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摘:动静相宜形神合一
2021-05-04王占和
王占和
猿摘,是健身气功·五禽戏中猿戏的第二个动作。习练该式的关键就在于既要拴得住“心猿”,也要驾驭好“意马”,要使整个练功过程动静相宜,神不外驰,达到调身、调心、调身三调合一的理想状态。因此,在习练猿摘时既要入理、也要得法、更要守神,具体而言就是:
入理
动静相宜,形神合一的本质是摄生保健。猿摘的动与静直接体现的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健身养生观。在我国古代,老庄学派强调静以养生,重在养神;以《吕氏春秋》为代表的一派,主张动以养生,重在养形。他们在养生方法上虽然各有侧重,但本质上都提倡动静结合,形神共养。猿摘动作传承这一文化精髓,既可动静兼修,又能动静适宜,同时,达到形神合一的练功状态。
从动以养形的观点看,猿摘对调摄精气神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传统文化认为,静而乏动则易导致精气郁滞、气血凝结,久即损寿。华佗指出:“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脾胃健旺,气血生化之源充足,故健康长寿。以形之所动调和气血,疏通经络、通利九窍、防病健身。动形的方法,多种多样。猿摘之动形其要点是:⑴手臂牵引。以左式而言,猿提是以右手抓住树枝,左手意为伸臂摘桃,两臂之间形成大于90°的夹角,由于左右手牵引的作用力,膻中以及整个胸部得到充分舒展。⑵臂掌与腿部斜对拉。这就是在做动作时左手臂与右腿之间呈斜对拉态势、右手臂与左腿之间也构成斜对拉态势。这种肢体对拉既使整个身体得到普遍舒展,又使膻中及胸部等重要位置得以充分展阔。⑶左顾右盼。在左顾右盼的过程中,既有眼神转动的牵引,也有转头时对颈项的牵引,还有双臂手掌变化的牵引。从一系列的牵引动作上不难看出猿摘对舒展膻中以及整个胸部的健养作用。也就是说,猿摘动作以舒展牵引的方式促使气血运行,进而收获调畅气机、健养身心的效果。
从静以养神的观点看,猿摘更注重恬淡虚无,神不外驰的静神功效。我国历代养生家十分重视神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认为神气清静,可致健康长寿。由于神具有任万物而理万机的作用,常处于易动难静的状态,故情静养神就显得特别重要。老子认为“静为躁君”,主张“致虚极,宁静笃”。即要尽量排除杂念,以达到心境宁静状态。这就是《内经》从医学角度提出了“恬淡虚无”的摄生防病的思想。清代的曹庭栋说:“心不可无所用,非必如槁木,如死灰,方为养生之道”,“静时固戒动,动而不妄动,亦静也”。这种静神在实质上是指精神专一,屏除杂念及神用不过。正常用心,对强神健脑会大有益处。但心动太过,精血俱耗,神气失养而不内守,则可引起脏腑和机体病变。猿摘由动入静、静中有动、以静制动、动静结合的特征有三个要点:一是肢体的收屈与伸展过程中有动也有静。二是手型的掌上平阴阳、猿钩提阳气与握固安神静心等技术,本身就是一个运动中以静养神的过程。三是步法的前跃后退,眼神的左顾右盼以及速度的快慢变化,都需要进入到恬淡虚无,神不外驰,静以养神的练功状态。
从动静适宜的观点看,猿摘更注重以动静结合、刚柔相济来健养身心。常言道:“天下之万理,出于一动一静”。我国古代养生家们一直很重视动静适宜,并主张动为健,静为康,动以养形,静以养气;柔动生精,精中生气,气中生精是相辅相成的。猿摘更是将动和静,劳和逸,紧张和松弛,这一系列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处理的恰如其分,张弛有度。也就是说,猿摘动作无论是屈膝退步、手臂前摆,还是落掌后坐、气沉丹田;无论是收脚成丁步、抄掌顾盼,还是屈膝下蹲、转掌下按;无论是迈步搂膝、展身舒臂,还是直身向上、屈腕钩手;无论是握固收回、重心后移,还是收脚丁步、捧桃托掌。整个运动技术都应顺其自然,心静体松,并使动静适度适宜。这便是《内经》所言的“不妄作劳”,孙思邈所言的“养性之道,常欲小劳”等动静适宜的原则道理。当然,动静适宜还突出了审时度势的辨证思维特点。从体力来说,体力强的人可以适当多动,体力较差的人可以少动,皆不得疲劳过度。从体质来说,体质较弱的,以静为主,动则辅之;随着体质的增强,则可逐步增加转向以动为主。总之,习练猿摘时,心神欲静,形体欲动,只有把形与神、动和静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符合猿摘的运动属性以及生命运动的客观规律,有益于强身防病。
