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持之下的“千姿生活,产业百态”

2021-05-04丁一可

产城 2021年3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医疗智能

丁一可

人工智能+行业拥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市场前景,这是几年前人工智能处于投资风口时,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向各路投资人反复宣讲的故事。

近期,麦肯锡发布人工智能调查报告《2020年人工智能状况》,通过对近年来各行业人工智能应用的情况进行抽样调查,指出那些早期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希望以此创造收入的商业案例如今已经取得了成果。

报告显示,由于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79%的营销和销售团队、72%的供应链管理团队2020年实现了收入同比增长;疫情影响下数字化优先、无接触客户体验的流行趋势中,企业因为人工智能战略加速了试点投入生产的速度,息税前利润(EBIT)增长了20%甚至更多。

麦肯锡方面表示,此次调查抽样的2395名受访者代表了广泛的地区、行业、公司规模、职能专长和高级管理层,其中1115名受访者表示,他们所在的企业至少在一个职能部门里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战略与政策观察(2020)》也显示,目前从产业生态看,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基础日趋坚实,技术实现局部突破,应用产品逐步丰富,应用领域逐渐从第三产业向第一、第二产业拓展,从互联网应用逐渐向实体经济和民生领域渗透。

在多国人工智能竞跑中,依靠更庞大的数据规模以及更丰富的应用场景,中国人工智能处于第一梯队,在智能制造、智慧金融、智慧医疗、智慧零售及智慧汽车等人工智能主流应用场景形成了多项示范,未来2-5年内,在政府、人工智能企业、学界共同努力下,人工智能将进入技术优化、应用拓宽、场景泛化、规模商业化期,以创新思维进一步打开市场想象空间。

十八个应用领域率先突破

2018年出版的《人工智能新时代:全球人工智能应用真实落地50例》曾对人工智能进行银行融资风险评估的案例做了相当详细的介绍;而两年后,人工智能已经渗透金融各项业务,并且迅速烫上了自己的烙印: AI风控、AI营销、AI客服、AI监管……

人工智能与各行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正在加速,AI+金融仅是其中一角。根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20》,从中国人工智能骨干企业中的581家应用层企业的应用领域分布情况看,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广泛分布在十八个应用领域。其中,企业技术集成与方案提供、智能机器人两个应用领域的企业数占比最高,分别为15.43%和9.66%。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平台、新媒体和数字内容、智能医疗、智能硬件、金融科技、智能商业与零售、智能制造领域企业数占比相对较高,分别为8.91%、8.91%、7.65%、7.03%、6.65%、6.52%、6.15%。

企业技术集成与方案提供和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平台占比排名第一和第三位,证明了技术集成和应用方案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智能机器人企业数排名第二则说明制造业的智能化是人工智能发展的迫切需求。

智能制造热潮搅动了制造业“一池春水”,人工智能应用已经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制造业的各个环节。在具体应用上,智能汽车被誉为未来10年最重要的AI终端,成为企业竞相追逐的目标;智慧安防是最先也是目前最大程度受益AI的行业,诞生了海康、大华等龙头企业;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154000台,占全球销量的36%。

“实体经济融合日渐深入,在制造、交通、物流、医疗、教育、能源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2020年11月24日召開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人工智能:育新机、开新局分论坛上,工信部副部长刘烈宏这样表示。

除了人工智能投入相对集中的行业,多个碎片化应用也开始被广泛使用并辐射到媒体娱乐、现代农业、智能家居、智慧电力等领域。当前,包括生物识别、智能客服、精准营销在内的通用型应用场景已经具有相当的成熟度,并由点及面渗透到更多行业特定场景,产业AI化已经从早期的试点逐渐成为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刚需。

生活智能常态化、标配化

IDC调研显示,超过九成的企业正在使用或计划在未来三年内使用人工智能;与之相对应,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关注了大众的态度,超八成中国网民看好其未来发展前景,47.8%的网民对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前景持比较乐观的态度,36.8%的网民认为人工智能前景非常乐观。

交通场景和医疗场景是受访网民最关注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分别占比45.2%和40.5%。超六成受访网民对于出行服务和信息发布环节的人工智能应用感知更强。交通堵塞提示、路线规划等出行服务,突发事件与交通天气预警提示等AI智能应用在生活中已经可观可感。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医疗机器人、智能医药研发、智能诊疗、智能影像识别和智能健康管理五大类。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辅助诊疗中,让计算机“学习”专家医生的医疗知识,模拟医生的思维和诊断推理,从而给出可靠诊断和治疗方案,是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最重要、也最核心的应用场景。

在教育场景中,受访网民对AI教育软件产品感知最强,占比67.3%。表示比较满意的受访网民达到65.4%。受疫情影响,在线教育2020年刷足了存在感,AI网课、拍照搜题、课后辅导APP等产品层出不穷。

衣食住行方面,通过机器学习,搭载人工智能技术的“魔镜”得到应用,消费者只要输入性别、身高、体重,就能选择心仪的尺寸合适的衣服,并看到上身效果;智能推荐系统通过行为人在线活动了解其行为和兴趣,提供类似的、个性化的体验;智能音箱、人工智能+智能手机、人工智能+互联网应用、人脸识别等几大基础人工智能应用,已经实现了家喻户晓的接受程度;搭载人工智能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潜移默化将人们带入智能世界。

“未来人工智能可以变得非常聪明,能够理解每一个人的真实需求。就相当于你有一个永远在你身旁、永远最懂你、永远无私为你服务的智能助理。”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提出,这是一个逐步的、渐进的过程。今天可能是一个智能屏,明天可能是一个可穿戴的设备,后天可能是植入脑中的一个芯片等,形式可以不一而足,但是大的方向的发展已经不可阻挡。

人工智能进入深水区?

在2020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期间,不少AI从业人员提出,人工智能的发展进入了深水区。“传统企业和AI碰撞的机会点都出現了。我们在实体经济里看到了很多机会点,看到了制造企业的设备智能维护、供应链优化和协同。”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商第四范式总裁裴沵思表示。

各类新技术融合带来人工智能应用的更大跃进,一方面,6G、量子通信、脑科学等前沿技术开始布局,另一方面,技术之间相互叠加创新更多应用场景。AI+5G开启无线连接与智能自动化时代,如远程手术、自动驾驶、智能家居、智能农业、智能医疗;5G+VR可以广泛应用于社交软件、教育、医疗,成为多个领域必不可少的“社交应用”;边缘计算+AI+5G产生的聚变反应必将超乎想象,深刻影响金融、制造、零售、教育等各行各业商业模式。

但技术与产业之间的沟壑也开始显现。人工智能行业继续发展面临人才门槛、数据门槛和成本门槛。其中数据门槛是基础。“我们服务了海量的客户,发现AI落地难,95%的问题出在数据形式上。个人电脑的普及是因为Windows系统很好地定义了文件形式,如jpg、ppt等,如果AI数据也能以同样的方式治理,用户就能像使用Office软件那样使用AI。”裴沵思表示。

今年两会上,民进中央《关于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的提案》直指人工智能发展的困境。“人工智能服务的革新依赖收集海量数据以促使算法升级,而数据使用、储存的安全和隐私保护未来将成为制约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面向新技术新领域,现有法律很难提供充分的依据,而为发展人工智能搜集的海量数据由于缺乏约束,往往成为各个企业的私产,缺乏面向用户的保护维权机制;同时,人工智能领域的偏见、公平和伦理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研究表明,研究人员和公民社会团体对人工智能伦理的兴趣要比在人工智能技术企业工作的人强烈得多,这也将进一步影响人工智能的下一步应用。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医疗智能
2019:人工智能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