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冠县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特点与防控措施

2021-04-28马艳勇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冠县病虫草害赤霉病

马艳勇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山东 聊城 252500)

小麦病虫草害的发生流行会严重影响小麦的丰产丰收。为控制小麦病虫草害的发生蔓延,需根据生态环境保护和化学农药减量原则,在小麦生长发育全过程以综合防治为基础,优先选择微生态农药、抗菌素植物性农药、防生物性农药、植物免疫诱导剂和高效环保助剂。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一般选择使用水剂、水乳剂、分散剂等环保型的低毒、低残留农药,并定期更换交替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构建综合性的绿色高效防治措施,能降低病虫草害对小麦生长造成的不良影响,为实现小麦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

一、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特点

山东省冠县小麦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主要有小麦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茎基腐病等,主要虫害主要有红蜘蛛、小麦蚜虫等。小麦田间杂草有30 多种,恶性杂草有10 多种,主要是禾本科杂草和阔叶类杂草。禾本科杂草主要有看麦娘、稗草、狗尾草、牛筋草、野燕麦等;阔叶类杂草主要有播娘蒿、猪殃殃、马齿苋、荠菜、苍耳、田旋花等。小麦蚜虫、小麦白粉病、小麦赤霉病是最常见的病虫害。

1、小麦蚜虫

近几年,山东省冠县小麦蚜虫呈现中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70万亩,防治面积67万亩,主要是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在小麦栽培中,5 月中下旬昼夜温差相对较大,2019 年小麦蚜虫的繁殖扩散发生期比历年同期早了1 周左右。此外,由于5 月底到6 月上旬降雨偏多,十分有利于小麦蚜虫的繁殖和扩散,6 月上旬小麦蚜虫进入危害高峰期,100 株小麦上蚜虫数量超过2500头,部分小麦田蚜株率高达100%。

2、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类病害,这种病害的发生流行与降雨、温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麦赤霉病2018 年到2020 年发生流行面积超过15 万亩,防治面积在20 万亩左右。近年来,随着4~5 月降雨逐渐增多,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程度和发病面积呈逐年加重趋势,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并进行针对性防控。

3、小麦白粉病

2018 年到2020 年,山东省冠县小麦白粉病呈现3~4 级流行,发生面积超过21 万亩,防治面积在27 万亩左右。对小麦白粉病这些年的流行特点进行调查时发现,该类疾病在小麦田间呈现中度流行态势,需要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4、小麦田间杂草

小麦田间杂草呈现偏重度发生,小麦田间杂草危害面积超过了46 万亩,综合防治面积在44 万亩左右。小麦杂草主要以看麦娘、稗草、狗尾草、牛筋草、野燕麦为主,混合生长一定量的阔叶类杂草。

二、小麦病虫草害减量防控措施

1、坚持综合防治原则

小麦田间病虫草害防控始终坚持综合防治的原则,综合应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手段,可大大提升病虫草害的防治效果和防治效率[1]。小麦播种前应进行土壤翻耕,利用阳光杀灭土壤当中的致病原,同时做好药剂拌种工作。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和种植制度科学确定最佳播种日期,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方式,做到合理灌溉、科学施肥,同时群体密度合理,可以强化田间通风换气、增加光照强度,以减少小麦病虫草害的发生[2]。

2、坚持一喷三防和统防统治

小麦进入生长中后期后,应坚持肥料和药物混合喷雾、杀虫剂杀菌剂混合使用的方法,增加植株的抗病性与抗倒伏性,做到病虫草害兼治,减少化学防治频率和药物使用量。

坚持统防统治的原则,能提高药效、减少人力成本投入、减少药物使用量。积极组织辖区范围内的专业服务组织,使用高效农业机械设备,开展社会化统防统治,解决病虫草害防治人工不足、防治技术不到位、防治不及时的问题,提高防治效果。

三、小麦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措施

1、优化品种布局

在小麦种植前,优选抗病性能优异的小麦品种可降低各种土传病害的发病风险。确保小麦种植区域品种的一致性,以2~3个品种为主推品种,搭配种植3~4 个辅助品种,可有效降低田间小麦种植品种杂乱的问题,避免小麦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存在差异性,有利于小麦的集中管理、集中喷药、集中收获[3]。

2、积极开展冬前化学除草

入冬之前田间杂草生长弱,防治效果较好,应坚持冬前防治为主、春季防治为辅的防治策略。小麦苗生长到3~4 叶期、杂草生长到三叶期前,每亩选择使用7.5%啶磺草胺12.5 g,甲基二磺隆25~30 mL、氟唑磺隆3~5 g,混合之后兑水30 kg,田间喷雾,可防除禾本科杂草。小麦阔叶杂草可以在3~4 叶期,使用72%2,4-滴丁酯、20%2 甲4 氯水剂,每亩使用量为50 mL、200 mL,兑水40 kg,喷雾防治,效果显著。

3、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

4 月中下旬是小麦多种病虫害发病流行的高峰期,此时应重点防治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同时防除田间杂草。

保护害虫天敌,在害虫天敌不能够控制病虫害时喷施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结合田间病虫害危害程度,每间隔7~10 天防治1 次。可以选择使用生物源农药和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100 g 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 g,加磷酸二氢钾80~100 g 或壳聚糖50 g,混匀后兑水30~45 kg,喷雾防治白粉病。可使用50%多菌灵、70%托布津、45%三唑酮福美双或40%三唑酮多菌灵1000~1500 倍液喷雾防治赤霉病。对于小麦蚜虫,可以选择使用阿维菌素、抗蚜威、吡虫啉等化学药物进行防治。

5 月初到6 月底蚜虫大范围发生后,要做好害虫的预测、预报工作。防治中停止使用多菌灵及其复配制剂,积极推广应用菊酯类复配剂,同时注意药物的交替使用,避免致病原和害虫产生耐药性。

优化用药技术,积极推广应用统防、统治模式,根据不同的用药方法确定最佳的用药剂量。为提高药效,还可以在药液中添加相应的辅助增强剂,例如白醋或者有机硅等。

四、结语

小麦是全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生育周期较长,病虫草害会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传统小麦病虫草害防控中,很多农民化学农药使用不恰当,病虫草害的耐药性增强,药物的防控效果逐渐下降。为确保小麦生产安全,需要在掌握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特点的基础上,构建绿色高效防治措施,以推动小麦种植产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冠县病虫草害赤霉病
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冠县灵芝:种出名堂 育成风景
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核载6人的面包车竟塞了22人
技术信息来源对水稻农户病虫草害防治行为的影响
农业农村部部署小麦赤霉病防控
灵芝,冠县的富民之苗
雷暴天气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