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禁渔后退捕渔民就业和生活安置问题研究

2021-04-29许宫秀子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1年4期
关键词:转产马鞍山市铜陵市

许宫秀子

(中共铜陵市委党校,安徽 铜陵 244000)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拥有着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是我国淡水渔业的重要基地。随着20世纪80年代的过度捕捞、拦河筑坝、化工污染等影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不少珍稀物种遭遇灭绝。为了恢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我国已经在主要水域、重要流域都实行了全面禁捕。本研究所关注的是安徽长江沿线退捕渔民的就业和生活安置情况。

安徽拥有416公里长江沿线,8条重要支流和44个水生生物保护区。根据《安徽省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规定,安徽省长江流域在2021年初就完成了渔民退捕的相关工作,为了防止出现渔民返渔的现象,安徽省进一步打响了长江退捕禁捕攻坚战。长江流域十年禁渔的实施,使得许多沿江岸线的渔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产方式,为了使渔民上得了岸,长江沿岸政府纷纷在渔民的社会保障与转业就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本课题选择了安徽省长江流域退捕渔民最多的马鞍山市、渔民数量居中的合肥市、渔民数量较少的铜陵市3个城市作为经验样本,分别说明3个城市的生活安置与转产就业情况,以期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1 长江退捕渔民的生活安置和转产就业现状

本研究于2020年对安徽省长江流经的7座城市的主要退捕渔民安置点开展了调查,走访了合肥市、马鞍山市、芜湖市、铜陵市、安庆市5个地点,访谈各地的负责渔民安置的相关人员,选取了马鞍山市、合肥市、铜陵市作为此次研究经验样本。

1.1 退捕渔民的生活安置现状

根据调查所显示,退捕渔民生活安置大致包括住房安置与社会保险两个主要方面[1]。渔民的住房安置则涉及渔民上岸政策和2019年的退捕转产政策,将渔民大致分为专业渔民、兼业渔民以及后期的事实渔民,针对不同类型分别安置住家。如马鞍山市许多专业渔民,经济基础较弱,没有宅基地,常年居住在船上,则对其进行集中安排,修建安置住宅区,由土地城建部门牵头,各地行政村具体实施。合肥市针对一些巢湖连家船渔民进行集中安置,将他们安置到滨湖新区新建的安置小区。与专业渔民不同,安徽绝大部分退捕渔民多为兼业渔民,拥有宅基地与少部分土地,经济基础薄弱。安置兼业渔民有3种方式:(1)旧居新建,如铜陵市胥坝乡对退捕渔民的房屋进行等级划分,按照一、二、三类进行修缮,给予渔民住房补助6万;(2)推倒重建,如合肥市中庙镇为了发展旅游,对许多老房子推倒重建,给予渔民房屋损失费;(3)旧房新买,放弃旧房子,重新购买社区重新修建的新房屋。渔民上岸政策实行较早,许多渔民都已经获得了新居。2019年的渔民退捕转产主要是对渔民的渔船(机动性捕捞船、非机动性捕捞船、住家船)、渔具进行收缴分解,并给予渔民赔偿,包括一次性渔民补助与过渡期补助。2020年底,整个安徽流域基本完成了相关工作。

渔民的住房安置基本完成之后,为了能够解决渔民退捕的后顾之忧,安徽省各地政府进一步出台了完善渔民社会保险的相关实施方案。从一开始按照16~59周岁退捕渔民所选择的缴费档次,分别按照原有档次每年1 000元、2 000元的标准,由政府代为缴纳15年的养老保险费。到2020年开始执行安徽省统一标准,按照退捕渔民每年3 000元档次缴纳15年养老保险,社会保障落实情况如下。

表1 退捕渔民社会保障落实情况

2021年初,3个城市按照安徽省“应保就保,应补就补”的标准全部落实了退捕渔民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且为相对困难的渔民家庭提供了低保。

1.2 退捕渔民的转产就业现状

在基本完成了渔民的住房安置与社会保险工作之后,3个城市积极开展了促进渔民转产就业的工作,具体包括发展渔业相关产业、鼓励渔民就业、支持渔民创业、培训渔民技能、提供就业指导、开发公益岗位、给予社会保障七项具体措施[2]。从2019年到2021年不断加大渔民转产就业扶持力度,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具体情况如下。

