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护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及教育对策

2021-05-06齐新玉岳丽莹李庆林周泽魏荣荣

消费导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医学生群体心理健康

齐新玉 岳丽莹 李庆林 周泽 魏荣荣

承德医学院

医学生作为需要被高校特殊对待的一个专业学生群体,在其整个的学习生活中需要专门去营造一种特别的学习压力,学习环境以及学习节奏。所以在整体学院之中,医学生的院校建设是最为严肃和紧凑的,这样一来对于医学生的教学是最具有压力的。在如此环境下医学生极易被单调高压的生活出现极大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医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对医学生来说日后的工作是需要有极强的专业知识基础来支撑的,这就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医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并且能做到反复熟练的使用。不仅如此医学生由于与职业内容的直接联系,在工作中就会需要有极强的职业道德感和职业自律性,这也是需要医学院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教学来完成灌输的。使用着多个方面的知识集中到一起就使得对于医学生的专业教学安排会变得极为沉重。

从医学生自身来看,现在的医学生大多是00后,这个年龄群体本身就会存在许多问题。作为主体人群,00后还太过于年轻正处于心理建设刚起步的阶段,思想较为活跃认识较为跳脱极易去接受新的事务也会很容易产生不成熟的偏激心理从而过度批判和审视外界。再加上繁重的学业,要求极高却又极为枯燥的技能掌握过程以及苛刻的医务人员就业环境。这时以00后为主导的医群体社会方面的意识积累和思想状态建设还极不成熟,难以直接很好地就完成对于以上所述问题进行相关的处理解决所以就会很容易的去产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针对这样的分析结果,我们对于00后的学生做了心理健康方面的心理评估调查,在调查中过程中发现医学生的SCL量表评分的对比结果与理论分析是一样的,很明显地高出其他院校学生的测量结果。随后在对于相关因子的细化实验时则通过细化比较的方式得出00后医学生群体在SCL-00 量表的测量维度平均值也极高,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偏执等因子方面极大程度地超过了其他院校学生的评分范围。这样的结果与上述理论分析完全相符,印证了医学生特别是本次以00后为主体的会存在很明显的心智不够成熟,对于社会意识以及思想建设的完善程度还很不全面甚至是存在极大的缺陷,这就使得学生们在面对这样高压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以及以后更为严苛的工作环境确实是会出现很多心理上的问题如引起焦虑形成偏执性格甚至是导致出现躯体化症状。这样的问题光靠学生自身去调整和适应是无法完全摆脱的,因为在如此高压之下学校对于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的压榨已经达到了极限,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再会有极大的兴趣去完成对于课外活动如社团组织活动以及社会性活动,即使这样的活动对于他们的心理建设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二、干预医学生心理健康建设的对策

对于医学生的培养和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到医学生心理问题集中出现如此的现象,完善相关的课外心理建设和培养项目,开拓学生对外交流和沟通的渠道,最大程度上要保持在如此高压之下学生仍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和开朗自信的性格,学习娱乐兼顾全面发展自己,健全社会意识和思想人格打好不如义务工作的基础。

医学生的SCL-90的实验结果总分很明显地显示出了他们已经收到了很大的影响出现了如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惧这几个方面的问题。这就使得必须注意到的是医学生尤其是以00后为主体的首先自身的建设就极为不完全,仍存在着许多对于社会问题和自身思想道德建设的缺陷。这样一来在极为压迫的学习环境和快节奏高负荷的学习内容之下就会经常出现许许多多的心理问题。在面对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习问题、适应环境问题、恋爱以及就业问题等对医学生带来影响时,我们可以通过有的放矢的方法来完成干预,将学生的注意稍稍转移到其他方面放松下来,从而避免一些认识偏差或者不良行为带来的个性问题。在具体的干预过程中可适当地采取健康教育讲座、小组讲座、一对一疏导等干预形式,在这样的干预调节之后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有了极大的改善,各项数据也逐步趋于稳定。在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学生群体时,为了不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可以将问题较为普遍的大多数学生集中起来集体干预,对于有着特殊问题的个别学生就完全可以一对一了解分析再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方案来。医学生目前正处于刚步入大学继续完善自己社会人格和思想意识形态的阶段,这就使得在这样严重的心理问题出现在医学生群体之中时,学校必须做好准备,针对其专业和学习内容的特殊性提出多层次的丰富的干预和引导方案来,保障学生在出现问题之后能够及时得到调整健全人格得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医学生群体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