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如何建成智慧“标杆”?

2021-05-04李周羲

产城 2021年3期
关键词:标杆人工智能智能

李周羲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化迎来新进展。

2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官网宣布,已印发通知支持创建北京、天津(滨海新区)、杭州、广州、成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深圳、济南-青岛之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第二批先导区名单,至此,我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增至8个。

从2019年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落子上海浦东算起,我国关于人工智能应用与产业化的先行先试已经一年有余,针对此次“扩容”,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在3月1日国新办举行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时表示,落地应用是人工智能的关键,因为人工智能的优势在于大数据、大市场、大应用,“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主要通过探索、创新和示范进一步推广。”

当前,最先批复的3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以特色开发为基础,已经形成了一些可供推广的示范性经验,上海的人工智能高地,山东的智能制造,深圳的智能算力平台等进一步优化了当地产业布局,一度成为人工智能领域关注的焦点。

第二批5个城市则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求,5个先导区建设要坚持应用牵引,开放场景带动产业落地;坚持改革创新,用新思路新机制激发活力;坚持部省联动,优势互补形成工作合力;坚持特色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智能经济。

在人工智能國际竞争与区域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这几个城市人工智能产业有何竞争力?将如何实现“因行业、因地区、因领域的特色融合发展”?将给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带来怎样的改变?

透视先导区AI底蕴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对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名单与科技部发布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名单,除了济南-青岛先导区中的青岛,北京、天津、杭州、广州、成都、上海、深圳、济南同时拥有这两块人工智能的国字号招牌。

“选中这些地方作为先导区和试验区,与人工智能本身的特性有关。”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吕淼认为,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在推进过程中,“研发攻关”“产品应用”“产业培育”三位缺一不可。

以下三组数据可作为这几个城市人工智能方面底蕴的注脚。

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编写的《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区域内的人工智能企业总数占全国的83%,目前8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中,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占据6个。此外,成都经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成都人工智能产业企业也已达550余家。

报告还指出,专利申请方面,广东、北京、江苏、上海领先全国,广东、江苏、北京、浙江是人工智能专利转移最为活跃的地区。其中,北京拥有1000多所科研院所和近3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人工智能领域有效发明专利居全球首位。广东近10年申请人工智能专利总数全国第一,而深圳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占全省51%。

根据IDC与浪潮联合发布的《2020-2021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北京、深圳、杭州、上海包揽中国人工智能算力城市前4名,广州第6。此外,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已经建成,是6个国家超算中心之一,2020年9月,成都超算中心建成投运,主机性能位居全球第5、全国第3,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算力支撑。

第一批先导区:“蹚出一些路子,摸出一些经验”

据田玉龙介绍,2019年,工信部批复创建上海、深圳、济南-青岛三个先导示范区,主要目的在于体制机制创新、政策环境、数据共享等方面先行先试,“蹚出一些路子,摸出一些经验”。

截止2020年12月,国内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上海(浦东新区)已经集聚了人工智能相关企业600余家,包括微软、IBM等巨头均已在浦东布局相关实验室或创新中心;搭建了面向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应用场景公共服务平台,结合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和垂直领域的产业特色,在工业、交通、金融、医疗、商贸园区等人工智能赋能的重点行业与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方案,其中,国内首个“5G+AI”全场景商用示范园、上海人工智能高地——张江人工智能已经初步成型AI+ 家居、AI+ 校园、AI+医疗、AI+金融、AI+ 制造、AI+ 园区管理等几大AI 创新技术体验区。

在山东,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后,该省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速,已经形成一批具有引领性的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能轨道交通等领域,建成了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地;人工智能应用与服务产业高地建设进一步加速,2020年7月31日,青岛工业互联网会展中心暨人工智能国际客厅正式启动,建成后,全国规模最大、模式最创新、技术最前沿、集聚程度最高的产业综合展示中心正式面世。

根据《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融合发展实施方案》,以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到2025年,济南、青岛为龙头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链将初步建成,先导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左右,并带动相关产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

再看深圳,《2020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从企业数量、人才数量、国际级载体等方面来看,深圳人工智能综合实力位居全国主要城市前三位,形成了“高端资源集聚、技术深度融合、应用遍地开花”的发展格局。智能硬件领域,以大疆为代表的300多家无人机企业,占据全球市场七成份额;计算机视觉领域,云天励飞的“深目”是中国最大规模实战应用警用级人像识别系统。据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的介绍,下一步,深圳将启动人工智能芯片、智能无人机、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视频图像识别等5条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赛道。

第二批先导区:产业方向各有千秋

本次增加的5个先导区,根据区域发展优势,在产业领域各有侧重。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文件,北京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要结合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整体部署,发挥技术原创、产业生态、人才基础、发展环境等多重优势,加快核心算法、基础软硬件等技术研发,加速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

具体来看,要聚焦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城市、“科技冬奥”等重点领域,加快建设并开放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优化治理环境,持续推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超大型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和改革先行区。将围绕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区块链、生命健康等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领域,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天津(滨海新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则是要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面向产业智能转型、政务服务升级和民生品质改善等切实需求,发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优势,推动智能制造、智慧港口、智慧社区等重点领域突破发展等。着力建設人工智能基础零部件、“人工智能+信创”产业集群,打造共性技术硬平台和创新服务软平台,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补链强链。

杭州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要充分发挥城市数字治理、先进制造等方面的基础优势,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管理、智能制造、智慧金融等领域的应用,探索符合国情的人工智能治理模式与路径,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安全可靠推广,着力打造城市数字治理方案输出地、智能制造能力供给地、数据使用规则首创地。

广州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将紧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要求,聚焦发展智能关键器件、智能软件、智能设备等核心智能产业,面向计算机视觉等重点技术方向和工业、商贸等重点应用领域,不断挖掘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根据2021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广东将实施“智造”工程,推进建设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智行”工程,协同发展智慧城市和智能网联汽车,加快广汽智能网联产业园建设,推进创建国家车联网先导区等。

成都是西部地区首个人工智能先导区。根据工信部的发文,成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要立足“一带一路”重要枢纽与战略支撑点的区位优势,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以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为重要抓手,聚焦医疗、金融等优势行业,释放应用场景清单,同时结合西部地区特点,在政策、机制、模式创新上积极探索实践,打造有活力的产业生态圈和功能区,辐射带动区域人工智能融通发展。

猜你喜欢

标杆人工智能智能
哨兵“后退一步,走”,树立“守规矩”鲜活标杆
北京城建:从标杆到引领,兴胜公司在跨越
网络小说标杆作品2019
2019:人工智能
超越自我,全新一代宋再树10万级SUV价值标杆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人工智能与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