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守正创新

2021-04-30周中之

中州学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网络新时代道德

摘 要:网络空间道德建设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必须守正创新,坚持正确的导向。让科学的理论引领网络空间,让正确的舆论主导网络空间,让优秀的文化充盈网络空间。文明自律是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基础,必须大力培养文明自律的网络行为,引导广大网民正确认识和处理尊德与守法、感性与理性、适度与过度的问题。网络慈善公益开拓了道德实践的新空间,要大力发挥网络慈善公益的正能量,加强网络慈善公益的规范化。

关键词:网络;道德;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21)03-0082-06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的普及。当代人们的工作生活几乎离不开网络,网络生活成为现代生活的鲜明标志。网络在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抓好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单辟一章,反映了这一必然要求。

一、弘扬主旋律:坚持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正确导向

21世纪的世界,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虚拟空间正在不断发展和深入人们的生活。在虚拟空间中,人们可以欣赏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表演影视,可以玩网络动漫、网络游戏,可以在微信社交平台上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可以网上购物,尽情选择心仪的商品。网络使人们获得了与现实生活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上网“冲浪”。智能手机的出现,也大大地推动了网民的增长。根据权威部门统计,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总数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30岁以下的网民超过40%。①特别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对网络更是情有独钟。道德建设的重点是青少年,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更是应有之义。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福祉,同時也给网络空间道德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网络上的信息是丰富的、吸引人的,但网络空间中既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在某些场合,假恶丑的东西还有很大的市场。“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②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必须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

1.让科学的理论引领网络空间

科学的理论是建立在客观规律基础上的,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把握。自然科学是对自然界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科学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只有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旗帜在网上高高飘扬,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网络空间是意识形态激烈交锋的战场,其道德建设也关系到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和中国的核心利益。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国外的敌对势力利用各种渠道,特别是互联网等渠道,诋毁、攻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对此,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必须通过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夯实价值观基础,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在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上精心引导和栽培。青少年是网络空间中的常客,网络上形形色色的事物让他们感到新奇,但往往也使他们感到迷茫。从目前情况分析,网络上鱼龙混杂,正能量不足,那些负面因素势必误导青少年对世界、社会和人生的认知。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要教育青少年将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坚决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网上绝不做违背党和国家利益的事情。中国的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中走过来的,中国创造的经济奇迹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理论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正确的,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如何在网络上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是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重大任务。

人们追求美好生活,渴望健康快乐,因而网络上一些健康美容养生的知识颇受欢迎。但网络上常常出现一些违背科学知识的内容,误导甚至污染了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的网络空间,不仅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用正确的社会科学理论引领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且需要用正确的自然科学的理论正确认识人自身的健康问题。一些网络平台上充斥着美容养生的信息,透过这些信息,不难看到其背后巨大商业利益的驱动。人们追求健康美容无可厚非,但网络上的这些商品和服务信息往往有夸大、误导之嫌,违背医学科学知识,不利于人体健康。许多青少年涉世未深,更容易上当受骗。例如,女孩子为了追求颜值,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过度追求瘦身、美容,以致伤害了身体,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2.让正确的舆论主导网络空间

舆论是人们的言论,社会舆论是人们的言论对社会生活中的思想观念、伦理关系、行为举止进行的评判。社会舆论是道德评价的重要形式,是维系道德规范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社会舆论对社会生活中“善”的现象加以肯定和褒扬,发挥其扬善作用;对社会生活中“恶”的现象加以否定和贬抑,发挥其“惩恶”作用。在互联网时代,社会舆论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两大途径作用于社会生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网络传播的速度快,受众面大,线上的舆论对人们的道德生活产生了更为强烈的冲击。

线上的道德生态呈现出鲜明的多元化特点。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隐匿真实姓名的网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尽相同,而且人人又都是“自媒体”,各种声音都会在网上出现。有些网民或者为了博眼球,或者为了泄私愤,观点偏激、语言粗俗,污染了网络空间。在网络空间的许多场合,主旋律不彰,正能量不足,令人忧虑。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网络空间的治理已经受到国家和社会的极大重视。必须通过治理,让正确的舆论主导网络空间,这样才是符合国家和社会的根本利益的。

