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汇、认知、启迪
——建筑设计及理论跨学科教学体系初探
2021-05-04王丽马宁平张国梅鲍学芳张耀胜
王丽,马宁平,张国梅,鲍学芳,张耀胜
(安徽建筑大学,安徽 合肥 230022)
0 前言
中国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仅要适应新工业革命变革,主动融入国际化发展,同时还要积极回应与主动适应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变革对新型工程人才的重大需求。近年来,中国正在实施包括“卓越工程师教育与培养计划”“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等重大教育改革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行动计划,需要中国从“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转变,建设一流的工程教育体系,值得强调的是,在这个战略转变过程中,工程教育的理论研究、学术思维、发展观也要立足实际、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并在改革与探索实践中发掘“中国模式”、探索“中国道路”,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才不至于在新工业革命时代迷失方向、迷失自我。大力发展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实施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提高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等,对新时代工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旦共识”以来,教育部提出“新工科”计划,在当前工程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解读“新工科”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官方通知指出,“新工科”要体现出新的工程教育理念、新的学科专业结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新的教育教学质量、新的分类发展体制,即“五新”。 在教育理念中大力提倡创新思维,鼓励宽口径的基础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改进教材和教学内容,大力推进通识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习惯。
1 课程群的教学组织
安徽建筑大学自1958 年建校至今已有60 年的历史,学校已整体进入一本招生和省部共建。学校坚持走打好“建”字牌,做好“徽”文章,紧紧依托“大土建”学科优势,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土建大类跨学科专业是指安徽建筑大学除了建筑与规划学院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三专业以外,其他院系开设的土建大类相关学科专业,如声学、环境设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财务管理等专业,随着社会发展和新工科建设等的需要,也相继开设建筑设计及理论类通识课程。土木建筑大类跨学科建筑设计及理论课程群包括建筑设计与原理A——面向声学等专业开设的建筑设计训练课程、建筑设计与原理B——面向环境设计专业开设的建筑设计训练课程、建筑概论——面向声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财务管理等专业开设的建筑理论课程等。
土木建筑大类跨学科建筑设计及理论课程群由建筑与规划学院建筑基础部教师承担教学与研究工作。
2 建筑理论——建筑设计课程体系
如下图所示。
课程体系
建筑设计与原理A、建筑设计与原理B、建筑概论等建筑设计及理论类通识课程为面向声学、环境设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财务管理等土木建筑大类跨学科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是二年级的专业及专业方向课程。课程开设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群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设计图纸表达的基本功,熟悉建筑设计语言的基本使用方法;初步掌握最基本的建筑设计方法,建立一些比较完整的建筑设计方法和概念;初步掌握建筑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为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建筑观奠定基础,同时树立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的理想信念。由于受到各专业学时学分的限制,这些课程都只开设一次课,课时和学分都相对较少,主要是通过课程群的讲授和训练,让这些土木建筑大类跨学科专业的学生对建筑及建筑设计有个整体的基本认识,有利于对其本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课程均设在二年级上、下学期,建筑设计及原理A 课程64 总学时,教学周数为16 周,是声学专业唯一的建筑设计课程;建筑设计及原理B 课程48 总学时,教学周数为8 周,是环境设计专业唯一的建筑设计课程;建筑概论课程32 总学时,教学周数为8 周,面向声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财务管理等土木建筑大类跨学科专业开设。
2.1 建筑理论课程:建筑概论
建筑概论课程从1995 年就已经开设,课程开设时间较长,至今已连续开设二十多年,是土木建筑大类跨学科专业学生学习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课。课程开设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建筑及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树立正确的建筑观,从而对建筑有个初步的整体认识,有利于其本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见表1 所示。
建筑概论课程 表1
2.2 建筑设计课程:包括建筑设计与原理A 与建筑设计与原理B
