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民汉双语翻译人才培养回顾与展望*

2021-04-28李慧慧刘韵华

民族翻译 2021年1期
关键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语新疆

⊙ 李慧慧 王 洋 刘韵华

(1.新疆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2.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文字的地区。纵观新疆历史,在任何时期翻译人员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翻译作为各民族沟通交流的纽带和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疆和平解放后,党和政府都非常重视翻译人员的培养,在各级党政部门配备翻译人员,增设了翻译机构。尤其是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以来,随着新疆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不同时期的民汉双语翻译人才培养也有所变化。本文拟梳理新疆和平解放以来民汉双语翻译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程,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一、解放以来新疆民汉双语翻译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程

(一)曲折发展期(1951—1977年)

新疆和平解放以后,新疆各地区各级党政机关都意识到急缺民汉双语翻译人才,原有的翻译工作人员远远无法满足实际需求。针对这一情况,一些高校开始设立维吾尔语专业和汉语言专业,开始为新疆地区系统地培养一批民汉双语翻译人才(见表1)。

表1 新疆和平解放后民汉翻译人才学校培养情况(1951—1965年)①

这段时期高校人才培养为新疆翻译人才储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了新疆翻译工作的压力。这批翻译骨干不仅在各级翻译战线上为新疆的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新疆的团结稳定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但该时期的人才培养规模有限,生源学历层次不齐,知识储备高低不同,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证,给人才培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加大对翻译人员的培养力度,新疆各级党政军及教育部门除了加强学校培养以外,还设立了短期翻译培训班来加速翻译人才队伍的建设(见表2)。

表2 新疆地区民汉翻译人才培训班设立情况(1950—1977年)②

续表

经对表2粗略统计,该时期培训班培养翻译人员数量约3000人左右,培训单位多以各地党校为主,培养时间长短不一,主要是培养精通维吾尔、哈萨克两种语言的翻译人才,新疆翻译人才队伍初具规模。

“文化大革命”期间,新疆各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停止招生达6年之久(1966—1971年)[1],民汉双语翻译人才培养工作曾一度停滞。新疆翻译机构也遭到大量破坏,196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委员会的翻译室均被撤销。与此同时,各地州市县的翻译机构和人员也遭到大幅裁减,全疆上下翻译人员锐减。如1969年霍城县在编翻译人员由50名减少到不足20名;克拉玛依市翻译人员也从20名减少到6名。[2]7“文化大革命”十年使初具规模的新疆民汉双语翻译队伍以及刚刚兴起的民族语文翻译事业发展几乎停滞。

(二)恢复成长期(1978—2010年)

“四人帮”粉碎后,教育战线迎来了春天。新疆各高等学校经过1977年到1979年的整顿、恢复,1980年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982年至1992年的10年间,仅乌鲁木齐市专业翻译人员(包括企事业单位的翻译)就有500多名。1987年,全疆在册翻译人员达5000多人。[3]

1979年,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翻译人才队伍,满足社会实际需求,中央民族学院、西北民族学院、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政法干校、喀什师范学院、伊犁师范学院等高校陆续恢复(或增设)汉语、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等专业,各地州市的党校、干校也纷纷开办翻译培训班,及时培养了成百上千名双语人才充实翻译队伍(见表3)。[2]7

表3 新疆民汉翻译培训班情况统计(1981—1990年)③

改革开放后,新疆民汉双语翻译人才培养主体发生了很大改变,即由内地高校培养转向以本地高校培养为主。新疆解放初期只有2—3所高校开展民汉双语翻译人才培养(见表1),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培养新疆翻译人才的高校就已增加至5所以上。同时,翻译人才培训班也开始由党政军机关协助培养转向地方单位委托高校来培养,并逐步将翻译学员培养任务纳入学校招生计划(见表3)。由此,新疆翻译人才培养呈现出系统化、专业化、正规化趋势。

但至90年代末,一些院校停止了民汉双语翻译人员的培训教学,大部分老翻译家已退居二线,学科带头人也在逐年减少,翻译质量不断下降。一些年轻的翻译人员缺乏民、汉文功底和文化修养,难以达到翻译工作的要求。尤其是科技专业翻译和文学翻译的专门人才严重匮乏。[4]据2004年新疆翻译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相关报道,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各地州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和公检法系统的翻译机构和翻译人才队伍相对稳定外,其他部门的翻译人员仍在逐年减少。特别是新闻、文学、法律、科技等专业翻译人才稀缺,翻译队伍断层现象严重,已不能适应新疆市场经济和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5]

