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播的特点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21-04-28李烨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直播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摘  要:在信息化大背景下,网络直播掀起一股新的互联网浪潮。直播行业日益火爆的背后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应直面直播兴起背后的问题。应从场域覆盖、时点反馈、内容生产等方面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范围,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即时直播舆论的引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

关键词:直播;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1)05-114-05

一、网络直播的兴起与问题

近年来,直播行业不断走向成熟并日益火爆。经过一轮行业洗牌后,直播行业进入稳定发展期,直播业态开始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发展态势良好。但直播火爆的背后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并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影响。

首先,网络直播兴起,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下销售模式受到严重冲击,企业开始利用网络直播这一技术,采取直播带货的形式进行线上销售。另外,受疫情影响,人口流动大幅度降低,人们碎片化时间普遍增多,促使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生活娱乐等线上服务需求大大增加,因此“互联网+直播”大受市场青睐,整体呈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其次,直播平台数量大幅增加,行业竞争激烈。由于行业发展前景广阔,直播平台数量在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但恶性竞争也十分严重。由于平台用户的黏性不高,用户往往会跟随主播选择某个直播平台。因此,一些直播平台为了流量,通过造谣、抹黑、挖角等手段,使其他直播平台名誉受损、知名主播流失,进而造成经济损失。恶性竞争导致直播行业的运营成本增加,造成直播市场混乱,破坏了直播行业的网络环境。

第三,网络直播问题不断,产生不良影响。当前,直播行业火爆的背后也存在各种问题。一方面,直播内容良莠不齐,内容低俗、暴力、血腥、色情的直播极易对一些思想尚未成熟的年轻人产生干扰,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另一方面,由于直播存在打赏这一变现方式,一些不法分子便将目光瞄准直播,打着直播的幌子实行诈骗,这类诈骗案件的犯罪嫌疑人非常熟悉直播流程,能够准确把握观众及受害人的心理,在悄无声息、难以察觉中使受害人深信不疑,最终落入圈套,蒙受财产损失。

第四,直播过程缺乏有效的道德管制和阻断机制。在互联网大环境中,网络直播的质量呈现两极分化态势。健康有序的网络直播能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经济发展;病态无序的直播则会荼毒人的思想观念,给人的价值观带来巨大冲击和挑战。一些主播为了让观众“刷礼物”“搏出位”,作出低俗、色情、暴力等不良行为,这些行为在满足观众好奇心或猎奇心理之后,就会获得大量虚拟礼物,如此循环,使直播行业越来越火爆,直播环境越来越恶劣,产生的精神垃圾也越来越多。这些不良行为极易污染人的精神世界,带来众多负面影响[1]。而对于直播过程中呈现出的种种乱象,目前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道德管制措施。就技术层面来看,道德管制介入实时直播过程尚没有健全、可依托的平台,因此对于实时的直播内容难以有效把控,无法进行实时监管和引导,只能通过收集直播过程中的反馈信息进行案例追踪,最终提出相关改进措施。

二、直播的基本元素及特点

(一)直播的基本元素

在一场直播中有四个元素缺一不可,分别是主播、受众、直播平台和直播内容。其中,主播是直播的发起者和输出者,掌握直播的整个流程;受众是直播的观看者和接收者,如果没有观众,主播的直播也就失去了意义;直播平台是连接主播和受众的中介和载体,为直播提供了途径和可能性;直播内容则是由主播创造并向受众展示的部分。

1.主播是网络直播的输出者

其工作任务在于策划、展示、与观众互动等。一个高流量主播往往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既能夠向观众表达清晰的直播内容,又能够实时接受观众的反馈,与观众进行实时交流互动,有条不紊地掌握整个直播的进程。由于直播门槛低、类型多,主播各自的年龄阶层、直播领域以及行业、背景等各不相同,呈现出来的直播内容也良莠不齐。

