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交易:武汉打造绿色金融中心契机

2021-05-04锦瑟

支点 2021年4期
关键词:中碳特斯拉湖北

锦瑟

从未因卖车赚钱的特斯拉,终于首次实现全年盈利。盈利的原因仍然不是汽车销售,而是向其他汽車制造商出售碳排放额度。

1月27日,特斯拉发布财报显示,去年,特斯拉通过出售碳排放额度赚取16亿美元,接近其营收总额的一半。在过去5年里,特斯拉出售的碳排放额度为公司带来了33亿美元的收入。

2021年拉开序幕,不仅是特斯拉,全球有关二氧化碳控排、碳交易的话题持续升温。

湖北碳市场顶层设计师、武汉大学经管学院气候变化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齐绍洲的日程上,也排满了世界各国的气候和碳交易视频研讨会议。“行动,行动,再行动”,成为全球气候环保人士的共识。

特斯拉出售碳资产会否在国内引发模仿热潮?未来,中国碳市场能否如预期中火爆?

业内人士认为,国内碳交易市场历经10年试点探索,但碳金融仍未形成规模,主要交易品种落地尚在试验阶段,碳金融产品推广、复制情况并不理想,很多瓶颈问题有待突破。但是,大势所趋,未来正来。

未来我国碳市场超8000亿

二氧化碳排放权成为一种商品,始于1997年签署的《京都议定书》。此后,碳交易成为全球推动减排的市场化手段。

2011年,国家发改委宣布,湖北和北京、上海等七地获批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4年,湖北碳市场交易启动。2017年12月,在严格评审后,国家决定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碳登)落户湖北。目前,中碳登已具备运行条件,位于武汉市青鱼嘴附近的碳汇大厦正在建设,未来将成为中碳登的办公地。

今年1月1日,全国碳市场的首个履约周期启动,这是我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将温室气体控排责任压实到企业。首个履约周期截至12月31日,涉及2225家发电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业内普遍认为,虽然中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仅纳入了电力行业,但无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

有关碳市场建设,素来有“湖北成,则中国成”的说法。齐绍洲解释,作为中西部唯一以全省纳入的试点区域,湖北具有从城市到农村的多个行政层级,而且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产业和能源结构在全国处于中等平均水平,因此极具代表性。

被寄予厚望的湖北碳市场,表现可谓不俗:70%控排企业,有专职人员或者专业部门管理碳资产,70%控排企业实现了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总量下降。湖北碳市场自成立至今,配额累计交易总量3.56亿吨,交易总额83.45亿元,交易规模、引进社会资金量、企业参与度等指标居全国首位。放眼全国,从2013年到2020年底,我国碳市场配额现货累计成交4.45亿吨,成交额104.31亿元。

在试点省市中,湖北既非经济最发达的,也不是排放量最高的,但仍然实现了交易规模独占鳌头。齐绍洲说,一方面是因为湖北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和碳市场建设;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湖北纳入的373家控排企业,全部为年能耗1万吨标煤以上的工业企业,涉及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16个行业,占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70%。“也就是说,它们既是创造价值的大户,也是产生排放的大户。”

据世界银行预测,未来我国碳市场交易额将超8000亿元。从确立碳交易试点省市至今,已过去10年,全国碳交易市场筹建也有3年。不过,在探索成果日见丰厚的同时,全国碳市场的推进不如预期。

在碳市场从业者眼中,试点碳市场仍存在规则不统一、政府干预过多、无法形成市场机制、企业信息不透明、市场参与者单一等问题。

碳金融产品有待拓展

碳市场的背后,还有更大的一块碳金融“蛋糕”。

以湖北为例。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好比碳资产的“银行”和“仓库”,承担了碳排放权的确权登记、交易结算、分配履约等业务,是全国碳资产的大数据中枢。因此,中碳登落户,成为落地湖北的首个具有金融功能的全国性功能平台。

