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跨双连拱黄土隧道力学效应研究

2021-04-29尹志雨

交通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隔墙偏压分布图

韩 波 尹志雨

(1.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太原 030032; 2.山西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太原 030032)

黄土地区公路隧道,力学效应、施工方案及工艺等具有特殊性,需深入进行分析。本文以某座位于黄土丘陵区,起终点桩号为K63+940-K64+135全长195 m的大跨度双连拱黄土隧道为例,依据有限元模拟和现场监测数据,研究双连拱黄土隧道力学效应。

该隧道为连拱双洞单向隧道,按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设计荷载:公路-I级。断面尺寸为:净2×10.25 m,采用三心圆(曲墙半圆拱形)曲中墙断面。

围岩级别综合评价如下。

1) K63+940-K63+980段,长度:40 m,最大埋深39.8 m,围岩以稍密~中密状粉土为主,围岩级别为V2级。

2) K63+980-K64+070段,长度:90 m,最大埋深64 m,围岩以硬塑~坚硬状粉质黏土为主,围岩级别为V1级。

3) K64+070-K64+135段,长度:65 m,最大埋深36 m,围岩以稍密~中密状粉土为主,围岩级别为V2级。

1 隧道结构设计

山岭区高速公路隧道断面尺寸较大,水文地质复杂,按照“新奥法”原理,结合隧道埋深及围岩级别的划分,分段进行复合衬砌设计[1-2]。由于工程地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文中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进行施工过程模拟,分析围岩及结构的应力变化与变形破坏规律,进一步优化支护参数。最后在施工过程中,详细掌握围岩动态,进行实时监控量测,根据量测数据适当调整支护参数,确保隧道结构安全[3-7]。

2 浅埋偏压段工程地质

隧道浅埋偏压段位于黄土丘陵区中陡坡上,围岩以稍密~中密状粉土为主,最大埋深39.8 m,围岩级别为V2级,开挖过程易产生变形和小型塌方。浅埋偏压段最不利横断面图见图1。

图1 浅埋偏压段最不利横断面图

3 有限元分析

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对结构强度及围岩稳定性进行校验计算,采用面单元Plane42模拟围岩及中隔墙,采用梁单元beam3模拟弹性受力阶段的连拱衬砌。模型单元总数约16 167~19 132个。材料物理力学参数表见表1。

表1 材料物理力学参数表

其中,围岩材料采用DP准则进行模拟。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前提下,提高运算速度,同时能够考虑围岩的塑性变形。计算模型见图2。

图2 计算模型

4 计算结果

通过有限元模拟,对未开挖前自重应力场作用、连拱隧道施工后围岩应力等进行计算分析。

4.1 未开挖前自重应力场作用结果

自重作用下竖向位移分布图见图3。

图3 自重作用下竖向位移分布图(单位:m)

由图3可知,在自重应力场条件下,由于地形的偏压导致初始位移场不对称,隧道中轴线与中墙底部交点和图中坐标原点一致,可见初始位移场相对隧道结构也不对称,右侧连拱初始位移大于左侧。

自重作用下竖向应力分布图见图4。

图4 自重作用下竖向应力分布图(单位:Pa)

由图4可知,在自重应力场条件下,由于地形的偏压导致初始应力场不对称,隧道中轴线与中墙底部交点和图中坐标原点一致,可见初始应力场相对隧道结构也不对称,右侧连拱初始应力大于左侧。总体上看应力场线与地表形状近似平行。

4.2 连拱隧道施工后围岩应力

围岩竖向位移分布图见图5。

图5 围岩竖向位移分布图(单位:m)

隧道施工后,考虑到施工中采用锚杆注浆对围岩的加固作用,能够减小原始地应力场所产生的应力不对称,分析中考虑了围岩加固圈的围岩物理材料性能的提高,开挖后位移云图相对初始云图有变化,但变化主要集中在右侧连拱衬砌顶部位置。从基底位移来看,基底不均匀位移差值为约2.4 mm,与初始基底存在不均匀位移差值基本一致。

