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内政治文化传承:理论要素与运作机制

2021-05-04刘舒怀

江汉论坛 2021年4期
关键词:党内政治文化政治文化传承

摘要:党内政治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文化,集中体现了政党的本质属性和集体性格,但它并非与生俱来的禀赋。为保持和发展自身的先进性,无产阶级政党通过组织、宣传、文教和群团等系统,运用政治教育、政治动员、政治录用、媒体管理和舆论引导等方式实现红色基因的传递与再生。这一机制的传承动力源于政治斗争与政治整合,其过程包括政党权威的生成与拓展,党性观念的内化与外化,政治心态的形成与集体行动的产生,党内政治文化的生成、维系与发展等四个环节,具有主导性与主体性、批判性与建构性、政治性与社会性、阶段性与持续性、继承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特征。

关键词:党内政治文化;传承;无产阶级政党;政治文化

中图分类号:D05;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21)04-0043-06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大命题,并提出了“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的科学论断。① 之后,习近平围绕着这一论题,对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指导思想、历史脉络、核心内容和根本属性作了进一步阐述,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党内政治文化的新概念、新论断和新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应用,对于历史规律与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于未来政治规划的战略思考,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与中国政治实践相结合的又一典范。话语的创新与实践的推进,对党内政治文化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党内政治文化其实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文化,集中体现了政党的本质属性和集体性格。但它并非与生俱来的政治禀赋。红色基因为什么能生生不息?优良传统又是怎样传递的?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不仅是研究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史的有效切入点,也是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路径的理论支撑。但是从目前来看,既有研究成果大多仍然局限于传统的分析范式,偏重观点解读、思想宣传、精神阐释和逻辑推演,在视野选择、理论建构和应用转化等方面尚存较大的拓展空间。鲜有学者对党内政治文化的形成、维系与发展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在静态的结构要素与动态的传承机制之间建立起有机联系。基于上述背景、问题和思考,本文拟坚持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基础上,结合政治文化传承的一般理论,阐述党内政治文化传承的涵义与特征、途径与方式,分析党内政治文化传承的动因与过程,以期为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研究提供一种动态的分析视角和粗略的分析框架。

一、党内政治文化传承的涵义与特征

(一)党内政治文化传承的涵义

政治文化是一种特定的主观导向,能够为政治主体提供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稳定预期,规定了集体行动发生的政治情境和文化背景,将个体与群体联系联接起来,塑造了集体意识和共享记忆,渗透于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赋予政治生活以目标、秩序、意义与活力。然而,政治文化无法通过自然遗传的方式延续,而是后天学习和积累的结果。政治主体在既有政治观念和现实环境的长期熏陶下,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政治知识和政治技能,形成相应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在此过程中,政治文化中所包含的政治符号、政治规则和政治价值,借助于一定的传承机制,作用于政治行为主体,逐渐内化为政治主体的心理倾向和价值取向,成为新的生命载体并逐渐扩散开来,从而突破时空界限,实现政治文化的传播、维系与发展。具体而言,一方面,对于政治体系来讲,统治阶级为维护自身的稳定和发展,通过各种机构、渠道和方式,将主导的政治思想在社会成员中传播,塑造与政治体系相适应的政治文化;另一方面,对于政治个体来讲,为实现从社会人向政治人的转变,个体通过一定的传承机构、渠道和方式,获得参与政治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积淀形成相对稳定、较为一致的心理倾向和价值取向。

政党是观念冲突和社会分裂的产物,由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具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和系统的组织结构。政党成员经过长期的政治学习、政治训练和政治实践,往往形成了自身的政治文化,表现为较为一致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言论和政治行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任何政党都有自己独特的党内政治文化。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组建起来的无产阶级先锋队,具有“高度内聚的结构”和“高度扩散的功能”。② 它按照先锋队政党的性质、宗旨、初心和使命,制定政党的政治章程、政治纲领、路线方针和组织原则,规定相应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规矩和行动方略,并根据经济利益、政治态度和实际表现,吸收和发展积极分子,选拔录用党员干部,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传承机制,经由各种媒介和生命载体,实现党内政治文化的维系、创新与发展。所以,政治传承机制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政治关系的认同和扩大再生产提供必需的政治信仰、政治忠诚和政治支持。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党内政治文化传承是党为了保持和发展自身的先进性,在长期的政治斗争和政治整合中,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进行政治信息传播、学习、融合与传递的能动过程。在此过程中,无产阶级政党传递了自身的政治思想、政治价值、政治规则和政治主张,培育了革命新人和拓展了政党权威,产生了高度的内聚力和强大的向心力;党员则获得了其所需要的政治知识、政治情感和政治技能,通过社会政治实践,逐渐形成了坚定的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态度和崇高的政治信仰。

