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必须触及心灵
——“家乡”主题歌曲教唱有感
2021-04-28刘项丹
刘项丹
(浙江省宁海县城中小学)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这是李清照的《菩萨蛮》中的句子,大意是只有在醉里梦中,才能片刻摆脱沉重的乡愁。是啊,家乡美,美在那柔柔杨柳堤,清清家乡水;美在那绵绵青草地,淡淡泥土味……无论怎样,我们都难以忘却家乡的那份美。古往今来,有多少名人名家用各种方式表达对家乡的赞美,辞赋歌画数不胜数,但其倾注的情感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表现对家乡的那份真挚情感。在我们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相当数量的关于家乡的作品,大致统计如下:
年级 单元 曲目 篇数二(上)第2 课 《《彝阳家光娃下娃的真孩幸子福》》 2二(下)第第48 课课《草原《《就我新是的疆我家是的在个家日好》喀地《则方新》》疆好》4三(上)第第28 课课《《草浏原阳上河》》《《我如是今草家原乡小山牧连民山》》 4《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三(下)第8 课《在那《桃山花里盛的开孩的子地心方爱》山《》梭罗河》5《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四(上)第第24 课课《牧《歌大》雁《湖故》乡《是月北亮京月》光《光杨》柳 青》5
续表
由表可以看出,人音版音乐教材中关于赞美家乡的作品在中高段(三、四、五年级)较多,甚至有主题整课系统呈现的单元,如家乡美、可爱的家、故乡等。如此不难发现关于家乡的作品在小学音乐中的分量,把这些作品好好地渗透给学生又是多么重要。人音版音乐教材编写意图明确指出:“我们的教学要以(音乐)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如何真正有效地将家乡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让他们体验家乡之美就是本文所要探索的重点。对每个孩子来说,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第一位的,只有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家乡的这份美好,且用这份美去触及孩子们的心灵,他们才能更有表现欲望,才能更好地把作品表现出来。因此,对于赞美家乡的作品,更要以学生感动为重点。
《牧场上的家》是一首在美国广为流传的田园牧童歌曲。四三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歌曲是带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第一段由两个重复乐句组成,节奏舒展、曲调平稳而具有起伏感,旋律优美而又有荡漾感。绿草茵茵的宽阔牧草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和夜幕之下的星辰闪烁,宁静夜晚中牧场的美丽景象,是多么富有诗意。第二部分上移五度,跳进之后以宽松的节奏展开,曲调变得更加优美抒情。它不但展现家园开阔的意境,更抒发了人们对牧场家园的赞美情怀。最后的乐句,再现歌曲第二乐句的旋律,曲调趋于平稳,使人们彻底沉浸在这个美丽的家园的情致当中,感受对家乡甜美生活的热爱。
本文以《牧场上的家》为例,针对如何诠释关于家乡的作品,如何让家乡美播撒到孩子们的心田当中所作的一些努力和思考。
一、点面结合,诠释主题美
教学讲究“以点带面”,可见“点”是关键点,在教学中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特别是在赞美家乡的作品中,找到那个点——让美能表达的点,是非常关键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含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所以,我非常急切地想把家乡的美丽画面带给我的学生们。
课例片段《牧场上的家》
1.师:同学们,这么美的牧场,我们就用歌声来赞美一下吧!
2.师生哼唱旋律:
3.请同学们带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来唱每一句的长音。
难点解决:
(1)结合柯尔文手势,融入三拍子强弱规律。
(2)从强弱规律引申到用平稳、流畅的声音演唱。
(3)用吹气球的感觉演唱长音。
歌曲的学唱是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我努力想让这个过程变得具体、形象、趣味一些。所以,我让孩子们带着对草原的赞美之情来唱歌曲,用吹气球的感觉演唱长音,想象着把一朵朵白云吹上天,让白云飘向在远方思念家乡的人们。歌声飘起来了,牧场的美感孩子们也体会到了,孩子们的歌声就美起来了。从解决长音这个关键点上,孩子们感受到的是牧场上空飘起的朵朵白云,由蓝天、白云组成的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又如五年级音乐教材同一课中欣赏《思乡曲》,有幸听了一位老师的研讨课,她的小结部分是这样的:
(1)《思乡曲》诞生于1937 年,走过了风风雨雨的80 多年,现在又在我们的音乐教室中响起。《思乡曲》的故事还有很多,马思聪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2)回顾:一位音乐家——马思聪,一件乐器——小提琴,一部音乐作品——《思乡曲》。
这个小结很简单干练,用三个“一”把整堂课的内容非常巧妙地做了一个概括,可以说这一环节是梳理课堂,提挈脉络的。从主题感知到作品结构感知再到作者简介等环节,一路下来,孩子们要接受的新知识、新信息很多,但是经过这一环节之后,我想听课老师也不会忘记,孩子们更不会忘记“一位音乐家——马思聪,一件乐器——小提琴,一部音乐作品——《思乡曲》”。由此可见,巧择“点”往往能很好地带动整个“面”,在“点面结合”中,自然诠释了深情的家乡主题。
二、词曲融合,充实情境美
词与曲在歌曲当中是缺一不可的,而且它们有着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关系。这里的词曲是指一首歌中的歌词与曲调。如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材音乐第2 课中德德玛演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用诗一样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草原美景:绿草如海、鲜花烂漫、碧水清波……再加上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的深情演唱,这就是蒙古族人民美满、舒畅的生活。