图1 渔民转产就业的工作

3个城市的退捕渔民主要通过企业吸纳、自主创业、公益岗位、农渔业以及其他形式进行转产就业。3个城市16周岁以上需要转产就业的退捕渔民分别为马鞍山市5 060人,合肥市4 628人,铜陵市1 401人。其中企业吸纳的人数占比最高,马鞍山为53%(2 698人),合肥市为30%(1 288人),铜陵市为35%(500);自主创业的占比略低,马鞍山为15%(784人),合肥市为24%(1 099人),铜陵市为31%(440人);转产农业与渔业加工业、养殖业的人数相对较低,马鞍山为20%(1 059人),合肥市为22%(1 028人),铜陵市仅为12%(170人)。马鞍山市转产就业依赖于相对发达的劳动密集产业,企业为退捕渔民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除此之外,也有相当部分渔民选择就近就业或者转为农民、渔业养殖户或者加工户,而渔民就业困难户,则由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忙兜底。合肥市作为省会城市,拥有丰富的就业机会,许多渔民就改行成为小商户或者直接进入企业就业。铜陵市的农业相对薄弱,是典型的工业城市,许多退捕渔民直接选择了进入中小企业或者成为独立创业者。

为了进一步使退捕渔民获得满意的工作岗位,3个城市纷纷成立帮扶驿站、召开招聘会、帮扶会,开展渔民培训班等。如马鞍山市已经举办了33场退捕渔民的招聘会,其中“长江退捕渔民专场招聘会”有60多家大中小企业参加,提供了2 000多个工作岗位,主要岗位集中在操作工、焊工、电工、车工、机修工等。铜陵市在2020年举办的“安徽省长江经济带退捕渔民就业帮扶专场招聘会”中有56个企业参加,提供岗位2 002个,涉及钳工、焊工、电工、销售、管理、保安、服务员等工种20余类。合肥市包河区更是在家门口举办了“首届包河区退捕渔民就业招聘会”,有80多个企业单位参加,提供了保安、保洁、家政、普工等多个基础性岗位,现场有400多位渔民参加,达成就业意向百余份。

2 长江退捕渔民的生活安置和转产就业问题分析

2.1 长江退捕渔民的生活安置与转产就业过于依靠政府扶持

首先,渔民的生活安置存在问题。3个城市针对渔民的生活安置投入了大量资金,并且为16~59周岁的渔民都代缴了养老保险金,试图去解决渔民的养老顾虑,资金按月发放,每位渔民每月领取250元养老金,养老压力还是颇大。其次,从上述数据能够看到3个城市已转业就业的退捕渔民有40%以上是通过企业吸纳,30%以上依靠的是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这两种就业转业的途径都依靠政府的扶持,如马鞍山市、合肥市、铜陵市都出台了关于企业吸纳退捕渔民,并缴纳社保会获得政府的补贴,如肥西县就规定了如果有中小微企业、就业车间等任何经营主体吸纳退捕渔民就业且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照规定缴纳社保会获取每人1 000元的吸纳就业补贴。另外,退捕渔民创业有创业贷款与优惠政策扶持,政府通过加大退捕渔民就业政策的扶持力度,在短时间内可以帮助渔民稳定地度过失水的不稳定时期。但是十年禁渔的时间,渔民如何在十年的过程当中继续保持这样的高就业率以及稳定的生活状态。

2.2 无法满足退捕渔民的转产就业意向。

本研究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不少县级政府缺少关于渔民就业方向的具体统计数据。许多社区在调查渔民的就业意向的时候,往往写的是否有就业意向,附表当中关于渔民的具体就业方向都是空白。这是因为许多渔民上岸之后,没有一个明确的就业方向。其次,招聘会、帮扶会等促进退捕渔民转产就业的途径所提供的工作岗位不符合渔民的预期。退捕渔民文化程度较低,年龄结构偏大,习惯于自由的捕捞生活,因此倾向于时间相对自由的岗位。我们从上述招聘会当中能够看到在3个城市的招聘会里面所提供的岗位主要集中在保安、保洁、焊工、普通操作工等岗位,其中保安和保洁更是被看作是又苦又累的岗位。除此之外,许多渔民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能写,生产技能单一,根本无法从事焊工、操作工、车工此类需要一定技能的工作。

