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藤忠雄:“挑战”与“超越”

2021-04-28李乃清

南方人物周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安藤忠安藤教堂

李乃清

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摄影/荒木经惟

“现在的建筑,不是体量大小问题,而是里面是否有人性和冒险的力量。”

80岁的安藤忠雄,还跟刚出道时一样,携带着拼尽一切的勇气。这位自学成才、被冠以“清水混凝土诗人”美誉的日本建筑大师,在过去50年间,设计了近200项国际知名建筑,荣获包括“普利兹克奖”在内的一系列世界建筑大奖。

“安藤忠雄是那种罕见的建筑师,他在审美与智性上兼具敏锐感受力,有能力创造出无论大小都合乎需求且激励人心的建筑。他有着坚韧的内心视野,从不追随当下流行的运动、学派或风格,以形式和结构打造出能和未来于此生活的生命产生联动的建筑,”1995年“普奖”评价安藤,“用最简单的几何样式、不断改变光的形状,为个体建筑创造出最丰富的微观景象。”

2021年3月19日,历经东京国立新美术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与米兰阿玛尼剧场,“安藤忠雄:挑战”全球巡展第四站抵临上海复星艺术中心,展览对这位传奇人物的建筑设计生涯进行了全面回顾。3月30日,安藤在中国设计的建筑新作——广东顺德和美术馆正式开馆,以新展“超越:安藤忠雄的艺术人生”,呈现了安藤在艺术领域的创作与思考。

3月初,双展联动发布会,安藤准时上线,端坐在网络视频会议镜头前。

“新型冠状病毒引起了一场波及全球的大瘟疫,我们人类正迎来一场挑战。因而,此次展览主题正是‘挑战。面对灾难和困扰,我们如何渡过难关,战胜新冠,重新振作起来?一部分可能也需要建筑与艺术的力量。”

“‘超越这个展览将打破建筑与美术的界限,回归原点,向大家介绍与我并肩奋斗、对我人生有着不可磨灭影响的艺术作品。这些艺术作品将融入和美术馆的建筑,通过再次的空间设计,最大限度地呈现艺术家的创作能量,共同表达‘超越所见的发现,在‘希望之光中领会与发挥‘超越的精神。”

60岁左右时,拳击手出道的安藤还能做100组俯卧撑。2009年,他体内的胆囊、胆管、十二指肠处发现肿瘤,最后做了一个长达9小时的手术。5年后,胰腺上再度发现恶性肿瘤,最终将胰脏和脾脏全部摘除。身体几乎被掏空后,他不得不为此改变自己过去5分钟吃完午饭的习惯,“怎么消化吃下去的食物?只能靠走路,只能靠认真地咀嚼,现在吃一顿饭,可能得40分钟。”

尽管已切除5个内脏器官,镜头前的安藤精神矍铄,风趣幽默。他热情洋溢地分享着自己的建筑手稿,随后又让助手搬出一部大书。

“最近我出版了一本超大型的建筑作品选集,大概有一米高。建筑作品用超大开本呈现,会有意想不到的临场感。我翻了翻这书,超出自己的想象,能看出空间感和各种细节,非常有趣。”安藤对着镜头,自得地指了指身旁立着的那本大书,又半开玩笑地补充,“我听说上海也开了家茑屋书店,欢迎你们去店里翻翻我这本选集,但不用买,这书太贵了!”

