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价值、困境与路径
2021-04-28陈彦晓
摘 要:构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高校创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新时期,加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具有推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推动学生创业与社会创业的产业孵化、推行全球创新与大众创业时代潮流、推进创业下沉与系统上行等多维价值。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系统建设还存在高校主导的生态位缺失、利益主体的协同化不足、环境因子的控制性薄弱、平台构建的完善度不高等问题。对此,应以高校主导为核心,弥补生态位;以利益共享为原则,强调协同化;以环境打造为基础,提高可控性;以平台构建为支撑,提升完善度,以此实现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有序构建和良性运转。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1)05-078-06
新发展格局下我国需要加大畅通国民经济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的循环力度,其中,生产环节是循环体系的起点,与大众创业紧密相联。大学生是大众创业的主力,高校加强创业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国务院发布《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从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实施措施与组织领导方面提出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方略。2016年,教育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认定工作,截至2020年末,共遴选出包括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在内的200所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19个“双创”示范基地,推出创新创业教育线上线下“金课”2.8万余门,有效强化了高等教育开展创业教育的生态化环境。
一、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多维分析
1.多主体共同作用的生态系统
高校创业教育并非高校内部封闭的孤立活动,而是一个涉及高校、社会、企业、政府等多元主体的复杂系统,在各主体的协同作用下運转[1]。首先,在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参与主体以高校为核心,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受教群体,都以高校教师与学生为主,二者构成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主体和客体要件。根据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师又可以分为学术型与实践型两类,前者承担学生创业的理论认知教育,后者肩负学生创业的实践活动引导。其次,社会是创业教育的溯源地,同时也是检验创业教育的试炼场。高校创业教育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客观存在,而教育的最终成效也将投射于大众创业趋势中,并被社会经济发展集中反映出来。第三,企业是高校创业教育的归宿地,学生创业无论成功与否,都将落脚于企业这一经济组织上。第四,政府是创业教育宏观环境的营造者,高校创业教育离不开“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顶层设计。高校创业教育会涉及政府主导下的创业资源获取与官方政策支持等,是学生创业实践最为关键的一环。总之,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涉及高校、社会、企业、政府等多方主体,各主体共同作用,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提供助力。
2.交互化协同运作的循环组合
高校创业教育在多元主体的支撑下协同运作,这一生态系统需要按照学生届数构建一个集“政产学研”于一体的循环组合。整体而言,普通高校创业教育可以分为认知教育、项目研发、创业实践三个方面[2],前者基于“学”,主体是高校;中间谓之“研”,驱动力来自科研院所,也可以是高校实验室或者社会科研机构;后者源于“产”,主体是企业。无论是高校的“学”、机构的“研”,还是企业的“产”,顶层设计均来自“政府”,其代表政策环境与社会创业资源的供给。在高校创业教育生态体系中,多元主体功能的有效发挥得益于其交互化的协同运作,尤其是政府的居间调节,在宏观背景下维系其它三方的协同运作。首先,高校创业教育对学生的就业理念和认知价值,如创业精神、创新能力以及知识架构等进行塑造,通过创业教育激发学生潜意识里的创业激情;其次,在政府产业政策主导下,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通过企业家授课、项目开发等形式,进驻大学生创业基地,对学生创业教育在实践层面进行指导;第三,在学生理论和实践层次达到一定高度后,便利用政府营造的政策环境与创业资源,深耕于创业项目当中。创业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创业经验与社会资源时,便逐渐脱离学校、政府、科研机构与企业的支持,各大主体的教育功能与创业资源将循环进入下一届高校学生中去,助力于新发展格局下生产环节的更迭式前行。
3.双轨制并行下实施的教育机制
高校创业教育重在“创业”与“教育”两个方面,作为“手脑并重”的体现,二者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不可分割,且彼此支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创业教育要站位于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区域经济布局高度,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因此,在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双轨制”的教师授课模式成为兼顾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与创业教育实施的重要体现。一方面,学术型教师在收集创业教育资料与利用校内教育资源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国家宏观层面的战略部署与产业发展实际,基于此选择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题材,并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教育中,使学生的“头脑”得到新发展格局下创业方向的洗涤;另一方面,实践型教师在开展创业项目教学时,需通过亲身参与和真实体验,以保持对市场产业结构发展方向与产品更迭潮流的敏感性把控,并将获得的市场信息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参与相关创业项目,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升。高校创业教育双轨制并行实施,改变了传统“重理轻实”的教育模式,实现了创业教育的“理实结合”,是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搭建的灵魂所在。
4.跨单元等同发展的驱动体系
