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万岁而一成纯

2021-04-29那秋生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1年4期
关键词:谓之圣人身心

那秋生

一般人活在世界上,都是被自己的欲望和身体所奴役,一辈子劳劳碌碌,即佛家所谓的“凡夫”。而“圣人”境界则不同,“愚”而“芚”,“芚”不是利钝的钝,“芚”是有生机的,表面上看起来很笨,内在却充满生机。到达这个境界,“参万岁而一成纯” (《庄子·齐物论》),超越了时间的观念,一万年在其看来也只是一刹那。“参万岁”意思是糅合历史的长久变异与沉浮;“纯”是精粹不杂,指不为纷乱和差异所乱。

关于“参万岁而一成纯”的真义,历代颇多议论,意见并不统一,现存最早的解说,为西晋郭象《庄子注》,原文为:“纯者,不杂者也。夫举万岁而参其变,而众人谓之杂矣。故役役然劳形怵心,而去彼就此。唯大圣无执,故芚然直往,而与变化为一,一变化而常游于独者也。故虽参糅亿载,千殊万异,道行之而成,则古今一成也。物谓之而然,则万物一然也。无物不然,无时不成,斯可谓纯也。”

由于时间观念完全是人的心理制造的,美好的时光总觉短暂,痛苦的时刻度日如年。

“成纯”完全是一个纯粹绝顶的“吻合”的境界。“参万岁而一成纯”,参通了时空观念,便达到了禅宗中经常说的“一念万年,万年一念”的境界。同样,“神仙之道,长生不老”,也是由此得来,神话中常说“山中方一日,世上几千年”。

“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此时,便是身心一体,心物合一了。人与物统一,同一个本体,不分彼此,道藏于心物中。所以说,得道的人不是做物质的奴隶,而是万物听命于他,可以“旁日月,挟宇宙”。

对于人生而言,尽早懂得生命中有追之不及的东西,并在它从身边溜过时牢牢将其抓住,才能在生命结束之时安然离世。心中没有老的观念,时光便如白驹过隙,一晃而过,“参万岁而一成纯”正是如此。人们总是一心忙于去争辩是非,圣人却好像十分愚昧无所觉察,糅合古今多少变异沉浮,自身却浑成一体不为纷杂错异所困扰。当你没有时间觉得苦恼,没有时间觉得衰老的时候,便是找到了让时光停驻的方法。

一个真正立心做學问的人,永远没有空闲的时间。尤其是毕生求证“内明”之学的人,必须把一生一世全部的身心精力,投入好学深思的领域中,然后才可能有冲破时空、摆脱身心束缚的自由。

(编辑  余从)

猜你喜欢

谓之圣人身心
Prepare for Your Exams with a Healthy BodyandMind以健康的身心应对考试
身心告急,回家充电
非暴力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木鹊和车辖
人人敬爱的圣人成为了 传说人物的原型
给身心降个温
East–West Culture through the Eyes of a German Scho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