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排污权的流域水生态补偿标准测算
——以安徽省淮河流域为例
2021-05-03□裘阅
□裘 阅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 毕节 551700)
1 研究背景
流域生态补偿也就是“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付费”。国内外研究者认为,在流域规划和管理领域应用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33 年美国全面实施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计划[1]。James(2005)[2]认为,当流域的上游造成了污染并且这些污染直接影响到下游,那么上游区域需对下游区域造成的影响给予一定补偿;反之,当流域的上游对上游区域环境保护投入成本,从而为下游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那么下游区域就该对上游进行补偿。张志强等(2002)[3]提出的条件价值评估法是基于生态系统恢复服务的一种方法。黎元生和胡熠(2007)[4]开展了闽江流域区际生态受益补偿标准核算研究;赵银军(2012)[5]从生态保护与修复类与开发和建设类视角对生态补偿进行界定。汪劲(2014)[6]提出了生态补偿的定义应当涵盖生态修复与恢复治理和生态保护建设工程,通过资金转移支付的方式给予保护者奖励和补助等。
安徽省地处淮河流域中游,是整个流域中最具代表性的区域,全省1/2 的地市属于淮河流域,淮河的各干流、支流不仅是沿淮城市的水源地也是排污处。选取淮河流域安徽省段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结合机会成本法和水资源价值法的适当量化方法,即基于排污权的视角来测算出“较合理”的补偿额度,得出安徽省境内淮河流域各行政区间的生态补偿额度。
2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流域区际生态补偿主要包括生态建设补偿和生态破坏赔偿。生态建设补偿是指生态受益区对保护生态环境及恢复生态功能的生态建设区进行经济补偿;生态破环赔偿是指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或污染的地区进行经济补偿[7]。
针对基于排污权的流域生态补偿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谁污染,谁付费”的污染者付费原则、“谁保护,谁受益”的保护者受益原则、“谁受益,谁补偿”的受益者付费原则,界定流域生态补偿主客体。
以安徽省境内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主要流经八大城市,即亳州市、淮北市、阜阳市、宿州市、淮南市、蚌埠市、六安市、滁州市。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以及准确性,选取上述8 个城市2000—2014 年间的人均GDP 及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连续15 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统计,数据来源于历年《安徽省统计年鉴》。
3 淮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研究
3.1 模型构建
某地区i的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假定某函数关系为下式。
式中:rQi表示i地区的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rGDPi表示i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地区i的理论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与实际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之间的差值,即地区i多使用或未使用的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代表了地区i的人均废水排放权,计算方式见下式。
式中:ΔrQi表示地区i的人均废水排放权,rQ'i为地区i的实际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在年鉴中可查。
当理论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大于实际人均排污量时,表示该地区未使用的污染权将得到补偿金;当理论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小于实际人均排放量时,表示该地区将为多使用的排污权支付补偿金。地区i的废水排放权总量计算方式见下式。
式中:Qi为地区i的废水排放权总量,POPi为地区i的人口总量。
地区i的废水排放权总量的价值,补偿标准计算方式见下式。
表1 安徽省淮河流域各城市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理论与实际对照(2014 年)
式中:Vi表示地区i的废水补偿标准,P为参考废水排放权价格。
3.2 模型的选择
选择Stata 对数据进行处理,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对面板数据进行估计,对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rQ)和人均GDP(rGDP)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进行假设,若rQ和rGDP 为线性关系,则表示为:rQ=α0+α1rGDP;若rQ和rGDP 为二次多项式关系,则表示为:rQ=α0+α1rGDP+α2(rGDP)2;若rQ和rGDP 为三次多项式关系,则表示为:rQ=α0+α1rGDP+α2(rGDP)2+α3(rGDP)3。通过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参数估计,最终得到下式。
3.3 排污量的计算
将各地市各年的人均GDP 代入到式(5)后,得到各地市各年的理论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各地市各年的实际人均废水排放量通过年鉴查得,实际与理论的差值就是多排放或少排放的人均工业废水量。考虑到实际应用价值,以2014 年的数据为例,比较核算结果见表1。
3.4 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
引用金帅(2011)[8]基于计算实验模型方法,模拟计算完全均衡状态下的排污权价格6.44 元/t,根据各地市未使用的排污权,得到该地区的流域生态补偿金,结果见表2。
表2 2014 年安徽省各城市淮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
4 结束语
针对淮河流域存在的跨地区生态问题,构建了基于排污权交易的跨界流域混合式生态补偿标准测算计量模型,得到如下各城市的生态补偿标准:淮南市和滁州市需要分别支付4.64 亿元和0.09 亿元;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蚌埠市、阜阳市和六安市分别获得补偿金额为0.59 亿元、2.14 亿元、1.87 亿元、1.16 亿元、4.25 亿元、2.81 亿元,为淮河流域水环境治理生态补偿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政府是生态补偿的主导力量,从政府主导模式转变到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模式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政府在转变过程中是主导力量,只有采取宏观调控手段,并通过不断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才能确保这种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