在网络空间治理中,必须注重差异,包容多样,但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化的网络舆论。这种引领是“硬性力量”和“柔性力量”的结合。所谓“硬性力量”,就是外在强制的力量,通过法律、制度等形式表达出来;所谓“柔性力量”,就是内在良知的力量,通过道德规范、荣辱观念等形式表达出来。本文着重研究的是后者。“柔性力量”是激发人们崇德向善的力量,用道德滋养法律精神,但同时也需要弘扬道德批判的精神,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对网络空间上的假恶丑进行揭露、抨击,铲除其野蛮生长的基础。“柔性力量”的发挥是建立在自觉和自愿基础上的。自觉是理性和知识的产物,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而自愿是出于人内心的愿望,这种愿望是人的意志的表达。自觉与自愿的统一,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在网络空间注重这两者的统一,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样化的网络舆论。

现代传媒技术突飞猛进,各种资讯在生活中铺天盖地。一些社会关注的新闻一旦在网上成为热点,形成社会话题,成千上万的网民就会利用网络平台各抒己见。不少网民慷慨陈词,言辞激烈,各种思想观点良莠不齐。在网上热点话题的争鸣中,一方面可以窥见真实的社会舆情,另一方面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提出了课题。要正确引导,也要有效引导,道理要讲深讲透,也要使人口服心服。

3.让优秀的文化充盈网络空间

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渴望有更多更丰富的网络文化娱乐作品问世。在网络上,互联网企业和网民创作了大量的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作品,包括网络文学、网络影视、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等。最近几年,像抖音等短视频网站受到广大网民的追捧,风靡网络。网络文化作品具有快捷的传播速度、“接地气”的生活内容等优势,但这些作品鱼龙混杂,在审美观上既有高尚的,也有低俗的,不能一概而论。在网络娱乐文化中,每个人都通过鼠标和键盘的敲击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这种选择涉及当事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生活经历和个人爱好,但其中也渗透着审美观。网民要努力打造健康的精神情趣,追求真善美,拒绝低俗的文艺作品,遏制低俗文化的蔓延滋长,并削弱其在网络空间中的基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网络文化建设又与商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商业的介入,为网络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技术,丰富了网络作品的内容,提高了网络作品的观赏性,但商业的本质是追求更多的利润。为此,必须在价值观上划定明确的“红线”,拒绝宣扬炫富拜金、见利忘义的不良作品,保卫健康的网络视听生态。最近,网络直播平台的作品异军突起,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但绝不能忽视其中的价值观导向问题。只有让有品位、有意义、有意思、有温度的直播节目占据好位置,获得大流量,才能更好地推动网上优秀文化的扩展。人们欣喜地看到,网络上已经诞生了不少在内容和形式上堪称优秀的文化作品,但这类文化作品还不多,与“充盈”网络空间还有不少距离。无论是叱咤风云的互联网企业,还是千千万万的网民,都应该为优秀的文化充盈网络空间做出不懈的努力。这是责任,也是光荣。

二、倡导文明自律:夯实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基础

自律与他律相对应,自律从人的意志自身引申出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并说明人遵守道德来源于人自身,而不是外在的强制。文明自律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但在网络空间中更有着特殊的意义。文明自律的行为是由责任感、义务感所推动的,而要提高网民文明自律的水平,必须推进网民网络素养教育。

1.网络的特点与文明自律的重要性

互联网的问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它对人们的伦理观念、伦理关系、伦理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要分析这些深刻影响,必须了解和把握网络空间的特点。

虚拟性是网络空间最基本的特点。当今世界不仅有理想世界、现实世界,而且还有借助于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虚拟世界。一方面,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不同,它往往不是真实的;另一方面,虚拟世界又与理想世界不同,它是可以以感性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它为人类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了无限的空间。现实昭示人们,尽管人类的双脚必须站立在真实的人类社会大地上,但头脑中的思想却可以在虚拟世界中遨游,享受驰骋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快乐。这往往会造成一种假象:人类在网络空间中似乎与现实世界不同,可以不受约束,为所欲为。这样就消解了道德自律的基础。特别是网络对于渴望探索未知世界的青少年有着更大吸引力,为了获得更多的新奇的人生体验,他们往往沉迷于虚拟世界不能自拔。

