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肠系膜血管成像在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2021-04-28欧阳晓明谢勇刚龙晓东许梅莲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肠系膜结肠变异

欧阳晓明,谢勇刚,龙晓东,许梅莲

(1.东莞市横沥医院放射科;2.东莞市横沥医院科教办,广东 东莞 523460)

结直肠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如未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可严重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肿瘤晚期或病灶转移后可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的术后五年生存率和术后复发率均有大幅改善。但腹腔镜手术受解剖视野限制,容易在手术过程中伤及血管,引发出血现象。以往通常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了解肠系膜血管情况,但DSA 属于有创性检查,且无法有效地反映病灶周围血管情况,因此局限性较大[1-2]。随着血管成像技术持续发展,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多层螺旋CT肠系膜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of mesenteric vessels,MSCTA)技术,该技术能够对肠系膜血管及其分支走行、分布与开口变异情况进行准确的术前评估,能明显提高结直肠癌腹腔手术安全性,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3]。为探讨MSCTA肠系膜血管评估在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选择我院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收治的40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入组对象为我院2019 年1月至2020 年12月收治的4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49~72岁,平均(63.14±7.62)岁,肿瘤部位右半结肠6 例,横结肠4 例,左半结肠2 例,乙状结肠3 例,直肠5例;Ⅰ期5 例,Ⅱ期10 例,Ⅲ期5 例。对照组20 例,男12 例,女8 例,年龄52~72 岁,平均(65.52±7.65)岁,肿瘤部位右半结肠3 例,横结肠3 例,左半结肠4例,乙状结肠5 例,直肠5 例;Ⅰ期3 例,Ⅱ期12 例,Ⅲ期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临床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观察组:利用MSCTA 技术显示肠系膜血管及其分支走行、分布与开口变异情况。患者在实施检查前,需在1周前禁止摄入含有金属的药物,严禁做胃肠钡餐造影等。检查前2 天少量饮食,检查当天禁止饮食,检查前2 h 以800~1 000 mL 的38 ℃左右的温开水,然后清洁灌肠2~3次,直至清洁为止。如部分患者抗拒清洁灌肠,可在检查前20 h,口服250 mL的20%的甘露醇,并速饮500~1 000 mL糖水或糖盐水,检查前给予1支肛内开塞露,排尽后实施检查。扫描前30 min,静脉注射10 mg 山茛菪碱,对肠管蠕动和痉挛形成抑制作用,注气前5 min排便1 次,排除肠内残留粪水和粘液。嘱咐患者保持左侧卧位,从肛门内注入800~1 000 mL 空气,直到患者感到腹部胀满。

检查仪器选用SOMATOM Perspective CT 扫描仪进行扫描,扫描参数设为管电压120 kV,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准直器宽度:64×0.6 mm;扫描层厚度:0.75 mm;螺距:1.5;重建层厚:0.6 mm;重建算法为IR 算法。根据患者的肥胖程度,记录辐射剂量,计算有效剂量。

CT扫描包括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动态增强扫描包括动脉期、静脉期和平衡期。CT增强扫描阈值设为150 HU,动脉期延迟时间设为24~28 s,门静脉期延迟时间设为50~70 s,平衡期扫描延迟时间为85~90 s,扫描完成后,将采集的数据上传到CT 工作站,对厚度为0.75 mm的原始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包括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建(MPR)。重建血管包括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右侧结肠动脉、回结肠动脉、中结肠动脉、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肠系膜下动脉、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直肠上动脉和肠系膜下静脉,显示上述血管的走行、分布及其开口变异情况,并分析病灶与上述血管的关系,显示病灶周围情况,如患者为右侧结肠或横结肠癌,在腹腔镜手术前,需密切观察分析结肠动脉、回结肠和右结肠动脉的开口、分布及走行情况,了解吻合血管。如患者为左结肠或直肠癌,在腹腔镜手术前,应观察分析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直肠上动脉及吻合支的开口、分布及走行情况。

对照组:仅实施常规腹部平扫和增强扫描,不进行三维血管成像。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检查与术中符合率、术中和术后各项临床指标(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和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术后肠梗阻、吻合口感染、吻合口瘘)。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0.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术前MSCTA 图像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前MSCTA 图像分析表明:观察组20 例患者术中肠系膜血管及其分支情况与术前MSCTA 检查结果符合率为100.00%,20 例患者存在3 例血管变异,1 例显示双右结肠动脉变异,1 例显示右结肠动脉和中结肠动脉共干,1 例显示左结肠动脉与乙状结肠动脉共干。对照组20 例患者术中肠系膜血管及分支走向情况与术前CT 检查结果符合率为85.00%,漏诊3例,其中2例为左结肠动脉与乙状结肠动脉共干,1例为双右结肠动脉变异。见图1。

