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融合中医心理学思想的实证与分析

2021-04-29李孔铸汪依桃吴健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五音心理学

张 茜 李孔铸 汪依桃 吴健文

([1]广西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 广西·南宁 530299;[2]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广西·南宁 530299;[3]广西中医药大学学工处 广西·南宁 530299)

1 介绍

中医心理学是中医学的分支学科,遵循中医理论,吸取近代西方心理学理论体系,但有别于西方医学心理学的新兴学科,其理论基础源于《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本课程致力于中医心理学思想与西方心理学内容的沟通、交流与融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两者的概念、内容、诊断和治疗方法,并进行比较和对接,以促进中医院校医大学生的对心理健康教育和中医思想体系的理解。

1.1 学业规划与“治未病”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中针对大学新生的《大学规划》章节,主要讲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规划、学习发展规划、情感生涯规划、生活管理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有中医学理论课程的基础,在本课程教学中,教师结合《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的“治未病”思想“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和《淮南子》的:“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引导医学生提前规划大学五年内的学习和生活,设计和制定“我的大学生活目标”。课堂活动是填写“一年里对你最重要的三个目标”;“要完成的三个具体目标”;“列出目标实现过程中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的表格。教师引导学生预设大学过程中将会遇到的生活、学业和人际关系问题,提前做好应对的心理准备和调整方式,完成从中学生过渡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做到“未雨绸缪”地提前稀释可能产生的压力。

1.2 情绪管理与五音疗法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情绪管理章节,首先,教师讲解结合中医《五脏情志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情说和《黄帝内经·灵枢·五音五味》的“五音”(宫、商、角、徵、羽)与人体五脏、五音的建立关系,即肝-角-怒-呼、心-徵-喜-笑、脾-宫-忧思-歌、肺-商-悲-哭、肾-羽-惊恐-呻。其次,进一步将“五音”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生理病理过程相联系,讲解对于情志、体质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可以改善人体内环境,可以达到“百病生于气而止于音”的治疗疾病及养生保健之目的。再次,教师在课堂上播放10首中国古典音乐,教授学生按“五音”宫、商、角、徵、羽的声调对乐曲进行分类。然后,班级学生按大约10人进行分组;小组内成员戴耳机在手机音乐 APP上选择并列出自己熟悉或喜爱的现代流行乐曲或歌曲;将乐曲或歌曲的主旋律按宫、商、角、徵、羽进行分类;参照中医时辰对应五脏六腑生发时间,分组讨论哪些乐曲或歌曲有治疗对应情绪的效果;最后,各小组讨论的结果向全班展示。此活动将古典的中医五音理论和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现代流行歌曲相结合,激发了学生们的分辨现代音乐属性的好奇心和讨论“五音”治疗情绪的积极性。

1.3 人格发展与整体观

人格是指个体在对人、对事、对己等方面的社会适应中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荣格在《原型与集体无意识》中称人格具有与生俱来的整体性,应先保护这种整体性,避免它四分五裂,变成种种独立存在的、相互冲突的结构系统;再进一步发展这种固有的人格整体,使之达到尽可能的最大限度的分化、整合与协调,实现终极意义上的人格的精神统一。神、魂、魄、意、志即五神,是中医对人体精神心理活动的表述。《素问·宣明五气》将神、魂、魄、意、志归于五脏所藏,即“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黄帝内经》中的《灵枢·通天》和《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体现了关于人格、体质和心理健康的中医学“形神合一”的心身健康整体观。汪卫东等认为中医的阴阳和五脏互动的关系体现为五神的功能调控,而五神的运作不仅属于人的精神活动,还是沟通人际联系、形成社会关系的基础和桥梁,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五神。五神反映了生命存在的形神统一观,同时也是脏腑生理功能正常与否的反映。有针对性的精神活动还能调整脏腑生理功能的紊乱,达到治病、康复的目的。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人格章节中,教师先向学生讲授西方心理学定义的人格、人格发展与中医的五神和形神合一的生命整体观。然后,根据薛崇成、杨秋莉编制的中医《五态人格测验表手册》(太阳、少阳、太阴、少阴、阴阳和平)和霍兰德测量人格特征(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类型)与职业关系的《职业兴趣量表》设计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从中西方的心理学思想探索、挖掘自我的人格特点;根据自己的不足之处,思考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以及根据自己的人格类型考虑自我人生规划与职业发展方向。