自由性是网络空间的重要特点。在网络空间中,社会控制和管理比起现实生活来说相对弱化了,外在强制力也明显下降,而人的自由度却扩大了。似乎只要有一台电脑或手机,连上网络,网民就可以发表个人意见,宣泄个人情感。而匿名的形式,又减少了网民不少后顾之忧,“网络上不知道对方是人还是一条狗”。现实生活中的角色和地位往往不再是网民发表意见的羁绊,因而在发表言论时排除了不少限制因素,但对这种自由性误读的结果,是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的缺失。

交互性是网络空间的显著特点。网络空间中的信息流通是开放的、双向的,具有交互性的显著特点。传统媒体中,受众主要是接受者、消费者,信息资源主要是单向流动的。尽管可以通过通信反馈消息,但这种互动在数量上、时效性上是难以与计算机的交互性相比拟的。现在,网民不仅是信息资源的接受者、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传播者。微信等软件作为社交平台,成为亿万网民之间、人机之间交互的有力技术支持。近年来,“自媒体”概念诞生了,它突出地反映了网络空间发展的新特点。有的学者惊呼:现在网络空间的每一个人、每一台电脑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广播站、电视台或者出版社。网络的交互性具有即时性、广泛性,网络上的言行所产生的影响难以估量。网民所承担的道德责任不可低估,他们的自律越来越显示出重要价值。

总之,网络的特点不止于虚拟性、自由性、交互性这些方面,但这几方面的特点已经足以证明,加强网絡空间的道德建设刻不容缓,具有现实的迫切性。必须抓住文明自律这一基础,开创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新局面。

2.文明自律网络行为的培养

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文明自律是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并构成了其基础。培养文明自律网络行为需要从两个方面发力。

从网络行为主体的外在方面而言,需要整个社会建立一定的行为规范,提供行为的遵循。这就必须有行为规范。网络行为规范明确了网络是非观念,它告诫网民,哪些行为是允许的、应该的,哪些行为是不允许的、不应该的。遵守网络行为规范是值得肯定的、赞许的,反之则是必须否定的、批判的。它是准绳和约束,但同时也是引领和激励。网络行为规范只有符合互联网发展规律,才具有生命力;只有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才能被更多的人接受。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二三十年中,网络行为规范的建构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理论界研究的重大问题,这绝不是偶然的。

从网络行为主体的内在方面而言,培养文明自律的网络行为需要增强责任感和义务感,产生内在的推动力。没有主体的自觉自愿,行为规范就难以落到实处。在一般社会生活中是这样,在网络空间中更是如此。这里的主体,不仅是指千千万万作为个体的网民,也指财大气粗的互联网企业。互联网企业在社会上具有重要影响力,必须自觉履行主体责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网站的不能一味追求点击率,开网店的要防范假冒伪劣,做社交平台的不能成为谣言扩散器,做搜索的不能仅以给钱的多少作为排位的标准。”③一些办网站的、开网店的、做社交平台的、做搜索的之所以社会责任缺失,在思想根源上是见利忘义,在价值观上走入了误区。网络企业要做到自律,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见利思义,义在利先。价值观问题是根本性的问题,解决了价值观问题,才能更好地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履行社会责任。

网民群体是互联网空间举足轻重的力量,单个网民看起来力量单薄,但千千万万个网民在网上所形成的强大舆论,影响力不可小觑。网民在网上发表言论时,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弘扬主旋律。作为信息的接收者,不能轻信谣言;作为信息的发布者,不能乱传谣言。

3.推进网民网络素养教育必须正确处理的几个问题

当代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进入了以用户为核心的“算法时代”。共建清朗的网络空间,必须强调用户的主体地位。网民网络素养中不应排除“工具理性”,但更应追求“价值理性”。在网民的网络素养教育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和辩证处理几个突出问题。

第一,尊德与守法的问题。在网络空间的道德建设中,必须引导网民尊德守法。道德和法律同属于人们的行为规范。道德是不成文的法律,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两者是相互衔接、相互支持的。在一定条件下,两者是可以转化的。在实践中,网民某些违反网络行为规范的言行,在其起始阶段也许是缺德问题,但随着量的积累和条件的变化,也可能演变成违法的案例。由于网络空间的特殊性,在虚拟空间里诚信缺失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要用道德自律作为解决网络诚信问题的基础,但还必须重视“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④。尊德是运用道德的感召力,守法是体现法律的威慑力,两者相结合,也就是“硬约束”和“软约束”的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实效性。值得关注的是,在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对网民尊德与守法的引导要充分发挥技术支持的作用(如个人征信系统)。扬善惩恶需要以掌握准确的客观事实为前提,同时记录事实和公布事实也是一种教育手段,能够起到警示和惩戒作用。

