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微银行数字化转型突围
2021-05-04宋效军
宋效军
十四五规划提出我国经济新格局,最显著特征就是数字化。适应这一变化银行业要持续加大投入,拥抱金融科技带来的机会,以期在又一场银行业大革命中抢占先机,加快数字化转型。用最新的科技力量,为风险管理提供更有效的工具,为银行节约更多的成本。
面对数字化转型要求和陷阱误区,中小微银行怎么突围?
强化监管,加强公司治理,管好中小微银行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银行管理中,人是第一位的,否则再好的公司治理也流于形式。要审查股东资质分类准入,明确风险处置机制、追责规定,从法律层面规范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和内控体系。要明确区域性银行本地化经营要求,中小微银行要回归本地、回归本源,回归主业。建议未来监管采取放管结合、分类差异监管、穿透监管、实时监管、实质监管等方式,加大打击违法行为形成监管敬畏,引导中小微商业银行合规化、专业化、特色化经营。
准确判断风险,优先处置问题银行机构,先强身健骨,引导重组兼并,防止带病转型。建议首先对于区域金融机构规模相近、同业竞争激烈、战略定位重叠、出现风险陷入困境的中小微银行,通过合并重组的方式进行风险处置。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较好、当地市场份额占比较高,但业务资质受限、管理能力较弱的小微银行来说,引进资金实力雄厚的银行参控股,通过引入成熟的业务体系和管理团队,改善其风险管理水平。这样可以通过战略注资入股区域性小微银行能迅速抢占当地市场,扩大区域影响力。
中小微银行战略转型量力而行,关注数字化转型技术,加强关键信息技术应用管理。城商行农商行资本少,数字化转型需要高投入,数字化经营不是谁都玩得起的,不仅需要钱,也需要懂技术的“当家人”和高水平的“理工男”,无论追赶跟随还是头部领先,需要谨慎决策,不要梦想“弯道超车”。可以借助联邦学习、共享云、大数据,以共享、开放银行理念,引入数字化经营技术,走“直道超车”。但在这之前,做好基础科技管理,不跌倒在最传统的宕机、挤兑、操作风险上。
要加强数字化转型队伍建设,要有最优秀“科技+核心业务”技术人才团队。数字化转型所需要的人才,既要懂业务,又要懂数据挖掘与分析,这些复合型人才需要培养、社会化吸纳,必须提高科技人才队伍待遇。最后一个策略,对关键指标的检测,要建立相应流程的触发报警。不能用人控,而是用机控。要成功用评估从人工监测纳入科技,用科技的力量來解决软硬件引起的系统风险。
中小微银行优势在于,有本色特色底色才能存活。中小微银行末端生存的生态变了,普惠金融大行下沉服务降息免费冲击原有客户。而中小微银行本身虚弱,资本充足率低、资本金不实、资产质量差,现在数字经济时代,一切暴露于天下。中小微银行需要认识自己的优劣势,借助地方政府、抱团取暖、回归本源本地本色,作到有特色。危机之下先要活下来,当前我国中小银行要在寒风中冷静思考,待冬天过去,再走好数字化转型之路。
总之,中小微银行数字化转型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尊重金融规律,战略重视,量力而行,选择适合的路径,分阶段逐步实现。(摘编自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