2007年9月26日,为解决翻译人员青黄不接的问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制定了特殊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民汉兼通的高层次双语人才。从2007年秋季开始,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本科高校招生计划中,对维吾尔语言专业和哈萨克语言专业,每年单列200名招生计划来培养高层次双语人才。其中新疆大学维吾尔语专业招收80名,新疆师范大学维吾尔语专业招收60名,喀什师范学院维吾尔语专业招收30名,伊犁师范学院哈萨克语专业招收30名。[6]有七成学生完成四年本科学业后,继续在新疆大学和新疆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全国各地的安全机构、公安系统,以及疆内各级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部门工作。

(三)稳步推进期(2011年至今)

2011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印发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将民汉双语翻译人才列为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并提出要依托区内高校加快培养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少数民族语言专业人才。④同年,针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层次双语人才缺乏的问题,根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自治区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意见》(新党办发〔2011〕19号)要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将“民语言高层次人才特培计划”调整为“民汉双语翻译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双翻计划”)。截至2019年,新疆执行该计划的高校共13所⑤,包括维吾尔语专业、哈萨克语专业、汉语言专业等三个专业(为便于表述,本文统称为“双翻专业”),涵盖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三个办学层次。我们针对2014年—2019年“双翻专业”各阶段办学层次的毕业生人数进行了统计(见表4)。

表4 “双翻专业”各阶段办学层次毕业生人数统计⑥

2014—2019年“双翻专业”各层次毕业人数进入较稳定增长状态,民汉双语人才培养形成一定规模。经统计,截至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已培养“双翻专业”(含专、本科)人才约6959人,其中维吾尔语专业约3900人(含专、本科),哈萨克语专业约299人,汉语言专业约2760人(含专、本科)。根据“双翻计划”在本科阶段成绩优异的学生通过推荐免试可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截止到2019年,共培养研究生约847人。据粗略统计,已毕业的“双翻专业”学生大部分都分配到了新疆各级教育机构(也有少部分学生在疆外教育机构)工作,壮大了新疆双语教师队伍,还有一部分学生分配到公安、安全等系统的单位。整体来说,“双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较高,他们的择业特点大致呈现为:内地城市优先,新疆城市其次;北疆地区优先,南疆地区其次;大中城市优先,乡镇村级其次;事业单位优先,公司企业其次。具体就业岗位主要有:高校教师、公安、安全及其他系统的工作人员、企业、公司的职员等。但据了解,学生毕业后从事翻译工作的寥寥无几。

本文提出基于最小生成树的K-Means算法划分脑区或ROI。利用隐马尔科夫模型揭示了大脑不同网络之间的转换不是完全随机发生的,这种非随机的大脑网络序列本身是有层次结构的,呈现出两个不同的亚稳态网络系统。基于SVD算法计算出网络内聚力的大小,全面分析当前大脑状态动力学的有关研究。

二、新疆民汉双语翻译人才的未来展望

新时期, 在落实新疆工作总目标过程中, 新疆民汉双语翻译人才培养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责任。

(一)促进“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新疆的地缘优势尤为凸显,成为了中西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的稳定发展关乎“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和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大局,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有了语言的互通,才更有利于各民族之间交流交往交融、互信、互助、共同发展。同时,新疆因其地缘优势,与多个邻国在文学艺术、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与周边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的一些民族在语言上也有着相同或相通之处。充分利用新疆的语言优势,可推动与中亚各国、语言相似的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经贸往来以及文化交流。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双翻专业”的开设向内有助于新疆和谐稳定发展,向外有利于沟通交流引进外资。“双翻专业”将为新疆的安定团结、经济发展做好语言服务,推动“一带一路”繁荣发展。

(二)保障我国公检法与安全机关的双语人才干部储备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随着国家法治化进程不断推进,司法领域需要大量的专业翻译人才。为更好地保障少数民族群众享有《宪法》及相关法律赋予的诉讼语言权利,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双语法治人才队伍,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做好重要人才保障。

“双翻专业”人才一方面可充实到新疆的各司法机关,提高新疆各县、市一线办案人员的语言能力,同时还可消除少数民族群众的语言障碍,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活动,逐步增强各族群众法律观念和法治意识,为民族地区法治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可充实到各级公安、安全部门从事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相关工作,应对和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分子企图借助网络媒体在新疆各族民众中宣扬极端思想和意识形态渗透,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三)助力打赢推普脱贫攻坚战