从对空间的“挑战”,到对时间的“超越”,秉承“不死身”(日语“不屈不挠)精神的安藤从未停下步伐。“人这种生物有时是很坚强的,一场大病之后,如何活下去就看自己的选择了。人生路上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但是,我要按自己的方式继续活下去。”

“素浪人”

已经蜚声全球的安藤忠雄总结自己一生,常以“素浪人”自居。日语中,这个词常指“一贫如洗的失业者”,有点像我们说的“路人甲”。

“我一直住在大阪,余生我也将继续住在这里。因为我爱大阪,我很感激它给了我这个没有学历的人一个机会。”

安藤忠雄1941年生于日本大阪。他有个双胞胎弟弟,作为长子的他,出生不久就被过继到外公家继承家业。童年时光,他和长辈们挤在典型的老街长屋中生活,那是一种低矮狭长的双层木造建筑,“冬天冷到能看见寒风在吹,夏天却又闷热不通风。我就在这个冬夏都令人一肚子火的家中长大。”

上小学后不久,安藤的外公去世了,此后他与外婆相依为命。老太太是位具有京都大家风范的独立女性,她总是再三叮嘱安藤:守信、守时、不撒谎、不找借口。“与外婆一起生活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她76岁过世为止。她教给我的‘生存之道,至今仍是我待人处世的基础。”

安藤读初一时,老屋翻新加盖二楼。“屋顶开了洞,明亮的阳光照进了阴暗潮湿的长屋。”这在他心中留下深刻的感动。外婆请来木匠师傅修正家宅,一旁的安藤也帮着做些简单小活,他被师傅的匠人精神所吸引。“木匠师傅曾对我说,木頭也有个性,所以一定要让它们往好的方向伸展。”

初中毕业后,安藤本想做木工赚钱,但母亲执意要他进入大阪府立城东工业高中学习。高二时,听说弟弟北山孝雄靠打拳很容易赚到钱,安藤抱着尝试的心态也开始打拳,没想练习不到一个月,17岁的他就考取了拳击手专业执照。“以职业拳击手身份站在拳击场上的第四场比赛,我第一次打到浑然忘我,比赛结束,拿到了4000日元的奖金。当时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不过10000日元左右,所以,这算是一大笔钱。”

成为拳击手后,安藤大约打过10场职业拳击赛,还曾只身一人前往泰国参赛。后来安藤遇到世界拳王原田政彦,看了原田的训练后,他意识到自己无法达到这样的水平,便放弃了拳击生涯。

“拳击是一种毫不仰赖他人的格斗竞技,比赛前几个月,会为了那一战而拼命练习,有时还必须绝食来锻炼肉体与精神。如此赌上性命,独自承受孤独与光荣。”一年的拳击手生涯对安藤来说是宝贵的人生经历,此后他多次对比拳击和建筑,“拳击和建筑不太一样,但相同之处是没人能帮你。拳击手身后会有个团队,建筑师也是如此,但最后上场的就只有你一个人。”

高中毕业后,安藤放弃了大学梦,转而自学建筑。“高二那年春天,第一次到东京游览,看到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的、尚未被拆除的帝国大饭店(注:该建筑于1967年拆除),我印象深刻。虽然脑中还没有明确的轮廓,但或许我在制作东西时,潜意识里想的是建筑吧!”

安藤选择从家具设计和店面装修工作做起。其间,他在一家二手书店邂逅了对他影响至深的《勒·柯布西耶作品集》。他不停描绘柯布西耶的建筑线条,几乎到了记下所有画面的程度。安藤后来了解到,柯布西耶也是自学出身的建筑家。“柯布西耶是靠不断地摧毁又重建自己的建筑思想来获得进步的。”安藤说,这是他从柯布西耶身上学到的最根本的东西。

24岁时,安藤用打工挣来的钱,怀揣着期待和不安,独自踏上环游世界的旅途。他从横滨出发,坐船渡过日本海,之后乘火车穿越西伯利亚,抵达莫斯科,然后是芬兰,接着周游了法国、瑞士、意大利、希腊、西班牙等国,欧洲之行结束后他并未如期回国,而是意犹未尽地从南法马赛搭客货两用船直奔非洲开普敦,再到马达加斯加、印度、菲律宾之后才回日本,总共花费60万日元,历时7个月。

