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城市/千里共同途
2021-04-28
儿童友好城市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最新数据,我国0~14周岁的儿童人数约为2.53亿。如此庞大的儿童规模,既彰显了国家发展的无限可能和蓬勃生机,也表明了当前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从儿童的角度进行一番友好化、便利化考虑。2021年10月1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22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推动儿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让儿童友好要求在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等方面充分体现。
灼见
如何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面对这一问题,《意见》明确提出要以“1米高度看城市”,这无疑是最富象征意义的比喻,“1米高度”的背后是让孩子能够“平视”自己生活的世界的诉求。作为与儿童世界相对的“成年的”城市,要想在“1米高度”上大有作为,能够透过这个高度“看到什么”十分关键。一言以蔽之,“1米安全”“1米健康”“1米沟通”应当成为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方向。
千里共同途
2021年9月22日,为庆贺杨振宁百岁华诞,“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杨振宁亲临现场,除了致谢与回忆之外,他发言中对50年前邓稼先所写的一封信的回应,也引发了诸多人的感慨。这封信中,鄧稼先除了对美国物理学家寒春“没有参加过我国任何有关制造核武器的事”给予肯定答复外,更多内容是表达对人生意义的看法,并留下了一句让杨振宁50年念念不忘的寄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50年后重提此信,杨振宁除了重温与邓稼先“多年朋友成兄弟”的深厚情谊外,亦是通过这种“隔空对话”的方式,再次表达在科学追求与人生理想等方面,自己与邓稼先是高度一致的。
灼见
逝者如斯,历经半个世纪的沧海桑田,虽天人永隔,杨振宁与邓稼先地久天长的友谊不曾淡去;光阴荏苒,已有50年历史的信纸虽已泛黄,但见字如面,一代知识分子对祖国的赤子之心熠熠闪光。当爱国情怀超越个人情感,带来的精神共鸣就能够穿越时代长河、跨越历史星空,直抵每一个中华儿女内心深处,并总能激荡起令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的朵朵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