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airy Who”艺术世界里的芝加哥城

2021-04-28黄敏

南方人物周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意象派莱斯利埃德

黄敏

在芝加哥黄金海岸的湖滨大道,当你坐在导演莱斯利·布赫宾德的纯白色公寓里,观看她的纪录片处女作《Hairy Who与芝加哥意象派》(Hairy Who & The Chicago Imagists)时,会以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被带回到六七十年代的芝加哥艺术圈,重启对这座城市的印象——在宏伟的建筑景观、繁华的商业街区、典雅的艺术博物馆之外,绘制了一张毫无“高尚”品位,然而更加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城市地图,对城市的外来客而言,这是一份更长久、更鲜活的联结。

“Hairy Who”这个玩笑一样的名字,是六位芝加哥艺术家自我定义的团体名称,它也的确来自一个玩笑。1965年,在一次六人聚会中,大家谈及当地臭名昭著的电台评论家和艺术家哈利·布尔阿斯,只有卡尔·维萨姆摸不着头脑:“哈利是谁(Harry who)?”其他人纷纷大笑,这个问题成了六人之间的专属笑话。后来,当他们为团体展览寻找标题时,又在这个笑话上叠加了一个谐音笑话:“毛绒绒的谁(Hairy Who)?”六人组由此得名。当具体的艺术家及其活动被折叠为更抽象、更模糊的运动和历史之时,他们则被打上了一个外部的标签——“芝加哥意象派”。剥开这个正统艺术史命名所涵盖的历史,却是一连串古怪的仿佛迷幻摇滚乐队的名字:跟随在“Hairy Who”之后的是“Nonplussed Some”(困惑的某些人)、“False Image”(虚假的形象)、“Marriage Chicago Style”(芝加哥式婚姻),这些充满个性的小团体共同构成了奇异、狂野、荒诞不羁的六七十年代,在国际波普艺术的浪潮中,谱写出一个与纽约(罗伊·利希滕斯坦和安迪·沃霍尔)、伦敦和洛杉矶(大卫·霍克尼)都截然不同的版本,一个地地道道的芝加哥版本。

电影海报

吉姆·法尔科内、阿特·格林、格拉迪斯·尼尔森、吉姆·纳特、苏伦·罗卡和卡尔·维萨姆共同创作的 《HairyWho》 (1966)

卡尔·维尔萨姆《尖叫的J·霍金斯》(1968)描绘了美国布鲁斯歌手杰伊·霍金斯

20世纪60年代,芝加哥已是国际公认的现代建筑中心。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斯基德莫尔、奥因斯和美林等大型公司在芝加哥安家落户,设计和工程领域在世纪中叶最重要的一些进步也发生在这里。芝加哥在其建筑景观中是一个反差很大的地方——艺术学院宏伟的大理石楼梯与南部、西部粗糙的工厂,城市网格的超理性与许多年轻艺术家居住的萧条街区、摇摇欲坠的农舍都构成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对比。城市更新计划对老旧街区的清理,为高速公路、现代住宅和大学校园腾出空间,但也摧毁了旧有景观的稳定性,制造了大量的城市垃圾和废墟。艺术家对环境的敏锐感觉使他们天然地捕捉到一种即将丢失的历史结构,在城市的物质混乱中寻找灵感、素材和意义,并将它们作为整个城市潜意识的入口,日复一日地尽情探索、体验和思考,这是一种对城市的真正热情。

于是我们看到,斯特德·特克尔、纳尔逊·阿尔格伦和卡尔·桑德堡等人笔下充满垃圾的、暴力的、喧闹的城市碎片,被放在他们的画布上咀嚼和摩擦,仿如巨大的垃圾处理机一般,将商业生产的碎屑转化为再生的图像;埃德·帕施克在芝加哥多样化且分布极不均匀的种族社区中漫游,将不同的种族、阶级、性别和时代象征混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梦幻般的集合体,一个霓虹闪烁的身体;格拉迪斯·尼尔森密集交织的人物水彩画展示了数百万人在商店和人行道上和平共处所需的持续舞蹈的复杂性,一种不断流动的即兴表演;罗杰·布朗、阿特·格林、菲利普·汉森和克里斯蒂娜·兰伯格则定期去麦克斯韦街的跳蚤市场“探险”——民间工匠手工制作的小玩意儿、旧徽章、瓶瓶罐罐、废弃的玩具,这些杂乱无章的物品进入到他们的作品中,将整个城市的新与旧、干净与肮脏、值钱与不值钱、合法与被盗进行了一种超现实主义的有力并置。

莱斯利寄赠的DVD

布赫宾德夫妇寓所一角

这份忠实记录意象派艺术家们活动轨迹的影像档案,更加难能可贵之处是它所保有的亲历者的私人视角。导演莱斯利的父母布赫宾德夫妇作为芝加哥的名流,与Hairy Who艺术家们私交甚笃,家中满是前卫、大胆、有趣的意象派作品,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对莱斯利来说有一种影响一生的魔力:“当我进入青春期时,一个非凡的艺术家群體——后来被称为芝加哥意象派——进入了我的家庭生活。当我用青春期的眼睛凝视这些艺术家和他们的艺术时,我时而不安,时而宽慰,时而困惑,时而明朗。14岁时,我不知何故强迫埃德·帕施克和罗杰·布朗花了一个下午和我一起制作节日圣诞树装饰品。当我们坐在一起用冰、盐和水打造装饰品时,我看着埃德和罗杰敏捷的双手将污水如炼金术一般转化成了完全彩绘的头部、躯干(和生殖器!),还饰有亮片和别针。这是神奇的一天,也是我认识到我的一生将致力于寻找方法来释放和展现童年所创造的未成人化的快乐。”

在成为独立纪录片导演之前,莱斯利是一名职业的舞蹈演员,我印象最深的是她那一头及腰的金色长发,神态中还带有少女的天真。当年龄迫使她寻找另一个职业时,童年时期种下的艺术火焰重新燃起,让她选择把这份艺术与生活的亲密视角制作成一份礼物,传递给更多被艺术改变和影响的人们。

去年疫情期间,我收到了莱斯利寄来的DVD,我知道,这份“礼物”永远地改变了一座城市在我心目中的重量,那是艺术的重量。

左二导演莱斯利·布赫宾德,右一格拉迪斯·尼尔森

从左至右:卡尔·维萨姆、阿特·格林、格拉迪斯·尼尔森、苏伦·罗卡、吉姆·纳特,摄于1977年

埃德·帕施克

猜你喜欢

意象派莱斯利埃德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看唐诗英译(以唐诗意象为丰)
大项目
小懒蛋的超快魔法
论T.E.休姆与意象派的形成
50美元可是一大笔钱
凯特?肖邦小说《觉醒》中埃德娜的觉醒过程分析
光明舞者
小懒蛋的超快魔法
仙境之桥
通往无限之旅——论《觉醒》中埃德娜对自由的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