得法
习练猿摘要达到动静相宜,形神合一的目的,其关键在于要掌握方法。猿提动作变化相对比较复杂,习练的方法不当是难以做到动静相宜,也无法取得形神合一的效果。从练功实践来看,所谓得法,就是要抓住重點练动静,循序渐进合形神。猿摘的手型变化多、步型转化快,手臂运行路线较长,前进后退时既需要眼神配合、也需要呼吸协调。所以,习练过程中要掌握以下方法步骤:
第一步,要稳重心。猿猴心性好动,猿摘动作也是突出了这一特点。要在复杂多变的动作中拴住心猿,驾驭意马,应从习练开始时就排除一切杂念稳住重心。要看到心猿意马是稳定重心的大忌,重心不稳又是导致重心不稳的诱因之一。二者之间必须做到形神合一。所以,在开始习练猿摘的左式时,采取的稳定重心的技术是:⑴左脚向斜后方撤步后要脚尖点地,右腿屈膝,身体重心完全在右腿右脚上落稳。⑵在前一动作稳定的瞬间,则将重心后移到左腿,右脚脚尖翘起过渡到虚步,再提起落于左脚内侧,两脚相距约半肩宽,成丁步落稳。⑶随着前一动作的到位,右脚向右前方迈出,脚跟着地,继而过渡到全脚掌着地,重心前移,右腿伸直。⑷紧接前式,左腿由屈到伸,落于身后,脚尖点地。此时身体充分向上伸展,与右腿成一垂直线。重心以右脚为主,点地的左脚尖辅之。⑸然后重心后坐,左腿屈膝,右脚回收,脚尖点地,收于左脚内侧,还原成丁步。在重心移动的整个过程中,下肢动作有进有退,有撤有收,但是,无论进退收撤,既要表现出猿猴灵活敏捷特性,又要以重心稳定来实现动静相宜,形神合一。
第二步,要调方向。习练猿摘动作需要锻炼养成连号的方向感。也就是说,习练猿摘动作时,其运行路线的方向比较复杂,有前摆、划弧、下按、上挥、顾盼、伸屈等变化,运动方向基本上在45°的斜方向进行。动作变化依照意境的发展而进行。所以,把握方向应从左式动作起始。⑴左手成钩手置于腰间,右手前摆,掌心向下,自然放松,意为猿猴伸展肢体,前摆高度不超过腰部。⑵接着右手向下,经腹前划弧向后、向上摆至头部左侧,掌心向内,意为猿猴摆臂眺望。此动作眼神需要协调配合,开始眼随右掌,当右掌划弧向上时,头右转,眼神注视右前上方,忽而发现树上鲜桃,即所谓的左顾右盼。⑶右手转掌心下按,意为蓄力待发。下按的路线是垂直向下的,眼神要随之而下。⑷接着右手搂膝右摆至身体右侧变为猿钩,好似猿猴抓住树枝。同时左臂伸展,向后、向上、向前划弧,在头前上方捏拢屈腕成钩手,意为猿猴荡过树枝,伸展长臂,采摘鲜桃,两臂之间的夹角要大于90°。⑸然后左手握固,屈肘回收,再变仰掌,置于左肩侧,单臂托桃。同时右手顺势而下,钩手变掌,置于左肘下方,意为桃重难负,右手助之。
第三步,要练手型。猿摘的手型主要有猿钩、握固、平掌、托掌等变化。猿钩除了要求五指指尖捏拢外,还要屈腕下扣,摘桃时,握钩要快速敏捷;为了体现功法内涵,猿摘中的握拳选用了握固,这个握固动作既有助于思想安宁,又可避免因握拳而使劲用力,同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形神合一的作用,因此,以轻握为妥。掌在动作的变化过程中,有着不同的用法,猿摘中按顺序出现的掌法有:摆掌、抄掌、按掌、搂掌、甩掌、托掌等。
第四步,要达意境。习练猿摘时,练功者的意境中有密林、果树。一只猿猴,精神饱满,灵机无限地攀摘。向后一跳,左顾右盼,寻找果实,忽而发现远处树叶掩映之处藏着一枚鲜艳的蜜桃,于是就屈膝下蹲,蓄力向上跃起,一手抓住身旁的树枝,借力一荡,纵身而上,舒胸展腹,另一手屈腕摘桃,紧握在手。屈身后坐,手托鲜桃,注目细看,心旷神怡。
第五步,要知合一。三调合一这是一个练功的总要求,而在习练猿摘时要着重把握的是:一方面,在左式的形意之间,既要以形导意,也要以意引形。也就是说,树上有仙桃、采摘仙桃、托起仙桃的的一系列活动,既导引意念转向仙桃,也导引形体动作面向仙桃,形与意、形与神在合一运行过程中完成了猿摘运动。另一方面,在左式的形息意之间,重点应放在气机上。即:屈膝退步、手臂前摆时吸气;落掌后坐、气沉丹田时呼气。收脚成丁步,抄掌顾盼时吸气;屈膝下蹲、转掌下按时呼气。迈步搂膝、展身舒臂时吸气;直身向上、屈腕钩手时呼气。握固收回、重心后移时吸气;收脚丁步、捧桃托掌时呼气。当然,在形意与呼吸的关系上,一定要顺其自然,心静体松,逐步掌握。