图1 术前MSCTA图像

2.2 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各项临床指标对比对比两组术中、术后临床指标发现: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而淋巴结清扫个数和住院时间方面,两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各项临床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各项临床指标对比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20 20 t P术中出血量/mL 80.22±9.03 100.35±10.05 6.663<0.001淋巴结清扫数/个32.54±7.50 30.16±7.65 0.994 0.327腹腔引流量/mL 185.45±42.35 272.95±50.85 5.913<0.001肛门排气时间/d 2.65±0.25 2.85±0.36 2.041 0.048住院时间/d 9.35±1.25 9.47±1.30 0.298 0.768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25.00%)(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老年男性是结直肠癌的高发群体,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大肠腺瘤、大肠慢性炎症和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等与该病发生密切相关;中晚期结直肠癌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结直肠癌,并及时治疗尤为关键。随着国内外医疗技术快速发展,腹腔镜技术已广泛普及至全国各医院,基本实现真正意义上微创技术理念。目前,结直肠癌通常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尽管该手术方式具有切口小、出血少和恢复快的优点,但仍存在部分问题和不足,腹腔镜无法准确定位早中期结直肠癌,缺乏立体解剖视野,术中触感较差,且腹部血管如肠系膜血管变异情况较为常见,如果手术医师在术前对肠系膜血管的走行、分布、开口变异情况缺乏准确了解,很有可能在手术过程中误伤血管引发大出血等并发症,严重降低手术安全性[4]。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准确有效的技术手段,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前,准确了解肠系膜血管的走行、分布及其开口变异情况及肿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通常情况下,外科医师在对结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前,通常需要准确了解患者肠系膜血管的走行、分布、开口变异情况,并明确肿瘤和周围血管的关系,以尽可能降低手术过程中的意外事件。有学者[5-6]研究报道表明,在过去的临床治疗中,外科医师多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彩色多普勒成像等方法对患者的肠系膜血管的分布、走行和开口进行观察,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有创检查,因此彩色多普勒成像受检查者技术水平影响较大,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随着CT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层螺旋CT[7-8],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多层螺旋CT(MSCT)旋转一周的扫描时间已达到亚秒级水平,且广泛应用于人体器官的三维成像、血管成像、心脏成像、冠状动脉成像等,在虚拟内窥镜技术和放疗规划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结直肠癌腹腔镜术前应用MSCTA 技术,可准确评估肠系膜血管及其分支的走行、分布及其开口变异,例如可能观察回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左右结肠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等肠系膜血管,并能观察到血管周围淋巴结情况,手术医师术前可能精准地掌握患者人的血管起始变异和吻合支情况;同时,容积血管成像(VR)能够清晰显示肿瘤和周围组织血管的关系,这对于提高手术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有重大意义[9]。

本次研究中,我院观察组结直肠癌患者于术前采取了MSCTA 技术,显示肠系膜血管及分支的分布、走行、开口变异,并与手术情况对比,显示结果一致,符合率高达100%。因此,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中结合MSCTA 显示的肠系膜血管情况,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血管的损伤,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腹腔引流量,提示在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中应用术前MSCTA显示肠系膜血管情况,对制订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案有着重要价值。另外,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说明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中应用MSCTA 技术,可有效提高手术治疗安全性,改善预后。蒋光耀等[10]对75 例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全腹MSCTA 和常规CT 增强的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腹腔镜手术中肠系膜血管及其分支走向、分布及其变异情况与术前MSCTA 检查结果符合率为100.00%,该组患者血管变异发生率为10.00%。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腹腔引流量显著优于对照组,与本次研究结论相符。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通过本次研究结果证明,MSCTA 肠系膜血管评估在结直肠腹腔镜手术中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可帮助临床医师准确判断肠系膜血管起始变异和吻合支变异、分布、走行情况,提高手术效果,保障患者安全,然而,由于结直肠癌手术类型较多,且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少,传统DSA和MSCTA缺乏比较研究。因此,今后需对大样本数据进行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述,在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前应用MSCTA 肠系膜血管评估,可对动脉血管起始变异和吻合支变异、分布、走行等情况于术前做出准确判断,可保障手术安全,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肠系膜结肠变异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变异危机
变异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变异的蚊子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护理体会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