二十多岁时的这次浪游,让安藤对建筑的本质产生思考。“那次旅行中,我第一次看到罗马万神殿,屋顶上8米高的开口没有玻璃覆盖,这对我意义巨大,我脑海中浮现出强烈的光线散布其中的景象,我意识到,建筑必须要打动人。”

在法国,安藤走访了所有能找到的柯布西耶的建筑,遗憾的是与柯布西耶本人见面的愿望并未实现。1965年8月27日,安藤抵达巴黎的前几个星期,柯布西耶告别了世界。

“野武士”

“将自己的职业作为武器,去抗争,去争取自由,要相信自己,负己之责,凭借自己的力量去与社会进行斗争。”

日本建筑界以层层扩散的根状系谱连接师徒传承,但到了自学成才、另类“出拳”的安藤忠雄这里,却成了单打独斗的“野武士”。

27岁时,经好友介绍,安藤认识了后来成为自己妻子的加藤由美子,两人于1969年共同创立了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事务所刚开始没有业务,安藤只能靠毛遂自荐去提方案。

“过去打拳击,十场比赛,我的战绩差不多七胜三负,虽说赢的较多,但还是有输的。输时我就从对方身上找答案,我会重新审视对方的战术,不断学习。对于失败,我一直怀着感谢的心情,因此我会有种不断去挑战的想法。”

在以学历和资历论英雄的日本,安藤的成长史就是一部“连战连败”的碰壁史。“1969年事务所初开张时,我设计了一个方案:在屋顶上种植草木,当时这是不切实际的乱想。不过我觉得丹下健三的想法也是如此,但他非常有名而我刚出道,所以没人理我。70年代,我第二次将方案提交到市政府,这次是在屋顶上建造电影院等娱乐设施,他们对我说:‘你不要再来了,你的方案永远不切实际。”三十多年后,安藤为东京市中心做的改建项目,就是在屋顶上搞绿化,把电影院沉入地下,曾经超前的构思终于迎来了它的时代。

1975年,安藤接到“住吉的长屋”项目委托。在周遭全是传统民居的环境中,他插入了一张毫无表情的清水混凝土面孔,犀利、反叛,极具当代感,又颇富挑衅意味。自此,安藤基本确立了他独具风格的建筑原型。

“我最早做的住吉的长屋,外面有个中庭,如果去如厕,必须走到外面穿过去。有人说,晚上如厕怎么办?不是很冷吗?我说,如果冷你可以多穿件衣服。当时人们对我评价都不高,很反感,觉得这种设计思路简直不可想象。但我的观点是,人到自然里面生活,要靠自己的能量保护自己。下雨时你从二楼下去如厕必须拿把伞。所以,既下雨天又冷的时候,我建议就别上厕所了。”

住吉的长屋 日本,大阪府,大阪市。新建筑杂志社

“住吉的长屋”设计中,安藤将关西居民继承下来的传统生活,以及对自然的热爱,装进了抽象化的几何四方盒子中。他把四季分明的自然引入建筑,但住户也要为此付出放弃舒适的代价:如厕不便,雨水溅进房内……安藤的设计当时引来很多批判,“住吉的长屋”一度成为反潮流、反舒适的代名词,但在1979年,这件先锋的作品获得了日本建筑学会奖。

青年时期,在绳网环绕的拳台上,全力冲破极限与对手较量的人生体验,造就了安藤勇于挑战、坚韧而不服输的性格。他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作品,都是在这种心态下完成的,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耗时近30年的四期“六甲集合住宅”。

业主起初想在陡峭山崖前的一小块平地上建造十几户商品住宅,安藤却相中了平地后的山体,决定在60度斜坡上造房子。业主质疑安全性,担心房子卖不出去。安藤经过缜密运算,展示了设计图纸,长期游说后,方案才获通过。但令人沮丧的是,大型建筑公司认为项目太危险,不肯承接。连首位普利茲克建筑奖得主、美国建筑师菲利普·约翰逊看了设计后也泼了盆冷水——“这样的房子是不可能造起来的。”

