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原雄鹰:深度探营空军歼-10B战队

2021-04-27吴健

新民周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雄鹰空军战机

吴健

双机出动。摄影/刘歆

“我爱祖国的蓝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随着熟悉的旋律响起,许多中国人会情不自禁地仰望苍穹,寻找绘有八一军徽的战鹰。这首妇孺皆知的歌是献给人民空军的,也体现着“空中骄子”的豪情与担当。4月17日,记者来到被誉为“中原雄鹰”的中部战区空军驻豫航空兵某旅,不仅见证国产歼-10B战机的空中雄姿,更听到老一代空军老战士、歼-20首飞试飞员和驾驶歼-10B的“90后”飞行员的初心对话,昭示着人民空军奋飞新时代的壮美航迹!

到战位上“理解青春”

“中原雄鹰”故事很多,有些还能和新民晚报产生跨越时空的联系。军迷网友盘点过“空军九大经典战例”,其中“歼-5大战F-86”就出自“中原雄鹰”的前身。1960年2月16日,飞行大队长王子民驾驶国产歼-5战机击伤F-86战机,这是人民空军首次击伤携带“响尾蛇”空空导弹的飞机,王子民荣立一等功,受到毛主席称赞,那时候他才31岁。当记者拿出新民晚报当年相关报道版面的影印件时,平均年龄才20多岁的新一代“中原雄鹰”都异常兴奋,“今天我们有了更先进的战机,更要把不惧强敌、敢打善战的底色发扬光大。”一位年纪和当年王子民相仿的帅小伙说。

“同样的青春、同样的年龄,忠诚的血脉在传承,胜战的基因在延续!”60年前参加空军、现为空军某空防基地老战士报告团团长的毛兰成,不禁想起昔日战友那一张张“青春的面庞”。“这是参加抗美援朝的空军英雄闫其维留下的笔迹,每个字都是故事,”毛兰成举起一本封皮已然斑驳的老飞行日志,“闫其维上战场时,才24岁呀,就跟你们一样年轻。每次升空作战,他都把要紧的东西收拾到小包裹里,压在枕头底下,干什么呢?一旦回不来,就让战友把它寄给父母。正是抱着宁死必胜的决心,他击落击伤4架敌机,所在中队被命名为‘闫其维中队。今天,我来到这里,看到我们今天驾驶歼-10B,技术这么棒,干劲这么足,我感到‘空中拼刺刀精神,‘敢打必胜的红色基因依然生机勃勃!”

三代空军人为新民晚报昔日报道签名。摄影/刘歆

胜利归来。

“怎么看待我们的青春呢?那就请大家从我们的战位上去理解吧。”在旅飞行一大队长叶明德引导下,年龄跨度超过半个世纪的参访者走进飞行训练场,目睹“中原雄鹰”一场真实的作战训练。那天上午,跑道旁的风袋以较大的角度摇曳着,记者特意脱下外套,用手拎起来试试,衣服真的飘向东南方,“这大概是6到8米每秒的侧风,对歼击机飞行来说是正常的。”歼-10B开飞前的保障工作颇具信息时代的“酷炫风”,记者看到,地勤人员从警卫手里交接飞机,开启铅封后,几名技师负责一架战机,按照飞行日检查卡片规定,逐项展开多个专业检查。有人巡视油气管路,有人完成通电加油,接着发动机试车,技师检查参数,检查电传操纵。记者注意到,加油环节,机械员麻利地将油管接上飞机加油口,其中有根黑色细线留在外面,那是接地线,防静电的……经过不长时间的准备,任务机的“充、填、加、挂”工作即告完成。当机务保障人员放下代表停止的红色信号旗,任务机陆续滑出机棚,滑向起飞线,随即展开暖机作业,战机尾喷口鳞片悄然收敛,喷出的尾焰让后半球的空气都出现扰动。

歼-20 首飞试飞员李刚(右一)同“90后”战友共话心得。摄影/刘歆

观摩训练的记者们等候在机场安全区,突然耳旁响起清脆的“砰砰声”,“这是机务兵启动煤气炮,用声响驱鸟,看来飞机马上要动了。”有经验的记者同行提醒着,没错,激动人心的时刻已近。“快看!快看!”有人发现起飞线上亮起着陆灯,那是歼-10B启动的标志。“乖乖,还不是一盏。”有人数了数,看来歼-10B要多机依次起飞,真带劲!过了不长时间,头一架对准跑道的歼-10B加大油门开始滑跑,直观感觉它的运动轨迹圆滑,滑行速度适中,即便如此,记者已然被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所震撼,“好像五脏六腑都跳起来了!”有人事后回憶。

“别看飞机起飞司空见惯,但起飞和着陆都是关键所在,”随着多架歼-10B起飞,一位陪同的战士跟大家做起科普,“起飞时候因为飞机是加速,而固定的跑道却越来越短,如果有情况,能现场处置的时间和余地都很小,这就要求无论飞行员还是地勤保障,都要‘万无一失。”更有价值的是,内行人告诉记者,相比传统布局的歼击机,采用新颖的鸭式气动布局的歼-10B只要短得多的滑跑距离就实现机轮离地,快速爬升,“有些飞行员为提高升力早离地,还会破例放下襟翼,加大油门,憋足一股冲刺劲,突然松开刹车,强劲冲刺滑跑,离开起飞线不久就顺利离地起飞,而这些目的只有一个,快速升空,快速占位,掌握战场优势”。

