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地铁11号线涉铁深基坑支护设计及监测分析

2021-04-29梁天福

交通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铁路桥南站城际

梁天福

(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 430000)

随着城市地铁建设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地铁线路需要与城际铁路交叉,临近城际铁路的深基坑开挖越来越多,施工过程容易导致铁路变形、沉降,影响铁路运行安全[1]。特别是盾构风井以及地下车站深基坑,开挖深度一般超过20 m,如果不进行有效地支护和高精度地监测,会给城际铁路的运营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2]。本文以武汉轨道交通11号线紧邻武黄城际铁路的葛店段工程为例,通过提出深支护设计方案以及智能化监测技术,实现及时预警,以确保基坑开挖安全,消除安全隐患,减小对武黄城际铁路的影响。

1 工程概况

新建武汉地铁11 号线三期葛店段工程左岭站-葛店南站区间风井紧邻武黄城际铁路桥(153号~155号桥墩,约K23+050处),基坑开挖尺寸为28.2 m×26.3 m,开挖深度为25.16 m,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坑距武黄城际铁路桥桥桩约26 m。葛店南站车外包总长度600 m,标准段宽度21.1 m,基坑开挖深度约为15.8~22.7 m,距离武黄城际葛店南站铁路桥(196号墩~209号桥台,约K024+444-875处)桥台边最小距离约为20.9 m。地铁葛店南站北侧出入口设于武黄城际葛店南站高架桥跨正下方,出入口基坑宽度为7.9 m,开挖深度约为11.0 m,距桥桩承台边(198号~199号桥墩处)最近距离为6.5 m。

本次临近基坑支护及监测的范围为:区间风井及临近武黄城际铁路桥、地铁葛店南站深基坑、北侧出入口深基坑及临近武黄城际铁路桥。

武黄城际铁路桥技术标准: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设计时速200 km/h。

2 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

2.1 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葛店段地面高程约16.5~33.5 m。地貌单元属于剥蚀堆积平原区,相当于长江III级阶地。基坑开挖影响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特征及分布如下。

(1-1) 杂填土。由黏性土与碎石、块石等混合而成,层厚 0.40~4.40 m。

(1-2) 素填土。主要成份为黏性土,局部含少量植物根系及碎石。该层土均匀性差,层厚 0.60~10.00 m。

(1-3) 淤泥(Ql)。流塑状态,富含有机质,局部混生活垃圾,其厚度 0.50~4.40 m。

(6-1)黏土(Q4al+pl)。可塑,厚度 1.30~7.90 m。

(10-1)粉质黏土(Q3al+pl)。可塑,局部硬塑,厚度 1.10~9.100 m。

(10-2)黏土(Q3al+pl)。硬塑状态,局部坚硬,厚度 0.90~15.80 m。

2.2 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基岩裂隙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场地上部人工填土中,基岩裂隙孔隙水多赋存于砂岩裂隙中,对拟建工程基坑开挖施工影响较小。

2.3 地震动参数

拟建场地为II类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映谱特征周期为0.35 s。根据GB 50909-2014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防规范》,拟建工程属重点设防类。应按6度设防提高1度采取抗震措施。

3 基坑围护方案

3.1 区间风井

左岭站-葛店南站区间风井设置于区间中部,围护结构采用直径1 200 mm、间距1 400 mm钻孔灌注桩,对基坑浅层填土层进行高压旋喷桩止水[3]。基坑设置4道支撑,其中第一、三道为混凝土支撑,第二、四道为钢支撑。风井与铁路桥梁的立面关系见图1。

图1 区间风井与武黄城际铁路桥立面关系图(单位高程,m;尺寸,mm)

3.2 葛店南站

葛店南站与铁路桥梁的立面关系见图2。

图2 葛店南站与城际铁路桥相互关系剖面示意图(高程,m;尺寸,mm)

地铁葛店南站为地下两层岛式站,主体围护结构基坑采用直径1 200 mm、间距1 500 mm 钻孔灌注桩,对基坑浅层填土层进行高压旋喷桩止水。基坑设置3道支撑,第一道为800 mm×1 000 mm混凝土支撑,第二、三道支撑主要采用直径609 mm钢支撑(t=16 mm),大里程盾构端头井处距铁路较近处,第二、三道均采用混凝土支撑,基坑围护采用直径1 200 mm、间距1 400 mm钻孔灌注桩[4]。

3.3 葛店南站北侧出入口

地铁葛店南站北侧出入口设于城际铁路葛店南站高架桥跨正下方,出入口基坑围护结构采用直径1 200 mm、间距1 500 mm钻孔灌注桩,对基坑浅层填土层进行高压旋喷桩止水。基坑设置2道支撑,第一道为混凝土支撑,第二道为直径609 mm钢支撑。为确保城际铁路高架桥安全,在坑外2 m处增设直径1 000 mm、间距1 200 mm隔离桩,以控制出入口基坑变形及铁路桥墩顶水平位移及沉降。