第二,感性和理性的问题。网络空间是由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且以网络软件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就其本身来说,网络空间是冷冰冰的,但在网络空间中活动的人却是有血有肉、有激情的人。身处网络空间的人,面对五光十色的画面,其心理也会受到强烈的冲击。在网络上互动时,网民往往用偏激的语言发表意见,以此刷存在感,追求在这种互动中得到情绪的宣泄。特别是青少年,血气方刚,更容易意气用事。有时为了一个热点问题,唇枪舌剑,争论不断升级,以致语言粗俗,不堪入耳。严重时还会引发以侮辱、诽谤的方式,损害他人人格的违法事件。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倡导文明互动、理性表达,以建立良好的网络风气,维护网络的治安。另外,网络上的内容良莠不齐,一些不良网站用色情等低俗的感官刺激内容吸引网民。青少年处于青春期,对这些不良信息缺乏分析力、抵御力,以致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走入人生的误区。要教育青少年,只有加强理性思考,远离不良网站,才能健康地成长。

第三,适度和过度的问题。网络空间充满了大量新奇的娱乐元素,使人乐此不疲。特别是网络游戏吸引了千千万万网民,其中爱不释手者中青少年居多。玩网络游戏能给人带来快乐,但要适度,否则一旦沉迷于网络游戏,必然产生许多恶果。有人把网络游戏比喻为“电子海洛因”,不无道理。青少年时期是学习和成长的黄金时期,应该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学习上,一旦染上网瘾,必然与学习冲突,而青少年又自控能力不足,难以协调好玩网络游戏与搞好学习之间的关系,容易引起青少年与家长的矛盾。同时,长时间玩网络游戏,会损害青少年的视力与身体健康,影响正常的社会交往。防止网络沉迷,是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应有之义。要救救那些患有网瘾的青少年,让他们从无节制的虚拟空间中走出来,尽情呼吸大自然新鲜的空气。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的成长,这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三、网络慈善公益:开拓网上道德实践的新空间

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抓好网络空间道德建设”一章中,中央文件首次以一节的大篇幅写入了“互联网+公益”“互联网+慈善”的内容,表明了作为网上道德实践的网络慈善公益在抓好网络空间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近几年来,慈善公益事业发展迅速,进入3.0时代,这个时代的标志就是网络慈善公益的兴起,广大网民通过互联网踊跃加入慈善公益的行列。网络慈善公益不仅带来了捐款数额的不断攀升,而且推动了全民慈善公益參与方式的多元化,丰富了群众性的道德实践。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必须充分认识网络慈善公益的道德价值。

1.网络慈善公益的道德价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创造了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同时,又对中国的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在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剧烈变化的条件下,如何有效解决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突出问题?加强道德实践,改变知行不一的社会弊病,不失为一条有效的路径。中国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有些身边的事,虽小但是善事,应该坚持不懈地去做。这样久久为功,良好的道德人格才能形成。简言之,诉诸道德实践,才能更好地回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树立慈善意识、参与慈善活动、发展慈善事业,是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道德实践。”⑤慈善公益作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道德实践”,在当代中国道德建设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当慈善公益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则大大促进了慈善公益的发展,更好地发挥了这种基础性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扩大了慈善公益者的队伍,壮大了慈善公益的力量。只要有电脑和手机,连上网络,就能捐款捐物,数量不论。涓涓细流汇成江河,虽然每个人奉献的爱是有限的,但借助“互联网+”,这些爱的细流就会汇成爱心的河流。二是丰富了慈善公益活動的形式,增强了慈善公益的吸引力。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网络慈善公益的形式不断丰富。人们通过不断创新的网络慈善公益活动,帮助了他人,自己也收获了良好的人生体验,从而增强了慈善公益对广大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的吸引力。三是提高了慈善公益的效率,推动了全民慈善公益的实现。现代社会是快节奏的社会,网络慈善公益活动所花时间最少,其中许多活动可以零门槛地参与,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随手做慈善公益,表达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网络慈善公益活动的效率是比较高的,是其他慈善公益形式所难以达到的。