建筑设计与原理A 是环境设计专业开设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课程开设时间较长,但是随着每年教学计划的调整课程总学时数也在不断变化,现在是48学时(教学周数为1- 8 周,每周6 学时)。建筑设计与原理B 是声学等专业开设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总学时数为64 学时(教学周数为1- 16 周,每周4 学时),课程是近些年才开始开设的。见表2 所示。
建筑设计与原理课程 表2
建筑设计与原理课程教学内容为范图抄绘和独立式小住宅设计两项内容,过程中结合进行相关的建筑设计理论的讲授。环境设计专业的建筑设计及原理A 开设时间较长,学生美术基础也较好,但由于受学科专业学时学分限制,课程的总学时减少,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大纲都需要不断的研究调整。声学专业因为学生没有美术基础,也没有前期的建筑初步训练,在一学期64 学时的训练中,让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图面表达存在一定困难,需要针对声学专业学生特点制定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上也要进一步研究怎样切合声学专业学生特点和需求,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形式都需要进行研究和探讨。这些课程都是面向土木建筑大类跨学科相关专业开设的建筑设计及理论类通识课程,有相似也有不同。
对于新工科的概念,不同的专家学者有不同的解释。一些学者根据新工科的内涵和新兴产业的特点,将工科分为“传统工科”和“新工科”;有的专家学者将“新工科”解读为学生新素养、教育新结构与教学新方法等; 而有的学者认为,为了适应新时代的业态特点,“新工科”应从工程范式的回归、改革课程体系和创新工程教育体制三个方面进行重新设计。无论学者如何解读“新工科”,“新工科”的发展和建设都必须符合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特征。
3 教学内容与方法
①建筑概论课程是一门理论课,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了建筑设计基本理论知识,主要采用教师课堂讲授教学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也有些局部的变化。现在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讲授建筑及建筑设计的基础知识,课程内容包括什么是建筑,建筑空间、建筑技术、建筑艺术、建筑环境、中国和外国古代和近现代建筑基本知识等。
课堂讲授教学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快速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便在其实践中能更好地运用,打好理论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技术的进步和新型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不断更新,也日益丰富了课堂讲授教学形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演讲能力,布置了调研汇报任务,让学生课余时间调研一些典型案例,并对案例做有针对性的分析、评价和判断,在课堂上由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②建筑设计与原理A 和建筑设计与原理B 课程教学内容为建筑设计基本方法的训练,分为范图抄绘与独立式小住宅建筑设计两项内容。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局部调整。这些建筑设计课程是这些土木建筑大类跨学科专业二年级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课程的建筑设计训练,使学生熟悉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过程;熟悉掌握建筑设计图纸表达的基本功以及建筑语言的使用,结合设计过程扩大知识面,同时通过课题相关的设计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讲授,培养学生对建筑设计及理论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建筑观奠定基础,提高整体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的理想信念。
考虑到土木建筑大类跨学科专业学生没有前期设计初步等相关训练,特安排与学生平时生活接触较多的住宅建筑类型作为建筑设计训练内容,有利于初步接触建筑设计及原理的学生对功能上的认识与理解把握。通过范图抄绘,让学生了解认识住宅建筑基本功能安排,初步掌握建筑绘图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包括制图工具的熟悉使用;通过设计小型独立式住宅建筑,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独立式住宅建筑的基本功能和要求,初步了解和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初步熟悉掌握建筑设计方案图的基本表达方法。
建筑设计与原理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调研汇报,模型制作等。针对土木建筑大类跨学科专业的学生特点,从模型制作入手有利于学生更快地认识理解建筑平面、立面、剖立面、整体效果的涵义。在平面功能安排基本确定下来后,通过模型制作,推敲建筑平面功能安排与立面图的关系、推敲立面细节,可以更直观的推敲住宅建筑的整体效果,模型制作完成后再回到立面图、剖立面图的绘制,更有利于学生对立面图、剖立面图的准确性与规范性表达,同时有了三维的效果图:模型照片。在课堂教学学时受限的情况下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土木建筑大类跨学科建筑设计及理论课程群包含了建筑理论和建筑设计训练课程,通过课程群的教学,可以让土木建筑大类跨学科专业的学生对建筑及建筑设计有个整体的初步认识,以利于更好地学习其本专业的后续课程。
我国主流建筑教育通常以“解决问题”作为建筑设计与理论课程及能力培养的出发点,以一定的约束条件和预期目标来控制设计的方向和成果。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针对土木建筑大类跨学科专业的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便学生在较短的训练时间内,较好地掌握建筑设计及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达到建筑设计及理论跨学科教学体系的通识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