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工题材油画色彩的浓重与表现性

2021-04-29鞠雨蓉

流行色 2021年2期
关键词:笔触表现性画家

鞠雨蓉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上海 200444

从农民工题材出现至今,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的绘画作品。得益于20 世纪70 年代末艺术思想的解放,当代画家们在创作过程中吸收和借鉴各式各样的风格形式,运用不同的技法,逐渐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虽然艺术家的绘画语言的表达、创作手法各有不同,但在作品中都突显了农民工形象的厚重和朴实感。为生动传神地塑造农民工的朴实形象,刻画农民工群体的精神和内在气质,激发起观者的审美情感,画家们选择用更富有感染性的艺术形式和语言。色彩服务于人物形象和主题情感,也因为农民工形象的厚重和画家需要抒发强烈的情感,使得作品普遍具有色彩浓重、表现性强的特点。

绘画色彩的浓重与表现性中“浓重”一词意为强烈、鲜明,“表现性”趋近于“写意”、情感地传达。故绘画色彩的浓重与表现性可以理解为色彩的形式语言传达出强烈的感受。苏珊·朗格认为:“一件艺术品就是一个表现性的形式,这种创造出来的形式是供我们的感官去知觉或供我们想象的,而它所表现的东西就是人类的感情。” 画家们通过对农民工形象的理解、体会、感知,把有利于表现的本质特征、情绪提取出来,将难以用语言符号描述出感性认识用强烈鲜明的色彩语言表现出来。

色彩语言的浓重与表现性主要体现在:用强烈的色彩突出农民工的气质和画家的主观感受,并结合变形夸张等手法和笔触肌理突出农民工的形象特征。

图一《小夫妻》(局部)李节平油画 2011 年 尺寸不详

首先来看农民工题材色彩的浓重与表现性,农民工形象主要的外貌特点有:皮肤黝黑、衣着老旧、朴实憨厚。在表现他们这些特点时,一部分画家们会用能够还原他们真实面貌的色彩,比如说李节平的《小夫妻》(图一)、忻东旺的《打工》就用十分写实的手法将人物皮肤的本色、发灰泛白的衣服忠实的记录下来。还有的画家会将这些色彩特点放大使色彩更能体现人物的特征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就像李平的《红地毯上的午餐》(图二)和陆庆龙的《大地之子》(图三)。前者用土红、褐色直接画农民工的皮肤,让人不自觉的联想到他们在烈日下忙碌的身影,黄色、红色、绿色等鲜艳的颜色不仅体现了农民工着装的特点,还将他们身上与城市的时髦新颖完全不同的朴素气质展现了出来,纯色的使用充满了象征意味,也成为画家独特的个人风格。陆庆龙的《大地之子》,色如其名,画中或坐或躺的几人肤色衣服和行囊的颜色都是一片灰褐色,与他们身下的土地融为一体。画家用色彩表现出农民工形象的厚重朴实,道出了农民工与土地的关系。这些农民工题材油画作品中强烈的色彩,体现了画家们对人物内在气质的精准捕捉,也反映了画家自身对农民工和他们的生活的主观感受、认识理解。

图二《红地毯上的午餐》李平 2012 年 油画200 厘米x850 厘米(来源:网络)

图三《大地之子》陆庆龙 2017 年油画 200 厘米x360 厘米

其次,结合变形、夸张的艺术手法强化色彩的浓重与表现性。为了突出农民形象的憨厚朴实,画家通过夸张的造型将农民工的内在精神气质外化出来。看忻东旺的《诚城》(图四),画面色调为灰黄色,中心处坐着五个穿着款式老旧的夹克衫进城打工的年轻人,他们带着繁重的行李。没有椅子,他们就坐在蛇皮口袋上,强烈阳光打在他们身上,衣服显得灰蒙蒙一片。在形象的刻画上,画家运用刮刀作画,使人物具有雕塑中“塑痕”感,十分契合人物服装的质感和人物气质。灰色调的衣服被塑造的好似石块一般,包裹着农民工兄弟的躯体,很自然的让人联想到土地。不仅如此,这种方形的块面用于表现着粗糙泛白的织物,像是在模仿补丁一样。艺术家本人曾表示:“我们要通过自然形态中的现象提炼出形式的结构,构成画面关系。这其中包含力学的意识,同时这种构成中又承载着人的信息。这就需要用感受,对物象作出敏锐的形象判断,再将物象的形态转化为势态。形态是表面的,势态则是内在的,势态是隐藏在形态里面的。” 紧缩的人物动态,粗壮变形的四肢,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将农民工的内心情绪和本质特征都表现了出来。而色彩在其中起到了呼应与强化的作用,将人物朴实老旧的形象进一步突出。

图四《诚城》忻东旺 油画 160 厘米x150 厘米 1995 年(来源:网络)

最后看笔触、肌理的表现。作为重要的绘画语言之一,它与色彩语言相辅相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还是以陆庆龙的《大地之子》为例,农民工的身形宽厚敦实,他们的身体与行李连成一片,就好像泥土石块一般。画家用灰褐深沉的颜色统一了人物与大地,用粗放的笔触在厚重的颜料上拖拉,既像是沉积岩的纹理又像是岩石的切面。画的背景用了平整的笔触,与前景堆积重叠的笔触形成对比,人物形象给人厚实沉稳的感觉。这些带有情感的笔触强化了农民工形体结构的同时,与色彩呼应,赋予了画家对农民工复杂的心理感受和深厚情感。

农民工题材绘画艺术色彩、造型、肌理的浓重和表现性,一方面是由农民工形象本身特点表现的需求引起的。另一方面也源于当代艺术潮流中画家的绘画语言更趋向于主观化多样化。法国的文艺评论家丹纳曾说过:“艺术品的本质在于把一个对象的基本特征,至少是最重要的特征,表现得越占主导地位越好,越明显越好;艺术家为此特别删减哪些遮盖特征的东西,挑出哪些表明特征的东西,对于特征变质的部分都加以修成,对于特征消失的部分都加以改造。” 画家们通过自己敏锐的感受力握住农民工的基本特征,而为人物塑造服务的色彩造型肌理的浓烈表现性则是“表现特征”。 绘画语言是形势与内容的统一,为了表现农民工的突出特征——憨厚朴实感,艺术家将绘画元素自由选择,重新编排改造,以便自己强烈的感受融入画面,最终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具有强烈表现性的农民工题材作品。

猜你喜欢

笔触表现性画家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艺术之春
张德娜:以细腻笔触诠释自然之美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
梵高:笔触与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