2.受众是网络直播的接收者,是一场直播的关键所在

观看直播的人群数量庞大,80后、90后、00后是主流观众,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为了缓解工作、学习、生活压力,满足自己的娱乐需求,对直播产生依赖心理,是直播的忠实粉丝。由于教育背景、职业、地域等差异,受众的思想观念和道德素质有很大不同。在观看直播的过程中,一些观众很容易在与主播或其他观众的互动中意见不一,产生分歧,并以恶语相向、“带节奏”等方式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严重破坏直播的环境。对此,直播平台应加强对受众的监管,预防和杜绝直播间骂战产生,维护直播环境。

3.直播平台是直播的途径和载体

直播平台由最初少量几个发展为今天很多个,其兴起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直播广阔的前景驱动。作为中介,直播平台连接了主播和受众,既为主播输出内容提供了可能性,也为受众观看直播提供了渠道。在主播创作、观众收看的过程中,直播平台实现盈利的目的。除此盈利模式之外,直播平台还通过自主制作或与其他媒体合作制作真人秀 、野外生存等综艺直播,来突破自身局限性,彰显平台优势,创造自身的独特性,提高平台竞争力。

4.直播内容

一类可以归为主播原创的视频内容,另一类则可归为直播平台制作的内容。主播原创的视频内容是主播根据自己的喜好、擅长的领域等进行直播,或由签约公司规定主题,根据其要求进行直播。在直播之前,主播原创的内容需要提前明确自身定位,迎合观众的需求,打造适合直播的场景以及配备直播内容输出所需要的道具等。平台自主创造的直播则有专门的工作团队,如导演、策划人、摄像、主持人等,他们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并邀请高流量主播或明星作为嘉宾,参与直播的整个过程。这类直播内容更加注重实时与观众交流,将部分决定权和选择权交给观众,提高观众的参与感。

(二)直播的特点

1.空间场域延展,时间传输缩短

在直播兴起之前,要获得新消息需要等待消息发布一方对消息进行编辑、整理及上传等一系列流程,才能完成消息输出,受众需要等待流程结束才能获得消息,这种传播方式显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获得的消息也不具有时效性,不能满足受众及时获取消息的需求。直播作为新兴的行业,恰好利用自身的特点弥补了传统方式的不足。现在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直播,与观众直接交流互动,观众可以直接看见主播活动的每一个进程,增强参与感和身临其境的感受。通过直播平台,主播输出的内容能够第一时间为受众所获得,因而更具有真实性和直观性,能够满足观众对于信息真实性的需求。

2.创建特定场景,传受情感共鸣

在物质资源较为丰富的今天,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而奔波,快节奏的生活使人身心俱疲,“寡趣症”成为多数都市人的通病。这时,方便快捷、足不出户即可免费观看的手机直播就恰好成为多数人空闲时间里的心灵休憩地。直播给人带来的不仅有各种各样的信息,更重要的是通过娱乐的方式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放松。人类天生具有观看他人生活的好奇心,手机直播能够迎合这种心理需求,成为亿万人排解孤独的方式[2]。

3.内容多维呈现,价值取向多元

在直播興起之初,多以游戏直播为主,而目前,以花椒、斗鱼、映客等为主的手机直播平台快速发展,成为热门平台。主播只需要一部手机即可随时随地进行直播,直播内容和风格均由自己掌控,完全不受平台约束,一种风格的直播由少数主播挖掘出来并广受欢迎之后,会被无数主播争相模仿,因此这一风格的直播内容发展成熟,成为具有代表性的直播类型。随着直播的不断发展和主播人数的激增,直播的类型也越分越细,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的直播类型包括以分享美食、旅游等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泛生活直播,通过直播进行商品推广以吸引观众购买的电商类直播、以各种体育项目竞赛为主的赛事类直播及资讯类直播、明星类直播、教育知识类直播等[3],观众只需拿出手机就可以搜索自己想看的直播内容,满足了不同受众的不同选择。

三、直播亚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网络直播作为互联网科技的产物,始终伴随着巨大的优势和不可避免的问题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应挖掘直播文化优势,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尚未完全深入直播等互联网领域,因此,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范围、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即时直播舆论的引导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弥补的短板。