2.大力发挥网络慈善公益的正能量

网络是开放的、自由的平台,网络平台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真善美与假恶丑并存,既有正能量,也有负能量。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宣传网络上的正能量,从而成为网络空间的主导力量。道德建设既包括“扬善”,也包括“惩恶”,但要着重“扬善”,以正面教育和引导为主。慈善公益代表着人类的良知,是正能量。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慈善公益活动,激发全社会热心公益、参与慈善的热情,助力社会成员自我完善,推动社会风尚改善,让正能量的旗帜在网络空间高高飘扬。

网络慈善公益不仅仅是捐款捐物的事,在其活动过程中,传递的还是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暖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工具理性的扩张和价值理性的缺失,社会呼唤人文主义精神,这股暖流弥足珍贵。虽然经济发展了,但解决社会贫富差距问题也历史地提到国家治理的议事日程上来了。网络利用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广泛开展慈善公益活动,更好地满足了社会更多人献爱心的夙愿,更好地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慈善公益不是少数人的专利,不是只有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家才能做慈善公益,只要愿意,即使经济状况并不富裕的普通人也能做慈善公益。在网络空间中,“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即使是捐出微不足道的几元钱,但聚沙成塔,力量不一般,且意义不一般。金钱有价,但爱心无价。用爱心来塑造人的高尚的道德世界,建设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是难以用金钱和物质来衡量的。

投身于当代网络慈善公益热流中的人们,慈善动机是多元的,道德境界也有不同的层次,其中也涌现了不少无私奉献的先进人物。他们体现了人类的良知,他们的感人事迹为千千万万人所传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社会应该利用网络大力宣传这些道德榜样,让这些榜样引领社会风尚。

3.加强网络慈善公益的规范化运行和管理

网络慈善公益是近年来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一方面,它丰富了网上的道德实践,为慈善公益事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形式;另一方面,它又是不成熟的,在实践中暴露出不少问题,需要加强规范化运行和管理。2016年,“罗尔事件”在网上发酵,成为热点事件。罗尔通过网络打赏功能“卖文救女”,获得260余万元。后来知情者爆料称求助者夸大事实,舆论谴责求助人消费公众的同情心。该事件引发了“微信打赏是不是慈善募捐”“如何监管个人网络求助行为”等争论。2019年异军突起的互联网公募平台水滴筹出现了三次相关的舆论事件,并引起争议,争议的焦点是个人求助互联网平台的功能、定位、性质与目标价值。这些热点事件表明,网络慈善公益的迅速发展,要求相关的慈善法律要加以修订以适应形势的发展。《慈善法》在实施过程中的热点问题是个人求助的问题,要在法治的轨道上解决“个人求助”与“慈善公益”之间的关系,用法律来明确个人求助的界定和个人求助服务平台的行为规范。

注释

①《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信网,http://www.cac.gov.cn/2020-04/27/c_1589535470378587.htm,2020年4月28日。

②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36、134页。

③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央视网,http://news.cctv.com/2016/04/25/ARTIa8uTHXqX8JF25uz6S7Yh160425.shtml,2016年4月25日。

⑤习近平:《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52页。

责任编辑:思 齐

The Innovation of Moral Construction in Cyberspace in the New Era

Zhou Zhongzhi

Abstract:The moral construction in cyberspa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oral construction of citizens in the new era. To strengthen the moral construction in cyberspace, we must adhere to the correct guidance and innovation. Let the scientific theory lead the cyberspace, let the correct public opinion lead the cyberspace, and let the excellent culture fill the cyberspace. Civilized self-discipline is the basis of moral construction in cyberspace. We must vigorously cultivate civilized self-discipline network behavior, and guide netizens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deal with the issues of respecting morality and abiding by the law, sensibility and rationality, moderation and excess. It is necessary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positive energy of network charity and strengthe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network charity.

Key words:moral construction; cultural Inheritance; innovation; in cyberspace

Key words: network; morality; new era

收稿日期:2021-01-1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研究”(20VSZ017)。

作者简介:周中之,男,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 200234)。

猜你喜欢

网络新时代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