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助产士分层规范化培训管理模式的应用

2021-05-06吴瑜瑜蒋亚静周燕莉

妇产与遗传(电子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助产士产科规范化

吴瑜瑜 蒋亚静 周燕莉

助产士是产科主要医护人员之一,主要负责在产妇分娩过程中接生及提供相关护理服务,其综合水平与母婴安全密切相关[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护理的需求尤其是对产科的护理需求也有所提高,这一变化,也使得临床对于护理人员的培训管理越发重视[2]。从目前助产士培训管理模式分析发现,受长期传统规范化培训管理模式的影响,助产士培训模式结构单一,且较少考虑助产士的个体性差异,无论其职称高低、经验多少、能力大小还是综合素质的高低,均采用统一的培训内容和方式,进行一样的实操训练,这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工作质量提升缓慢[3]。分层规范化培训管理模式是一种依据培训人员的不同从业年限、工作能力、职称等级等展开培训的方式,具有良好的培训效果。基于此,本研究对助产士分层规范化培训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对其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纳入2018 年9 月1 日至2019 年3 月31 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产科20名助产士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年龄21 ~34 岁,平均29.4 岁;学历:大专2 名,本科18名;职称:护士4名,护师14名,主管护师2 名。其中新入职助产士4 名、工作1~3 年助产士6 名、工作3 年以上助产士10名。

二、方法

1.制定培训计划、流程及教材和内容

①制定计划:参照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临床护士培训考核档案》和产科专业要求制定培训细则,并依据助产士工作年限将其分为新入职助产士、工作1~3 年助产士及工作3 年以上助产士,对其展开分层规范化培训管理。②培训流程:参照《护士规范化培训》[5]、产科新护士培训计划及科室特点从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制定培训目标,分层级对助产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对于新入职助产护士主要由科室带教组老师负责;对于工作1~3年助产士由护士长和高资历助产士采用传、帮、带等形式传授临床技能;工作3 年以上助产士以临床实践教学为主。③培训教材和内容,教材选用《妇产科学》(第9 版)[4]和《助产学》[6],内容参照护理应急指南、省级护理制度及护理安全目标和策略展开培训。

2.临床带教教师资格准入

研究纳入带教教师必须经过资质认证,且取得相关聘书;需掌握实景教学、情景模拟及PBL 教学模式等临床带教方式,且均在授课前接受护理培训专项组的审核。

3.考核和激励机制

采用动态和循环式的考核方式,新助产士需每月依据培训内容进行相应的理论、操作及应急技能考核;工作1~3年助产士的理论和操作考核为每季度一次,应急能力为每月抽取1 项进行考核;工作3 年以上助产士理论和操作考核为半年一次,应急能力为每季度抽取1项进行考核。

4.培训内容具体化

①新助产士培训:培训内容参照《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细则》,入院时,带教组长带领新助产士对病区环境划分、物品放置等进行了解,然后采用示教法演示告知患者入院程序和相关健康宣教工作流程,对各班职责和操作流程进行讲解;入院1 至3 个月内,着重对产科体检、剖腹产、阴道分娩及新生儿护理的专科流程进行教学,同时对产科基础护理和常规护理操作方法进行培训;入院4 至6 个月,以巩固能力为主,确保具有独立值日班能力,并进行新生儿复苏等技能教学;在入院1 年内,进行除接生外的各项产科操作技能培训教学,指导助产士掌握产科危重症抢救配合方式。②工作1~3年内助产士培训:先对助产士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并让其对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熟悉;进行孕产妇入院护理流程培训,确保其可独立完成入院手续办理和入院准备;进行三个产程和临产状态的正确评估判断方式的培训;进行正常孕产妇和胎儿的常规护理流程和内容的培训;培训四步触诊及骨盆外测量的技能;培训在各产程如何观察和护理产妇;培训描绘产程图的正确方式,并进行阴道分娩接生物品准备和配合方式的培训,让其对接生手法了解明确,掌握新生儿脐带正确处理方式。③工作3 年以上助产士培训:进行正常产程和异常产程判断培训;进行分娩临床观察指标正常值、临床意义培训,并确保其掌握常用监护仪器各参数正常值的意义;培训产程图分析方式,确保可对异常产程进行发现;培训产科常用仪器使用方式,确保可独立对孕产妇、胎儿进行监测和评估;培训如何分析产妇待产期异常情况,并告知其发现需立即汇报进行处理;培训各种分娩方式物品准备流程和种类;培训顺产接生技能和会阴侧切缝合术;培训多胎分娩助产技术;培训安全隐患评估和防范方式;确保熟悉分娩并发症发生因素、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培训监护危重产妇的方式和配合医生技能;培训辅助软产道检查、针对阴道、宫颈等裂伤情况缝合术技能;培训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培训新生儿气管插管和正压给氧等技能。