面对所有人的质疑,年轻的安藤倒是越挫越勇。他找来一家小型建筑公司,并将自己事务所的员工都用上。他的斗志和决心感染了现场所有人,在人手奇缺的情况下,仅用5年时间就实现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项目。而且,在60度斜坡山体上建造的“六甲集合住宅”(1983年),阶梯式混凝土结构与崎岖地势搭配得天衣无缝,还扛过了后来的阪神大地震,令建筑界叹服。“现在,每次工程项目遇到困难或遭到质疑时,我都会想起当年的这件事。为了成功,为了梦想,一定要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创立建筑事务所至今,安藤忠雄的团队都保持在30人以内的小规模,他一直称之为“都市游击队”。“我们并不是一个由指挥官与服从命令的士兵组成的‘军队,而是一些怀着共同理想、信念和身负职责的个人,以自我为赌注,为了生存而组成的‘游击队。这受到了切·格瓦拉强烈的影响:为了实现小国的自主与人类自由、平等的理想,始终以单一的个人为据点,选择与既存社会对抗的人生。”

风之教堂,日本,兵库县,神户?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雕光师”

光,是安藤忠雄建筑作品的永恒主题。

“某种意义上,建筑就是如何把光导入内部的过程。”

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启发了他对光的认识。“柯布西耶的小教堂让光线穿透每个部分,创造出充满空间的光效。光线有不同形状,就像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国家都是不同的,所有这些不同的个体构成了我们的星球。”

安藤职业生涯三大教堂建筑代表作——神户山腰的“风之教堂”、北海道群山中的“水之教堂”、大阪近郊住宅用地上的“光之教堂”,均以混凝土打造,巧妙引入自然要素,呈现为直抵人心的神圣空间。

安藤此前设计的建筑某种意义上是相对“自闭的”,而以“水之教堂”(1988年)為契机,他开始向外部打开空间。整座教堂位于北海道中部一个山区的平原上,建设用地周围遍布森林和灌木。“在我眼里,建筑是一种特殊的装置,它能与自然取得和谐统一,使人直观地感受大自然丰富的生命力。”

在大阪淀川上游长大的安藤,对水很敏感,认为日本人就像水一样,“在暧昧的状态下随波逐流。”“水之教堂”前有一个长90米、宽45米的水池。安藤忠雄对其深度做了精确计算,确保水面在风吹过后会漾起微波。“水之教堂”集自然景观、造园之美与建筑为一体,可谓现代风景式庭园之杰作。

水之教堂 日本,北海道,勇払郡?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光之教堂 日本,大阪府,茨木市?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水之教堂”落成后第二年,安藤又在大阪近郊设计了令他在建筑史上名垂青史的经典代表作“光之教堂”。

“我的想法是,创造一个人们通过光和反射聚集在一起的地方。看到光不断地穿过十字架,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我们不能独自生活。我想设计一座教堂,在那里我们能够共同理解这一点。”

在“光之教堂”的设计中,一面混凝土墙斜插在盒子结构中,将入口与礼拜堂区隔开来。礼拜堂内部,地面呈阶梯状下降。精简至极的空间封闭、幽暗,仅在讲台后的墙体上镂空出一个巨型十字架,透进来的光效令人震撼。安藤说,光将人聚在一起,只有在光的洗礼中,人们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力量。通过极端抽象的自然手法,他打造了触及人类精神根源的空间。

“一座建筑最重要的是,当人们进入这个盒子,他们变得兴奋,心砰砰跳,让他们感到活着真幸福。现在这个时代,人心之间的联系越来越重要。人如果不会感动,就很难幸福。我们首先要设计的,应该是能触动人心的建筑。”

