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中和下绿色金融走向何方

2021-05-04安逸

产城 2021年3期
关键词:金融绿色标准

安逸

自去年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全国“两会”,政策层面正在全面布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其中包括: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

业内人士认为,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都面临着深度的低碳转型,这意味着庞大的资金需求,而绿色金融市场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绿色信贷市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何为绿色金融?

3月7日,央行发布消息,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央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央行初步确立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思路。

所谓“三大功能”,主要是指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三大功能。所谓“五大支柱”,包括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强化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逐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积极拓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空间。

陈雨露表示,目前,绿色金融统计制度逐步完善,多项绿色金融标准制定取得重大进展,中欧绿色金融标准对照研究工作即将完成。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表示,绿色发展对金融业也会带来很大影响。主要表现为原有发放的贷款,可能有一部分会因产业结构转型造成新的不良贷款增加。“比如原来项目已经放贷了,但未来它要转型,成本会提高,甚至会关停,银行不良贷款可能会增加,原来作为有效抵押物也会贬值,所以对金融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怎样推进绿色金融?

为促进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行长朱苏荣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制定《绿色金融法》,明确绿色金融范畴、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要求、保障措施等,加快绿色金融顶层设计;二是完善绿色金融配套政策。对金融机构和企业进行规范,并对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进行前瞻性指导;三是统一绿色金融标准。在《绿色金融法》总体框架和原则要求下,修订绿色信贷、绿色产业标准,建立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的界定标准,实现绿色金融标准的统一和有效衔接;四是强化绿色金融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于违反绿色低碳原则的行为和市场主体,要明确罚则,通过限制市场准入、市场融资等约束手段和惩戒措施,提高违法违规成本。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郭新明认为,可以碳中和为约束,修订绿色金融界定标准,包括绿色项目的界定、绿色债券的评估认证标准等。创设碳减排支持工具,如支持绿色低碳项目的再贷款项目等。逐步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框架,鼓励金融机构运用气候和环境风险压力测试、情景分析等工具和方法,开展气候和环境风险评估,不断提升防范和应对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能力。

绿色金融产品大有可为

除了完善体制机制以外,创新金融产品、培育碳排放权市场等也是绿色金融发展的重点。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行长徐诺金建议,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根据绿色项目投资周期、收益等特点,研究满足绿色产业发展的融资需求,出台科学有效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服务方案,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创新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鼓励保险公司设立绿色金融特色机构或专业团队,积极推行环境责任保险,开发适用于针对清洁发展机制(CDM)和低碳项目发展的碳保险等。大力推进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ABS),降低绿色信贷ABS风险权重,提高绿色信贷ABS二級市场流动性,激活市场活力。

徐诺金继续补充道,培育交易活跃、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市场,遵循适度从紧原则确定碳配额总额,确保形成合理碳价。在此基础上,鼓励相关金融机构和碳资产管理公司积极参与碳汇交易,创新针对碳排放权的质押融资等金融产品,推动我国碳金融市场加速发展,助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于企业而言,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新命题,积极拥抱,敢于亮剑,这不仅是企业实力的体现,也是责任的担当,更是企业对支撑国家实现“碳目标”承诺的信心与决心。

(摘编自《21世纪经济报道》、新华网、《证券日报》等)

猜你喜欢

金融绿色标准
绿色低碳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P2P金融解读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