三、观察指标

观察培训前后助产士综合能力考核情况。分别在培训前、培训后进行理论、操作和应急能力的考核,理论考核采用书面形式,采用百分制评分法;操作考核由科室护士长与高年资助产士、主管护师组成考核小组,从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结果判读、技能操作和健康教育能力5 个方面进行现场循环站点考核;应急能力由护士长实地考核,同样采用百分制评分法;分数越高表示其能力越强。

四、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分析相关数据,计量指标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率进行表示,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新入职助产士培训前后综合能力考核情况

观察培训前后新入职助产士综合能力考核情况发现,基在培训后的理论、操作和应急能力的考核成绩高于培训前,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新入职助产士培训前后综合能力考核情况(分,±s)

表1 新入职助产士培训前后综合能力考核情况(分,±s)

注:与培训前相比,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培训前培训后应急能力70.75±1.42 94.50±0.94 n44理论80.25±1.97 92.50±1.21操作72.50±2.32 93.13±1.17

二、工作1 ~3 年助产士培训前后综合能力考核情况

表2 工作1 ~3年助产士培训前后综合能力考核情况(分,±s)

表2 工作1 ~3年助产士培训前后综合能力考核情况(分,±s)

注:与培训前相比,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培训前培训后应急能力72.75±1.06 96.64±0.52 n44理论82.13±2.14 93.25±1.15操作78.75±1.51 95.63±0.97

三、工作3 年以上助产士培训前后综合能力考核情况

表3 工作3年以上助产士培训前后综合能力考核情况(分,±s)

表3 工作3年以上助产士培训前后综合能力考核情况(分,±s)

注:与培训前相比,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培训前培训后应急能力78.50±1.53 97.50±0.34 n44理论82.51±1.81 94.65±1.02操作87.65±1.45 98.60±0.33

四、各层级助产士培训前后能力提升满意度

表4 各层级助产士培训前后能力提升率(%)

讨 论

护理人员除了需要在护理专业学院内完成基础教育之外,还需在基础培训后进行相关规范化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专业化培训,确保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掌握的操作技能得到全面的深化,提升其实践能力[7]。目前助产士规范化培训主要是通过让助产士掌握助产专科的基础知识、操作技能、急救流程和技术,并让其运用于临床工作中,确保具有坚实的基础护理工作能力,对其产程监护和整体护理能力进行提升,使得其综合能力得到提升[8-9]。但从目前助产士规范化培训管理现状观察发现,统一培训忽略了不同护理人员的个体差异,使得培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实际上,不同工作年限、不同职称的护理人员,其对于专业技能培训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为此,想要提高培训效果,就需要从护理人员的个体化差异出发,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使培训内容与之适应,有针对性地促进其专业能力的提升。

针对这一情况,本研究对助产士规范化培训管理模式进行改良,引入分层培训的新理念,通过实施分层规范化培训管理模式来探讨对助产士的综合能力提升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未开展分层培训前,实施分层规范化培训后,护理人员的理论、操作和应急能力的考核成绩高于实施分层培训前,并且培训后的成绩较培训前的成绩明显提升(P<0.05)。由这一结果可看出,分层规范化培训管理模式可提升助产士的综合能力,究其原因,主要是该培训管理模式依据助产士的工作年限分为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依据每次层次培训对象所需要掌握的产科助产理论、操作及应急能力等进行针对性的培训,相对于统一培训,其充分结合了不同护理人员的个体差异,从实际情况出发,以确保护理人员能够得到符合自身情况的培训,针对性地促进其能力的提升[10-11]。而强化护理人员的培训,对于保障临床护理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因为随着分层规范化培训管理模式应用时间的延长,助产士的综合能力提升显著。这表明分层规范化培训能够在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护理效果的提升。综上所述,应用分层规范化培训管理模式对助产士进行培训管理的效果良好,可对助产士综合能力进行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助产士产科规范化
研究分娩室助产士职业暴露的易感染因素及护理措施
产妇助产士护理预防产后出血的干预效果分析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时间都耗在表表、牌牌上 变味的规范化令人厌烦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助产士有什么用?
男助产士 一年接生200余名婴儿
地方立法调研规范化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