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水运报》:构建行业智库型媒体

2021-05-04施华

传媒 2021年6期
关键词:转型升级

摘要:中央把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启了智库发展的新时代。为了紧跟这一时代发展步伐,行业媒体应全力推进智库型媒体融合发展。当下,许多行业媒体正抓住机遇加快行业智库型媒体建设,全力为党和政府及行业决策提供咨询产品,使专家资源、思想产品成为行业媒体提升舆论引导的核心力量之源。

关键词:行业媒体 转型升级 智库型媒体 《中国水运报》

智库和媒体均为智慧高地,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或一个行业重要的智慧资源,都在影响政府决策和引领舆论导向。智库出思想、谋战略、提对策,影响公共政策制定。而媒体则为政府决策集聚众智视野,为政府决策提供专业解决方案。因此,智库服务是媒体尤其是行业媒体转型发展的新方向。

一、构建行业智库型媒体是新趋势

如今在行业媒体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智库与行业媒体之间只有深度融合才是发展大趋势。《中国水运报》对构建行业智库型媒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着更清醒的认识,尤其是对如何打造行业智库型媒体,提升智库建设与媒体核心竞争力,相互促动、共同发展有一定的思考。

1.建设行业智库型媒体,是服务行业发展的重要选择。智库是国家发展的思想库与智囊团。在中国智库蓬勃发展的进程中,行业媒体是一支特色鲜明的生力军,《中国水运报》是全国114家行业媒体之一,具有可持续的思想内容生产和强大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正是各类智库所需的关键力量,《中国水运报》投身智库建设,有助于增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咨政建言、舆论引导、社会服务等重要功能。

2.建设行业智库型媒体,是行业媒体自身发展的最优选择。媒体融合发展已经进入“深水区”,行业媒体要想破局重生,必须跳出行业的“避风港”,才能激发行业媒体增强自身的发展动力,真正实现自身转型升级的任务和目标。《中国水运报》作为行业媒体一员,也只有深耕特色领域、强化内容生产,持续产出具有科学性、权威性的优质内容,才能凸显自身实力、增强舆论引导力,就能在舆论引导中发挥关键作用。所以,强化《中国水运报》的智库功能便成为自身发展的最优选择。

3.建设行业智库型媒体,是应对信息化浪潮的理性选择。《中国水运报》创办于“计划经济年代”,是全国交通运输系统水运行业唯一的报纸,背靠交通运输部,曾以权威性、专业性、指导性等优势,在全行业有着不可小觑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如今,进入新媒体时代,由于信息共享模式让自身曾引以为傲的行业资源被蚕食,优势日渐式微,过去单方面的内容输出已不能满足读者需求。因此,加快《中国水运报》向智库型媒体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既是自身的生存法则,也是时代赋予的必然要求。

二、行业媒体向智库转型有独特优势

智库媒体,又称“思想库”,直接影响决策部门的政策制定,引领意识形态形成,引导生产和消费等,是行业政府部门及全行业的“外脑”。与其他所有智库相比,行业媒体向智库转型有较多优越条件,因为行业媒体长期专注某一领域,有着天然的智库“因子”,享有构建行业智库型媒体的独特优势。

1.行业媒体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专业优势。行业媒体作为一支独特的舆论力量,已成为智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由于行业媒体长期经营行业领域,行业媒体的采编人员擅长用专业的眼光和工作能力,深耕各自行业领域,有很强的专业素养和研究分析能力。如《中国水运报》的采编人员都很懂行业,能以深入浅出的采访报道,传播思想,影响和引领行业舆论;他们最突出的优势是具有丰富的传播经验,能有效传播和提升智库产品名望,扩大智库成果影响力。《中国水运报》这种天然的专业优势,既能实现媒体智库的规范化、专业化要求,又能满足行业媒体的平民化、大众化需要,还能彰显自身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2.行业媒体拥有天然的渠道和平台优势。随着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的变化,政府部门减少了自身编制和人员,加大向社会购买智慧服务和智慧产品。这些都给媒体特别是行业媒体向智库转型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国水运报》作为党和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喉舌”,具备很强的信息搜集整合能力,并拥有平台优势和广泛的政府资源,渠道优势明显,能从事行业政策和行业事务的研究,传播和传达专业智慧成果,并能在传播中,对专业研究有更深入、对行业痛点有更精准的把握。