(二)党内政治文化传承的特征

无产阶级政党的党内政治文化传承是红色基因的传递与再生。它与一般的组织文化传承相比較,具有一些特殊的属性。这些特性主要包括:

1. 主导性和主体性。为了保持和发展自身的先进性,无产阶级政党建立了一套严格的传承机制,通过定期开展党内政治文化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传递先进的政治观念、培育党员的政治人格和拓展政党的政治权威。从传承主体的角度来看,政党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决定的作用,在政治信息的内容及其传播途径和方式的选择方面具有主导性。但是,这一动态过程又绝非单向度的灌输。党员对政治信息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能动性,会从所处的政治关系和政治情境出发,结合已有的认知结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对政党传播的政治信息进行采集、筛选、评价、吸收和重组,进而形成新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评价。所以,党内政治文化的传承需要政党成员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是主导性与主体性的辩证统一。

2. 批判性与建构性。无产阶级政党自成立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长期的社会政治实践中锻造形成了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指导着政治生活的进程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具体而言,一方面,无产阶级政党运用批判的思想武器,在政治意识形态领域与旧观念进行彻底决裂,同时积极吸收人类历史上的优秀文化遗产,推进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另一方面,共产党人又通过特定的机构、渠道和方式,将政党的政治思想、价值理念、政治主张和政策决议传递给党组织、党员和社会公众,确立了政党权威、培养了革命新人和巩固了群众基础,并以此获得政治忠诚、政治认同和政治支持,使党的政治思想、政治纲领和政治主张为社会所普遍认同。因此,党内政治文化传承可以看作是一个新观念战胜旧观念的过程,具有批判性与建构性辩证统一的特征。

3. 政治性与社会性。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建起来的政治组织,具有崇高的政治理想、严肃的政治生活和严明的政治纪律,在长期的政治斗争和和政治整合过程中,通过特定的机构、渠道和方式传递政党的政治思想、政治纲领、政治主张和政策决议,并使之经过知情意行的过程,内化为党员的心理倾向和价值取向,在群体层面外化为自觉行动。因而,政治性应该是党内政治文化传承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党内政治文化又是在一定社会环境和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舆论、公共道德和生活经历都会对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从政党功能的角度来看,作为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组织力量,共产党人需要通过自身的组织文化,动员群众、整合社会和凝聚人心。可见,党内政治文化的传承呈现向内凝聚和向外辐射的倾向,具有政治性与社会性辩证统一的特性。

4. 持续性与阶段性。党性修养贯穿于共产党员的整个生命,这种持续性源于艰巨的使命和复杂的环境。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中,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具有崇高的政治信仰、严密的组织体系和统一的行动纲领,这就需要党员在社会政治实践中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从长远来看,党还肩负着消灭剥削阶级和解放全人类的使命。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共产党人面对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总能顺应历史规律和时代潮流,根据人民意愿和实际需要,提出阶段性的战略目标和中心任务,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真理,在斗争中增长知识、磨炼意志和提升能力。所以,党内政治文化的传承是党性观念传播和扩散的过程,具有持续性与阶段性辩证统一的特征。

5. 继承性与发展性。党内政治文化是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积淀形成的观念体系,内隐于党员心理和外显于实际行动,构成党内政治生活的深层结构。但这种先进的观念并非与生俱来的禀赋,而是在长期的社会政治实践中,借助一套严密的传承机制锻造而成。可以说,共产党人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了自身的政治文化,将先进的政治思想、政治纲领和政治主张传递给政党成员,培育出一代又一代合格的共产主义战士,使红色基因薪火相传。但这种传递与延续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融入了党员对于现实政治的理解、体验和感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党内政治文化传承是党性观念的传递与再生,具有继承性与发展性辩证统一的特征。

二、党内政治文化传承的途径与方式

(一)党内政治文化传承的途径

党内政治文化中所包含的政治符号、政治价值和政治规则,需要借助一定的机构、渠道和媒介传递给每个党员,“建构起内在的心理倾向和价值取向”③,在群体层面外化为自觉的统一行动,以此实现党内政治文化的传播、学习、融合与传递。这些传承的途径主要包括:

1. 组织系统。党内政治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文化,其传承主要通过组织途径来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是在斗争中成长起来的革命党,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起严密的组织体系,规定了严格的组织生活制度,将每个党员都编入一个党的支部、小组,传达中央和上级组织的指示,对党员进行政治教育、政治动员和政治训练,沟通交流思想、执行党纪党规和安排工作任务,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以此提升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使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意志、政治主张和政策决议不断转化为党员和群众的自觉行动。在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政党还成为治理国家和整合社会的组织力量,处于政治生活的核心地位,在立法、行政和司法等国家机构以及学校、企业和街道等社会单位都建立了党组织,同时成立各级党校和培训机构,有力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进程,确保了组织系统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 宣传系统。宣传系统同样构成了党内政治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从理论上来讲,政治宣传是政治主体通过运用一定的传播媒介影响人们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进而影响其未来政治行为的活动,具有导向性、广泛性和迅捷性的特点。宣传工作历来是革命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任务。无产阶级政党在建党初期就成立了专职的宣传机构,负责指导理论、教育、文艺、出版和新闻等行业。在这些行业中,新闻媒体涉及报纸、书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关键领域,具有信息量大、辐射面广和渗透力强的特点,被喻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为更好地反映和引导舆论,无产阶级政党还提出政治家办报的原则,创办了专门的党报党刊开展政治宣传工作。革命党在取得执政地位之后,将以往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在全国推广,通过党管新闻的原则,确保党对宣传媒体的统一领导,在党与群众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

3. 群團系统。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在长期的政治斗争和政治整合中成为了领导和组织社会的核心力量。这种领导和组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自身的组织体系组织动员群众,实现密切联系群众的目标;二是通过在社会团体中嵌入党组织,实现对社会团体的控制和吸纳。共青团、妇联和工会是党内政治文化传承的外围机构,它们既体现政党整合社会的愿望,又反映群众的需求,是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具体而言,共青团是党的青年后备军,承担着青年的政治教育工作,同时负责领导少年先锋队的工作,不断为党培养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工会和妇联则是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助手,接受党的领导,协助开展政治宣传教育工作,将广大职工和妇女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

4. 文教系统。文教系统是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实施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这一系统包括众多的专业机构,一般由国家的行政部门负责领导,同时接受党的宣传部门的指导和监督,涵盖了教育、文学、艺术、影视和旅游等行业,构成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为巩固和加强对文化教育事业的领导权,党在武装革命时期就设立专门的学校,开展文化教育和政治训练。在成为执政党之后,党又借助国家政权的力量,建立起系统的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教育体系,并配备专职教师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同时在学校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的政治功能,在青少年中大力培育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在文化领域,共产党人也极为注重文学、音乐、舞蹈、影视等艺术教育,借助语言、表演和活动等途径传递特定的审美风范和价值取向。

此外,家庭也具有较强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校政治教育的基础,构成党内政治文化传承的最初途径。在党的历史上,很多无产阶级革命家非常重视家庭文化的建设,他们以亲缘和血缘为纽带,潜移默化地传承红色家风,确保革命基因能够代代相传。在社会主义国家,党员干部身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和关键岗位,受人民的委托行使权力,其家庭文化与党内政治文化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构成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工作的必要延伸。

(二)党内政治文化传承的方式

党内政治文化传承的方式是指传递党内价值规范所采取的方法和样式。方式问题也是党内政治文化传承的基本要素,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政治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概括来讲,党内政治文化传承的方式主要包括:

1. 政治教育和政治学习。政治教育和政治学习是党内政治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其中,政治教育是指政治共同体为确立和巩固自身的政治权威,借助一定的机构、渠道和媒介对共同体成员传播和灌输政治信息,完善其政治知识和政治技能,塑造其政治信仰和政治态度的活动。政治学习是指政治共同体成员为实现政治成长,通过参与社会政治实践,获取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价值标准,形成政治人格和政治技能的活动。可见,政治教育和政治学习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共产党人在长期的社会政治实践中,探索形成了集中教育和自我教育、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组织生活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多种模式,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党员的主体作用,有效提高了政治教育和政治学习的针对性。

2. 政治动员和政治参与。政治动员和政治参与是党内政治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其中,政治动员是指阶级、政党及其先进分子为实现某项政治目标,通过自上而下的渠道开展启发、鼓动、教育和宣传工作,增进政治认同和政治忠诚,将政党的政治意志、政治主张和政策决议转化为人们自觉的行动。政治参与是指政治主体为实现政治权利,通过自下而上的渠道,试图影响政治权力的授予、运作和监督的政治行为。无产阶级政党将政治动员作为党内政治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通过党内先进分子的宣传、启发、动员和示范,促使党内中间分子和落后分子不断向先进看齐,进而感染和带动周围群众。党内政治参与是民主集中制的应有之义,也是衡量党内民主程度的重要指标。共产党人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坚持和发展民主集中制,拓宽政治参与渠道,保障政治参与权利,提高政治参与效能,为党内政治生活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3. 政治录用和政治历练。政治录用和政治历练是党内政治文化传承的直接方式。其中,政治录用是指政党通过自身的组织体系对党员进行考察推荐和选拔任用的实践活动,政治历练是指政党通过自身的组织体系对党员进行岗位轮轉和调配管理的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党员选拔任用和调配管理,坚持政治录用与政治历练相结合,在实践中识别和考察干部,通过推荐任用和岗位轮转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丰富干部的领导经验,确保党的政治意志、政治主张和政策决议有效实现。此外,基层党组织还通过严格的程序和要求,从群众中发展和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壮大党的队伍,增强党的战斗力和生命力,实现党内政治文化的传播和扩散。