又如音乐教材第八册第5 课《白桦林好地方》,全曲为自然小调式,旋律以主三和弦“6 1 3”三个音为中心加以发展,以跳进音程的手法,使得曲调稳定中又不乏欢快和活泼的情绪表现;曲中用切分节奏“2 1- 2”作对比,切分节奏的推动力使得旋律更具有流动感。歌词中的山、水、森林、湖泊等美景与曲调相结合,即刻在人们眼前呈现出美丽的画面,表达人们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热爱。另外,如果再细细揣摩歌曲中的一些词语,也有可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牧场上的家》这一课中我是这样做的:
课例片段《牧场上的家》
1.完整演唱歌曲。
2.歌曲艺术处理。
3.情感启发:引导学生在歌词中找出“那儿”等表明作者不在牧场的歌词,这正是表达了作者的思乡情怀。
4.情感升华:师生共同演绎全曲。
引导学生找歌曲中的“那儿”“我的”等有深意的词,因为这些词是表现作者远离家乡,具有思乡情怀的词语。这些词语都出现在了小节的弱拍上,歌曲开始就是弱起小节,加上歌词“我的”使歌曲开始部分就相当抒情。在副歌部分,上移五度跳进后,节奏宽松舒展,加上“我的”“那儿”等有思乡深意的词语之后,使得曲调更加优美而又抒情。它不仅表现了空旷优美的家园意境,而且抒发了人们对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由此,作者的情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春晚上谭晶的那首《家人》,可以说打动了千千万万远离家乡的人们,当然也让我记忆深刻。“浪迹天涯虽然好,落叶归根都知道,好想听一听家乡话,还有家乡那难忘的饭菜香……”字字句句无不让人潸然泪下,尤其是“落叶归根”“家乡话”“饭菜香”这些词就像雨滴一样悄悄地洒入了人们的心田,再加上感人的音乐,谭晶温暖的歌声,一切的一切传递着同样的信号——思念家乡,思念家人。这首《家人》不在我们的教学范畴,但是教材中出现了很多可以打动人的思念家乡的作品,同样值得我们推敲。
三、纵横交融,凸显意境美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听觉体验和经验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所有音乐作品的表现和创作,最终都是为了“听音乐”,即聆听音乐、欣赏音乐。音乐的聆听教学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简洁、生动、富有启发性的教授和引导,倡导以音乐为主,以听觉为先的教学理念。
以下的二声部合唱形式,给这首歌的旋律增添色彩,营造歌曲意境,更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水平学生的演唱潜能,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团体合作成功的喜悦,树立起演唱的自信心,体验和感受音程叠加和谐美,为今后的合唱教学做铺垫。
课例片段《牧场上的家》
二声部合唱:
1.请同学们怀着对家的思念之情唱好这一乐句的两个声部,注意长音和附点,并且思考附点在此处的作用。(与歌词“我的”结合情感更加真挚)
2.长音要表达的是什么?(草原的辽阔)
3.用LU 唱再次感受。
乐句在上移五度跳进后,节奏变得宽松,表达思乡的情怀,在此处用和声表达更有立体感,更能抒发作者的内心情感。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们也能感受到这种情怀,进而表现好这部作品。在我们的教材中更是不乏用合唱来表达思乡之情的作品,如《小黄鹂鸟》这首歌。
课例片段《小黄鹂鸟》轮唱部分:
(多媒体展示草原美景)
师:这是他们的家乡,你们看到了怎样的美景?
师:你能帮我配上“草原的回声”吗?(师生一句一句地轮唱)
师:这样的演唱方式带给你们什么感觉?
生:很像朋友间的交谈……
师:如果是朋友间的谈话,语气又是什么样的呢?
生:轻柔、细腻……
潜移默化,学生在轮唱和情境式的教学中感受到草原的美、情感的美、歌声的美。把轮唱这样的一种演唱形式,用“朋友对话”的寓意来理解是非常恰当的。歌曲中的小黄鹂鸟,既是翱翔在天空的、被拟人化的黄鹂鸟,也是亲友和他们所热爱的人。歌中的主人公是对着他们,抒发了自己对草原、对家乡、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除上述之外,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也会使作品有出乎意料的效果。如演奏乐器的选择。五年级上册第4 课中的《回家》,一曲萨克风的演奏让人回味无穷,无须华丽的语言修饰,就已经把想家的人儿那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马思聪的小提琴独奏《思乡曲》也是如此,小提琴的音色带出的浓浓乡愁,使得这首曲子成为经典之作。又如民俗民风的表现:二年级下册的第10 课中的《新疆好》《新疆是个好地方》,都是维吾尔族民歌。在低段的教学中,我想维吾尔族简单的舞蹈动作的加入是对作品的一种诠释途径。还有人声和乐队的作品:六年级上册第2 课中腾格尔演唱的《天堂》。这是腾格尔自己创作和演唱的,具有浓郁的蒙古族音乐风格的流行歌曲,他演唱的风格不仅强劲、粗犷,而且还细致入微,使人感到自然和亲切,正如作者所言:“如果你听出我歌声中对土地的热爱,对生命的诚恳,那都是源于我蒙古族人的天性。”
音乐宝库中关于家乡的作品真是数不胜数,以《牧场上的家》为例,作者的那份对草原家乡的赞美、思念及向往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因为家是我们每一个人温暖的港湾。我正是带着这样的心情去创编这首歌曲的合唱部分,用这样的情绪去感动我的学生们。希望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我的努力可以使得孩子们在每一个阶段的学习当中,除了知识提高以外,他们的情感也在日积月累当中有所提升。虽然我的力量很微弱,但是我希望引领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所在,正如家乡给我们带来的温暖一样!让我们从音乐中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把音乐美、家乡美的种子撒播到孩子们的心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