2018年,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联合印发《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教语用〔2018〕1号),提出“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到2020年,贫困家庭新增劳动力人口应全部具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沟通交流和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语自治区推普脱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新教厅〔2019〕114号),提出“到2020年,全疆贫困家庭新增劳动力人口(年满18周岁又不在各级各类学校就读的人员),全部具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沟通交流和应用能力。贫困地区现有18-45周岁的青壮年劳动力掌握基本生活、生产用语,具备基本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交流能力。”

新疆深居我国内陆,教育资源比较薄弱,目前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主要针对的是学校教育,不能用国家通用语言进行交流、存在语言沟通障碍的农牧民人数还相当庞大。脱贫工作要开展、要推进,国家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系列惠民政策要推行、要落实,都需要培养大量民汉双语基层干部,通过他们与当地群众进行交流沟通,宣传实施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新疆的推普脱贫工作刻不容缓,意义重大。为有效促进贫困地区国家通用语言的推广,“双翻专业”实习生一方面可利用其语言及专业优势提升社会服务质量,在新疆各个脱贫驻村工作队架起与村民交流的桥梁,另一方面还可以辅助成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为推普脱贫攻坚工作助力。

(四)推进新疆翻译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

解放以来,新疆不仅拥有党政公文、法律法规、新闻领域多语种翻译队伍,而且也形成了包括多民族语种的文学翻译队伍;不仅有从事科技、史地、哲学、宗教专业的翻译,还形成了翻译势力较为雄厚的影视、电影、戏剧文学翻译队伍[3]44,翻译人才蓬勃发展。

但进入21世纪,新疆的民汉文学翻译队伍出现严重人才断层、翻译理论研究不足等状况。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下,随着“双翻计划”的开展与实施,“双翻专业”成为培养应用型高级翻译人才的摇篮和沃土,其中志在文学翻译者的也不乏其人。通过民汉双语翻译人才培养希望有更多的翻译工作者加入文学翻译队伍,特别是将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翻译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优秀的中华文化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三、总结与讨论

新疆民汉双语翻译人才培养70余年来,为新疆培养了大量双语人才和翻译人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制定的“双翻计划”也为新疆的教育系统、政法系统、翻译系统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若干年后,这些“双翻专业”学生将会在不同岗位中成为中坚力量。随着“双翻专业”人才培养的持续推进,新疆翻译人才紧缺,基层双语干部不足,南疆双语师资短缺等局面会得到逐步改善。

然而,面对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不同需求,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即“双翻专业教学”与传统的“语言教学”应如何区分?翻译人才不同于双语人才,其学科定位、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应有所侧重。总的来说,双语人才主要培养的是精通双语,能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人才。而翻译人才需要在精通双语的基础上,掌握大量跨学科文化知识,能够从事翻译工作。目前,各高校设立的“双翻专业”基本上进行的都是双语人才的培养,且大都属于非师范类专业。“一刀切”式的人才培养,不仅不利于教学资源有效整合和专业人才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就业选择。对此,我们应立足于社会需求,对“双翻专业”进行分流整合,即根据学生第二语言掌握情况以及个人意愿,选择是继续“双语方向”学习,还是进行“翻译方向”学习。“民汉双语翻译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新疆翻译队伍严重减员以及高层次双语人才不足之现状。本文通过梳理新疆民汉双语翻译人才培养发展历程,希望“双翻计划”能遵从当前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合理调整,为新疆长远发展,促进国家安全稳定大局发挥积极作用。

注释:

①表格内数据信息均来自陈世明编著《新疆现代翻译史》(新疆大学出版社,1999:105-111页)。

②③表格内数据信息均来自《新疆通志·语言文字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604-607页)和陈世明编著的《新疆现代翻译史》(新疆大学出版社,1999:111-112页)。

④2011年6月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同年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批准正式颁布实施。

⑤中央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塔里木大学、石河子大学等虽不在“双翻计划”内,但也开设有汉语言、维吾尔语言等“双翻专业”。

⑥数据来自执行“双翻计划”高校提交至教育厅的汇报材料,2019年笔者对汇报材料中的数据进行了统计,考虑各高校提交数据会存在少量人数误差,但整体仍能反映该时期民汉双语翻译人才培养规模,故在数据分析部分使用了概数。

猜你喜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语新疆
推进全民阅读 助力文化润疆
不哭饼
城镇化进程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地区农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新疆多怪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