3.行业媒体拥有特定群体和“官宣”特色。行业媒体都拥有各自领域得天独厚的信息资源和特定读者群,与综合类媒体不同的是,随着传播模式的变化,行业媒体仍有行业的“官宣”色彩,并且成为新闻生产竞争中的致胜利器。如《中国水运报》在一些重大宣傳活动中,始终注重扮演好“官宣”角色,积极承载着受权发布、权威评论、高端访谈等“思想”产品,传播高层思想研究和政策解读。在媒体平台上开辟《学习与实践》《中运论坛》,及时刊发权威评论和专家署名文章等,为行业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

4.行业媒体拥有资深的智库专家队伍优势。行业媒体拥有雄厚的专家人才队伍,具有专业素养和水平,其客观性、公信力,更容易受到合作对象的欢迎。《中国水运报》在建设智库型媒体实践中,依托于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向全系统聘请行业专家作为特约记者和特约研究员,吸纳社会各界智库专家、知名学者加盟,签约特约研究员,发展特约撰稿人,为国家、行业及相关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提出咨询和建议,充分发挥着权威信息发布器、虚假信息过滤器和行业舆论稳定器的作用。

三、行业媒体向智库发展正当其时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常态,决策咨询的需求越来越多,宏观领域需要智库,微观领域也需要智库,而且不仅政府需要智库,各行业、企业也需要智库,这预示着“智库春天”的来临,智库型媒体建设正成为行业媒体新的经济增长点。

那么,如何顺应这一发展大势?重要的路径就是推进媒体智库化,即做智库产品的开拓者和服务者,深化媒体融合发展。这将是《中国水运报》扬长避短、创新实践,走出窘境的新契机。

2015年,中国水运报社就成立了大数据研究中心,以数据生产为核心、智能技术为驱动、行业标准制定为抓手,逐渐从单一的新闻角色,向研究、服务、参与的多维角色融合转型。即围绕数据测评、数据服务、数据治理、数据生态构建等层面进行探索,在助力行业政府部门决策科学化、行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等方面生产多种形态的智媒产品,让有质量、有影响的智库产品和服务,真正成为《中国水运报》的智库“名片”。

1.面向“官方”提供智库服务。《中国水运报》积极参与行业智慧政务建设,为我国交通运输部门提供了全方位智库媒体服务,探索出一套新的政务智库服务模式。《中国水运报》专门建立了智库专家团、行业研究库、高校联盟等平台,与行业主管部门、多家大型企业、高校、政府机构达成多项智库初步合作协议,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以及资源整合和产品生产能力,发挥决策参考、治理咨询、舆论引导和量身定制服务,专业提供报告、白皮书、指数等具有影响力的智慧型产品服务;常态化推出了“交通智库之声”专栏,精选专家观点,为科学决策发挥“智囊团”作用。如严新平院士等知名学者在杂志发表的智能航运、区块链、新动能等学术成果,提升了行业智库型媒体的权威性与影响力。

2.结合舆情提供智库产品。《中国水运报》将媒体积累的报道、深度研究等资源加以整合分析,为行业内各单位、各系统提供舆情监测服务。报社先后以《内部参考》等形式,多次向中央有关部委反映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引起了有相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如报社组织的“船员生存状况调查”系列报道,引起了行业广泛关注。尤其是有关海员健康的专题报道,披露了海员两次体检、两个证书领取不便的问题,引起了交通运输部和国家质检总局高度重视,最后,两部委协商联合发文,准许国际航行船舶的中国船员领取两证。由于《中国水运报》注重调研式采访,并在调研报告和决策参考上下功夫,从而衍生出初级智库产品,受到官方的重视和采纳,赢得多方好评。

