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发布

2021-05-04

产城 2021年3期
关键词:行业标准国际标准标准化

3月16日,工信部发布《2021 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工作要点》共包含六项20条,提出2021年工信部标准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组织制定和修订服务制造强国、网络强国、质量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所需的标准1500项以上,其中重点和基础公益类标准800项以上。在10个以上重点领域实施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90%,鼓励我国企事业单位牵头制定100项以上的国际标准项目。

一、加强全产业链标准工作的统筹推进

1.加快建立重点行业全产业链标准图谱。围绕重点产业图谱,从稳定产业链、畅通供应链的角度出发,梳理相关环节已有和正在执行的标准,查找存在的标准短板、分析新的标准需求,编制与产业图谱相对应的标准图谱,反映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技术共识和发展趋势。

2.围绕全产业链条推进标准体系建设。打破传统的行业和领域壁垒,打通产业链堵点,深化产业链上中下游标准的协同合作。加快建立健全跨行业、跨领域的标准化协同工作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共同开展标准研制,推动形成统一协调的标准体系。

二、扎实做好基础和重点领域标准研制

3.加强产业基础标准和强制性标准制定。开展高端钢铁材料、航空发动机用高温合金材料、石墨烯、电子专用材料、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材料等新材料和关键材料标准制定。加强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中高档数控系统和伺服电机等工业母机标准,以及仪器仪表、基础零部件、电子元器件、工业软件和专用设备等标准制定。加快工业领域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制修订。加快推进消费品重点产品、汽车安全、有毒有害物质含量限值、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及产品能效、民爆产品、无线充电设备通用无线电射频技术要求等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起草。

4.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急需标准制定。大力推进船舶总装智能制造、智能船舶、液化气体船舶、电力装备、石化通用装备、重型机械、节能环保装备、农机装备、化肥、老年用品、钢铁物流等标准制定。支持工业机器人通用模块、感知移动和操作模块、接口和安全标准,以及商用移动清洁机器人、消毒服务机器人、压铸行业取件转运和打磨机器人标准制定。加强乘用车、商用车、危化品运输车辆整车及关键部件安全标准制定。加大纺织、轻工、食品等重点领域标准供给。以民爆强制性国家标准为牵引,加快配套试验方法标准制定。大力提升产品质量标准,不断提高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功能性等关键指标。

5.强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融合标准制定。开展两化融合成熟度、供应链数字化管理、生产设备数字化管理与设备上云、制造业数字化仿真等领域的标准研究。做好智能制造新技术应用、供应链协同、数字孪生、供应商分类、集成服务、数字化车间等关键标准制定。加强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标准研究,开展服务型制造标准研究。统筹推进工业互联网网络、标识解析、平台和安全标准制定,大力开展5G+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的标准研究,支持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等行业应用标准制定。

6.推进新技术新产业新基建标准制定。大力开展5G及下一代移动通信、“IPv6+”及下一代互联网、域名服务和管理、高速宽带、云计算、大数据、数据中心、区块链、量子信息、卫星通信及导航定位、先进计算、新型显示、人才培养等标准的研究与制定。稳步推进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超高清视频新应用场景、智慧城市、智慧家庭、智慧健康养老、5G+医疗健康、信息消费等融合创新标准制定。

7.做好工业低碳和绿色制造等标准制定。开展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化化工、轻工、纺织、电子等行业低碳与碳排放、节能和能效提升、节水和水效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等标准研制。推进绿色低碳工业园区、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再制造等相关标准研制。启动钢铁、轻工、汽车、纺织等行业生命周期评价标准研究。

三、优化提升标准体系供给结构和水平

8.编制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围绕产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网络和数据安全,船舶、飞机、民爆和通信行业的安全生产等编制工业和信息化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对照和借鉴国际先进水平,进一步明确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标准项目规划和进度安排。

9.加强重点领域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修订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电动汽车、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家庭、云计算、锂离子电池、光伏等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或路线图。启动编制钢铁、石化、有色金属、建材、纺织、汽车、电力装备等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积极推进智能船舶、物联网基础安全、5G+工業互联网、5G+医疗健康、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区块链等领域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10.优化完善行业标准体系供给结构。优先支持重点和基础公益类标准制定,制定重点和基础公益类标准比例同比增加5%。加大行业标准复审修订力度,对实施时间超过5年的行业标准进行全面复审、及时修订。鼓励采用修改单对行业标准进行修改,提升修订响应速度。

11.大力培育发展高质量的团体标准。继续实施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支持制定技术水平全面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先进团体标准。组织相关标准化专业机构对现有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估、不断改进。

四、持续深度参与全球标准化活动

12.不断提升国内外标准一致性水平。开展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国际标准的转化评估分析,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国际标准对标达标行动,瞄准国际先进标准不断提升国内标准的技术水平,将相关领域的国际标准转化率提升至90%。

13.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和技术法规制定。支持国内的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等深度参与国际电信联盟(ITU)、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及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WP29)等国际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制定,与国际同行共同树立国际标准,积极贡献中国技术方案,提高国际标准的风险防控能力。

14.积极支持中外标准化交流合作。鼓励国内的协会、标准化专业机构等加强与国际同行的标准化交流与合作,聚焦共同关注的领域,形成标准化共识,不断扩大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朋友圈。

《工作要点》对标准化工作开展方案进行了强调。

要求抓好重点标准的实施与评估、支持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标准以推进重点标准的有效实施;通过进一步夯实标准工作的各方职责、加强对标准制定工作的监督指导、加强行业标准制度和机制建设、推进行业标准的信息化建设,大力营造良好的标准政策环境。

猜你喜欢

行业标准国际标准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国际标准ISO 22992-2:2020正式发布
近期发布的相关行业标准(2020年3月01日)摘选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CTTC中纺标:国际标准诞生记
关于《腹腔镜用穿刺器》行业标准的若干思考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16项新的涂料行业标准将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
钒钛磁铁矿行业标准将制定
我国参与编制多项光伏逆变器国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