(一)场域覆盖: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范围

一方面,从主体角度来看,要打造直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大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红人。“网红”群体是互联网时代的特殊产物,这一群体以极高的人气和极广的传播度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产生影响,利用好“网红”群体的特殊优势开展思政育人新模式,能够大大增强育人效果。在新时代背景下,网络直播的存在意义已不局限于追求利益和流量,在一定程度上,它也成为党和国家宣传各项方针政策、活动以及政府、机关单位、学校、团体等进行党建工作、直播助农等活动的渠道。当前,不少党政机关已经采取“直播+党建”的新模式进行党员教育,大大增强了教育效果。另外,电商网红主播如薇娅、李佳琦等利用直播带货实现“直播+助农”,为贫困地区的农户销售农产品,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并在直播过程中宣传脱贫理念,对受众产生正面的积极影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利用好网红群体的传播效应能够大大提升育人水平。因此,培养专业的思政网红群体对于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范围、将触角深入互联网空间至关重要。“思政网红”需要打造自己的专业品牌,提升知名度。另外,必须增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升语言魅力和人格魅力,切实加强自身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从技术角度来看,要建设以网络直播为主的红色平台和基础设施,为直播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实的依托和可能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播平台为主播和受众之间搭建了桥梁,有利于红色主播通过直播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在直播过程中,主播可将大数据、云平台、3D、4D、AI智能技术等现代化新媒体手段融入直播过程,增强直播效果。当前,部分平台已经有专门的红色文化直播项目,并定期向全社会进行宣传和直播,如KK直播平台的“直播+文化礼堂”等,但总体来看相关平台和基础设施尚未健全。

目前,网络新媒体已然成为传播信息和获取信息最便捷的渠道。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直播之间的耦合度,就要建立健全相关平台和机制。开设专门的直播平台,或在微博、微信、客户端、短视频等媒体平台开设直播栏目,打造可自主选择的直播类型,并设置“直播预告”“观看直播”“直播回放”等模块,使受众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的观看内容。健全直播平台不仅能够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渠道,而且有利于强化思想舆论引领,在全社会范围内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汇聚社会正能量。

(二)时点反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即时直播舆论的引导

由于网络直播观众数量庞大,传播范围极广,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观念,因此直播过程中观众的实时评论是网络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加强对网络直播实时评论的引导和监管必不可少。

网络直播由于具有实时互动的特点,主播和观众、观众和观众均可以即时交流,一人的评论观点易引发他人的共鸣或反对,因此直播间很容易滋生一些“刷屏”“带节奏”、人身攻击的评论,谩骂主播、互骂吵架的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危害了直播环境和整个网络空间的有序发展。因此要解决网络语言存在的问题,需要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展开正确的引导。加强对评论语言的监管,设置专门的直播间管理人员,这类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熟悉相关流程,熟悉网络用语规范准则,能够跟踪直播过程中主播、内容及受众的行为表现,以便及时阻止不良行为的对外传播,有效减少直播产生的不良社会影响。在直播前和直播后也应对直播内容进行规范和引导。在直播前,对直播的内容生产进行规范,保证直播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能够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在直播之后,应收集直播信息和问题反馈,分析直播过程中出现或反映的社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调查显示,网络直播的主要受众为青少年网民,这类主体中的部分人为了追求标新立异而在直播间发表不当话语,影响直播氛围。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有意识地引导其形成健康的上网习惯,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遵守社会公德,文明上网。