2) 围岩竖向应力分布图见图6。

图6 围岩竖向应力分布图(单位:Pa)

由图6可见,隧道施工后应力发生了大范围的重分布,左右侧连拱的拱腰部分、中隔墙顶部及底部的围岩应力较大。围岩最大压应力为1.5~2.4 MPa,较初始压应力增大了0.868~1.768 MPa,一般来说此应力较小,围岩在施工过程中能保持稳定,但考虑本隧道地质条件较差,施工过程中需结合具体地质条件和围岩状况进行校核。

4.3 连拱隧道施工后衬砌内力

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通过对衬砌结构弯矩、轴力、剪力的力学计算,进行衬砌的结构安全性验算。

图7 施工后衬砌内力

由图7可见,隧道衬砌的弯矩值、轴力值及剪力值均较小,但仍需根据计算结果对衬砌配筋进行优化设计。

5 地基承载力

开挖后所需地基承载力在仰拱下部基本与初始应力场一致,仅在中隔墙下部需要较大的地基承载力。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的施工工序进行施工,主洞开挖后需及时施作仰拱,同时做好主洞与中隔墙的连接,并按要求及时做好监控量测。地基承载力沿隧道横向分布图见图8。经计算隧道底部所需地基承载力平均值为240 kPa。

图8 地基承载力沿隧道横向分布图

6 监控量测分析

监控量测是黄土隧道衬砌结构优化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监控量测数据,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实时掌握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力学动态和稳定程度,据此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合理优化施工方案和支护参数,提前警示事故与险情,以防事故发生,确保隧道施工安全,有助于节约工程投资。

该隧道监控量测的项目有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我们可通过洞内变形收敛量测数据,实现动态调整。在整个监测周期内对左线ZK64+130-ZK63+945段19个断面和右线YK64+130-YK63+950段20个断面,及中导洞K64+126.5-K63+945段19个断面进行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监测。右洞的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监测数据见表2、表3。

表2 右洞拱顶下沉数据统计表

表3 右洞周边收敛数据统计表

通过实时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整个围岩在施工过程中处于可控状态,与前文的有限元模拟分析结论相一致。整个监测周期内,该隧道围岩稳定性差,局部含水量较大,围岩变形较大,稳定周期较长,监测频率及时间需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为了防止围岩侵限,应及时、动态地调整围岩预留变形量,保证隧道净空。根据围岩的变形量及稳定性,优化支护衬砌参数,实时调整施工方案,保证结构安全。

7 结论

1) 由于该隧道存在偏压,在自重应力作用下,右侧初始位移和应力均大于左侧。隧道施工后围岩应力发生了大范围的重分布,左右侧连拱的拱腰部分、中隔墙顶部及底部的围岩应力较大。通过对隧道衬砌结构弯矩、轴力、剪力的力学计算,弯矩值、轴力值和剪力值均较小。双连拱隧道的中隔墙尺由于承受较大的应力,需对中隔墙基底承载力进行验算,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2)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实时监控量测,及时反馈监控量测数据,把握围岩及支护的动态变化规律。

黄土地区双连拱隧道结构复杂,水文地质特性多变,不利因素较多,增加了施工难度。但是,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及时优化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工艺,严格控制变形量,施工质量和安全度会大幅提高。

猜你喜欢

隔墙偏压分布图
基于主筋轴力长期监测的连拱隧道浅埋段中隔墙受力特性研究
锅炉中隔墙中间集箱管座泄漏分析及处理措施
贵州十大地质公园分布图
中国癌症分布图
左右江水冲石器采集分布图
预留土法对高铁隧道口浅埋偏压段的影响
新型高温隔墙结构的研究与开发
人生真相
浅埋偏压富水隧道掘进支护工艺分析
灰色理论在偏压连拱隧道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