4. 媒体管理与舆论引导。媒体管理和舆论的引导是党内政治文化传承的间接方式。从理论上讲,政治舆论与政治文化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代表了一定政治群体的利益和要求,是个体的政治见解在社会层面的横向聚合,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感染性和倾向性。新闻舆论借助网络媒体的力量,在短时期内就可以聚焦政治问题和放大政治意见,对社会稳定和秩序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无产阶级政党历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在深刻把握媒体传播规律的基础上,注重对政治舆论的正确引导,不断提升党报、党刊、党媒的权威性和感染力,形成了一套严格的工作流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很好地将政党意志与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同时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确保先锋队政党能够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

三、党内政治文化传承的动因与过程

(一)党内政治文化传承的动因

党内政治文化传承的动力是静态的结构要素向动态的运作机制转化的关键所在。它使党内政治生活系统中既有的政治价值和政治规则能够沿着特定途径进行持续传递,从而保持和发展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总体而言,党内政治文化传承的动因包括:

1. 党外冲突。政治文化是在特定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观念体系,具有一定的阶级倾向性,反映特定阶级的根本利益和政治诉求。不同的阶级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政治文化。作为工人运动的产物,无产阶级政党是先进政治文化所孕育的革命党,将阶级性与人民性有效统一起来,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④。它从一开始就把“批判现存制度的合法性作为存在与发展的依据”⑤,与此同时创建真正属于无产阶级的政治文化,塑造了一代又一代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共产主义战士。这些战士在战火中积累经验,在冲突中茁壮成长,永葆了无产阶级先锋队不畏艰难、敢于斗争、锐意进取的光芒。

2. 党内冲突。政党是基于共同的政治偏好和政治利益的阶级部队,形成了一致的政治立场、价值取向和政治态度。但是,由于权力结构、政治环境、历史文化和自身认知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党员群体在政治观点上难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政党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这种差异性,就会在政党内部形成政治宗派,最终影响政党整体功能的发挥。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建起来的新型政党,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要求消除宗派,在思想、政治与行动上实现全党的高度统一。这种高度统一并不是简单机械地服从,而是以政治事实为前提,在充分讨论和严肃批评的基础上实现全党的整齐划一。在国际共运史上,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在制定理论、路线和政策的时候产生过一些意见分歧,在普通党员中更是存在着先进观念与落后观念之别。对此,共产党人始终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正视党内存在的矛盾,制定了严格的组织生活制度,通过定期开展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消除误会和分歧。

3. 思想整合。无产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的核心力量,具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和严格的纪律规范,要求全党首先在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因而思想整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首要要求。但是,这种高度的思想认同又无法自发地产生,而是需要在社会政治实践基础上,通过政治观念、政治环境与政治现实的交互过程积淀而成。无产阶级政党历来重视政治文化的作用,将思想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强调政治教育和政治宣传的必要性,认为思想方面的一致是政治团结和集体行动的前提条件,并借助组织系统、宣传系统、群团系统、文教系统以及家庭单位,多渠道地开展政治教育、政治动员、政治训练和政治学习,形成共同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言论和政治态度。

4. 组织整合。无产阶级政党是在与资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旨在彻底改造经济社会。崇高的使命、艰巨的任务和恶劣的环境,对党的组织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列宁在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俄国革命斗争的经验提出了民主集中制。随后,各国共产党普遍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严密的组织体系,制定了组织生活制度,依托党内政治生活这个实践的平台进行政治教育、政治动员和政治训练,通过不定期开展整风运动和主题教育活动消除党内的意见分歧、错误倾向和政治宗派,通过制度导向、政治录用和行为养成塑造党员的党性观念和实现组织整合。

(二)党内政治文化传承的过程

党内政治文化传承在本质上是党内政治关系认同和扩大再生产的实践活动,由传承动力、传承内容、传承途径和传承方式等要素构成。根据上述党内政治文化传承的理论要素,可以从四个方面进一步分析党内政治文化传承的动态过程。

