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助推城市竞争力

2021-05-04叶玖

产城 2021年1期
关键词:双循环消费

叶玖

业以城兴,城以业茂,城市发展离不开经济“活水”的滋养;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经济循环中,既是终点也是新起点的“消费”是加快释放内需潜力、增强经济持续健康增長动力的主要着力点,也在新时期的城市竞争中被尤为重视。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消费”在城市建设中被赋予更深邃、更多元的内涵。如何引导与释放城市消费力,需要洞悉居民消费偏好的变化,更需要在高品质产品与服务供给上下功夫。

新消费释放新潜力

“双循环”将着眼于市场化改革和扩大终端消费需求,以新型城镇化、产业链整固和消费升级,疏通国民经济循环中的堵点,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日前指出,“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我国有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人民消费水平和品质正在加快提升,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强化数字赋能,提高流通效率,激发消费潜力和活力。多措并举促消费,打通内循环堵点、补齐短板的同时,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促进内外贸一体化,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据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到2025年,将培育形成一批新型消费示范城市和领先企业。

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内需是战略基点,构建起多层次城市商业体系,可提升城市整体消费能级。随着“内循环”战略的落地,拥有人口和市场规模优势的城市,正成为新一轮城市洗牌的主要受益者。

在此期间,“新消费”“消费新场景”等词汇屡屡刷屏,新消费呼唤高质量供给,新消费为“双循环”增添动力,新消费业态的发展可释放“双循环”的内需潜力。成都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这样表述,“锦江公园绿道全线贯通,‘八街九坊十景渐次呈现,380多家全球首店开门迎客,户外消费新场景引领疫后生活新时尚,战略腹地的消费潜能成为吸引全球投资者的风口机遇。”仲量联行成都董事总经理谢凌则指出,“成都已经迈入消费3.0时代,未来消费载体不再局限于百货、购物中心、商业街区等传统零售商业载体,而将与体育、演艺、电竞、文旅等满足消费者更高层级精神需求的社会活动相融合,形成与城市特色、文化有机结合的多元化消费新场景,让商业消费无处不在,时刻发生。”

去年12月,经过政策保障、消费惠民、产业融合、消费便捷、产品供给、夜间和假日经济等七大类36项内容的标准评比,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名单公布,分别有15个城市和60个城市入选。城市消费的场景与品质有了更具体的指标,优秀者继续开发新意,暂时落后者有了追赶目标。

提升城市竞争能力

消费已经连续6年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但其增长的潜力和空间依然巨大,对城市消费力的种种解析渐成风潮。一座城市的消费总额与其人口规模、消费能力、商业活力息息相关。各城市在消费赛道上的竞争格局变动并不大,自2017年起,上海、北京、重庆、广州就在城市消费总量上稳列第一梯队。另据统计,在人均消费支出方面,上海、深圳、北京、广州、杭州、珠海、佛山、厦门、长沙和东莞排名前十,以南方城市为主;但在人均消费率方面,位列前茅的则是北方城市。这其中的规律是,城市化越高的城市,其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越高;而不同地区的消费观念、房价水平等因素会影响人均消费率的上下浮动;南方沿海地区有着比中西部地区更高的消费韧性,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比例越高,城市的消费韧度越好。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教授指出,“目前约有40%的人住在农村,但是他们在居民消费中只占22%,很显然农村居民消费的提高,是未来拉动中国经济最大的潜力。”

早在2019年10月,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指导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与发展潜力作为支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认为,城市消费竞争能力的提升将成为“十四五”期间一项关键任务,“全球经济的发展格局在发生重大的变化,经济增长的重心正在加快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目前全球的贸易量60%以上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以中国为代表的‘金砖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在全球的占比快速提高,未来有可能超过美国和欧洲两大经济体。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为全球的发展带来全新的动力,创造了很多新的消费和新的业态、新的商业模式。全球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消费的格局正在进行重塑,消费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消费市场发展的重心正在向新兴的经济体和大型城市进军。”这是城市竞争新赛道上的又一次比拼,“消费竞争能力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经济增长的引擎,能够提升整个城市的竞争能力,促进城市功能的提升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能够吸引更多的创新要素,包括人才、科研等的创新要素加快融入到城市中,为整个城市的发展创造新的发展底盘和竞争高地。”值得重视的是,城市消费力的比拼意义不止于经济数据的增长,更不止于市场主体的培养与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也是其特色。

猜你喜欢

双循环消费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国内消费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张明:如何系统地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双循环战略下我国化肥业发展的思考
40年消费流变
消费物价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