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出行,算力之外的竞争
2021-05-04柳晖
柳晖
汽车产业革命将深度影响未来城市的智慧变革,智慧出行现时还面临种种技术、基建与消费者理念方面的问题,相关各方不能只将精力和资源放在推演更加精准与强大的算力上。
迈入绿色智能高效体验新时代
在城市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智慧出行是焦点之一。万亿级的城市智慧出行市场迎来了太多入局者,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与互联网巨头乃至安防巨头倾注资本与技术只为综合解决安全、效率、体验这三大问题,“一个智慧的交通系统应该最大限度地保证出行者安全、高效融合各类基础设施和交通工具、给予交通参与者愉悦舒畅的出行体验。”一座城市的智慧交通建设,应致力实现线上线下融合、软件硬件融合、核心技术深度融合,打通企业壁垒,搭建生态联盟的智慧出行新场景。这样的美好蓝图描擘过程中需要克服一系列挑战,比如已经出现的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重数据轻判断等现象。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预测,2020至2025年期间的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长率为14.39%,2025年中国智慧交通市场规模为6948亿元。这样体量的市场自然不缺目光敏锐、实力兼备的企业,去年的进博会上,汽车展区的智慧出行专区里有着米其林、博世、爱信、意柯那、伟巴斯特、小马智行、图森、99等一批智慧出行细分领域的领先企业,据悉今年的第四届进博会汽车展区将继续设置智慧出行专区,报名企业踊跃。
汽车“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社交化功能逐步实现,趋向成为智能移动的出行终端,其高阶智能化需不断增强服务生态与真实世界的融合,让海量的服务生态规模化上车,不断拓展新的应用场景,并通过数字化的用户运营,帮助汽车产品与用户建立有温度的沟通。在腾讯智慧出行副总裁钟学丹所构建的智慧出行蓝图里,“将真正实现‘以人为中心的数字化,从车型定义、生产制造,数字营销,再到用车服务的全流程中,一切由人的需求来驱动。自主出行和公共服务的各个环节,都将以用户的反馈为导向进行迭代更新。”
数字交通领域波澜壮阔,将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新场景,但在现阶段,正如新奇点智能科技集团董事长张辉所言,“车路一体的综合操作系统是行业迫切所需的,操作系统要解决安全与畅通的问题,并且为出行者带来更加个性化、愉悦的体验。”
聪明的车和聪明的路如何协同
智慧出行的细分板块包括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智慧座舱、车路协同、控制系统、核心传感器等,一并构成了聪明的车与智慧的路协同的完备生态。逐步进阶的智慧出行可能是不同的自动驾驶或辅助驾驶级别的车辆混合通行,此时解决信息共享困难、车载设备间通信网络缺失、接口/协议/标准不一致、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尚未搭建、服务使用门槛较高等问题就显得更为迫切。交控科技董事长郜春海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驾驶在轨道交通领域的率先应用为智慧交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业态和场景。未来,传统企业需要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共赢,进一步提升智慧交通的服务质量。”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到,将“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建设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设施融合感知体系,打造基于城市信息模型平台、集城市动态静态数据于一体的智慧出行平台。”
交通、汽车、通信行业三者融合发展,可释放城市发展的潜能,激发数字城市的新增需求,城市交通领域的发展从宏观层面上看,需要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如城市的数字镜像、交通的数字孪生等;在微观层面看,需要将信息共享给所有交通参与者,让每个人都知道身处的交通状况如何,以提升交通安全和交通效率。深圳大学未来地下城市研究院总信息师胡明伟认为,“随着新技术领域不断与交通融合,新概念和场景不断涌现,智慧出行发展趋势总体向好,将会进一步统筹软硬件功能实现,兼顾管理与信息服务,同时重视数据交换共享,关注数据传输安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分院院长赵一新特别提醒道,“智慧交通在中国城市发展历程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只是起步和发展階段,应加强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建设协同发展的考虑、加大对城市交通基本运行规律的把握、加强智慧感知手段和数据研判背后基本逻辑的建构,提升城市智慧交通的水平,切实解决城市交通出行问题,避免片面的强化算力的提升和硬件设备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