和耕作牲畜的种类,包括水里游的、天上飞的、山林里跑的各种常见动物.有些地名虽以动物为名,却是自然地貌的象形表达,与当地地形、水文相关,如鹰咀岩、鹞子岩、鱼箭滩、象鼻石等.还有一些非真实的动物地名反映汉文化信仰特征,如龙、凤凰.其中带“龙”的地名最多,如回龙山、神龙庙、双龙场等.在中国,龙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和一切美好的东西,地名中频频出现既体现人们对图腾的崇拜,也反映出人们追求平安幸福、风调雨顺的美好生活愿望.

4.3 地名文化景观的人文特征

4.3.1 历史文化

忠县是三峡库区文物大县,历来重视文化保护与传承,并且县城内的忠州街道和白公街道建设时间较早,人口逐渐密集.为了反映忠县鲜明的历史文化以及集中纪念的历史人物,百姓们就以忠县英雄人物、造福忠县百姓的名人姓名或与之相关的称谓来为地名命名.

(1)蔓子路、严颜路.巴蔓子是战国中期的巴国将军,他刎首留城的故事广为流传,忠县人民为纪念他而修建有巴蔓子庙,蔓子路也因此命名.后来的巴郡守将严颜将军忠心义胆、精忠报国,人们为纪念他,将他出生的村改为将军村,严颜路也因此得名[35].

(2)白公路、乐天路、香山路、东坡路.唐朝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担任忠州刺史数年,乐天路、香山路是后来百姓为纪念他而得名,白公路又因此段路修建有纪念白居易的白公祠而得名.东坡路,位于忠县县城的东方,又因白居易在此居住、植树,赋有与东坡相关的诗句,故将该地名使用至今.

(3)宣公路.唐代政治家、文学家陆贽,谥号宣,被贬别驾十载,曾在忠州任职,百姓为纪念他,就用“宣公”为道路命名.

(4)良玉路、太保路.忠州城鸣玉溪人秦良玉是明末时的一位巾帼英雄,喜欢舞刀弄枪,曾训练出一支能征惯战的“白杆兵”,后来她率兵杀敌报效国家,历经大小数百次战役,后被封为“忠贞侯”[35],人们为纪念她,修建了秦良玉宗祠,宗祠所在的路为太保路,并有名字命名的良玉路.

4.3.2 宗族与移民文化

姓氏类地名构成方式主要是“姓氏+家+通名”,比如:李家沟、沈家庙、朱家院子等.此类地名在人文景观类地名中占比达43%,主要反映传统的宗族关系.其中,以“会馆”“祠堂”“家庙”“川主庙”命名的地名还体现出忠县移民后的文化整合.

忠县本土主要姓氏是杨、严、文、甘、杜,后来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移民迁入忠县境内,而明清时期的“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对忠县地名影响最大.四川资源丰富,地大物博,而在明末清初的十年间,由于战乱、瘟疫等灾难不断发生,人口急剧下降,后来通过“移民垦荒”的政策,以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为迁出省,逐渐解决四川粮食生产和劳动力资源短缺的问题.忠县有“湖广填四川”来的移民,这些移民为忠县赋予了一些新的地名.在姓氏命名类地名中,地名数量较多的涉及“张、杨、李、王、陈、刘、黄”等十个姓氏,全县人数最多的也是这十个姓氏,皆为忠县的移民及后裔[32].

另外,20世纪90年代因为修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产生的移民对忠县地名也有很大的影响.当时全县沿江乡镇,部分行政村被水淹,石宝、东溪、复兴等乡镇的人们只好搬迁到外省或者忠县其他地方,后来这些移民为居住地赋予了新的地名.这些地名部分反映人们对新生活、新发展与新居住地的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部分延续了地域的历史文化传统.比如复兴镇新地名有滨江路、中兴街、新民街、复兴大道、望江广场等;东溪镇新地名有移民街、宣公路、神溪路、姜维路等.

4.3.3 宗教特征

宗教地名类型反映忠县宗教信仰主要是佛教,其次为道教.据《忠县志·佛教》记载,东汉时期,佛教传入忠县,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忠县高僧云集,寺庙众多,佛教在此得到大力宣扬[32].体现出宗教特征的地名用字(数量)有庙(96)、寺(58)、堂(5)、观(5)、塔(3)、宫(3).反映佛教的地名用字为“庙”“寺”,如三清庙、列神庙、净涵寺、望氺寺等;反映道教的地名用字为“观”“宫”,如玉皇观、三洞观、玄旻宫、禹王宫等.

4.3.4 情感意愿

情感意愿类地名多出现“兴、丰、和、安、福”等用字,如兴旺村、丰裕村、丰收乡、和平村、长安村、永安村、乐居村等,反映人们对农业生产丰收、家庭富裕、幸福、兴旺、生活快乐、社会长治久安等的美好愿望.

5 结论

本文以忠县小尺度的乡镇、村、街道及自然实体地名为研究对象,借助定量与定性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准确细致地刻画了忠县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与属性特征.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结论:

(1)忠县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名总数量以及不同地名类型及其数量在各乡镇分布的不均衡性.与人口密集程度、经济发达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

(2)忠县地名中涉及自然环境的地名数量最多,反映了人对地方环境的深刻感知.地形地貌类和水文类地名用字、用词多,总体分布与忠县“三山两槽”的地貌特征及水系分布一致.由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形复杂,物产丰富,故动植物地名种类与数量众多.

(3)姓氏类地名在人文景观类地名中所占比重最大,反映姓氏名称多达上百个,既反映该类地名深受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也反映出忠县丰富的移民文化.在地名保护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4)忠县的地名文化景观根植于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地名能凸显忠县独特的“忠”文化、宗族与移民文化、宗教文化,人们的美好情感与意愿等,一些新地名还颇具时代特征.

已有的地名文化景观从地名这一侧面反映了人们对地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感知、态度与价值观.本文对忠县的地名景观空间特征、自然与人文属性特征进行了静态分析,其中虽然分析了地名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因素,但缺乏地名演变的探讨,今后可继续深入研究.随着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一些旧的地名可能会消失,新的地名会产生,地名命名是延续传统方式或是反映新的时代特征?地名命名如何塑造地方文化,获得文化认同?地名文化遗产又该如何传承和保护?从地名景观角度理解,地名命名与保护的确应该遵循地方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延续地方历史文化与反映新时代价值观并重.

猜你喜欢

忠县用字文化景观
容易混淆的词语
近20年国内文化景观研究进展
重庆忠县 人才培育助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文化景观粒子云的界定与度量
《汉语大字典》“人名用字”考误举隅
科技论文表格的编排要求(五):用线和用字
译经用字与译经词语新释
武夷山:作为“文化景观”的历史演变
基于文化景观保护的旅游游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