守神
守神是习练猿摘达到形神合一的基础。所谓形,指形体,即肌肉、血脉、筋骨、脏腑等组织器官是物质基础;所谓神,是指情志、意识、思维为特点的心理活动现象,以及生命活动的规律及功能。形与神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这里将守神单独提出来,有几点用意:
首先,守神是在习练猿摘过程中预防心猿意马,达到形神合一的关键。习练猿摘时,之所以重视守神,其主要理论依据是:形神合一构成了人的生命,神是生命的主宰。在人体这个统一整体中,起统帅和协调作用的是心神。神动则气行,神注则气往,以意领气,驱邪防病,正是气功健身的道理所在,也是习练猿摘调身、调心、调息,强身健体的根本原因所在。
其次,守神是在习练猿摘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提高习练功效的基点。猿摘运动比较复杂,更需要将形神合一贯穿于习练的全过程。这里重点谈一谈在习练猿摘时用到的三个技术动作对守神的作用。⑴猿钩。做猿钩动作时,五指指腹捏拢,屈腕。这是一个典型的打开手三阳经的方法。所以,猿钩具有疏通手三阳经、旺盛情志的重要作用,要预防情志过旺喜极生悲,便以握固伴随猿钩而运动,这就是摘桃后的瞬间便由猿钩转为握固的功理要义之一。⑵握固。猿摘采用握固的时机非常巧妙。也就是在一连串的舒展动作之后,果子已经到手,既要调养劳作之后的精力,又有喜获成果的愉悦,此时握固,其固摄心神的意味也就不言而喻了。⑶托桃。这是猿摘过程中寄情寓意较为丰富的一个技术。在做这个动作时,掌心向上,手背与小臂形成直角,手腕向外弯曲。在中医看来,这又是一个打开手三阴经的动作。由此而言,托桃动作又与猿钩有反向作用。总之,从猿摘的众多动作中,选择猿钩、握固与托桃来分析,是要说明猿摘的整个运动是在牢牢地守神的技术状态下运动的。
同时,守神更是在习练猿摘过程中倡导形神共养,展示生命活力的特征。人的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從本原上说,神生于形,但从作用上说,神又主宰形,形与神的对立统一,便形成了人体生命这一有机统一的整体。张景岳在《类经》中说:“人禀天地阴阳之气以生,借血肉以成其形,一气周流于其中以成其神,形神俱备,乃为全体”。可见,人体生命运动的特征,即是精神活动和生理活动的总体概括。因而,形神共养,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还要注意精神的摄养,使得形体健壮,精神充沛,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形体和精神都得到均衡统一的发展。猿摘运动的本质,就是在养神与养形的结合上展示出生命的活力。
从调神来看,猿摘是以调神为第一要义,充分重视对神的调养。并采取了内容丰富的调神摄生技术,也就是说,在运动过程中以左顾右盼的寻桃、猿钩伸臂的摘桃、收缩握固的藏桃、掌心向上的托桃等形式,和情畅志,协调七情,通过调身、调心、调息三个主要环节,对神志、脏腑进行自我锻炼。总之,猿摘运动是以守神而全形,也就是从调神入手,保护和增强心理健康以及形体健康,达到调神和强身的统一。
从调形来看,猿摘动作更重视固摄人体生命存在的基础,即:固摄形体。调神依附形而存在,形盛则神旺,形衰则神表,形体衰亡,生命便可告终。这就是说,人的形体要不断地从自然界获取生存的物质,进行新陈代谢,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由此而言,猿摘动作的退步屈膝,自然摆掌,目随掌动,迈步蹬伸,屈腕撮钩,采摘仙桃等等技术,既有以运动调形的本来意义,更有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的寓意,理所当然地也应包括在调息过程中呼吸新鲜空气,在风景秀丽花果飘香的大自然中收获一份好心情。
总而言之,猿摘运动较好地诠释了养神和养形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既没有偏废,又做到了同时进行。这也是本文所要说的猿摘动作的动静相宜,形神合一的要义,并以此祝福健身气功·五禽戏的习练者人人都是“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