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小切口超声乳化术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1-04-29孙晓敏王宇鹰李维欣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4期
关键词:散光晶状体乳化

孙晓敏, 王宇鹰, 李维欣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眼科, 河南 郑州450052)

白内障属临床常见的晶状体病变疾病, 因老年人代谢较为缓慢, 机体呈退行性改变, 加上晶状体皮质混浊引起晶状体不同部位的屈光不同导致视力受损, 使老年人成为该病的高发人群[1]。 目前, 手术是临床治疗白内障最基本、 最有效的方式,而降低术源性散光、 提高前房稳定及缩小手术切口是临床白内障手术的发展趋势及首要目标[2]。 近年来, 随着超声乳化技术的发展及人工晶状体材料设计的不断改进, 超声乳化术切口由小切口发展为微小切口, 更加微创化[3]。 鉴于此, 本研究探讨微小切口超声乳化术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 年2 月至2019 年2 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80 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 例。 对照组中男18 例, 女22 例; 年龄62 ~76 岁,平均年龄 (70.23 ± 3.42) 岁; 白内障分级: Ⅰ级14 例, Ⅱ级16 例, Ⅲ级10 例。 观察组中男17 例, 女23 例; 年龄63 ~77岁, 平均年龄 (70.48 ± 3.58) 岁; 白内障分级: Ⅰ级15 例,Ⅱ级17 例, Ⅲ级8 例。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方案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患者及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 ①符合 《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 中老年性白内障的相关诊断标准[4]; ②眼轴长度20 ~25 cm; ③具有手术指征。 排除标准: ①视神经病变者; 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 ③青光眼者; ④合并高度近视者。

1.3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爱尔凯因滴眼液局部表面麻醉3 次, 随后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 观察组采用微小切口超声乳化术: 做1.8 mm 隧道式透明角膜切口, 并在2 点钟位置做侧切口, 在前房注入透明质酸纳, 进行直径约为5.0 mm 的中央连续环形撕囊, 进行水分离及水分层, 采用超声乳化仪(美国Alcon 公司, 型号: UniversalⅡ) 进行晶状体核超声乳化术, 并将碎核及残存晶状体皮质吸除, 在前房及囊袋内注入黏弹剂, 采用推助器将折叠式人工晶状体 (美国Alcon 公司, 型号: SA60AT) 植入囊袋内, 将黏弹剂清除, 密闭伤口。 对照组采用小切口超声乳化术: 角膜主切口大小为3.2 mm, 术中常规折叠人工晶状体, 其余操作同观察组。 术后两组患者均滴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 4 次/d, 连续2 周后, 改用普拉洛芬滴眼液, 4 次/d, 连续2 周。

1.4 评价指标①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 d 的角膜散光, 采用眼前节分析仪测定。 ②比较两组术后1 周及术后1 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及术源性散光, 采用电脑验光检查最佳矫正视力, 采用SRK-T 公式计算术源性散光。 ③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虹膜后粘连、 后囊混浊、 前房渗血、 玻璃体出血等。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 组内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角膜散光术前, 两组的角膜散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1 d, 两组的角膜散光均高于术前, 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术前及术后1d 的角膜散光比较 (±s, D)

表1 两组术前及术后1d 的角膜散光比较 (±s, D)

组别 n 术前 术后1d t P观察组 40 0.81±0.28 0.99±0.37 2.454 0.016对照组 40 0.82±0.24 1.38±0.47 6.711 0.000 t 0.172 4.124 P 0.864 0.000

2.2 最佳矫正视力、术源性散光两组术后1 周及术后1 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术后1 周及术后1 个月的术源性散光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最佳矫正视力、 术源性散光比较 (±s)

表2 两组的最佳矫正视力、 术源性散光比较 (±s)

术源性散光 (D)组别 n 最佳矫正视力(LogMAR)术后1 周 术后1 个月 术后1 周 术后1 个月观察组 40 0.12±0.04 0.11±0.04 0.51±0.18 0.49±0.13对照组 40 0.13±0.05 0.12±0.04 0.98±0.30 0.66±0.20 t 0.988 1.118 8.496 4.507 P 0.326 0.267 0.000 0.000

2.3 并发症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以往临床对于白内障的治疗多采用白内障囊外摘除, 可使广大患者重见光明, 但因手术切口较大及缝线的牵拉, 术中前房的稳定性较差, 玻璃体易脱出, 术后常出现术源性散光, 对患者的视力恢复造成一定影响。 因此, 寻找可有效减少术源性散光发生的手术方式尤为重要。

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发展及手术器械的更新, 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的发展, 白内障手术进入微创时代。 小切口超声乳化术通过3.0 ~3.2 mm 的手术切口进行手术, 超声乳化针头可导致切口热损伤, 且因针头多次移动, 会导致切口组织轻度移位, 使切口所在子午线组织松弛, 曲率变小, 引起术后散光[5]。 微小切口超声乳化术通过1.8 mm 手术切口, 在高负压条件下进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切口较小, 具有较好的密闭性, 且具有角膜内皮损伤小、 医源性散光小、 术后恢复快及术后前房炎症较轻的优点, 在术中灌注液经切口渗漏较少, 有利于降低超声乳化针头热量释放引起的热损伤及炎性反应; 同时, 在术中进一步缩小切口, 可有效维持前房的稳定性, 减少房水涌动, 进而减少对玻璃体及视网膜的扰动, 有效减少术源性散光的发生[6]。 本研究中, 对照组采用小切口超声乳化术, 观察组采用微小切口超声乳化术, 结果显示, 观察组术后1 d 的角膜散光低于对照组, 术后1 周及术后1 个月的术源性散光均低于对照组, 但两组术后1 周及术后1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未见显著差异, 表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用微小切口超声乳化术的治疗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 微小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效果显著, 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角膜散光及术源性散光, 且安全性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散光晶状体乳化
睫状肌麻痹对成人散光的影响
突然视物清晰 未必是好事
3 ~12 岁儿童高散光的临床分析
孩子散光不一定都要戴眼镜
宝宝体检有散光需要配眼镜吗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Google新专利把电子眼注入眼球近视眼福音
绞股蓝总皂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在干线公路的应用
儿童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术后房水中细胞因子的连续观察和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