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MRIT2WI、CT 平扫及CT 薄层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21-05-01卢永耀招春堂麦佩英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5期
关键词:陈旧薄层脑缺血

卢永耀,招春堂,麦佩英

(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磁共振室 广东 湛江 524013)

脑卒凭借着死亡率、复发率和致残率三高的特点,已经成为一项严重威胁公众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的疾病[1]。一直以来,医学界都在持续进步,无论是医学技术,还是医学设备,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CT 和MRI 技术亦是如此,发展渐趋成熟,在此趋势下,也使得急性脑卒中疾病的高效诊断成为现实,尤其是MRI 相关技术的演变,更是显著强化了急性缺血性类型脑急性的诊断成效[2]。同时,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活动可以发现,DWI诊断方式具有优越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应用成效理想,但受MRI 检查方式时长、费用和运动伪影方面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备受阻碍,而相对来说,应用CT 技术检查,费用低廉,且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日前CT 技术的检查时长甚至能够控制在短短的数秒之间,因此,现阶段,CT 技术备受医学界影像科医务工作者的青睐。基于CT 薄层重建技术,即可实现对图像厚度的精确控制,使其处于毫米单位内,不仅能够强化密度分辨力,也极大地提升了在早期阶段发现低密度梗死灶的可能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 取2017 年8 月—2020 年8 月 内 于 我 院 接 受MRIT2WI、CT 平扫及CT 薄层检查的100 份患者图像资料,即在接受CT 检查前后48 h 内同时接受MRI 检查的患者群体。发现有96 份图像资料可达成临床诊断活动的需求。

1.2 扫描设备

本项研究所应用的扫描设备为飞利浦16 排螺旋CT和GE Brivo MR355 新光纤超导1.5T 磁共振。

1.3 研究方法

1.3.1 扫描技术的应用 在应用扫描技术进行检查活动时,主要分为两大方面。第一,在CT 检查阶段,以轴位扫描方式进行检查,要求患者呈平卧状态,设置探测器数目为16 排,自患者听框线到患者头顶区域进行扫描,在薄层重建阶段,应用标准滤过算法,将重建层厚设置为1.25 mm。第二,在MRI 检查阶段,依次以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科学进行扫描操作,将扫描层厚设置为5 mm。

1.3.2 资料分析 以应用CT 技术和MRI 技术检查方式所获取的患者相关图像资料为基础,构建分析活动,在此阶段,要重点关注图像中患者缺血性病灶的发生部位、大小和数目等,选择影像学诊断经验在十年以上的中级职称、高级职称医师共同构成专家小组,并独立对各个患者图像诊断资料进行研究,最后整合诊断信息。若专家针对患者的图像诊断结论存在较大的差异,可组织专家共同讨论,若结论仍然难以达成一致,则剔除存在异议的患者资料,在本次研究中,有4 例患者图像诊断资料存在争议,故予以剔除。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6.0系统,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s)表示,行t检验,检验水准P<0.05。

2 结果

96 例患者,接受CT 和MRI 检查的时间间距在3 h 到48 h 之间,平均检查时间差为29.58 h,以所获得的图像资料信息为研究基础,构建分析活动。

2.1 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显示情况对比

结果显示,CT 平扫、CT 薄层重建和MRIT2WI 在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检查方面存在显著区别,也就是MRIT2WI效果最优,其次为CT 薄层重建,最后为CT 平扫(P<0.05),见表1 和图1。

表1 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显示情况对比

图1 新发急性梗死同一患者间层面显示对比

A 图为CT 平扫图像信息,可以发现图像中未显示患者左侧侧脑室旁急性梗死,B 图为CT 薄层重建图像信息,可以发现对患者的左侧侧脑室旁低密度灶有所显示,但效果远不如MRI, C 图和D 图依次为DWI 和MRIT2WI 序列,可以发现详细展现了患者左侧侧脑室旁急性新发梗死。

2.2 陈旧腔隙性脑梗死显示情况对比

结果显示,CT 平扫、CT 薄层重建和MRIT2WI 在陈旧腔隙性脑梗死检查方面存在显著区别,仍然是CT 平扫效果相对最差(P<0.05),而MRIT2WI 和CT 薄层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2 和图2。

