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透析人造血管内瘘并发症预防中的效果
2021-04-29陈凯月
陈凯月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民医院,江苏 宿迁)
0 引言
对于内瘘手术失败后不能形成自体内瘘病人,选择人造血管(PTFE)是再造生命线的良好方法。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术把聚四氟乙烯(PTFE)吻合生成永久性血管的通路[1]。吻合血管可为:肱动脉和头静脉或正中静脉、贵要静脉U 型或J 型吻合。这种疾病存在表面积广、血管通透率强、血流量大、极易穿刺等特点,已普遍应用到临床工作当中,然而其出现的并发症率较大。持续质量改进(CQI)是一种应用质量管理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系统,具体包括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构成PDCA 四步法[2],是指在全面质量管理的条件下重视细节质量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抽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4 月在我院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式进行内瘘并发症的提前预防,在临床工作中效果良好,整理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常规资料
抽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4 月收治的96 例人造血管血液透析治疗病人进行探讨,包括54 名男性,42 名女性,年龄13~65 岁。平均分组,每组48 名;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选择持续质量改进的穿刺技巧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常规信息,未发现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临床对比价值。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实验组患者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穿刺技巧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成立持续质量优化小组
重要成员有护理人员以及护士长。通过查阅有关的研究报道,了解相应知识,根据PDCA 法进行护理干预。
1.2.2 PDCA 方法
①计划环节(P):确定目标,提高血液透析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增强病人术后开展自我锻炼的配合度,降低血液透析的不良表现,改善对护理的满意度,然后制定全面系统的管理方法,包括:护理人员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培训的内容;护士、病人及其家属进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管理规范;护士、家属对病人实施自我训练等。②执行时期(D):护士按照科室业务以及考核制度,应该进行动静脉内瘘术相关知识与动静脉内瘘术的护理,第一次的应用原则与使用过程的禁忌事项等进行专业知识的培养。一位护理人员管理固定的病人,新老护理人员进行分配。病人与家属应该认识有关动静脉内瘘术的知识,认识到确保动静脉内瘘通畅以及无菌的必要性。a.穿刺护理干预:穿刺主要执行在人造血管4 星期后,周边组织愈合后进行,由于术后2 周内人造血管处伴有显著的血肿,此时开展穿刺就进而显著提高感染率。需要通过彻底清除抑制血管,增长了手术的时间。过早进行穿刺容易引起隧道内的出血发生,造成假性动脉瘤、血肿等情况,影响十分严重,所以,通过选择合理的时间进行穿刺,能够对人造血管的使用时间起到一个良好的增加效果。使用U 型人造血管时,在进行穿刺之前需要开展听诊,如果出现较为响的杂音一般是动脉端,相比之下声音比较低的一般是静脉端,进行穿刺之后压力相对提高的属于动脉,反之属于静脉;通过压迫人造血管中点之后感觉具有震颤感觉较强的是动脉,反之是静脉[3]。了解血管的走向,避免在人造血管的弯曲位置进行穿刺。进行穿刺的位置应该选在动静脉吻合位置3 cm 的下方,穿刺点轮流进行替换,穿刺时候的距离0.5~1.0 cm 行阶梯式进针。穿刺前必须实施认真的消毒,在进行穿刺的周围8~10 cm 为直径进行外螺旋方式给予消毒处理。同时保证穿刺的时候属于无菌操作,避免感染的发生,防止纤维断裂以及漏血等情况的发生。b. 在透析前后需要对内瘘给予全面的评估,明确内瘘位置皮肤有无隆起、皮疹与红肿,触摸内瘘震颤,皮肤温度,听血管杂音是否正常,如果发生血管杂音消失或减弱时,马上报告医生给予有效的治疗。c. 预防血栓:人造内瘘最严重的并发症为出现血栓,和内瘘狭窄、低血压、血液粘稠度、过度包扎、止血按压等存在密切关系。人造内瘘的管壁较厚、硬,触摸搏动较弱,按照医嘱使用阿司匹林或者潘生点[4-5]。d. 预防感染:透析前后对体温进行测量,严格无菌操作,对穿刺区皮肤进行彻底消毒,操作时佩戴无菌手套,监测皮肤有无痛、红、肿以及热。健康教育:术侧肢体给予保温,禁忌血压测量、抽血以及输液,禁忌负重,还应该避免碰撞硬物,禁止穿紧袖衣服。e. 身体锻炼:在透析中,应该密切监测病人的血压情况,防止长期低血压造成内瘘血栓形成。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家属帮助患者进行自我锻炼,术后1 d 可以做抬高手臂的运动;术后7 d,每日做握拳的放松运动或手握健身球活动来进行功能锻炼,每天3~4 次,每次持续10~15 min。运动的时间与强度应该按照病人的实际病情开展,有利内瘘早期成熟[6]。③检查时期(C):组员每月对病人的动静脉内瘘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观察血流量、是否有使用后并发症,并且检查病人对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知识的了解程度。④处理时期(A):组员对检查情况总结分析,发现问题,同时分析相应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强化专业技能,护士要增强自身的素养和技能,定期对有利于人造血管内瘘成熟的方法进行培训学习;对护士的操作水平给予监督检查;对人造血管内瘘病人极易产生的相关问题给予研究,集中学习,增强业务能力,确保其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使整个护理工作的程序规范化和流程化,将可产生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入下一个PDCA 循环。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内瘘感染及过敏、瘘管狭窄及栓塞并发症率,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做好记录。
1.4 数据分析方法
选择SPSS 22.0 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结果使用(±s)表示,样本检验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结果使用(%)表示,使用卡方检验,当P<0.05 时,证明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比,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远远强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效果比较[n(%),±s]
表1 两组的临床效果比较[n(%),±s]
组别 例数 内瘘感染 过敏 瘘管狭窄 栓塞 护理满意度对照组 48 8(16.7) 4(8.3) 5(10.4) 3(6.3) 81.6±3.2实验组 48 2(4.2) 0(0) 0(0) 1(2.1) 92.3±2.4 P<0.05 <0.05
3 讨论
对血液透析病人而言,人造血管内瘘的穿刺相对简单,携带非常方便、输液便捷,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然而人造内瘘不足之处慢慢显示出来[7]。当人造内瘘没有进行日常护理时,造瘘位置极易发生肿胀、血管闭塞、感染以及出现穿刺出血,使血栓形成几率明显提高,最后减少了内瘘使用的时间。在临床使用人造内瘘的同时,也不断探究其护理工作方法。通过精心的护理干预,从而增加内瘘使用的时间,同时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CQI 重在调动组员参与质量提高工作中的相关环节部分,组成CQI 的相关工作组织,监管着完成CQI 工作的重要任务。虽然目前团队的建设没有形成固定的模式,但是团队的工作原则应该明确,团队成员将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有质量、有效率地完成相关工作,同时帮助患者更有效地进行透析治疗[8]。本次报告显示,通过使用CQI,能够发现很多质量改进工作中的问题所在,并且加以分析改进,在团队成员的工作中,每个月对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的并发症进行一次分析汇总,同时进行探讨,让整个团队更清晰地认识问题的所在,更有效地去解决问题。结果证明,实验组病人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证实,对于血液透析治疗病人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加以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大大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能够切实有效地预防内瘘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