“光之教堂”是以低成本建造的,教堂内的长椅和地板都用脚手架板材做成。“从今天光鲜的塑料社会中跳出来,我选择了木材,脚手架板一年需要维修一到两次。教会信徒和我们事务所的工作人员一起努力维护它。通过这项工作,人们对教堂的归属感和情感与日俱增,这项工作也在建筑师、建设者和常去做礼拜的信徒之间不断地分享。”

2006年冬天,爱尔兰摇滚乐队U2主唱波诺(Bono)想参观“光之教堂”,于是和朋友们大老远赶到日本。安藤回忆:“说实话,当时我只是听说过波诺的名字。他进入光之教堂,安静落座后询问:‘可以祈祷吗?可以唱首歌吗?他走到讲台前,唱了一首《奇异恩典》。在光之教堂里,波诺的歌声回荡着,周围人的眼里噙满了泪水,我也不例外,非常感动。简直是一首直抵心灵深处的歌曲。对于在场听到歌声的人来说,这也是一生难忘的场景吧。”

那以后,安藤和波诺成了朋友。“虽然工作很忙,但只要约定参加一些环保活动,他一定会来。也不知道他从哪里听说的,我动手术时,他还寄来了问候书信。波诺真是一位温柔而强大的人物,值得我们尊敬。”

“光之教堂”堪称安藤忠雄的建筑名片。后来他签名时,常常手绘“光之教堂”,仿佛自己的logo。“作为人们聚集、祈祷的场所,教堂建筑的设计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用最纯粹的形态接近‘永恒的建筑的机会。其中,1989年完成的光之教堂,因在极端苛刻的条件下建成,也是我与这一建筑主题最深刻、最真挚的一次相遇。”

地中美术馆2000-2004?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美术家”

以“都市游击队”身份开始活动、用众多前卫作品给建筑界以冲击的安藤,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参与的项目规模渐起,公共性更高,也趋于多样化。

1991年,安藤设计的“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落成,大殿位于覆满绿莲的长轴约40米的椭圆形大水池之下。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寺庙在地下、上面是莲花池的设计。“春天,莲花盛开。传统上,寺庙的屋顶象征着寺庙的尊严。我的庙宇没有屋顶,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荷塘,我想带参观者穿过莲花。”

2002年竣工的沃斯堡现代美术馆,也是一件浮在水面上的作品。整个建筑由若干平顶长方体构成,每个混凝土长方体外都有玻璃“包裹”。混凝土空间营造出一股张力,巧妙的光影效果极富意涵。

“安藤使用了现代西方建筑,并将之提升到了另一个水平。”沃斯堡现代美术馆馆长马库斯·布鲁德林评价道,“现代的西式建筑常被专业人士指责为某种程度上缺乏人性。日本人认为混凝土、玻璃和钢是与自然不冲突的天然材料。我们可以向日本人学习如何赋予形式抽象以温暖、人性的维度。这是安藤忠雄作品的主要信息之一。”

和美术馆建筑外立面 ?和美术馆

和美术馆清水混凝土双螺旋楼梯 ?和美术馆

2004年,安藤使用了相似的造型语言在德国的杜塞尔多夫建造了“蘭根基金会美术馆”。同年,他在日本直岛的“地中美术馆”落成,建筑主要由一个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下沉式庭院组成,通过运用一系列几何图案,以及对光线量感和质感的把控,安藤在地下创造了一个艺术迷宫。

从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长达30年仍在进行中的直岛系列项目,象征了安藤打造融于自然的“无形建筑”的思想,这种场所的构建超越建筑的框架,强调场所留存下来的共同体记忆。顺应岛上不同地势,安藤设计出不同形体、沉埋于自然中的建筑:南寺美术馆、李禹焕美术馆、地中美术馆、安藤忠雄博物馆……或极简几何,或藏于地下,或超现实起伏,形形色色,让直岛这座原本荒芜、无人知晓的小海岛,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独一无二的艺术伊甸园。

