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鸟类新纪录
——栗树鸭

2021-05-06张海波吴忠荣沈惠明孔志红苏以江

野生动物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阿哈栗树贵阳

张海波 吴忠荣 李 毅 陆 亮 沈惠明 孔志红 苏以江

(1.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阳,550025;2.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贵阳,550007;3.贵阳市野生动植物管理站,贵阳,550003;4.贵阳花溪供电局,贵阳,550025)

2020年4月14日,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专业技术人员在开展鸟类监测时,于湿地公园保育区内发现2只形似鸭子的鸟类,目测该鸟体型中等,全身以褐色为主,正在浅水沼泽区觅食。贵阳市野生动植物管理站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远程终端“阿哈湖1号”也记录到了该物种的影像资料。通过查阅《中国鸟类志》[1]、《中国鸟类野外手册》[2]、《中国鸟类图鉴》[3]等相关文献,确认该物种为栗树鸭(Dendrocygnajavanica),隶属于雁形目(Anseriformes),鸭科(Anatidae),树鸭属(Dendrocygna)。进一步对照《贵州鸟类志》[4]、《中国鸟类志》[1]、《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5]、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19版[6]发现,贵州省尚无该物种的分布记录,因此,明确该种为贵州省鸟类分布新纪录种。

1 发现地概况

本次发现栗树鸭的地点(106°39′0.13″E,26°30′28.46″N,海拔1 107 m)位于贵州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的保育区范围内,行政区划属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金竹镇金山村。花溪区位于贵阳市南部,全年平均气温16.0℃,全区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处云贵高原东斜坡和苗岭山脉中段,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质地区[7]。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1 024.71 hm2(2020年总体规划数据),包括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3大湿地类型,分为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和合理利用区。

2 形态描述

栗树鸭属中小型红褐色鸭类,体长37—42 cm,体重400—600 g。该种为我国仅有的1种树鸭,还未见有与该种较为相似的种类[1],野外鉴别特征明显,容易识别(图1)。

本次记录到的栗树鸭是雌雄各1只(Canon 7D Mark Ⅱ+Canon EF 100—400 mm f/4.5—5.6L IS Ⅱ USM拍摄)。两性形态相似:额浅棕色;头顶、枕部棕色,具有黑褐色细纹,依此形成的黑色带斑从枕部一直延伸到后颈;两颊、前颈乳白色,喉近白色;上胸黄棕色,下胸、腹及两胁栗色;背、肩黑褐色,具有棕色或棕灰色羽缘,形成扇贝形纹;腰、尾黑色;虹膜褐色,眼具窄浅黄色圈;嘴、脚深灰色。本次未记录到幼鸟。

3 生境与习性

据IUCN[8]记录,栗树鸭栖息于森林、草地、湿地(岛屿)、海岸等多种生境类型。据国内文献[1]记录,栗树鸭偏好栖息于富有植物的池塘、湖泊、水库等水域中,也出现在林缘沼泽和四周有植物覆盖的水塘和溪流中。

本次记录到的栗树鸭活动于海拔约1 100 m的浅水沼泽(约4.20 hm2),周边地势起伏不大。植被以水生植物为主,主要有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羊蹄(Rumexjaponicus)、节节草(Equisetumramosissimum)、水芹(Oenanthejavanica)等;浅水沼泽中水生动物资源丰富,如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cahayensis)、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等[9]。由于喜旱莲子草占绝对优势,且有蔓延趋势,现存的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受到退化的威胁。

浅水沼泽周边以耕地、灌丛、高草草甸及部分弃耕地为主,附近也有少量斑块状乔木林。栗树鸭栖息位点与最近小路(劳作土路)的距离约130 mm,与最近的通村公路的距离约230 m,与最近居民区的距离约240 m,与最近的人为活动(劳作)距离约60 m,与最近乔木林斑块的距离约140 m。可见,发现地周边较大尺度(60—240 m)区域受到外界干扰较大。栗树鸭经常活动的位置距离水岸约有30 m,与主要干扰源(居民区、道路等)之间亦有水面、自然植被带或灌草坡等自然隔离,小尺度区域(30 m左右)栖息环境相对安全。

栗树鸭半夜行性,性机警,飞行力不强,而善游泳和潜水,一次潜水可达十几分钟。既在水面觅食,也潜水觅食,时而也到岸上觅食青草。主要食物有:稻谷、作物幼苗、青草和水生植物等植物性食物,也吃昆虫、螺、蜗牛、软体动物、蛙类和小鱼等动物性食物。在食物丰富且无干扰的位点,常长期停留,甚至不做长距离飞行。繁殖期5—7月,巢材主要是草叶和草茎[1]。本次观察到的栗树鸭成对觅食,时而抬头挺身警戒,在周边同生境中混群活动的鸟类有黑水鸡(Gallinulachloropus)、白腰草鹬(Tringaochropus)、黄头鹡鸰(Motacillacitreola)等,黑水鸡居多(图2)。

4 分布

栗树鸭分布范围较广,主要集中于亚热带地区,自巴基斯坦往东到我国云南、广西、海南岛、广东都有分布。世界范围的分布地包括不丹、文莱达鲁萨兰国、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尼、老挝、马来西亚、尼泊尔、巴基斯坦、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越南、以色列、日本、马尔代夫、阿曼、孟加拉国和缅甸[8]。国内分布地包括云南西部和南部、江西、江苏、福建、广东、香港、广西、海南、台湾及沿海岛屿[5]。在我国主要繁殖于云南南部及广西西南部[2],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夏候鸟,云南、广西、广东和福建地区部分为留鸟,部分为夏候鸟和冬候鸟,海南岛为留鸟,台湾为迷鸟,南迁至热带地区越冬[1-2]。地区性常见种。单型种,无亚种分化。本次报道的分布点距文献记述最近的点(广西柳州)[10]约390 km。

5 保护现状与建议

IUCN[8]认为,栗树鸭分布范围广,种群分布较为集中,种群数量有下降趋势,但下降速度没有接近脆弱的阈值,因此,被评为无危(LC,Least Concern)物种(2016年10月1日全球评估)。据《中国鸟类志》[1]记载,栗树鸭主要以稻谷为食,又常集成大群,危害农作物,因此当种群数量大时,曾被当地农民视为害鸟大量狩猎,加之生境退化和农药大量使用,致使这一种群数量极为丰富和常见的鸭类,目前种群数量已经明显下降,在我国的种群数量也很稀少。据IUCN[8]估计,全球范围内的栗树鸭个体数量约有200 000—2 000 000只,而中国境内的个体数量估计少于<100繁殖对。

目前,国内外关于栗树鸭的研究不多,既有研究主要围绕生态习性[10]、生境选择[11]、巢行为[12]、基因组[13-16]等。本次栗树鸭在贵州的记录刷新了对该种国内的分布认识,可为鸟类区系分析及分布格局研究提供基础资料。观察时正值候鸟迁徙期,若该种为当地旅鸟,或证明栗树鸭的迁徙路线与文献记载相比已向北移动;但对该种的确切居留型(是否长期停留并繁殖)还有待进一步持续监测和研究。

猜你喜欢

阿哈栗树贵阳
栗树叶面喷肥喷药关键技术
找朋友
贵阳分店
寻味贵州——贵阳
阿哈的早餐
阿哈的早餐
阿哈的早餐
复活森林
栗树站在山上
栗树和苹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