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并非单一的一门课程,而是集专业课程、思政课程与实训项目于一体的组合[3],众多课程的相互支撑组成了一个跨单元等同发展的驱动体系。具体而言,专业课程是学生创业教育的前提条件,只有在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得到充分巩固的前提下,领域内的创业教育才有学生发挥的空间。而思政课程是对学生创业过程中思想情感、价值理念的培养,通过教育使学生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创业实践,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境界的领悟;实训项目则是创业教育的“小试牛刀”,通过在校或在企的实习训练,让学生掌握专业领域内创业就业的更多技能,并为后续开展创业活动奠定能力基础。在高校创业教育中,实训项目需要紧紧围绕专业课程与创业资源,引导学生在专业知识领域内打磨深造,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有效驱动力。总之,新发展格局下高校创业教育并非由一门单独的课程构成,而是所有课程项目的优化组合与等同发展。换言之,高校教育的开展,其本质是为创业或就业服务的,所有针对学生的教育活动都应纳入到创业教育的生态系统中,共同为学生创业提供驱动力。75FBAF70-C102-4D44-B541-49A8B914AFC1
二、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价值
1.推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高校创业教育作为一个多主体共同作用的生态系统,应将政府提倡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高校主导的“学以致用,专业教育”结合起来,实现理实结合的教育目标。新时期,高校创业教育如火如荼开展,内部“校院联动、多部门全力”,构建“政产学研用”的完整体系,将学校创业教育与社会创业潮流联系起来,形成“教师全体参与、学生全面发展和人才全过程培养”的“三全”创业教育局面。同时,秉持以学生专业知识为基础的创业教育理念,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实现“专业技术+创新创业”的创业渠道。因此,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搭建,将创业理论与专业课程、企业项目与学校师资、创业实践与专业知识融于一体,使学生所接受的专业教育找到了转化途径与应用渠道,不仅顺应了国家倡导的“双创”教育要求,也延伸了专业教育的实践深度。
2.推动学生创业与社会创业的产业孵化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高校创业教育作为教育闭环中的组成部分,其通过劳动力再生产与科学知识再生产,来实现产业孵化的目的。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2020》显示,2019年有超过75%的受访在校大学生具有创业意愿,20万毕业生涌入淘宝开店创业[4]。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需要培育国内市场主体,挖掘国内外市场需求,其中,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为国内市场主体的培育提供了外部契机,并且为高校专业教育提供了用武之地。一方面,通过大学生创业,可以提升国内市场主体的活跃度,并借此加快生产环节与消费环节的经济循环,助力于新发展格局下的双循环,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区域经济发展布局要求;另一方面,社会创业是高校专业教育的重要归宿,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通过人才创新创业来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使专业教育最终转化為社会生产力,并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3.推行全球创新与大众创业的时代潮流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各国都特别注重国内的创新创业教育,例如美国MIT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德国的双元制校企合作模式等,都为人才创新与学生创业提供了教育条件。2020年,我国新增注册市场主体高达2735.4万家,标志着大众创业时代全面来临。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为人才孵化中心,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应势而生,并不断发展成为一个集高校、社会、企业、政府等多元主体与“政产学研”四位一体的循环组合。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通过各主体间的资源配置与功能发挥,助力于人才创新与大众创业的发展,适应了全球创新与大众创业的时代潮流。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创新与创业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脱离创新的创业不可能持久,而单有创新没有创业,则无法实现生产力的转化[5]。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应集人才优势与科研优势于一体,不断提升人才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使原本碎片化的创业教育与创业资源向集成化转变,跟进全球创新趋势,全面迎接大众创业时代的来临。
4.推进创业下沉与系统上行的发展路径
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还有助于推进创业下沉与系统上行的发展路径。一方面,在高校创业教育的引导下,学生创业在政策扶持、学校资源及技术知识支撑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基于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下的学生创业往往属于技术型创业[6]。而经济产业的发展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高校学生创业在利用技术优势抢占产业链技术顶端的同时,也会激发其他创业者持续开拓产业链下游,进而推进社会创业节点的下沉。另一方面,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在交互化协同运作时,会不断纳入新的创业项目与创业对象,尤其是不同阶段学生面临的经济形势、产业结构与资源条件不同,系统内部对于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有所变化,使得系统本身处于不断升级与发展趋势中。而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发展与完善,会使得系统内部的创业资源更加丰富,教育成效更加显著,最终推动系统上行,并不断提高系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三、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困境
1.创业教育系统中高校主导的生态位缺失