2.3 退捕渔民技能培训制度不够完善。

为了改变渔民生产技能单一的情况,增强退捕渔民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3个城市都开设了渔民技能培训班,并报销生活费。如铜陵市义安区在2020年开办了3次培训班,主要培训方向为厨师、面点培训、渔业养殖培训等,为期一周。合肥市包河区在2020年举办了4次渔民就业培训班,主要培训技能为家政之类的好上手、易操作的技能。但是这样的培训时间过短,无法有实际的成效,且与3个城市渔民招聘会所提供的岗位不符合。有相关渔业培训班的人员曾经给予解释,许多操作工、车工、焊工之类的职业都需要专业教师与专门教学场所,根本无法开展类似培训。同时,许多渔民对学习新的生产技能抱有排斥心理。

3 长江退捕渔民的生活安置和转产就业的对策建议

3.1 激发渔民自主性与积极性,改变渔民生活与就业观念

首先,许多退捕渔民抱着陈旧的观念,认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喜欢自由的生活状态,对改变生活和工作抱有恐惧与排斥心理[3]。部分专业渔民习惯于完成两个季度的捕捞,休息半年的生活,对于政府提供或者朋友介绍的朝九晚五的工作无法适应,为了缓解这样的心态,政府必须加大对渔民的宣传教育,帮助其了解转业就业的具体情况与途径、禁渔的重要性。如合肥市包河区就建立了退捕渔民就业创业一站式帮扶中心,具体去解答关于渔民的安置政策、就业推荐、培训信息、创业指导、创业贷款如何申请等问题。[4]其次,对于中青年退捕渔民侧重鼓励创业,这些渔民受教育程度较高,养老尚早,借助近几年的地摊经济可以鼓励其成为自主创业者。

3.2 创新退捕渔民转产安置措施,实现互利共赢

本研究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渔民对继续从事渔业相关的工作满怀热忱。合肥市中庙镇的渔民袁某就认为“与其从事其他职业,不如从事休闲渔业”,于是在中庙镇办起了渔家乐。铜陵市义安区的一群专业渔民考察了四周其他没有禁捕或者可以养殖的水面,在选择了合适的水面之后,就向当地行政村提出了申请,希望行政村帮忙联系。许多渔民没有准确的就业意向,但是他们认为渔业养殖与渔业加工是很适合的职业。从3个城市的渔民转产就业的数据来看,3个城市从事渔业的相关的人数相当少(合肥市281人,马鞍山市1 056人,铜陵市18人),所占3个城市需要安置的劳动力总人数不到10%。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一是3个城市的水面资源不是很丰沛,渔业基础较弱;二是政府没有做好相关水产养殖企业对接和技术培训[5]。如铜陵市义安区就积极与张林渔业等水产养殖企业对接,针对退捕渔民鱼类熟练度、适应捕捞环境等特点,首批8名退捕渔民已经培训入职了安徽张林渔业,月薪4 000元。这样的安置对渔民来说更加适合、妥帖,还更容易操作上手。

3.3 完善退捕渔民的技能培训措施,帮助渔民切实转业

现在3个城市的渔民技能培训班许多都无法发挥其实际作用。3个城市的渔民年龄普遍偏大,多为40岁以上渔民。这些渔民重新学习一门生产技能需要很长时间或者很详细地教学,针对30~40岁年龄段有较强转产就业意愿的渔民可以开展更长时间的教学培训。如芜湖市繁昌县人社局联合繁昌扬帆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开办了退捕渔民焊工培训班,为期45天。这样的渔民培训进行分类施策,可以增强培训的实际效用。

猜你喜欢

转产马鞍山市铜陵市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意愿研究
马鞍山市采石小学
复合肥转产管控注意事项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七中学
海洋渔户转产转业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山东省5个地级市的渔户调查数据*
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之研究——以马鞍山市含山县实践为例
铜陵市大通古镇防洪墙设计
铜陵市公务人员体育消费调查研究
马鞍山市九村小学
互联网+时代下大众阅览点对青年之影响——以安徽省铜陵市全民阅览点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