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庄古镇墨香氤氲春无边
2021-04-30白英
白英
满目金黄 千年古镇春色醉人
从婺源到绩溪,车在河谷中的山路上蜿蜒前行,山路两旁长满了杉木、黄山松,一峰又一峰的群山绵延不尽。正值开春,万物苏醒,油菜花遍布在山间的梯田之上,白色的萝卜花、粉红的桃花、绿色的小麦,缤纷的色彩交相辉映,与徽派民居相映成趣,真是满目金黄香千里,一方春色醉千山。
美景相伴,路不觉远,满眼芬芳中就到了上庄。汪静之曾在《忆故乡》中这样描写家乡上庄:“三面环山展画景,一条绿水奏琴音;山明水秀清幽境,陶我天真童心矣。”上庄古镇名副其实,地处芦昆常盆地,清澈的常溪河从村边缓缓流过,襟山带水,犹如水中芙蓉,天然纯净。走过大樟树下的村口水圳,见远山青翠,溪中有几只鸭子钻到水下啄食,只露着尾巴在水面上扑扑摆动,倏忽想起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春意盎然。
蜿蜒曲折的溪水穿村而过,颇具徽派特色的古民居依势而建,高大的马头墙层层叠叠鳞次栉比,粉墙黛瓦错落有致,小桥流水古巷幽幽,历经岁月沉淀,静谧而富有诗意。杨林桥横卧在常溪河上,春季雨水甚丰,常溪河水滑过水坝,似白练绸缎一般,吼声如雷,声震数里。恰如胡适借杨万里的诗对家乡的赞美:“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暄。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2画里乡村。
过了上庄小学堂,便能看见广场上胡适的青袍铜像,其后是胡开文纪念馆,周边是保留完好的古建筑群。漫步古色古香的石板路,一步一美景,一览一陶然,如散落在乡野的清雅秘境,犹如一位“如花似玉”的姑娘,婉约可人,温柔似水,正身着云裳,梳妆齐整,等着在这个浪漫的季节,和最懂她的你相遇。
满堂溢香 胡适故居典雅精致
上庄古镇内居民聚族而居,世代繁衍相传,以胡、汪、程、柯、王五姓为主,而胡适故居是典型的晚晴徽派民居,虽谈不上雕梁画栋,却也古色古香、典雅精致。
从村口的停车场到胡适故居老宅,顺着一线天般的街巷曲曲折折穿行。宅子藏在小巷深处,走进铺满了鹅卵石的院子,整个院落布局严谨,内部的陈设一如当年摆设的旧模样,处处弥漫着读书人的诗香气。园中正对着的是走姿的胡适雕像,西装革履、意气风发。胡适童年时期在上庄受过9年的家乡教育,最后一次回到这里是母亲去世,回来奔丧。
3胡适故居典雅精致。
4胡适书法。
5胡适书房 持节宣威。
6胡适故居 厅堂。
院内收拾得干干净净,前厅摆放着破旧老式方桌、长条桌和几把椅子,中堂正面板墻横幅上刚劲有力的“胡适故居”四字,屋内木墙窗额上全是清一色的兰花浮雕,镂刻精细。“兰为王者,香不与众草伍”,反映了房室主人志高清心的立世风格。另一侧板墙上挂着胡适晚年的一首题名《希望》的诗:“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好。”这首诗是胡适到了台湾之后所写,概因日日思念着故乡,兰花草亦是胡适寄情乡思的最爱。
胡适故居后堂小厅上悬一块红底金字大匾,上书“持节宣威”四字,是当年胡适出任驻美国大使时,国民政府所赠。在这里可以看到故人清晰的岁月痕迹,狭小的书房里有油灯、宣纸、徽墨,还挂着胡适亲笔所题“努力做徽骆驼”的条幅。橱窗里陈列着胡适20世纪30年代的作品集和他的日记、手稿、书信及胡适研究著作,不同时期的珍贵照片、文字,揭示了这位一代国学大师、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辉煌灿烂的一生:走出大山赴上海求学,美国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先后任上海公学校长、北大文学院院长、驻美大使、北平大学校长等职。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开始,直到后来羁旅台湾期间的乡愁,此时此地,这位儒雅长者留下的是背影和回忆。
满是自豪 胡开文墨名冠海外
徽墨,因产于古徽州府的绩溪、屯溪、歙县而得名,“拈来轻、嗅来馨、磨来清、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其中“胡开文墨”曾作为清廷御用贡墨,它的创始人胡开文的故乡也是上庄古镇。
在上庄中心街上,闻着一阵似有若无的墨香,寻到一栋标记着“老胡开文墨厂”招牌的二层小楼。这是一家建于1982年的徽州老墨厂,至今传承着徽墨名品“胡开文墨”的手工制墨技艺。
1徽墨店。
