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脑室腹腔分流术与颅骨修补术同期治疗脑外伤的临床疗效
2021-04-29金志明刘传杰
金志明,刘传杰
(中国中铁阜阳中心医院 神经外科,安徽 阜阳)
0 引言
在临床上,脑外伤是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脑外伤指的是受外力作用导致的脑损伤,通常脑外伤的出现会导致严重后果的发生[1]。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与脑损害的具体区域有关,局灶性症状主要包括了听觉异常、视觉异常、感觉异常、运动异常等。患者通常伴随着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以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等[2]。若患者在发生脑外伤后未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可造成弥漫性脑损伤的情况,患者可出现呕吐、头痛及视盘水肿等,严重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死亡[3]。通常伤后1~2 个月脑脊液循环异常,分泌障碍,造成脑室扩大,出现慢性脑积水。脑积水长期未进行治疗,会出现脑瘫、下肢跛行、大小便功能障碍。脑积水后期会导致大脑皮质越来越少,造成认知下降、智力低下,直接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精神和物质负担。目前临床上认为脑外伤的治疗原则是降低脑组织损伤的程度,促进颅内空间的平衡性,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4]。术后患者颅骨缺损不能保护大脑,易出现意外伤害,有心理压力,而且头皮与脑皮层摩擦,会出现癫痫。过去常采用的一种治疗方式为颅骨修补,但经大量临床研究发现,单纯应用颅骨修补术虽能对患者的损伤部位进行修补,但却始终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为了寻求脑神经细胞功能恢复最大化,本研究就脑外伤合并脑积水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与颅骨修补术同期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收治的70 例脑外伤合并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在观察组中,女性12 例,男性18 例,年龄为40~60 岁,平均(54.32±1.52)岁,其中车祸伤为20 例、高处坠落伤为6 例、打击伤为4 例;对照组中,女性为20 例,男性20 例,年龄为40~60 岁,平均(54.29±1.47)岁,其中车祸伤为20 例、高处坠落伤为12 例、打击伤为8 例。纳入标准为:①无精神病史者;②符合脑外伤合并脑积水的相关诊断标准;③无头皮、颈部、腹部皮肤感染,无颅内感染;④患者的脑室进行性扩大与意识障碍加重同步;⑤CT 或MRI 显示额角指数>0. 33;⑥术前至少行3 次,每次释放30~50 mL 脑脊液,患者意识变好或临床表现明显好转,如:疼痛定位、视物追踪、情感反应、睁眼时间和精神状态好转等。颅骨修补需要满足的条件:①颅骨缺损大于3 个月以上;②缺损面积>9 cm2以上。排除标准为:①存在相关手术禁忌证者;②肝、肾等脏器功能出现严重衰竭者;③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大于0.5 g。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颅骨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与颅骨修补术同期治疗,具体措施如下。在为患者开展脑室腹腔分流术时,压力分流管应当根据患者的颅内压情况选取最适合患者的,大部分患者可采取中压抗虹吸管,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在手术开展的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进行。全麻后摆好体位,切口通常选取耳尖上、后方各3.0 cm 处(通常右侧)做一长度为4 cm 左右的切口,撑开头皮,颅骨处钻孔,划开脑膜,置管入三角区,放入深度约5 cm,可见清亮脑脊液流出。剪取适当长度的脑室端导管,接在贮液器的接头上,结扎固定。把贮液器座放入枕部帽状腱膜下,再将阀门近端接在贮液器出口的导管接头上。注意阀门上下方不能颠倒。分离皮下隧道。腹腔导管从头部切口经耳后、颈部、胸部到达上腹部,如穿通困难可分2~3 次打通。在剑突下缘处做约5 cm 的切口,依次切开,进入腹腔。从皮下通道过来的引流管置入腹腔下,长度约20~30 cm,同时将切口缝合起来,至脑脊液被部分引出,患者的颅内压下降,患者脑组织膨出部分有回缩迹象或相平于骨窗缘后,颅骨修补材料采用三维重建塑形钛合金网,为患者进行颅骨修补术治疗。将患者的颅骨损伤部位采用钛网安放好,与此同时注意不对患者的分流管造成损伤,将硬脑膜悬吊,完成手术后将头皮进行加压包扎。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以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肢体残疾程度,分为肢体良好、中度残疾、重度残疾。肢体状态良好为患者经手术干预后,缺陷情况轻度,患者具有较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中度残疾为患者的残疾情况中度或轻微,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重度残疾为患者经手术干预后,缺乏独立生活自理能力,但意识清晰。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CS 评分,以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情况越好。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硬膜下积液、感染、出血、堵管、癫痫、颅内压有无下降及发热。
1.4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 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的肢体残疾程度
观察组的肢体良好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肢体良好率[n(%)]
2.2 GCS 评分
观察组患者的GCS 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GCS 评分(±s, 分)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GCS 评分(±s, 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GCS 评分 治疗后GCS 评分观察组 30 7.52±1.36 13.41±1.68对照组 40 7.49±1.42 10.49±1.53 t 0.108 9.088 P 0.914 0.000
2.3 并发症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n(%)]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交通、建筑等方面也发展迅速,但与此同时也增加了人们的受伤风险,有数据显示,脑外伤的发病率逐年上增。其中高出坠落、车祸等因素所致的脑外伤情况最多。脑外伤的发生可造成患者的血管[5]。颅脑、神经、脑组织等重要组织器官受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在过去临床中,治疗脑外伤合并脑积水通常采先用颅骨修补治疗,对颅脑损伤进行治疗就能促进患者的恢复。但随着临床研究的逐渐深入,发现在发生脑外伤的患者中,常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脑积水就是最主要的一种并发症[6]。患者在发生颅骨缺损后,会造成脑皮质血流灌注功能出现异常,造成脑脊液循环失调,容易导致患者的神经功能受到较大的影响[7]。有研究发现,在行颅骨修补术的同时为患者进行脑室腹腔分离术,能有效促进患者的早期恢复,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一次手术解决二种问题,避免二次手术增加患者负担。通过联合两种手术方式,能避免脑组织的移位以及脑室的变形,能有效实现患者颅内压的稳定,同时颅腔的封闭有效避免由颅腔容积改变对神经功能的损伤,减少了颅腔的暴露,同期治疗也大大减少的治疗周期,有利于脑外伤患者的恢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良好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GCS 评分无明显差异,经治疗干预后两组患者的GCS 评分明显上升,且观察组的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在脑外伤并脑积水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同期颅骨修补术的治疗方式,能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