地铁基坑设计时,采用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桩间进行旋喷止水;设置钢筋混凝土支撑,并在坑外设置隔离桩。以上措施增大了基坑支护自身刚度及基坑整体稳定性[5-6],阻隔地基附加应力和地层变形传递,减小基坑开挖对武黄城际铁路影响。葛店南站北侧出入口与铁路桥梁的相互关系见图3。

图3 葛店南站北侧出入口围护结构与城际铁路桥相互关系图(单位高程,m;尺寸,mm)

4 监测技术、监测点布置及监测标准

4.1 监测技术

本工程采用全自动智能监测方法,利用精度±0.5″的全自动全站仪,全天候实时采集数据。全自动全站仪采集到监测数据后,通过通讯模块进行无线传输,在室内完成整个数据的采集和输出。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组成见图4。

图4 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组成部分示意图

4.2 监测点布置

对于铁路桥梁道床的监测:临近区间风井及葛店南站基坑的一股轨道在沿铁轨方向的道床上每5 m设1个监测断面(竖向和水平位移共用)。监测点采用L型小棱镜(轨道外侧)和反射片(轨道内侧)相结合的方式布设,道床监测点布点见图5。

图5 道床监测点布设示意图

对于接触网柱的监测:在影响范围内,在每根接触网柱上布设2个竖向位移监测点(兼做倾斜监测点)和1组倾斜监测点,并统一编号。接触网立柱监测布点示意见图6。

图6 接触网立柱监测布点示意图

4.3 监测标准

综合相关规范关于墩台顶位移限值、线路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的规定,并结合武汉轨道交通下穿国铁经验,本工程涉及的武黄城际铁路为无砟轨道,为后期沉降预留,控制轨道及墩台顶位移限值在水平、竖向均为2 mm。接触网立柱两相邻悬挂点等高相对差不得大于10mm,立柱顺、横线路方向倾斜允许偏差不超过0.5%。

5 监测成果分析

监测自2020年4月开始,至2020年9月,由于葛店南站深基坑范围较大,且出入口基坑下穿铁路桥也会产生较大影响,故选取葛店南站左侧道床断面(每隔10个)进行监测点数据分析,其中道床共2排监测点,76个截面,分别对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见图7和图8。

图7 道床监测点水平位移示意图

图8 道床监测点沉降示意图

由图7、8可见,道床水平位移和沉降位移随时间基本呈增大的趋势。在初始开挖及支撑间土体开挖之后,下一道支撑支护前位移和沉降先加快,然后慢慢趋于稳定。水平总位移不超过0.5 mm,累计沉降不超过0.5 mm,满足2 mm的限值要求。另外,靠近基坑中部的测点水平位移和沉降值较大[7]。地基开挖后,土体的沉降时间较长[8],需持续不断地精密监测。

葛店南站深基坑影响范围中城际铁路桥梁接触网监测点布置于12根立柱上,并隔根作出接触网立柱倾斜度-日期关系曲线,倾斜度变化见图9。

图9 接触网立柱监测点倾斜度示意图

由图9可见,接触网立柱的倾斜度曲线变化规律与道床变形规律基本一致:开挖初期或加作支撑前变化较大,后期慢慢趋于稳定。总倾斜度不超过0.06%,远小于0.5%,满足要求。

本工程位于铁路站房及附近区域,城际列车整体行车速度较慢,各类变形限值理论上可以适当提高。

6 结论

1) 本项目基坑设计围护结构采用直径较大的钻孔桩及3~4层钢/混凝土支撑,配合高压旋喷桩止水,能够很好地控制铁路桥梁变形和沉降。

2) 本项目采用的智能化监测技术,能够有效地对深基坑开挖进行检测,保证基坑开挖安全和城际铁路的正常运营,且监测过程对铁路运营几乎无影响。

3) 基坑开挖后,土体沉降变形时间较长。在土体开挖加支撑之前,变形速度较快, 加支撑后变形速度趋于缓慢。距离基坑中部较近位置铁路变形量相对较大,反之较小。

4) 根据监测结果,本工程采用的基坑围护方案满足城际铁路变形限值要求。

猜你喜欢

铁路桥南站城际
采用桩基托换进行既有铁路桥加固分析
城际列车
城际铁路CTC中自动折返功能设计与实现
万科城际之光售楼部
省道S273跨广茂铁路桥防落棚及防护架设计与施工
孝南站SFM编码电路设计缺陷分析处理及建议
一种城际车载列控系统的结构设计
神池南站视频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大跨度铁路桥连续梁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北京南站行车公寓给排水环保节能设计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