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菌丹·啶氧菌酯对柑橘沙皮病的防治效果评价

2021-04-30宋晓兵彭埃天凌金锋崔一平程保平陈霞

植物保护 2021年2期
关键词:评价

宋晓兵 彭埃天 凌金锋 崔一平 程保平 陈霞

关键词克菌丹·啶氧菌酯;柑橘沙皮病菌;药剂防治;评价

柑橘沙皮病是世界柑橘上的重要真菌性病害,在美国、欧洲、日本以及我国普遍发生,病原菌的有性态为柑橘问座壳菌,无性态为柑橘拟茎点霉。柑橘新梢、嫩叶和未成熟果实被侵染后,在病部表面呈现许多散生或密集成片的褐色或黑褐色硬质小粒点,严重影响叶部光合作用及果实外观,因而称作沙皮病。

近年来,柑橘沙皮病在广东柑橘产区发生普遍,主要危害贡柑、脐橙、沙田柚、蜜柚等,严重影响柑橘果实的品相和价格。目前,有关柑橘沙皮病防治技术的研究报道较少,大多采用化学药剂防治沙皮病,常规使用的杀菌剂为代森锰锌,其他常用药剂包括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咪鲜胺、吡唑醚菌酯等。单一药剂的长期大量使用,难免出现病原菌的抗药性、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因此,筛选新型、安全、高效的柑橘沙皮病防治药剂,对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克菌丹(captan)是一种广谱的有机硫杀菌剂,具有治疗和保护双重作用,其作用机理主要通过抑制a-酮戊二酸脱氢酶系活性和阻碍丙酮酸脱羧作用,对苹果轮纹病、斑点落叶病等果树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是先正达公司研发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广谱、内吸性高等特点,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抑制病原菌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导致线粒体不能提供细胞正常代谢所需要的能量,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对香蕉叶斑病、黑星病等果树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为探讨药剂的安全使用和化学防治技术,为今后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018年一2019年笔者连续两年进行了新型复配药剂50%克菌丹·啶氧菌酯水分散粒剂防治柑橘沙皮病的田问应用效果评价。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供试药剂

50%克菌丹·啶氧菌酯水分散粒剂(WG)由湖南农大海特农化有限公司提供,80%克菌丹水分散粒剂(WG)为河南欣农化工有限公司产品,22.5%啶氧菌酯悬浮剂(SC)为美国杜邦公司产品。

1.1.2试验地点

2018年试验地点设在广东省德庆县新圩镇新围村,2019年试验地点设在广东省德庆县新圩镇龙角村,柑橘品种均为‘贡柑。

1.2试验方法

1.2.1药剂处理

试验设50%克菌丹·啶氧菌酯WG 375、500mg/kg和625mg/kg,80%克菌丹WG500mg/kg,22.5%啶氧菌酯SC150mg/kg及空白对照(清水处理)共6个处理。

1.2.2施药时间

2018年从柑橘幼果期开始施药,每隔10~15d施药1次,共施药2次,具体施药时问为2018年6月22日(幼果期),2018年7月6日(夏梢抽生期)。2019年从柑橘夏梢抽生期开始施药,每隔10~15d施药1次,共施药2次,具体施药时问为2019年9月18日(秋梢盛发期)、2019年9月28日(秋梢转绿期)。

1.3调查及统计方法

每小区调查2株,每株柑橘树按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各选1个点取样,每点调查两个梢的全部叶片和6个果实。记录总叶(果)数、病叶(果)数和病级数,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效,并用DMRT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沙皮病分级标准:0级,叶、果无病斑;1级,叶、果上褐点病斑面积占叶、果面积的5%以下;3级,叶、果上褐点病斑面积占叶、果面积的6%~10%;5级,叶、果上褐点病斑面积占叶、果面积的11%~25%;7级,叶、果上褐点病斑面积占叶、果面积的26%~50%;9级,叶、果上褐点病斑面积占叶、果面积的51%以上。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果数×相对级数)/(调查总叶/果数×最高级数值)×100;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2结果与分析

