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追我赶赛龙舟
2021-05-04杨程程
杨程程
月令花语
大诗人李白曾写道:“星火五月中,景风从南来。数枝石榴发,一丈荷花开。”这首古诗中的“景风”正是南风的古称,意为祥和之风。农历五月,温暖和煦的南风轻拂大地,你感受到夏天即将到来了吗?
农历五月的石榴花开得极好,所以农历五月有“榴月”的美称。除此之外,农历五月还有“蒲月”“天中”“建午”等有意思的别称。
月令风物志
在农历五月,我们还迎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如今,在端午、春节、清明、中秋等节日,我们国家都有统一的假期,这说明了人们对这些传统节日的重视与热爱。现在,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古人是怎样度过端午节的。
插艾草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每到端午节,古人一大早就忙活起来了,人们会把艾叶、蒲草扎成人形,悬挂在自家的门窗前,以祛病避邪,保持健康。科学研究表明,艾叶和蒲草的香气的确有净化环境、驱虫祛瘟的作用。“插艾草”这个习俗体现了人民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清代 郎世宁 《午端图》
青瓷瓶内插着蒲草、石榴花和蜀葵花,托盘里盛有李子和樱桃,还有几个粽子散落在一旁。图中的粽子、蒲草暗示了此画是为端午节而绘制的。
洒雄黄酒
古时候,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俗语:
“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在古人眼中,雄黄酒能够杀菌、驱虫、解五毒。因此到了端午节,古人会将雄黄酒洒在身上,一来可以让自己神清气爽,二来可以杀菌消毒。
吃粽子
粽,古人称之为“粽籺(hé)”,也称“粽子”。史料中关于粽子的记载,始于东汉,当时的粽子被包成牛角状,称为“角黍”。粽子的主要制作材料有稻米、馅料、箬(ruò)叶、柊(zhōng)叶等。我国地大物博,各地的饮食习惯不同,粽子也就形成了南北各异的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从馅料上分,有肉粽、蛋黄粽、豆沙粽、枣粽等。你喜欢吃什么口味的粽子呢?
除了插艾草、洒雄黄酒、吃粽子,端午节还有哪些节俗呢?没错,赛龙舟也是端午节重要的活动之一。每到端午节,制作精良的龙舟满载着人们的吉祥之愿和奋进的民族精神在江面、湖面上你追我赶,蔚为壮观。
那么,看上去霸气威武的龙舟到底是怎么造出来的呢?今天,我們有幸邀请到了龙舟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冯怀女,请他来给我们讲一讲龙舟制作技艺。
唐代 李昭道 《龙舟竞渡图》
此画是典型的青绿山水作品,大量留白形成了烟波浩渺的湖面,湖上几艘龙舟正在挥桨竞渡,建筑中的人物正观看比赛来欢度端午节。
冯老师的技艺曾名震珠三角地区,有不少人会专门从外地跑来请他制作龙舟呢!
龙舟制作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
项目名称:龙舟制作技艺
传承时间:起源于清代,至今已有100余年
主要传承地:广东省东莞市
入选时间: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与传承人面对面
大家好!我是冯怀女,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舟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我可是跟龙舟打了一辈子的交道。从14岁开始,我就跟着父亲学做龙舟了。现在,会做龙舟的人越来越少了。今天我和大家聊一聊,希望能让大家感受到龙舟的魅力。
冯爷爷您好!我们都知道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头戏,那这节俗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冯怀女:赛龙舟的起源可谓众说纷纭,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赛龙舟是为了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置的。传说屈原因政治主张不被采纳,反遭小人诬陷,含恨抱石自沉于汨罗江。爱戴屈原的楚国人纷纷驾船去凭吊他,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赛龙舟这项活动。
冯爷爷,龙舟上都会有龙头的造型吗?龙舟和一般的木船有什么不同呢?而龙舟制作技艺又为什么能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呢?
冯怀女:真正的龙舟上不一定都有龙头,很多龙舟就是船上画龙,或者是以龙为形的船。龙舟和一般的木船最大的区别在于,它重观赏性而轻实用性,只在端午节竞渡时使用。龙舟制作技艺之所以成了“非遗”项目,是因为它的制作工艺独具匠心,是民间智慧的集中体现,展现的是我国历史悠久的“龙文化”。
冯爷爷,龙舟的制作,选材肯定十分重要,您能给我们讲讲制作龙舟的材料有什么讲究吗?
冯怀女:龙舟的制作以木料为主。历史上,龙舟的木料选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清代,当时造龙舟主要选择坚固耐用的进口木材,可是这种龙舟舟身重,行进时的阻力大,且制作时间需要三个月之久。第二个阶段是民国以后到20世纪末,造龙舟主要选用松木,这样制作出来的龙舟船身减轻了,船速也提高了,制作时间约为一个月。近一二十年是第三个阶段,造龙舟更多采用杉木了。虽然杉木不及松木耐用,但是用杉木制成的龙舟重量轻、舟速快,而且六七天就可以制成!
冯爷爷,谢谢您的讲解,我很想了解更多关于龙舟的知识,还想亲眼看看制作龙舟的过程……
冯怀女:我推荐你去参观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的龙舟汇博物馆。在那里,你可以近距离看到龙舟的形态、制作器具以及龙舟匠人的影像,可以了解龙舟文化的前世今生,还可以亲手制作龙舟模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