众所周知,安藤在世界各地设计了许多美术馆建筑。非科班出身的他,受益于旅行和大量“观看”,因而非常珍惜通过设计美术馆来与艺术“对话”。刚刚正式开馆的和美术馆则是安藤在中国最重要的建筑新作。

“回到几何学的原点——圆,我设计了和美术馆。圆是所有造型的原点。罗马万神殿腹含一个直径43米的圆,其球形空间,自成一方宇宙。在和美术馆的设计中,我想实现的是一个不受美术馆框架束缚、无限接近万神殿的空间。”

和美术馆执行馆长邵舒,4年多前认识了安藤,他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这位“大牌而谦卑”的建筑家在设计时非常体贴业主需求,又极其注重细节。“我们美术馆是四层的‘圆重迭交织,由下往上放大,然后向外偏出。它偏出后有点像顶帽子,扣在建筑上面。安藤的设计,把帽檐最远处放在日照时间最长的一个点上,这就给我们节约了很多能耗,等于大帽子在帮我们遮阳。这样的细节有很多,又比如,我们之前的幕墙没现在这么密,比较疏,从正面看比较透,当时幕墙都装完了,安藤要求我们拆了,当时不理解啊,大家看着还挺好,但他说不行,改完后效果确实很棒!他是希望观众从外头正面看,能看清美术馆本体,从里往外看,能看到户外景观,但你从外侧看去,它又是细密的一堵墙。如果没有真正和他工作过,你不会明白他为何会成为大师,是不是被神化了?合作过之后,你会学到很多,真的很佩服。”

安藤曾说,“在我的作品中,楼梯是为人的希望设置的。”

在和美术馆的设计中,与“圆”环迭层外观相呼应的,是以双螺旋楼梯为核心的五层挑空中庭设计。在富有张力的垂直空间中,双螺旋楼梯连接各层视线焦点,营造出层次丰富的旋转空间。

但施工全用清水混凝土打造的“双螺旋楼梯”,却是极大的挑战。据邵舒介绍,就这个“双螺旋楼梯”,30个工人整整造了两年半时间。“一般混凝土建筑都是直的,不会去做弧形,多采取普通几何结构,像这种大型连续不规则曲面非常少,但大家都想挑战这个难度。安藤许多年前就画好了草图,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来施工。他有个梦想,希望用很坚固的混凝土材料做出非常动态、柔美轻盈的效果。”

邵舒说,安藤做设计时极具发散思维,也相当“任性”。“当初设计和美术馆,他曾提出铺上粉红色地砖。他提这事时,大家都快崩溃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就觉得,自己做了一辈子素色设计,想尝试一下。当然最后还是给我驳回去了,全球只有土耳其这一个地方产粉色地砖,造价极贵,而且它是页岩,比较脆,美术馆常会展出大型装置作品,非常重,使用这种石材一压就碎了。安藤最后接受了,他在馆外设计了很多粉色植物,一年四季,让粉红色的花朵次第绽放。”

“培育者”

“建筑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我认为,建筑就是人工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现在与过去等诸多要素和人类社会多种现象之间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在街道两旁种植树木的活动,对我来说也算是建筑的一部分。”

安藤忠雄热爱种树。在大阪,他设计了樱花大道;在兵库县受阪神大地震影响的居民区内,他种植了30万棵树木,特别是日本独有的木兰花;在东京,他设计了“海之森”计划,希望将东京湾垃圾掩埋场改造成一个生态公园……

“让树木成为风景。每个居民的意志也构成风景的一部分。”

安藤忠雄《和美术馆、广州手绘稿》纸本彩铅、墨2000-2004。34cm×97cm2019 ?和美术馆

安藤很在乎种树培育市民的公共精神。他特别喜欢带着孩子们从种子开始育苗、栽种,因为幼苗代表着对人内心力量的信任,和面对未来的勇气。

安藤一直在植树,同时也在育人。他把自己的事务所称作建筑设计师的“修行场所”和育人的“道场”。

1973年,他在大阪梅田附近完成了小型透天住宅“富岛邸”的设计。1980年,屋主转卖这栋建筑,安藤接手后改成工作室,后经多次改建,1991年第四次改建时完全拆除重建,最后以地上五层、地下二层的规模安定下来。

