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医院校在传承中医药文化中的角色定位:应然与实然
2021-05-06吕东刚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吕东刚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王燕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第二实验小学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中医药再次以前所未有的曝光度以别样的担当引起了世人瞩目。中医药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如何传承创新的问题受到学界高度关注。中医药是以我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等理念为基础,历经几千年发展最终形成了庞大的有机体系。毋庸置疑,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的内核与灵魂之所在。因此,传承中医药文化既是新时代“文化自信”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是当下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现实需求。中医院校作为现代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在传承中医药文化方面必然具有特殊的角色定位。
一、中医院校在传承中医药文化中的特殊优势
(一)主体功能契合
中医药在我国传承发展已有几千年历史,在漫长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中医药相关机构。这些各种各样的中医药机构成为中医药赖以传承发展的载体。其中主要形式有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社会团体、中医教育机构。中医医疗机构是中医药行业最早的存在形式,在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诊病治病的巨大作用,古代医药不分家,通常形式为诊所、药铺,其主要职能为治病救人,文化宣传非其主要功能。中医药社会团体主要是民间志同道合之士自愿组成的、致力于传授、切磋中医药技艺、技能的团体,这些团体大多数是松散的非官方组织,虽然其中不乏能人逸士,但是其影响力毕竟较为有限。中医药教育机构则是以教授中医药知识,传授中医药技能,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的机构。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古代的太医院兼具治病与教学功能,至唐代就设有专门医学教育机构和考试科目。现代社会逐渐演化为中医院校,而现代高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播”的三大功能,使中医院校天然就具有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功能。
(二)人才优势突出
中医院校在传承中医药文化方面还具有突出的人才优势。首先,中医院校具有相对固定的中医药专业师资。中医药院校教师大都受过专业训练,取得了较高的正规学历,在长期的教学科研过程中形成了对中医药技能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其次,中医院校还凝聚了国家、社会、医院中的中医大家、名家作为院校的兼职师资。也就是说,除校内专任师资以外,中医院校还会定期或不定期邀请行业领域内的名老中医到校任兼职教授,这些专家学者在学校中转变了作为医生的角色和身份,成为向中医药专业学生传道授业的老师。
(三)物质资源丰富
中医院校在传承中医药文化方面还具有丰富的物质资源优势。中医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历史中不仅积淀了深厚的精神文化资源,而且在校园设施、建筑等物理环境上也颇具中医药特色。这也成为中医院校传承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优势资源。
二、中医院校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应然路径
中医院校以其独特的优势承载着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历史使命,那么在现实层面又是以什么方式展开和实施呢?笔者认为,中医院校在实践层面主要通过设置中医药文化课程、实施中医药“课程文化”育人工程、加强中医药校园文化建设、推广中医药文化社会服务四种方式发挥传承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作用。
首先,设置中医药文化课程。中医院校通过设置专门的中医药文化课程,有系统、有计划、有组织的向学生传授中医药文化相关知识。一般情况下,各中医院校都将中医药文化课程设置为专业必修课,不仅使课程内容的教授与学习更加有效,也增强了师生对中医药文化课程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中医药文化课程的重要地位推动了相关教材的研究,使中医药文化以教材的形式得到了固化和提纯,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得到了整理与创新,最终学校通过考试等评价手段又进一步确保了中医药文化知识在年轻一代传承的质量与效果。
其次,实施中医药“课程文化”育人工程。“中医药文化资源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以史为鉴,可以教育和启迪后人。中医药学在千百年来的实践中早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学科,至今仍然在大放异彩。”[]而且,中医药文化是具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文化,蕴含着处世为人的真理,其中“治未病”的思想更是与当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谋而合,被很多专家、学者予以借鉴。中医院校在中医药文化课程基础上逐渐向“课程文化”转向,最终打造中医药文化育人的全要素体系。
第三,加强中医药校园文化建设。中医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既要注重精神文化,又要注重物质文化,使两者形成合力相互衬托,最终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育人功能,把中医药院校打造成蕴含中医药底蕴的文化实体。如中医院校校园中的中医药名家雕塑、中医典籍雕刻、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实验实训室等无处不绽出中医药文化的底蕴,这些物理环境在中医药文化传承方面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境界,它们虽不能言语却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地讲述着中医药的文化和历史。
第四,推广中医药文化社会服务。中医院校作为高校同样被赋予社会服务的功能定位,但是在社会服务方面却与中医医院、社会团体等机构存在本质区别,不能简单止于治病救人更重要的在于承担弘扬中医药文化的社会责任。如培训各级各类中医药骨干、承办大型中医药文化活动,利用中医院校寒暑假的时间阶段特点,依托学校资源开展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专项中医药文化宣传志愿活动,将传承中医药文化在社会服务中予以践行。
三、中医院校传承中医药文化要克服四个错误倾向
如前所述,中医院校在担负传承中医药文化历史使命责任方面具有某些先天优势,具备丰富多彩的形式,然而在现实中并非是毫无障碍的。笔者认为,在实践中中医院校还需要克服四个错误倾向。
一是要克服中医院校课程设置西医化倾向。受近现代科学思潮影响,西医量化、精准等理念被现代社会广泛接纳,“巨大的价值观差异,让快速发展的西方医药对中医药文化的‘科学性’产生了质疑,进而阻挠了中医药文化的有效传播。”[3]由此影响中医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大量的西医学课程,导致中医专业学生、人才不信中医、崇拜西医,培养出了“中医药的掘墓人”。其根源即是中医药文化素养不高,信念不坚定,当务之急,就是要恢复中医药传统科目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既要增量又要提质,最终以中医药文化“化”西医课程。
二是要克服中医药专业教学“道技分离”倾向。所谓“道技分离”是指现代中医院校教学中片面强调中医药相关技能,忽视中医药文化内核的传授,导致培养的中医药人才只有中医药之形而缺乏中医药之神。然而,“中医药学不但是科学和技术,更是哲学和道德,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没有中医药文化作为内核的中医,其医技无论如何高明终将受到限制,始终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尴尬处境。
三是要克服校园文化形式化倾向。现代高校的显著特征就是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大都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对待。然而,在校园文化建设出现了为数不少的“面子文化”“形象文化”工程的情况。中医院校在这种情况下也不能完全独善其身,必须要立足于专业特色、文化品牌,将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文化人”“文化物”“文化事”结合起来,方能体现出校园文化的各要素合力,使中医药文化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与活力。
四是要克服社会服务实效偏低倾向。中医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渠道及形式较为丰富,但是存在实效性不强的弊端与倾向。主要原因是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瑰宝其存续至今的根本在于治病防病的实际疗效。然而中医院校师生普遍缺乏临床经验,必然与中医医院与诊所大夫相比处于劣势。因此,若要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必须做到扬长避短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宣讲及适宜技术推广为主线,并进一步与医院等临床经验丰富的一线人员组建团队,形成中医诊疗与文化宣传相结合的模式,最终提升宣传中医药文化的实效性,使传承中医药文化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