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系统构建中面临内部实力不足与外部竞争挤压两个方面的制约:一方面,由于高校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形成较晚,加之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都将教育重心放在专业教育上,忽略创业教育的开展,由此造成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发展滞后;另一方面,外部培训机构以“人生励志”“创新创业”为主题的商业化创业教育挤占了社会固有的创业与教育资源,并且在片面追求科研实力与毕业生就业数据导向下,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高校学生开展创业教育。这些因素导致创业教育系统中高校主导的生态位缺失。
2.创业教育系统中利益主体的协同不足
高校创业教育是一个涉及高校、社会、企业、政府等多主体的复杂系统,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各方对于学生创业教育开展的权、责、利界定不清晰,利益分配存在一定的冲突,导致协同不足。具体表现在:一是高校与企业存在的利益冲突导致创业教育的协同不足。企业与高校开展合作的出发点在于自身的发展,无论是产学研合作,还是合作办学,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利用高校的人才培养优势,因此,企业参与高校创业教育虽然促进了学生就业,但压缩了学生创业的空间。二是高校与政府的交流不畅导致创业教育的协同不足。在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政府是顶层设计的制定者,创业政策的实施与公布主要侧重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而并不重视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实际开展情况进行考察。如此一来,很难保证高校与政府的创业教育政策相协调。
3.创业教育系统中对环境因素的控制薄弱
在高校创业教育系统中,高校对学生创业的环境因子影响比较薄弱,在当前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学生接受创业教育通常是基于通过课程考核或者完成学业的角度,并非真正为了创业。影响学生创业的环境因子除了学校因素以外,还包括企业因素、家庭因素等,高校对这两个因素的控制薄弱,成为当前影响高校创业教育实施成效的重要因素。在家庭因素方面,如果缺少家庭环境的支持,学生创业无从下手,高校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的作用也无法发挥出来。在企业方面,其承担的主要责任是为学生提供创业经验或创业实习地,很少会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创业资源,在整个创业教育系统中,高校对影响学生创业的企业因子作用有限,控制度较弱。在高校方面,受到教育管理体制、办学理念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制约,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对专业学科交叉度、创业资源整合度以及师资力量共享度不敏感,无法快速构建良性的生态系统。75FBAF70-C102-4D44-B541-49A8B914AFC1
(四)创业教育系统中平台构建的完善度不高
新发展格局下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需要综合考虑多重因素,尤其是系统承载平台的搭建,需要充分考量创业教育课程与内容、主体与要素、方法与措施等因素,还需要纳入不同专业的学生、学术型与实践型导师、不同行业的企业家等多个账号,这些都是创业教育系统平台构建的基本要素。目前,创业教育系统中的平台构建完善程度还不高:一是平台对高校文理科学生在创业教育中资源的完善度不同,并且存在较大差异:理工科学生能够借助更多的实验设备来孵化更多的创新成果,创新激情与创业意愿比较强烈;而文科学生对创业教育平台的可依赖性相对较低,相关创业项目缺少技术层面的开发创新。二是虽然不少高校都构建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平台,但平臺中缺乏创业基金支持与创业团队交流,缺少政府与企业的大力参与,使得高校创业教育下的产业孵化缺少资金、场地与设备的支持。
四、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路径
1.以高校为核心,弥补生态位
一是抓住新发展格局下的历史机遇,加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建设,通过与海内外高校签订合作备忘录等方式,借鉴各方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实现创业教育在内容上的“自由拓展”与“嵌入集群”有机对接,大胆探索,不断丰富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二是加强与社会机构的合作,以应对外部培训机构对社会固有创业资源与教育资源的挤占。在多方合作中,坚持以高校为主导,充分利用高校创业教育的优势,与其他主体形成创业者集群,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从疏离社会向顺应社会潮流转变[7]。三是引入新的动力,不断强化自身教育改革。高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红利,开展“翻转课堂”与“混合式学习”教学改革,在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内部做出调整,打破静态刚性的组织边界,建立多重灵活的互动机制,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系统生态位的回归。
2.以利益共享为原则,强调协同化
在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中,要坚持利益共享原则,协同各个参与主体的共同运作,促进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取得成效。一是强化创业教育中的校企深度合作,增强学生创业项目与企业经营的互补性,使企业成为高校创业教育与学生创业实践的有力支撑者。在校企合作中,高校与企业以求同存异、利益共享为原则,促进创业目标与企业盈利目标的有机结合,在企业投入创业资源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开展与企业具有互补性的项目创业。二是实现高校与政府的无缝对接。虽然政府创业政策制定是基于整个经济层面,但是顶层设计必然落实到具体的创业者身上,因此,各级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当地高校专业建设情况与产业发展情况,加强政校合作,共同构筑良性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三是提升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开放性,积极吸纳金融机构与投资基金参与,使创业教育、创业技术、创业资源与创业资金支撑都有对应的主体,形成完善的多元融合创业服务网络,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的知识技术产业化。
3.以环境打造为基础,提高可控性
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要想更好地发挥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作用,需要以环境打造为基础,消除生态系统中的不利因素,提高可控性。具体而言,一是在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打造中,围绕学生创业与就业的客观实际,对学生重点开展创业教育或就业教育。对于毕业后有创业想法或创业潜力的学生开设创业选修课或创业专题讲座,进行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与创业实务知识的普及。二是为学生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企业支持环境。企业作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要将其纳入到跨高校、跨行业、跨区域的创业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中,加强企业在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活动中的参与度,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激励企业参与对学生创业学习或创业活动的资源供给。除此以外,高校自身要树立开放的办学理念,突出行业特色,破除传统零和思维的束缚,在学科交叉、资源整合、人员流动、信息共享上积极建立协作配套措施,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4.以平台构建为支撑,提升完善度
