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人力资本投资、产权与对策研究

2021-04-30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体育风尚 2021年5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竞技运动员

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我国2019年《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发布为体育强国的建设指明了方向。《纲要》指出体育强国的建设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为目的,实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推动竞技体育更好、更快、更高、更强的发展。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教卫体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体育事业面临着新的形势,体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需要深化创新改革,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为此,体育强国的建设中竞技体育应利用其自身优势发挥其在体育事业中的特殊作用,这就对竞技运动员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必须改革与完善运动员的培养体系使之与新形势相契合。

当前我国高水平竞技运动员的培养质量还有待提高,与实现竞技体育更好、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开发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近年关于运动员人力资本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研究成果,分析存在问题及不足,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当前我国竞技运动员人力资本发展现状

(一)运动员人力资本概念

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人力资本概念及含义。有学者从人力资本的形成角度,认为运动员人力资本指在运动员在整个运动生涯与周期中能够带来现期与未来收益的蕴含在运动员身体上的体能、技能和知识的投入存量[1]。从人力资本的投资角度看,强调的是运动员人力资本是经由投资而形成的,即通过投资最终形成的蕴含在运动员身上的能力,并且可以在市场中交换产生经济效益[2]。也有学者从人力资本产权角度进行定义,强调产权主体为实现自身人力资本效用最大化而通过投资形成人力资本[3]。

综合上述研究,运动员人力资本的内涵为:各投资主体以获取收益(经济利益、社会效益等)为目的,通过对运动员进行投资形成的,体现在运动员身上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体育资源的总和。

(二)运动员人力资本投资的特征与形成

人力资本可以分为通用型人力资本和专用型人力资本。运动员人力资本既有通用型人力资本的属性构成,如内在依附性、外在依赖性、异质性、稀缺性、可变性、积累性等,又有专用型人力资本属性构成,但在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体现出一定的特殊之处,即运动员体现出强烈的人力资本专用性、风险性等。由于对专业运动员的培养过程中对竞技能力的过度重视,导致人力资本形成中竞技能力占比较多的不均衡结构,这也导致了在脱离运动领域后运动员较低的通用型人力资本难以发挥作用的情况,这也间接影响这我国运动员职业选择时的机会成本风险。

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形成方面,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在成为资本的过程中是经由某种形式的投资而形成的。运动员人力资本的形成也是由长期投资形成,其投资主体包括运动员本人、国家、家庭、社会等。运动员人力资本形成和变化呈现出人力资本生命周期特征,基于产品生命周期方法(PLC)可以显现出清晰的特征,如图1所示。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周期历经四个时期即开发期、成长期、高峰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特征[4](见图1)。从开发期开始,运动员的人力资本随着积累不断升值直到巅峰期;巅峰期之后运动员的人力资本变化不大,在经历小幅度上升后达到运动员运动生涯的最高水平,随后由于生理因素如年龄、身体机能等,运动员人力资本水平逐渐降低;但该特征也会因从事的运动项目不同而显现出不同的特征。总之人力资本价值大小及其变化也具有波动性和不稳定性。

图1

(三)运动员人力资本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在开发中还存在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运动员人力资本产权尚未明晰。

首先当前专业运动员培养的投资主体主要是国家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随着市场经济逐渐融入竞技体育中,运动员人力资本所蕴含的经济价值不断被挖掘出来。但这其中利益分配引起了不小的矛盾,究其原因是缺乏运动员人力资本制度体系的保障,缺乏明确的利益分配机制以满足市场利益的分配。其次,缺乏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保障、监督体系。运动员人力资本的开发效率受制度结构的影响,同时与市场环境息息相关,当前运动员人力资本市场较为薄弱尚在开发当中,需要权力部门合理设计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保护产权主体并加强市场监督,促进运动员人力资本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其次,运动员管理部门管理界限模糊。目前运动员产权主要集中在国家手中,管理运动员时的法律依据不足,仅凭现有规定不足以适应体育事业的新形势,在当前体育事业深化改革的时期需要政府明晰各项权责,划清管理界限,独揽全部职能的做法已被其他学者证明是低效率的做法,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应启到宏观调控和维护环境的作用,通过委托代理等手段将职能分配给能可以承担的主体以此促进职能的实现,这也是当前需要厘清的。

最后,运动员的保障问题亟待解决。目前体育事业转型时期有大量运动员保障工作需要完成,这其中运动员的物质保障和安置问题较为严重,部分运动员在退役之后的保障水平不高且落实不到位,运动员的安置制度不完善,造成运动员人力资源的浪费和错配,影响了运动员生活质量。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提升我国体育运动员人力资本的开发效率和水平,成为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二、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人力资本开发对策

(一)改善运动员人力资本开发环境,完善兼顾公平与效率的人力资本制度设计

在制度方面首先要协调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协调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利益分配,既要维护政府作为投资者的利益,又要维护市场投资主体的利益,以法制建构合理的竞争机制,发挥激励市场和监督保护的作用。应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作用,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处理好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改善运动员人力资本制度设计,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发挥市场的力量,优化竞赛体系环境,完善竞争规则。要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对运动员的流动做好引导和限制,合理分层各级竞赛,做好竞赛之间的联系,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二)完善竞技体育资源配置机制,提高人力资本开发效率

创新运动员培养模式就需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促进宏观调控和社会力量有效结合,利用市场机制提高运动员人力资本开发配置效率。进一步完善竞技体育投入机制并优化投入结构,通过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对有潜力的体育项目进行职业化运作,从而盘活竞技体育市场[5]。其次在竞技体育投入结构方面,因地制宜,按地方实际情况做好竞技体育投入项目和类别的合理配置,注重各项目的均衡发展。创新竞技体育的管理模式,积极做好服务型政府的角色将职能分配给有能力承担的社会主体以提高政府运作效率,提升财政投入资金使用效率,从而提升竞技体育事业评价的科学性。

(三)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以提高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

产权的合理安排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基础,为此需要深化我国体育事业利领域人力资本产权制度改革,保护体育品牌与人力资本知识产权,以公平和效率为准则,利用市场机制的优势和我国的制度优势并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实情动态调整政策,兼顾运动员和各投资主体积极性,促进竞技体育的市场化、职业化和社会化,形成可以自我调节的竞技体育市场经济,助力大国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健全运动员保障机制,促进职业体育市场的发展

为使竞技体育健康且可持续的发展,巨大的竞技体育运动员人力资本支出仍以政府为主。但政府在当前投入的基础上,应优化投入机制,提高投入效率。还应创新投入方式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运动员的保障供给,建立可循环、可持续、市场化的运动员保障体系,利用保险公司的资金和技术力量,转嫁体育领域存在的风险。充分挖掘社会的参与积极性,培育体育服务主体,促进体育服务产业的发展,以此创新运动员的保障问题。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竞技运动员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广西体育事业发展实力的区域差异及协调发展策略研究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花与竞技少女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