据了解,基于二氧化碳这一标的物,湖北已尝鲜多个金融产品,如碳质押贷款、碳基金、碳众筹、碳托管业务、现货远期等。同时,中碳登运行前夕,已吸引不少国内外知名银行、大金融机构前来洽谈,希望落子湖北。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借由中碳登这个天然的集聚中心,湖北有希望打造以碳金融为特色的绿色金融中心,而且这才是湖北能和其他省市“掰手腕”的资本。

2014年9月,全国首单碳排放权质押贷款项目在武汉签约。宜化集团将自有400万吨碳排放配额中的一部分作为质押担保,获得兴业银行4000万元贷款。

“碳排放权质押业务,能帮助企业盘活碳资产,也为融资担保再添新渠道。”兴业银行武汉分行绿色金融部总经理方茂盛介绍,多年来兴业银行在碳金融领域开展了积极探索,如碳资产售出回购、碳收益结构性存款等。根据公开信息,兴业银行是国内首家赤道银行,较早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早在2007年,兴业银行曾首推碳金融综合服务。

但细究不难发现,国内银行的多个碳金融产品,仅止步于尝试阶段,甚至有的产品仅开展了一例探索,便浅尝辄止。原因何在?

有银行人士曾发出疑问:碳排放权具备原始价值吗?能质押吗?

这种疑问并非无的放矢。业内人士认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碳排放权不是一个合格的质押品,其法律属性不明确。《民法典》中,并没有明确界定包括碳排放权在内的环境权益是否属于可质押的财产范围。因此,相关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探索碳排放权金融属性缺乏根本依据。

一篇署名为“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陈荃”的文章也指出,除了碳排放权能否质押存疑之外,碳交易信用体系不完善、碳市场履约强制力不足、碳市场参与主体不明确等原因,也导致碳金融产品停滞不前。

环保红利催生绿色金融中心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力争2060年实现碳中和。多个专家认为,这意味着我国低碳环保红利期即将到来,应尽快抢占绿色低碳竞争的制高点。

为推动碳金融繁荣,去年10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等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提出适时增加符合交易规则的投资机构和个人,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机构及资本积极开发与碳排放权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有序探索运营碳期货等衍生产品和业务。

湖北碳金融该如何向深层次发力?一位碳市场研究专业人士认为,2030年和2060年,这两个时间点,就是环保产业的机遇期,湖北应顺应中碳登落户的有利契机,做大做强节能环保和绿色低碳产业。“碳金融要做实,除了金融产品创新拓展外,更要发展好环保产业,做好产业金融。”

据悉,目前湖北的环保企业规模尚小,还未形成集聚效应,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存在。银行内部人士介绍,由于环保类项目普遍具有成本高、资产轻、周期长、收益低的特点,一般的商业贷款和社会资本不愿意投入。与此同时,政府相关的配套引导基金、贴息政策等还没有跟上,导致湖北的环保产业并没有上规模、出名牌。

前述碳市场研究专业人士建议,随着中碳登开放运行,湖北应配套建立绿色产业项目库,并尽快落地落实。同时,设立绿色发展战略引导基金,政府给予相应的贴息和补贴政策,引入优秀的环保上市龙头公司,打造环保产业集聚效应,培育绿色低碳的发展氛围。

“金融机构是逐利的,如果不能把本省的绿色环保产业做好,就无法吸引金融机构聚集。”这位专业人士认为,反过来,当金融高度聚集,又能带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因此,湖北尤其是武汉,应抓住中碳登这一天然的集聚中心,打造以碳金融为特色的绿色金融中心。“如同现在的光谷带动武汉创新发展一样,抓住环保红利期,就有希望为湖北赢得一个‘绿谷,为城市发展奠定长远基础。”

猜你喜欢

中碳特斯拉湖北
特斯拉Model S Plaid
The rise of China-Chic
高频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硅氮合金中碳含量
驰援湖北
湖北武汉卷
真的“很香” 特斯拉Model3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高碳石煤提钒过程中碳、钒赋存状态研究
热输入对厚板中碳ZG30SiMn+NM400异种钢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