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研究
2021-04-29陈劲
陈 劲
(梁河县梁河振兴医院骨科,云南 梁河 679200)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比较常见的一种骨折。该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为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其患肢局部疼痛、肿胀、存在压痛、存在功能障碍及活动受限[1]。目前,进行手术是临床上治疗该病常用的疗法。但用何种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在临床上尚无统一的观点。本文主要是探讨使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该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6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期间梁河县梁河振兴医院收治的100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这些患者进行X 线检查的结果证实,其患有股骨粗隆间骨折。这些患者均未患有恶性肿瘤、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其能够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根据这些患者住院顺序的单双号将其分为PFNA 组(单号,n=50)和DHS 组(双号,n=50)。PFNA 组患者中有男28 例,女22 例;其年龄为56 ~85 岁,平均年龄为(68.73±9.12)岁;其中致伤原因为被重物砸伤的患者有24 例,为遭遇车祸的患者有17 例,为从高空坠落的患者有9 例。DHS 组患者中有男26 例,女24 例;其年龄为58 ~82 岁,平均年龄为(68.60±8.66)岁;其中致伤原因为被重物砸伤的患者有27 例,为遭遇车祸的患者有15 例,为从高空坠落的患者有8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为DHS 组患者使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方法是:在C 型臂X 线机下将患者骨折的部位复位。在患者患侧的髋外侧做一个切口。从股骨外侧肌开始,逐层剥离切口部位的组织。切开骨膜,充分暴露股骨外侧皮质及大转子等。在大转子下方约2 cm 的部位钻孔。在此孔内置入导针,并扩张此孔。之后拧入股骨颈螺纹钉,并在螺钉尾部安装钢板。在远端股骨干部位安装皮质骨螺钉,固定钢板。若患者发生粉碎性骨折或存在严重的骨缺损,则对其进行一期植骨治疗。确定患者骨折复位情况良好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其切口,为其止血,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为PFNA 组患者使用PFNA 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方法是:将患者的患肢固定在牵引架上,使其患肢处于内收内旋位,使其健肢处于外展屈膝位。在C 型臂X 线机下将患者骨折的部位复位。在与髂前上棘齐平处的髋外侧做一个4 cm 的切口。钝性分离臀中肌,充分暴露大转子。在大转子顶部的中外侧钻孔。在此孔内置入导针。在C 型臂X线机下调节导针的深度。扩髓,拧入PFNA 主钉。适当调节螺旋刀片的位置和松紧程度,经套筒将导针置入股骨颈内,固定股骨颈的中下部,确保导针尖和关节面的距离为5 ~10 mm。彻底打开骨皮质,顺着导针旋转刀片。使用C型臂X 线机确定螺旋刀片的位置无误后,锁钉,拧入尾帽。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患者的切口,为其止血,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根据两组患者Harris 评分表(用于评价其髋关节的功能)的评分将其治疗的效果分为优、良、可、差。优:治疗后,患者Harris 评分表的评分≥90 分。良:治疗后,患者Harris 评分表的评分为80 ~89 分。可:治疗后,患者Harris 评分表的评分为70 ~79 分。差:治疗后,患者Harris 评分表的评分<70 分。优良率=(优例数+ 良例数)/ 总例数×100%。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持续的时间、术后住院的时间及骨折愈合的时间。术前及术后3 个月分别使用36 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质量越好。观察两组患者发生内固定物松动、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等并发症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
治疗后,与DHS 组相比,PFNA 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
2.2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的水平
与DHS 组相比,PFNA 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更少,其手术持续的时间、术后住院的时间及骨折愈合的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的水平(± s)
表2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的水平(± s)
组别 例数 术中的出血量(mL)术后住院的时间(d)手术持续的时间(min)骨折愈合的时间(周)DHS 组 50 164.62±27.40 88.73±5.12 11.15±2.10 22.10±3.52 PFNA 组 50 117.50±24.05 78.32±4.79 8.66±1.83 16.42±2.70 t 值 9.139 10.499 6.321 9.054 P 值 <0.05 <0.05 <0.05 <0.05
2.3 术前及术后3 个月两组患者的SF-36 评分
术前,两组患者的SF-36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两组患者的SF-36 评分均有所提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PFNA 组患者的SF-36 评分高于DHS 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术前及术后3 个月两组患者的SF-36 评分(分,± s)
表3 术前及术后3 个月两组患者的SF-36 评分(分,± s)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3 个月 t 值 P 值DHS 组 50 65.72±7.10 73.30±8.60 4.806 <0.05 PFNA 组 50 64.37±7.88 79.20±9.15 8.684 <0.05 t 值 0.900 3.322 P 值 >0.05 <0.05
2.4 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
治疗后,PFNA 组患者中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的患者及发生骨不连的患者各有1 例,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DHS 组患者中发生内固定物松动的患者、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的患者及发生骨不连的患者分别有4 例、3 例及2 例,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与DHS 组患者相比,PFNA 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005,P<0.05)。
3 讨论
使用保守疗法进行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易发生骨量流失、肌肉萎缩,其卧床的时间较长,其发生患肢外旋、患肢短缩、患侧髋内翻、压疮、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因此,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2]。DHS 是临床医生治疗该病常用的一种髓外固定器材。DHS 有加压或滑动功能,可确保患者骨折端的动态压处于稳定的状态,使其骨折端的接触更紧密,有助于其骨折愈合[3]。但DHS 的力臂较长、弯距较大,产生的应力较为集中,易导致患者出现内固定物松动甚至断裂的情况[4]。
PFNA 是近年来临床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常用的一种髓内固定器材。PFNA 具有独特的螺旋刀片设计,不仅可以有效地预防螺钉发生旋转、切割等活动,还能避免患者发生髋内翻、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5]。使用PFNA 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势包括:1)术中无需剥离患者的骨膜,可减少对其造成的医源性损伤。2)可保持患者骨折部位的生物力学稳定,缩短其术后卧床的时间,有利于其术后早期下床进行运动,促进其患肢功能的恢复[6]。3)术中无需扩大钻孔,可减少患者的骨质流失,提高其股骨的稳定性,防止其发生股骨塌陷、旋转等情况[7]。4)手术的切口较小,患者术中的出血量较少,手术持续的时间较短,不会对其骨折部位的血供造成明显的影响[8]。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使用PFNA 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显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可促进其骨折愈合,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