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干预对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的预防效果观察

2021-04-29尹彩李雅莉梁梅燕梁可为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4期
关键词:棉签皮下血肿

尹彩, 李雅莉, 梁梅燕, 梁可为

(信宜市人民医院, 广东 茂名525300)

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查和分析工作是临床常用于鉴别诊断疾病的方式之一, 其中采血是血液检验的基础操作。 因部分患者缺少采血相关经验, 容易因按压不当等造成皮下血肿, 因此,做好采血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工作至关重要[1]。 优质护理干预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模式之一, 通过对常规护理进行整合、 完善,提高了护理质量, 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 本研究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采血后皮下血肿的预防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于我院接受采血的患者200 例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 ①患者于我院接受血液检查; ②患者同意参与并配合本研究。 排除标准: ①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②不能配合研究的患者。 其中2018 年1月至2018 年12 月的采血患者100 例作为对照组, 男性50 例,女性50 例, 年龄2 ~74 岁, 平均年龄 (45.1 ± 1.8) 岁。 2019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的采血患者100 例作为观察组, 男性51例, 女性49 例, 年龄3 ~79 岁, 平均年龄 (45.2 ± 1.7) 岁。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血期间予以常规护理, 内容包括:采血前准备工作, 为患者普及采血相关知识, 叮嘱采血后注意事项等。 观察组患者采血期间予以优质护理干预, 具体内容为: ①环境护理干预。 为患者营造更加舒适的采血环境, 护理人员需每天对采血室和窗口进行清洁和消毒, 并按照院内规定标准通风换气, 保持室内外充足的光照和气体流通率, 合理摆放一定数量的绿植, 最大程度吸收室内药物、 消毒水等气味,必要时可少量喷洒空气清新剂, 缓解患者闻到院内气味后产生的紧张感。 定时更换采血时所使用的软垫, 保持其表面清洁和干燥, 提高患者皮肤舒适感。 与此同时,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进而避免其出现抵抗情况[2]。 ②操作护理。 采血时护理人员需保证首次穿刺成功率, 如首次穿刺失败则不得选择同侧, 应更改为对侧相同位置采血。 同时, 穿刺过程中要注意力度适中、 操作熟练, 给患者以专业的印象。采血时, 护理人员应在保持手上操作不停的前提下, 与患者进行交流, 以降低其紧张感[3]。 另外, 采血时可告知患者应如何配合, 包括握拳、 放松和按压穿刺点止血等, 增加患者参与度, 从而缓解采血带来的紧张感。 ③采血部位选择。 采血时根据患者年龄选择不同的采血部位, 其中15 岁及以上群体均选择肘窝正中静脉作为采血点, 如该处静脉因疾病难以寻找, 则可更改为前壁静脉、 手背静脉等, 在采血时叮嘱患者上肢需保持不动, 以降低穿刺针头对血管内膜组织的损伤, 预防血肿的出现。 针对4 ~14 岁群体, 应首选肘窝正中静脉, 如正中静脉血流量相对较低, 则可选择头皮采血。 针对年龄在3 岁及以下幼儿, 则首选头皮静脉采血, 以免手臂不自主挥动时导致穿刺针脱落。 如患者因恐惧疼痛而无法固定上肢, 则护理人员应叮嘱家属辅助进行固定, 必要时也可使用约束带。 ④健康宣教干预。 为患者提供详细的健康宣教, 可通过宣传手册、 视频宣教等多种方式, 在采血科室的等待区放置宣传手册, 由患者自行选择阅读, 册内应详细讲解采血的整体流程, 并详细解释采血后的按压方法, 进一步说明皮下血肿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方式。视频宣教则可采取循环播放的方式, 为保证低龄患者也可理解宣教内容, 可制作成卡通方式, 提高特殊人群的接受度。 每次采血完成后, 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通过一次性棉签按压采血点, 要求应按压在整个棉签上, 而不是握持棉签棒, 以此增加按压力度。 另外, 按压时必须保证棉签头覆盖穿刺点及周围血管, 以保证短时间内阻断出血, 但按压时间不宜过长、 按压力度不宜过大, 以防止外力性皮下血管损伤[4]。 ⑤皮下血肿护理。 如患者采血后出现皮下血肿症状, 需立即使用凉毛巾进行湿敷, 但需先使用棉签对穿刺点进行遮挡, 以免造成穿刺点感染。 凉湿敷时间以30 min 为宜, 期间每5 min 更换1 次毛巾,以保持温度, 加快皮下血管收缩, 缓解血管炎性反应。 另外,需在采血后叮嘱患者, 如返家24 h 后出现皮下血肿, 则需选择热毛巾湿敷进行缓解, 提高皮下组织对血肿的吸收效率。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的采血后皮下血肿发生率。 征求患者配合对该次采血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进行评测, 分为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例数) /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以%表示, 采用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采血后皮下血肿发生率比较观察组的采血后皮下血肿发生率为1.0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00%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采血后皮下血肿发生率比较

2.2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00%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n (%)]

3 讨论

血液采集是血液检查的关键步骤, 也是基础条件, 但在实际采血后患者有可能出现皮下血肿的情况。 造成这一并发症的原因较多, 如按压力度过大、 按压位置不准确、 按压时间不足、 采血操作不当等。 为进一步避免这一并发症的出现, 需要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方式[5]。 首先对采血环境进行改进, 配合心理干预减轻患者的恐惧、 紧张等情绪, 使其积极配合操作[6],进而避免其出现抵抗情况, 提升采血的顺利性。 其次, 进一步规范采血操作, 保证首次穿刺成功率, 必要时可通过手臂按摩的方式帮助患者放松肌肉。 第三, 选择正确的采血位置, 根据患者实际年龄的不同灵活选择, 成年人首选肘窝正中静脉, 而3 岁及以下的婴幼儿则需选择头皮静脉, 避免其无意识挥动手臂时导致穿刺针脱落。 第四, 在采血科室开展合理的健康宣教工作, 可分为宣传手册和视频两种方式, 宣传手册需图文结合, 详细介绍采血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宣传视频则可采取动画的方式, 通过卡通人物介绍采血的整个过程, 确保部分年龄较小的患者也能理解, 提高采血认知度。 第五, 采血后立即发生血肿时应选择凉湿敷30 min 的方法缓解[7], 如采血24 h 后发生血肿则需选择热湿敷缓解[6]。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采血后皮下血肿发生率为1.0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采血后皮下血肿发生率, 提高护理满意度, 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棉签皮下血肿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如何制作雪花风铃
棉签怎样选购和使用
法国2020年起禁售棉签
复方樟柳碱两种注射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比较
腹部切口皮下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观察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硬膜外血肿“T”管引流效果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