2.1 2018年的试验结果

2018年施药2次后26 d各药剂处理对柑橘沙皮病(叶)的防治效果见表1。50%克菌丹·啶氧菌酯WG 375、500 mg/kg和625 mg/kg处理的平均病指分别为1.13、0.95和0.80,随施药浓度升高,平均病指降低,375 mg/kg处理与500、625 mg/kg处理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50%克菌丹·啶氧菌酯WG 375、500和625 mg/kg处理的平均防效分别为69.53%、74.43%和78.46%,随施用剂量升高,平均防效升高,3个处理间的平均防效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与对照药剂相比,50%克菌丹·啶氧菌酯WG 375 mg/kg处理的平均防效显著低于对照药剂22.5%啶氧菌酯SC 150 mg/kg处理,与80%克菌丹WG 800 mg/kg处理的防效相当;50%克菌丹·啶氧菌酯WG 500 mg/kg处理的平均防效与80%克菌丹WG 800 mg/kg处理的防效相当,略低于22.5%啶氧菌酯SC 150 mg/kg处理;50%克菌丹·啶氧菌酯WG 625 mg/kg处理的平均防效显著高于80%克菌丹WG 800 mg/kg处理,略高于22.5%啶氧菌酯SC 150 mg/kg处理。施药2次后26 d对果实的调查结果显示,50%克菌丹·啶氧菌酯WG对柑橘沙皮病果实的防治效果略低于叶片的防治效果,但趋势基本相似。

2.2 2019年的试验结果

2019年施药2次后23 d各药剂处理对柑橘沙皮病(叶)的防治效果见表2。50%克菌丹·啶氧菌酯WG 375、500 mg/kg和625 mg/kg处理的平均病指分别为2.30、1.99和1.67,随施用剂量升高,平均病指降低,375 mg/kg处理与625 mg/kg处理的平均病指差異达到显著水平。50%克菌丹·啶氧菌酯WG 375、500 mg/kg和625 mg/kg处理的平均防效分别为70.77%、74.76%和78.79%,随施用剂量升高,平均防效升高,各处理间的平均防效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与对照药剂相比,50%克菌丹·啶氧菌酯WG 375 mg/kg处理的平均防效显著低于对照药剂22.5%啶氧菌酯SC 150 mg/kg处理,略低于80%克菌丹WG 800 mg/kg处理;50%克菌丹·啶氧菌酯WG 500mg/kg处理的平均防效高于对照药剂80%克菌丹WG 800 mg/kg处理,与22.5%啶氧菌酯SC 150 mg/kg处理的防效相当;50%克菌丹·啶氧菌酯WG 625 mg/kg处理的平均防效则显著高于两个对照药剂处理。施药2次后23 d对果实的调查结果显示,50%克菌丹·啶氧菌酯WG对柑橘沙皮病果实的防治效果略低于叶片的防治效果,但趋势基本相似。

2.3对柑橘安全性

在试验过程中初步观察,50%克菌丹·啶氧菌酯WG 3个施用剂量处理对柑橘未见药害现象,柑橘叶片、枝梢和果实生长正常。

3结论与讨论

柑橘沙皮病原菌是一种弱寄生真菌,当病菌侵入果实和叶片后,诱导寄主受侵染部位的周围细胞产生防卫反应,形成植保素6,7-二甲氧基香豆素,限制菌丝的扩展,甚至将其杀死在表皮细胞内,被感染组织形成黑褐色硬质的突起小粒点。柑橘沙皮病的黑点是寄主防卫反应的产物,病菌一旦侵入,黑点就会产生,因此防治重点是预防病原菌的侵入。广东地区4-6月为多雨季节,柑橘叶片及果实易感病,是喷药保护的关键时期。

柑橘沙皮病流行成因包含施肥不当,土壤通透性差,导致树势差;管理粗放,柑橘园过密或修剪不及时,导致橘园通风透光条件差;排水不良,易引起树势衰退,导致树体抵抗力下降等多种因素。柑橘沙皮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可在树干、树皮或枯枝上越冬,翌年当温、湿度适宜时孢子萌发,借助风雨传播。分生孢子的最适侵染温度为24~28℃,成功侵染需要叶面或果面至少持续4h的高湿条件;温度低于或高于最适侵染温度时,则需要更长的持续高湿时间才能成功侵染。

本研究的试验结果表明,50%克菌丹·啶氧菌酯WG对柑橘沙皮病有优良的防治效果,克菌丹与啶氧菌酯复配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可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根据柑橘沙皮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在清园期、春芽萌发期、谢花期、幼果期抓准时机施药,每隔10~15d施药1次,具体施药次数视柑橘生育期、病害的发生程度和天气情况而定,用药量以有效成分量500~625mg/kg为宜。此外,利用生物农药防治柑橘沙皮病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如利用拮抗菌等防治柑橘沙皮病也取得了较好的研究进展,今后需要进一步的试验研究。

猜你喜欢

评价
唐DM 智联创享型
难与易
2006—2017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4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4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