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可以利用当前信息化与大数据的发展优势,以平台构建为支撑,协同推进创业教育与实践孵化,提升高校创业教育系统的完善度。一是实现创业教育平台的差异化发展,针对文科和理工科的特点,分别配置相应的创业教育资源,建立“学生创新创业成长档案”,客观记录和评价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情况。二是强化区域高校合作,共同推出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在平台上为学生提供政策介绍、公司注册、经验帮扶和相关配套服务。同时,高校还要不断提高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开放性,通过开放的平台接口,积聚创新资源,将知识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制度流快速整合,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知识池”,为创业者提供充分的基金支持与团队交流机会,获得创业产业孵化所需的资金、场地与设备。
参考文献:
[1]严毛新.从社会创业生态系统角度看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J].教育研究,2015,36(5):48-55.
[2]宋之帅,王章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演进历程与发展趋势[J].中国高等教育,2020(2):38-39+54.
[3]臧玲玲,梅伟惠.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的生成逻辑与建设路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7(1):23-29+165.
[4]据《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数据显示,20万大学生淘宝创业[EB/OL]. (2020-08-07).https://new.qq.com/omn/20200807/20200807A0P0IC00.html.
[5]黄兆信,王志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路径研究[J].教育研究,2017,38(4):37-42.
[6]徐小洲.转型升级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构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Z1):102-108.
[7]刘海滨.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策略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8(2):42-47.75FBAF70-C102-4D44-B541-49A8B914AFC1
The Value, Dilemma and Path of Constructing the Ecosystem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HEN Yan-xiao
(Jiy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yuan 459000, 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cosystem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it has multi-dimensional value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co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ch as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promoting the industrial incubation of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promoting the trend of global creativity and mass innovation, and promoting entrepreneurship sinking and system upward.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such as the lack of niche dominated 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lack of synergy of stakeholders, the weak control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he deficiency of platform construction. In this regard, we should optimize the leading rol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the core to make up for the niche; take benefit sharing as the principle and emphasize synergy; improve controllability based on environment building; take the platform construction as the support to improve, so as to realize the orderly construction and benign operation of China's Colleg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cosystem.
Key words: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cosystem
收稿日期:2021-06-09
作者簡介:陈彦晓(1984),女,河南济源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德育、就业创业教育。
此文为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产教协同培养职校生工匠精神的育人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8YJA880002)和2020年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立项课题“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JZXY-2020-131)的研究成果。75FBAF70-C102-4D44-B541-49A8B914AF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