厂门口大门两边是两间偌大的门面房,推门进入,一阵墨香扑鼻而来,入眼都是各式各样的徽墨。店里一位老者正耐心地介绍每一款墨品,有“迎客松”“天开文运”“大好山水”“铁斋翁书画宝墨”“千秋光”等松烟墨、油烟墨、礼品墨数个种类,百十多个品种。只见块块徽墨不仅色泽黑润、细腻生光、芳香浓郁,而且造型讲究,兼具图文妙、描饰美、内韵雅,集书、诗、画于一体,可谓“方寸之间,景象万千”。古代文人曰:“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置身这墨的世界,仿佛随着墨香重新回到阔别已久的中国古代文人雅士飘逸的精神生活意境中。
绩溪有着“中国徽墨之乡”的美誉,“天下墨业在绩溪”,老者说起家乡与徽墨,满是自豪,“这是有原因的,清代徽墨四大家,绩溪就有其二:汪近圣和胡开文。胡开文,这是近代影响最大的一位制墨大师,他就是我们上庄人。”听老者娓娓道来,徽墨的前世今生、胡开文公的创业历程便如一部厚重的史书徐徐展开。
胡开文少年时曾在徽州休宁县一家墨店当学徒,学成之后,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创立了“胡开文墨庄”。胡开文制墨,集各家之长,既坚持古制,又勇于创新,终成徽墨业中集大成者,但真正令其声名远播是创制 “八宝五胆药墨”。他以熊胆、蛇胆、青鱼胆、牛胆、猪胆五胆,和入水牛角、羚羊角、珍珠、牛黄、麝香、朱砂等8种珍贵药材入墨,制成了凉血止血的“八宝五胆药墨”,胡开文也因此被誉为“药墨华佗”,成为一代药墨宗师。1915年,胡开文墨庄的“地球墨”还曾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得金奖,由此蜚声中外,久传不衰。今天的“老胡开文”墨厂,精制的徽墨产品继续守护着传统的制墨古法,继承着先人的智慧,用精湛的工艺传承着中国文化的珍品。
满载执着 匠心墨工传承古法
2胡开文画像。
3红门楼地球门 胡开文旧居。
4徽墨之美。
5墨工汗水是精魂。
距离墨厂车间不远,就闻到了混合着松烟和冰片的墨香。一位老师傅正从热气蒸腾的锅里,揪出一大团和好的墨泥,放在浸透墨色的墨墩上,用铁锤子反复锤打,不时还用铲子翻搅着锤打过的泥饼,动作娴熟麻利、干净利索。加热过的墨泥黑亮軟溜,这些墨泥黏合需要上好的胶,最常用的就是猪骨头、牛骨头熬的胶油,最高级的油烟墨里放的是阿胶,还有各种中药材,丁香、麝香、冰片、金箔、珍珠粉等珍贵材料,真正是“一两徽墨一两金”!
千锤百炼的墨团,光滑均匀、细腻发亮,变得特别“筋道”。老师傅把墨泥放到工作台上,开始制墨。不大的台面上井然有序地摆满了小刀、小锤、剪子、墨模等工具。他从一团墨泥上揪下一小团,放到天平上精准地称重后,又放到桌台上搓成圆条,然后趁热放入扣在一起的木制墨模槽里,用两手的拇指使劲压实,扣上模板。不一会儿,五六个模具便一一被填上墨泥。老师傅抱起装好墨的模具放在了身后的杠杆板凳上,利用杠杆原理,坐到长木凳一端,使劲将墨压制进模具。放了一会后,老师傅把模具打开,将其中的墨条逐次取出,再用剪刀进行修边,一支支刻着“金不换”“紫玉光”“丹凤朝阳”等字样的墨锭就成型了。
6匠心徽墨。
然而这只是徽墨成形的开始,老师傅说,距离墨条能够真正使用,还要经过约莫半年时间的阴晾才行。在晾墨房中,木架上成千上万的墨条正在耐心地、慢慢地挥发着它们体内的水分,如同在漫长的沉睡中静候苏醒。晾墨房的旁边是描金车间,在完成了漫长的阴晾以后,就要给墨块着装,也就是描金。这个流程的工人,都是清一色的女性,细致的活儿需要极大的耐心。她们按照墨锭上的图案和字,用颜料进行描画、填彩,为的是增加墨锭外观的美感。至此,历经点烟、和料、烘蒸、杵捣、揉搓、入模、晾墨、描金等一系列繁复的工序,徽墨终于做好了。墨工手里成形的一锭锭徽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制墨匠人把智慧与心血凝结进每一道沿袭古法的工序中,每一块质量上乘的徽墨都承载着制墨匠人执着的人生历练。而精美的徽墨,千百年来忠实地在宣纸上履行自己的职责,一撇一捺站挺起坚实的墨影,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TIPS
交通:上庄镇距绩溪县城约30公里,距黄山市80公里,从黄山出发走徽杭高速可达绩溪,从绩溪走217省道可达上庄。自由行可以在绩溪县城坐乡村公交到达。
住宿:上庄镇尚未成旅游热点,但有几家旅馆可提供住宿,绩溪、黄山住宿条件方便。
美食:上庄一品锅(胡适一品锅)、绩溪挞馃、绩溪臭鳜鱼、绩溪菜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