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劳动习惯与其科研活动现状的关系探析

2021-04-29潘玫杏时萧寒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科研活动研究生维度

潘玫杏 韩 静 时萧寒

(山东大学 山东·济南 25001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

1978年中国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截止到2020年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已经历经40年的考验并逐渐趋于成熟。近年研究生的招生规模逐步扩大,到2020年研究生在学规模的发展目标是290.0万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在学规模达到230.0万人。有学者提出,目前国内部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仍有待提高:创新能力缺乏、逻辑思维不够严谨、资料搜集与统计分析能力停留在基层阶段、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不善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如何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真正为国家培养出研究型、应用型的高层次的优秀的专门人才是目前亟待关注和探讨的社会问题。

在研究生中开展劳动教育能够培养研究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利于学生顺利开展科研活动;劳动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真正用于实践探索中,有益于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而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更好地开展学习和科研活动的基础;劳动能够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价值感,从而增加幸福感和前进动力,更加充满信心的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然而这些结论目前并没有实质性的研究证据证明研究生的劳动精神能够改善其科研活动现状,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使用科研活动量表和自编的大学生劳动习惯问卷来探讨研究生的劳动习惯与其科研活动现状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山东大学医学类专业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共回收问卷226份并全部纳入分析。

1.2 研究工具

1.2.1 自编一般资料问卷

一般资料问卷包括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出生地、是否独生子女、学历、政治面貌以及是否担任学生干部。

1.2.2 自编劳动习惯量表

参照学者贾鲁音已编制应用的问卷基础上归纳总结而成。通过讨论修改,形成18个条目的量表。在782名大学生中对该量表进行因子分析和信效度检验,首先量表的KMO值为0.73,Bartlett球形度检验结果显著,提示可以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经过旋转后的因子矩阵得到18个条目可以分为5各维度,根据各维度的特征分别命名为学校活动(8、9、10、11)、个人能力(15、16、17、18)、家庭活动(1、2、3、4)、依赖行为(13、14)、独立行为(5、6、7、12),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整体拟合 指 数 为:x2/df=2.768;RMSEA=0.067;NFI=0.834;CFI=0.885;IFI=0.887,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提示模型拟合良好。此外,量表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各因子的克隆巴赫 系数也均大于0.7。

1.2.3 科研活动量表

使用孙建超等编制的科研活动量表,该量表包含科研目标、科研投入和科研表现三个分量表,共23个项目。量表采用4点计分的方法,得分最低为23分,最高为92分,得分越高表示科研活动总体表现越好。该量表已被证实有良好的信效度。

2 研究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特征

226名研究对象中,68.6%为男性,31.4%为女性;一半以上的研究生年龄范围在23-26岁;约60%出生在农村;约70%不是独生子女;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占比52.7%;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占所有人数的92%;担任学生干部和未担任学生干部的研究生大约各占一半。

2.2 研究对象的劳动习惯现状

研究生在劳动习惯总分方面最大值为87,最小值为36,平均水平为62.2±8.8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2.3 研究对象的科研活动得分

研究生在科研活动方面总分最大值为92,最小值为23,平均水平为66.1±15.7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2.4 研究生劳动习惯与其科研活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关系

由表1可以看出在控制了一般人口学资料后(包括性别、年龄、出生地、是否独生子女、学历、政治面貌以及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研究生的劳动习惯不仅与科研活动总分具有很强的相关性r>0.4,与科研活动的科研目标、科研投入和科研表现各维度都具有比较强的相关性。

表1

3 讨论

3.1 研究生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

劳动习惯是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具体化,其选择、发生和表现都是由社会、情境、心理等协同作用的结果。劳动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受劳动意识影响并与其相互作用。劳动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而且深远持久的过程,会深远地影响学生的劳动过程和结果,良好的劳动习惯可促进工作开展,不良的劳动习惯不仅影响工作的有效开展,甚至影响个人的发展。

本研究发现,研究生劳动习惯得分处于中等偏上。研究生作为国家高学历人才,有着积极向上的劳动意识,并且能够转化为具体的劳动行为。研究还发现研究生在独立行为、家庭活动等维度得分最高,表明研究生能独立完成劳动,并更愿意参与到家庭劳动中。虽然在本研究中研究生的劳动习惯较好,但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而且我国大环境下存在劳动认知模糊、劳动情感淡漠、劳动意志薄弱、劳动行为缺乏、劳动能力不足。所以建议高校加强研究生的劳动习惯教育,响应国家政策,将劳动教育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领域,研制出个体化的劳动教育体系,将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作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核心,并完善教学体系和教学评价。

3.2 研究生积极参加科研活动

科研活动能够提升研究生理论素养,提高专业实践和理论水平,科研活动也是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实现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必由之路。本研究显示,研究生的科研投入、科研表现和科研目标得单个条目得分均值相近(2.9 vs 2.8 vs 2.9),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这表明研究生以科研为动力,能够充分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性,且能够在科研中进行情感投入、时间投入,并在策略选择、自我监控和管理表现良好。但是研究生科研活动现状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包括科研目标的设定、对研究问题的深层次理解、思维的创新等等,提示导师应加强对研究生科研的引导,促使研究生明确科研目标,逐步提高自身科研能力、科研思维和科研素质。

3.3 科研目标、科研投入、科研表现与劳动习惯有密切联系

由表4可见,研究生的劳动习惯对科研活动及其各个维度有正向预测作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有利于研究生明确科研目标、投入科研并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个人科研能力。这可能与劳动能充分调动大脑思维,进而锻炼大脑神经充分发育,学生在劳动创造中追求幸福感、获得创新灵感,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关。所以,研究生作为高学历人才,要发挥自身在劳动习惯养成方面的内在作用,树立正确的劳动认知。此外,高校在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同时,也要明确劳动美德培养对研究生的影响,注重其劳动习惯培养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我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猜你喜欢

科研活动研究生维度
计算机学科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国际商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动力与模式分析*
本科生科研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索——以经管类本科生为例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人生三维度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