1. 基于政党的视角:政党权威的生成与拓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应使命而生,为人民谋利,在长期的政治斗争和政治整合中成为领导和组织社会的核心力量。但与此同时也承受了更多的政治期待和政治压力,需要按照先锋队政党的性质和使命,通过定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从各个方面不断提供有力的证明,以巩固和拓展先锋队政党的政治权威。换言之,一方面,无产阶级政党通过党内政治传承途径,反复灌输先进的政治思想,锻造党员坚定而自觉的政治信仰、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在党内建立起权威与支配的政治关系,以坚定信仰、绝对忠诚和自觉服从确保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另一方面,共产党人通过组织、宣传、教育和动员工作,在政党和群众之间建立起密切联系,通过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功能和党员的作用,用政策和行动感染和带动广大群众,在社会中获得更多的政治支持和政治认同,推动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权威向社会不断延伸与拓展。

2. 基于党员的视角:党性观念的内化与外化。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党,在长期实践中积淀形成了独特的观念体系,规定了党内政治生活的目标、进程和方向。但是,这种先进的政治观念不会凭空产生,而是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育过程,需要通过党内传承机制反复灌输和传播政治信息,促成党性观念的内化与外化,实现党内政治文化的传递。具体而言,无产阶级政党通过组织、宣传、群团和文教系统,运用政治教育、政治动员、政治录用和舆论导向等方式传递特定的政治知识、审美风范、价值取向;党员随后获取政治信息,经过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评价等环节,对信息进行选择、整理、加工、组合和吸收,在既有政治知识的基础上,促成政治自我的生成,“表现出较强的方向性和目的性”⑥;之后,党内政治文化传承开始进入外化阶段,这一时期党员角色意识有了显著变化,开始积极参与黨内政治生活、积累政治经验和提升政治技能,逐渐将党性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 共时性聚合:政治心态的形成与集体行动的产生。政治心态是政治群体中具有共同特质的政治氛围,通常由政治感知、政治情绪、政治评价和通行规则所构成,表现为特定时段的政治思潮、政治舆论和行为风格,以无形的力量左右着政治个体的心理状态,塑造着政治行为发生的主观环境。政治心态又不断被这些政治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评价所影响,最终“以整体的面貌存在和流行于社会成员之中”⑦,进而沉淀为政治文化。党内政治心态一经形成,就会以政治舆论、政治传统和工作惯例的形式向周围不断蔓延,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规范党员的政治行为,在党内促成相对稳定的集体行动。共产党人历来高度重视政治心态的建设,在革命斗争中就制定了严格的组织生活制度,通过定期的集体政治生活坚定党员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和政治态度,通过开展整风运动和主题教育活动消除党内错误思想倾向,通过政治领袖的价值引领、党员干部的垂先示范、普通党员的自觉效仿和社会精英的有效吸纳推动党性观念从中心向外围的辐射以及政治认同从外围向中心的凝聚。

4. 历时性积淀:党内政治文化的生成、维系与发展。党内政治文化是党的最高思想结晶,不仅历史地反映着现实的存在,而且预见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代表了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从理论上看,面对压迫、剥削和奴役,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组成了政党,产生了政治领袖,建立起了严密的组织体系、严肃的组织生活和严格的组织纪律。这些政治领袖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⑧ 他们是整个政党的最高负责人,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能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在把握历史规律与社会现实的基础上形成对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观点。这些思想观点经过理论加工和充分讨论,形成了一套充分体现无产阶级党性的政治观念、制度导向和行为准则,并通过党内的传承机制将政治目标、政治纲领和政治主张传递开来,以此形成政治认同、拓展政党权威和培育革命新人,使红色基因跨越时空界限,最终实现代际传承和生生不息的发展。

注释: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81页。

② 陈明明:《在革命与现代化之间》,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38页。

③ 严强、李永刚:《微观政治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58页。

④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41页。

⑤ 景跃进、陈明明、肖滨主编:《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37页。

⑥ 李元书、杨海龙:《论政治社会化的一般过程》,《政治学研究》1997年第2期。

⑦ 杨宜音、王俊秀:《当代中国社会心态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1页。

⑧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51页。

作者简介:刘舒怀,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甘肃兰州,730000;甘肃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甘肃兰州,730070。

(责任编辑  刘龙伏)

猜你喜欢

党内政治文化政治文化传承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路径创新
用党内政治文化涵养良好政治生态
重构政治生态的着力点: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孙吴政治文化研究的新探索
浅析英美法政体的异同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协商民主制度的互动关系探析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