(三)内容生产:通过直播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

1.发展直播思想政治教育

思政课存在课堂效果不显著、教学内容不够鲜活、教育形式不够灵活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抓住关键、找准重点、阐明规律,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4]。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范围仍然停留在课堂上,受众覆盖不均匀,主要受众群体为学生,难以做到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手段,直播能够克服课堂思政所具有的受众不均匀这一弊端。由于直播具有方便快捷、时效性强、传播范围广、影响人数多的独特优势,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能够以最快速度、最大范围使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进入人们的视野,潜移默化对人们的价值观和社会风气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利用直播平台实现教育方式的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亟需完成的重要任务。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与人民网共同举办了“全国大学生共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邀请国内知名教授依据思政专业课内容通过人民网及相关客户端等网站和平台进行直播,解读了疫情防控过程中所彰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取得了显著效果。另外,一些高校课堂也采取线上直播思政课的方式,体现了直播思政教育课的巨大优势。直播思想政治教育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能,是思政课堂主渠道教学方式的补充,是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的有效手段和途径。相比课堂思政,直播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能够打破固定僵化的模式,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即时交流与反馈,改变传统的“我说你听”的对话方式,增强了受众的存在感和归属感,激发其好奇心和兴趣,继而对主播及其传输的观念产生认同感并伴随相应的行动。同时直播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打破空间距离,使不同院校实现交流互鉴,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实现开放共享,足不出户即可参与到各优秀平台或院校举办的思政课程,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效率。

2.增强思政课“身临其境”感

网络直播之所以火热、受欢迎,主要原因在于受众有明显的身临其境感。通过直播平台,受众在屏幕一端可以第一时间看见另一端主播所展示的环境、实物等,强烈的直观性和代入感使受众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强大的心理共鸣。反观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路径,就是要通过对被教育者进行理论、思想、价值观的传输,引发其共鸣继而自觉做出相应的行动,最终达到教育目的。因此,要激发被教育者的情感共鸣就需要增强思政课的“身临其境”感。而当前部分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习惯采取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多以口头传授、理论灌输为主,课堂多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多流于形式、不够深入,并难以实现教育方式的突破[5]。这种传统单一的教育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内容难以深入人心,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认同感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接受的理论也难以真正付诸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强。创新教学方式,增加思政课身临其境感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如通过打造实景思政课堂、參观红色革命景区、VR科技体验课程等全新的“沉浸式”教育方式,能够打破传统“满堂灌”教育方式的藩篱,弱化教师的理论传授,更多让学生亲自参与进来,获得更深切的情感体验,更加注重情景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利用新技术手段更快地将情感、价值观传递给学生,使思政课的内容从课本走到学生心中。

作为新型传播手段,直播具有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其即时性、广泛性、互动性等优势为社会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和不足之处。要想获得长远发展,直播平台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和审核力度,国家也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扬长避短,促进直播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从直播亚文化迭起这一现象本身,应该感悟到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只有大力挖掘互联网科技资源、创新教育方式、提高思政工作效能,才能使思政课堂更加生动、高效,才能有效发挥思政教育的功能,真正成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

参考文献:

[1]张楠.网络直播:高校思政工作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4):62.

[2]网络直播成治疗空虚“解药”?迎合两亿人心理诉求[EB/OL].(2016-06-13).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6/0613/c406 06-28428385.html.

[3]许译文.网络直播平台内容生产研究[D].湖南大学,2018.

[4]思力.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EB/OL].(2020-09-10).http://www.qstheory.cn/wp/2020-09/10/c_1126478278.htm.

[5]王巧云.从网络直播看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短板及改进思考[J].新闻前哨,2020(7):120.

Characteristics of Live Broadcasting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I Ye

(College of Marxism,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2,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zation, live broadcast cast has set off a new Internet wave and won the love of the majority of internet users.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arising with the growing popularity of the live broadcasting industry, resulting in a series of adverse effec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confront the problems with the rise of live broadcasting, expand the scop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aspects of field coverage, real-time feedback and content production, to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ro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the public opinion of real-time live broadcasting, and to enhance the appea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Live Broadcas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e

收稿日期:2021-03-21

作者简介:李烨(1998),女,辽宁大连人,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教育。

此文为2019年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思想关怀的跨学科研究”(SK2019A0282)和安徽省质量工程重点项目“思政理论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2019jyxm0086)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直播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广播二次传播和可视化路径探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