3.针对行业开发智库项目。《中国水运报》依托多个平台,为交通运输行业客户制作和播出多语种的宣传片、微纪录片、专题片,提供了具有特色的全方位智库产品服务。在报纸上开辟了“船民问政”栏目,处理和解答船民遇到的实际问题;在中国水运网展示行业各类形象视频专题,还在报纸上不定期刊出航线、货源、船舶买卖交易等动态信息,为船民经营活动提供参考和帮助;与大型航运企业、海事及部分航运管理单位合作,在水运发达地区和运输船舶集中地区,通过水上服务区、加油站、船闸和政务大厅向船民免费发放报刊,给船民了解行业大事、政策信息、市场资讯等提供资讯服务,既解决了船民遇到的难题,又宣传了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影响力大,话语权强。

四、瞄准行业媒体向智库推进的着力点

行业媒体向智库型媒体发展的着力点究竟在哪里?笔者的答案是:围绕行业提升资政建言的能力,为行业提供有前瞻性、战略性、指导性的咨询报告、调研报告、对策建议等智库产品,努力彰显智慧库功能,尤其注重实用性、对策性研究,为行业决策层提供智库产品;在新闻生产上,以深度研究为突破,着力提供智库选题、课题研究和传播服务。因此,《中国水运报》开展智库服务的着力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体现。

1.向政府部门需求发力,做精做深智库产品。《中国水运报》利用采编团队多年积累的资料库和内容分析撰写能力及广泛的行业资源,积极开展战略咨询、调查报告、课题研究以及举办各类论坛等。《中国水运》杂志为交通运输行业开展多元化智库服务模式,与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开展战略合作,为业界提供了各种智库与政策服务。《中国水运报》利用自身影响力,承办协办船舶博览会、海事博览会、郑和下西洋纪念大会、航海日大会、研讨会等。此外,中国水运传媒有限公司还借助大型新闻采访报道活动,提升智库媒体的服务和影响力,组织了许多有较大影响的系列采访报道活动,大大提升了自身智库型媒体的知名度。

2.向智库化平台发力,提升智库产品影响力。中国水运报社在向智库型媒体转型上设置了专门的运营部门,与“一报一刊两网两微一端”等全媒体平台采编体系共同运营。在策划上,有执行编委会对智库运营进行决策;在内容生产上,有专门人员负责采访、编辑,在各平台上分发。智库人员负责对接研究课题,实现采编合一,团队协作开展工作。真正做到策划负责出“主意”、选题做到有目标,努力为行业提出有价值的咨询产品,并快捷地提供给行业决策层。总之,致力锻造具有影响的智库品牌和期刊集群,为行业搭建产、学、研平台。另外,积极参与行业智库建言工作,报社全媒体平台常态化推出“交通智库之声”专栏,精选专家观点、传播创新思维。如《支持长江旅游客运渡过难关》等调研文章获得上级领导批示,充分发挥了推动科学决策、提升决策水平的“智囊团”作用。

3.向行业治理发力,为施政决策當“参谋”。以行业媒体为平台的智库,独特优势在把行业的建议和意见、学界观点、政府部门的工作思路集中起来,经过整理形成报告,为政府决策和施政当好“参谋”。

一是注重做好选题。在选题上突出三性:新颖性,选择交通运输行业中心工作的新情况作为课题开展研究;前瞻性,抓住行业带苗头性问题和倾向性的问题;针对性,紧紧围绕全行业突发重大问题为调研重点。

二是撰写调研报告。这是《中国水运报》提供高质量决策咨询成果的重要手段。媒体智库平台抓住重点通过深入调研,尽快提供客观、全面、公正的专业性报告。其调查报告注重预测行业发展趋势,凸显问题的原因和破解方法,为行业领导决策参考。

三是加强传播效果。《中国水运报》以多媒体平台,立体传播,在传播中坚持大局观念,秉持冷静、理性态度,既中肯地指出问题,又把资政启民的价值取向贯穿在智库产品的服务之中,真正为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智库型媒体提供支撑。

作者系中国水运报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

参考文献

[1]施华.融媒体时代行业报转向服务型探究——以中国水运传媒建设服务型媒体实践为例[J].新闻前哨,2020(06).

[2]梅志清.从纸媒到智媒的探索:数据驱动转型 智媒赋能治理[J].中国记者,2020(01).

【编辑:左志新】

猜你喜欢

转型升级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试论集团公司如何实现财务转型升级
乡村传统财会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思考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升级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