表2 陈旧腔隙性脑梗死显示情况对比

图2 陈旧腔隙性脑梗死同一患者同层面显示对比

A 图为CT 平扫图像信息,可以发现,未显示患者左侧基底节区陈旧腔隙性脑梗死,B 图为CT 薄层重建信息,可以发现对患者左侧基底节区低密度灶有所展现,且大小和MRIT2WI 一致,C 图为MRIT2WI 序列,可以发现图像清晰地展示了患者左侧基底节区陈旧腔隙性脑梗死。

3 讨论

在医学领域,急性脑缺血脑卒中常见且多发,在脑卒中疾病类型中占据着极大的比重,发病率高达80%,具有发病率、复发率和致残率三高特点,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较深,且不利于新时期公众健康事业的发展[3]。从急性脑缺血脑卒中发病原因来看,最为普遍的就是患者脑部在出现急性血栓的情况下,致使脑部局部区域血管闭塞,因此,针对急性脑缺血脑卒中疾病的治疗,医务工作者要秉持早诊断、早治疗和早预防的态度和原则,以最大程度的抑制急性脑缺血脑卒中疾病的出现,确保公众健康。

毋庸置疑,在时代的演变进程中,医学领域也在持续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使MRI 技术得以优化,日前,基于DWI 系列的在诊断中呈现出的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特点,MRI 新技术已经能够凭借自身的优势,在急性脑缺血脑卒中疾病中取得良好的检查成效[4]。同时,相比于常规的EPI DWI 来说,Propeller FSE DWI 在脑梗死灶的发现率方面更高,且更适用于急性脑梗死疾病的诊断活动中,Propeller FSE DWI 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伪影、优化图像质量、强化图像对比度、信噪比和分辨力,进而增加病灶检出率[5]。但不容忽视的是,MRI 检查技术在时长和费用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且对运动伪影具有高敏感性,因此,在医学活动中的实践应用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定的制约,特别是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落后地区,核磁共振尚未得到普及,基于此,如何帮助该区域最大程度的利用现有设备,为临床活动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已经成为医学界影像医生应当优先考虑的工作内容。

从CT 扫描的优势来看,主要分为三点,(1)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2)易于定量研究活动的开展,(3)影响因素较少,成像速度快[6]。众所周知,CT 检查费用要远低于MRI,且近年来随着医学领域相关技术的持续进步和优化,CT 检查的时间甚至能够控制在数秒内,同时,基于CT 检查的薄层重建技术,可以更好地控制图像厚度,在提升图像密度分辨力的同时,也能够提升早期阶段检出低密度梗死灶的可能性[7]。

基于本项研究可以知悉,(1)从对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显示层面来看,MRIT2WI 效果最优,其次为CT 薄层重建,最后为CT 平扫(P<0.05),(2)从陈旧腔隙性脑梗死的显示层面来看,仍然是CT 平扫效果相对最差(P<0.05),而MRIT2WI 和CT 薄层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圆满地完成了对CT 平扫、CT 薄层重建和MRIT2WI 的对比,直接证实了MRIT2WI 和CT 薄层重建的优越性。

在应用CT 平扫方式进行检查活动时,若发现患者基底节区或岛叶等区域存在的可以梗死和增宽的血管附近间隙无法判断时,可改用CT 薄层重建方式,基于该项技术,能够直观清晰的展示病灶边缘和解剖学信息,进而帮助医务人员得出准确的诊断结果[8]。同时,CT 薄层重建技术具有的高密度分辨力特点,使其能够在颅内动脉虹吸部血管壁钙化方面的显示效果也优于CT 平扫,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医务工作者明晰患者缺血性脑病形成原因是否为血管病变[9]。

综上所述,MRIT2WI 最大程度的强化急性腔隙性脑梗死诊断效率,CT 薄层重建效果略低一些,但相比CT平扫更胜一筹;MRIT2WI 和CT 薄层重建皆能显著强化陈旧腔隙性脑梗死诊断率,且差异并不明显,但效果均胜于CT 平扫。若患者出于特殊原因,无法应用MRIT2WI 进行检查,则可优先选择CT 薄层重建技术,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价值卓越,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陈旧薄层脑缺血
反义词组训练
陈旧的谎言
维药芹菜根的薄层鉴别
SiN_x:H膜沉积压强与扩散薄层电阻的匹配性研究
放血疗法治疗陈旧热痤疮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血必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参芪苓口服液的薄层色谱鉴别
芪参清幽胶囊的薄层鉴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