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智慧聚焦两会共享未来新机遇
2021-04-28莫倩郭翔妹
莫倩 郭翔妹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这份重磅文件,确定了未来5年乃至15年中国发展的行动蓝图。
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第一年的中国全国两会,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外国媒体认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擘画了中国面向未来的行动蓝图,中国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将为世界持续带来利好。在两会期间举办的2021中国两会·全球经济发展智库媒体论坛中,来自中国、法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南非、墨西哥、阿根廷、巴西、智利等国的近20位前政要和知名专家学者,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对于中国与世界来说,2021年都是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同时,这一年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也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中国在前进中为时代的和平筑基,在开放中与世界分享发展机遇。尤其是近年来,即使面对逆全球化浪潮抬头,经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中国仍然坚持维护国际秩序,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未来,中国将为全球治理作出怎样的贡献?世界各国对于中国又有怎样的期待?2021年3月8日,在全国两会召开期间,由中国外文局、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法国桥智库主办,人民画报社、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外文局中国图书中心、中国外文局博声文化公司、中国外文局“一带一路”国际传播研究院共同承办的2021中国两会·全球经济发展智库媒体论坛在京举办,来自中国、法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度、南非、墨西哥、阿根廷、巴西、智利等国的近20位前政要和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共商合作共赢新举措 共享全球发展新成就”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在开幕致辞环节,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世界经济困境“史无前例”,各国对合作共赢、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更有需要。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劲韧性,中国对自身发展更有信心。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期待通过共商共建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与成果。他强调,在全球经济发展方向和合作方式出现重大分歧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通过交流减少误解,通过互鉴搭建桥梁,通过文化塑造共识。
法国前总理、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主席拉法兰表示,和平发展是各国共同目标,为此需要加深理解、互通信息。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单独取得成功,都不应推行单边主义或保护主义的做法,正确的方向是合作。为共同应对和完善全球治理,各国需要发展经济,加强合作创新。全球化必将是世界一体化的未来。
在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郑必坚看来,当今世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思潮,及其掀起的逆全球化浪潮,给世界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人类面临的“大变局”,意味着“大考验”,而贯穿“大变局、大考验”的,是一项根本性的历史要求,这就是在全球范围内,各国在经历多边和单边、开放和封闭、合作和对抗的重大考验后,逐步实现“大合作”。
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认为,为应对全球性挑战,在危机中育新机,关键在于各国要加强合作。一是要践行多边主义,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二是要坚持合作创新,助力全球经济复苏;三是要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四是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主持论坛开幕式并作闭幕总结。他表示,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各国践行和维护多边主义,建设开放型、包容性世界经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此外,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中国应在全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十四五”期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GDP增长,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經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中国外文局局长 杜占元
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01.6万亿元,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主要力量,也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疫情下的中国经济,彰显出韧性强、可持续、惠民生、重创新、重开放的显著特点。沿着这些特点,或许我们能找到中国发展奇迹的密码所在,也能找到中国民众对政府信任度全球最高的原因所在。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 蔡继明
国际自由贸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强化了国际分工与协作,发挥了各国的比较优势,提升了经济效率,推动了各国的共同发展,而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经济基础。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构建更加平等、公正、合理的国际自由贸易,人类社会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成绩。
法国前总理、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主席拉法兰
我们过去习惯于为自己的地区、国家和大陆思考。但如今我们必须考虑全球利益。全球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要和全世界的年轻人一起,朝着这个方向前行,因为年轻人有意愿保护对我们所有人来说至关重要的东西—共同的家园。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主权,每个国家也需要合作,任何推行单边主义或保护主义的做法都不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正确的方向是进行国际合作,并实现合作方式、合作内容本身的创新。
当今世界中,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单独取得成功。我们须意识到这一点,并在全球共享命运共同体。法国和中国在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为达成《巴黎协定》共同做了大量工作,目的是要让全世界都赞同保护地球未来的这个方针。法国和中国共同发出的这个信号正在成为全球共识。形成共识,世界治理领域才有希望取得进展。因为归根结底,经济发展是为了人民的幸福,而人民的幸福是通过和平来实现的。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 张宇燕
当今世界面临着许多重要且紧迫的挑战,如气候变化、生态多样性减少、全球治理问题等。在应对挑战之时,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全球治理体系,同时大国要在其中起到表率作用。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要携手面对共同的挑战,迎接更美好、更光明的未来。
法国桥智库主席 周瑞
2020年12月30日,欧盟和中国结束了为期7年的谈判,就投资问题达成协议。该协议宣布,双方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和有效执行《巴黎协定》。这份协议重要且与各国目标相符,须转化为实际行动并配以具体措施。
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十四五”期间:202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高于6.5亿吨,2025年能源综合生产能力高于46亿吨标准煤。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实施粮食、能源资源、金融安全战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提高能源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重庆市原市长 黄奇帆
过去的几年中,我们见证了单边主义、逆全球化给全球经贸秩序带来的伤害和冲击。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断、经济活动停摆,世界经济由此雪上加霜。疫情之下各国本应同舟共济、共同应对,但一些国家的“甩锅”闹剧、“脱钩”行为为世界经济徒增了动荡和不确定性。好在这样的日子似乎快要过去了,但世界也有了新挑战。
未来,全球將面临着全球性通胀、部分国家的主权信用危机及气候变化等挑战。为了应对后疫情时代的挑战,各国要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应对全球流动性泛滥、主要发达国家的财政金融风险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困难等问题,都需要更加紧密的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需要全球主要大国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加强平等磋商,进一步改革全球治理体系,共同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黑天鹅”。
同时,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无论是疫苗的生产分配,还是特效药的研发,都需要全球合作。气候变化也是如此。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的发展需要,也是中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责任担当。
俄罗斯科学院E.M.普里马科夫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 亚历山大·罗曼诺夫
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越来越取决于公共治理的有效性,取决于政府是否有能力向人民提供药品和疫苗,以及是否能够在防治流行病期间提供经济活动。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是可靠的伙伴。
哈萨克斯坦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古尔纳·沙伊梅尔格诺娃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表明世界非常脆弱,没有任何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国际社会需要团结合作。建立一个永久的智囊团,为研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智力支持,寻求解决全球问题的建设性方案,为世界带来新的共同愿景。我们在中国的研究中心能够展示国际社会在经济、安全、生物技术和社会发展等领域合作后,世界将会发生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