2 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对象为我校2020级基础医学院大一中医学专业1、2、3、4班的新生,平均年龄18.5岁。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增加中医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活动与否进行对比,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原教学计划上课(即不增加中医心理学教学内容)的中医1班和2班的学生(n1=120)设为对照组,男女生比例为25%和75%;在课程中加入中医心理学思想的中医3班和4班的学生(n2=123)为设为实验组,男女生比例为72.1%和27.9%。两组的授课课时均为2020年秋季学期40课时。本研究的课程满意度调查问卷根据Biggs的学习过程调查问卷和R-SPQ-2F简化量表,以及Entwistle和Ramsden的课程体验问卷制作。在课程结束后的一个星期内,采用向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班级投放在腾讯问卷上发布的《课程满意度量表》。对照组收回100份问卷,实验组收回119份,最终得到的有效问卷共207份,有效问卷数达到94.5%。问卷共有20个评价问题,赞同程度共分五级,分别用“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表示。

3 研究结果

根据调查问卷获得调查数据,见表1。

表1:实验组和对照组课程满意度调查数据对比

3.1 定量研究结果及分析

本研究的问卷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实验组获得各项“非常满意”的比率大于对照组,具体分析如下:

第5题“对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是否满意?”实验组和对照组选择比率是 54.2%和 42%,实验组高出对照组12.2%,说明加入对应的中医心理学知识让中医药学生更易于理解现代心理学知识的概念和内容。

第11题“对老师帮助解决疑难问题的情况是否满意?”实验组获得 55.1%,对照组获得 43%,实验组高出对照组12.1%。说明对于中医学专业的学生,结合他们的专业课基础知识,能更好地突破理解心理学的难点。

第13题“对老师注重培养学生人格的情况是否满意?”实验组有高达63.6%的比率选择非常满意,对照组的比率为45%,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出18.6%,差距显著,说明中医心理学中对于培养人格的章节对启发中医药专业学生的思维起了突出的作用。

第14题“对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况是否满意?”实验组获得57%,对照组获得46%,说明加入中医心理学内容的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17题“对本门课程中活动的总体满意度是否满意?”实验组获得57%,高于对照组的46%。说明课程中增加的中医心理学的内容是得到学生们充分认可的。

第20题“对本门课程中活动的内容及主题是否满意?”实验组获得57%“非常满意”的选项,对照组获得“48%”的选项。说明加入中医心理学的课堂活动是得到学生们的认可的。

从本研究的调查表展示出中“不满意”选项值得注意和改进之处有:

第8题“对老师讲课跳跃性时及时提醒是否满意?”实验组获得1.9%,对照组获得2%。虽然两组差距不大,但说明课程中不论是否加入中医心理学内容,都应该照顾学生对知识系统连贯性的认知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规律。

此外,第15题“对老师在专业知识上有较高的造诣是否满意?”获得的评价比率也显示出想要在本课程中加入中医心理学内容,对教师的心理学和中医心理学学识造诣需要有更高的要求。

3.2 定性研究结果

在实验组调查问卷最后部分,加设了开放性问题:“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入的中医心理学的治未病、中医五神、五行和五音疗疾、中医七情、宏观生命整体观、内求法等知识点和课堂活动,对您的中医专业学习是否有用?您有何看法和建议?”全部回答文本共3017字,按照Robert K.Yin的定性分析方法,录入Nvivo11定性分析软件,设立了16个一级编码节点和190个参考点进行分类和归纳,得到的数据汇总如图1。

图1:开放性问题回答文本定性分析条形图

回收的107份实验组调查问卷中有84个参考点数对此题的回答为“有用”,回复率为78.5%;回答“拓宽知识面”、“心理学与五行五音治疗疾病”、“激发学习兴趣”的参考点数分别为20、17、15;“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知识”、“希望有更多的课堂活动”和“喜欢上这样的课”的参考点数为11和4。同学们的回复给予了本课程新增内容的积极反馈,对于积累本课程加入中医心理学的教学经验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是今后我们对此课程进行改进和完善的具体方向。

4 结论

通过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中加入中医心理学的知识和相关课堂活动,探讨了现代身心疾病和古代中医优秀的诊治方案,构建了基于西方理论基础的心理学和中医心理学的桥梁,我们发现不仅调动了中医药专业大学生们理解心理学知识的积极性,还扩展了大学生对心理疾病和身体疾病成因、判断和解决办法的思维。不足之处,此教改方案、教学内容和课题活动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本课程新增的教学内容不仅需要任课教师将心理学相关知识了熟于心、研究中医和中医心理学相关知识,还需要加深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扩宽知识面的双重积累,才能在授课过程中将两者融会贯通达到此教学改革的目的。

猜你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五音心理学
继齐韵往昔,以今声开来——思考自五音戏主奏乐器的演变、本体及延伸
中药结合五音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体会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基于微信订阅号的耳鸣管理理念在影响中医五音治疗耳鸣患者预后中的作用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从“润腔”看霍俊萍五音戏演唱特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新趋势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手段的实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