“从我的座位大喊一声,声音可以传到每个角落。只要爬上楼梯,每个员工在办公室前工作的样子一览无遗。”在这栋几乎没有墙的挑高空间,身为老板的安藤,坐在一楼玄关处。“唯一的缺点是,这里对着出入口,冬冷夏热,还特别嘈杂。‘好冷、‘好热、‘吵死了,一年四季从我体内涌出‘发脾气的能量,通常都发泄在工作上……以前我还从四层把椅子扔下去过。”

“员工确实很怕他。”邵舒说,“我一直开玩笑,安藤在日本就像皇帝一样的存在,绝对的权威。他给年轻人学习机会,但工作上非常严厉,人都有惰性,但在他这里,你不能懒,就是要追,要认真。”

扬名世界的安藤,不仅是东京大学的教授,也曾任美国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加州伯克利等名校的客座教授。“我去过很多美国大学,发现美国学生真的很认真地在学习,他们毕业后很快就自立了,非常强大。日本学生上了大学就变弱了,他们只是为了上学而已,毕业后成了一潭死水,派不上用场。”

证券交易所美术馆 法国,法兰西岛,巴黎 2016-2021 ?松岗满男

在邵舒的印象中,安藤工作时非常严肃,但生活中其实是个活泼开朗的“老顽童”。“他每天上下班也不开车,跟太太两个人,就这么晃荡晃荡步行着来上班了,进工作室则是另一个状态。你看他拍照从来都板着脸,但平时一直笑眯眯的。他经常穿好友三宅一生设计的衣服,还有很多块swatch手表,粉的、蓝的、红的,跟他的衣服去搭配,蛮好玩的。”

是致敬還是亲昵?“老顽童”安藤曾将自己的小狗取名为“丹下健三”和“柯布西耶”。他常提起爱犬“柯布”。这条迷路的小狗刚来事务所时,所有人都反对收养,但安藤却执意要把它留下。“建筑是给人用的,人需要与有生命力的活物在一起。小狗能培养建筑师的感性。”面对不喜欢的业主,“柯布”会汪汪叫。安藤就跟业主开玩笑,“‘柯布不喜欢你,这项目我不做了。”

无论在什么年龄,安藤一直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在有生之年,要拼尽全力。

“在全力以赴奋力前行的过程中,我遇到许多人,大家都说,在我身上有种危险的感觉,与我相处总是战战兢兢。但我想,如果一个人无法散发出危险的感觉,大家也不会想靠近吧?”他强调道,“只要心中追寻理想,不断努力前进,自然就会吸引有趣的人。如果只是想着随便做到退休就好,一定不会顺利的。人生就这么一次,如同莎士比亚说的,就这么一次而已。”

(参考资料:《建筑家安藤忠雄》、《安藤忠雄:建造属于自己的世界》、《安藤忠雄:在建筑中发现梦想》、《安藤忠雄连战连败》、《安藤忠雄都市彷徨》、纪录片《Tadao Ando》(1988)、《城市与建筑:安藤忠雄的建筑诗》 (2011)、《安藤忠雄:从虚空到无限》(2013)、《安藤忠雄:武士建筑师》 (2016);感谢上海复星艺术中心、广东顺德和美术馆、上海明珠美术馆;实习记者宫宇凡、林子丹亦有贡献)

猜你喜欢

安藤忠安藤教堂
安藤忠雄中国双展
布尔诺Beatified Restituta教堂
疫情下日本人返乡过年遭排挤
《建筑家 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没文化”的鬼才建筑师
《教堂之夜》
天然大理石教堂
过人之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建筑设计大师
建筑大师传奇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