“寂寞长跑”不寂寞

在新时代练兵备战中,空军实战化训练向大海、远洋和高原、山谷拓展延伸。“中原雄鹰”顺应时代要求,由国产老式战机“抄底式”换装为国产新型歼-10B战机,从夜间空中加油,到高原驻训、沙场阅兵,实现能力战力的跨越提升,在空军“金飞镖-2020”检验考核中,28岁的飞行二大队副大队长徐文等四名“90后”飞行员,夺得团体第一名。

“未来战争是体系作战,我们驾驶先进战机,但不能有单打独斗的念头,”叶明德说,“讲究联合作战的时代,重要的是攥指成拳,体系攻防。”20多年前,歼-10B的前辈——歼-10诞生,一举改写中国没有第三代先进制空型歼击机的历史,而后起之秀歼-10B则在信息化方面取得突出进步,尤其对地攻击性能取得跃进。“记得《复仇者联盟》里有句话,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当党和人民把这么先进武器交给我们,不把作战效能发挥到极致是说不过去的。”叶明德说。

按照叶明德的解释,多用途的歼-10B意味着“多任务”,“实战中,我们不光要把空中之敌扫荡干净,还要对付地面威胁,比如自行火炮、导弹发射车等等,这些稍纵即逝的目标如果漏网,会对地面的战友产生不利影响。”叶明德举了亲身经历的案例,一次对抗性突防,他驾机要突破对付“敌方”战机、地空导弹拦截,又要将隐入周围景物之中的炮兵阵地找出来,他借助自身战机敏锐的态势感知能力,以多种机动规避导弹袭击,同时以超低空飞行躲入“敌人”探测盲区,最后瞬间拉高建立攻击航路,以最佳速度投掷制导弹药,离开挂架、点燃,炙热的气流撕裂空气,推动弹体直中靶心,“说空军多厉害不准确,而是说解放军多厉害,各军种都是‘命运共同体”。

“战斗力成长是一场寂寞长跑,必须潜心砺剑、厚积薄发。”谈起今天的本领与荣耀,刚与老战士毛兰成交流过的年轻飞行员指着部队驻地一块宣传牌讲述了不为人知的故事。“2017年我们首次参加‘金头盔比武铩羽而归后专门立下奋斗誓言,因为经验不足,我们几个新飞成绩不佳,一起参赛的老飞们都围过安慰鼓劲,说:“没事的,回去后好好练,将来还有机会一见高下!”接下来的日子里,不仅老飞行员甘当师傅,铆足劲儿当好“磨刀石”,一招一式灌输作战理念、技战术战法,旅党委也精心规划起年轻飞行员的成长路径,围绕“培养起点在那儿、目标是什么、时间节点怎么安排”课题,科学制定了基本式、跨越式、特殊式三种成长路径,挑选12名飞行员组建“拳头”大队,4-6名组建“尖刀”分队,人才梯次呈现出体系衔接、循环发展的良好态势。

年轻飞行员与心爱的战机同框。摄影/刘歆

“要勇于在演兵场接受检验和砥砺,在执行重大军事演习和急难险重任务中摔打提高。”旅领导告诉记者,年轻飞行员从一开始就树立起“战争随时打响”的忧患意识,从新员改装之初,就安排带实战背景的高难训练科目,让每个科目最优秀的教员与新员过招比拼,快速提升新员战斗能力。这里定期会有“讲武堂”登场,军队院校、飞机制造厂的专家是主讲人,讲述前沿军事科技、武器装备性能,地空导弹、雷达等兄弟单位则经常跟歼击机部队开展合同战术训练,“练体系、练协同”,不断淬砺最强刀尖。

不久前,上级组织一次体系对抗。战斗即将打响,可前方天气突然发生变化,航线上出现了大片浓积云。“敌人可不会等天好了再来!”离起飞时间还有一小时,打头阵的几名年轻飞行员没有犹豫,他们对着图纸,仔细规划起避绕航线。然而机群一升空,雷暴云就像幽灵一样绕到新规划的航线上,严严实实堵在编队前方。绕飞?时间不允许!大家果断调整队形,扎着云缝飞了进去,“云层里真黑啊,看不见一丝光亮。”亲历的飞行员告诉记者,强气流的对冲中,飞机就像是一叶扁舟,剧烈起伏摇摆,但他们无所畏惧,从当时保留的空地对话里,可以听出“雄鹰”们声音异常平稳,丝毫没有情绪波动。经过艰难的“空中潜行”,他们终于准时隐蔽到达任务区。“发现目标!”“稳定截获!”在对手“万万没想到”的惊愕眼神里,导弹贴着机腹倾泻而下,大地上黑烟四起,弹片裹挟着土石方漫卷,目标被一举摧毁。但让人想不到的是,打了胜战归来,这些年轻飞行员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立刻复盘检讨,准备接下来的飞行训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似复制粘贴的训练过程里,厚实的是“家底”、是能力,更是本事。记者脑海里不禁浮现一句话:“当少者熟于事,则天空更加高远,战斗力建设更加蒸蒸日上、日新月异。”

“靠不住的男人”

“我们先看到歼-10B时,会觉得它是件精美的工艺品,但真正让它成为保家卫国的利器,得注入一种灵魂,那就是数据。”曾参加过2017年朱日和沙场阅兵的飞行二大队长张宪友给记者讲解新时代“中原雄鹰”的特点时,把“数据”抬到很高的位置。作为国产三代机中的“骄子”,歼-10B的最大特色是态势感知能力强,通过数据处理,大大提高飞行员判断决策能力。事实上,现代战机一大竞争焦点就是信息化水平,因为不光飞机姿态基本由自动化电传飞行控制系统把握,让飞行员把精力集中到作战上,而且随着机载中央计算机的数据处理能力日新月异,加之飞机自身和友邻平台所提供的数据源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及时,“战场胜负的关键已变成你能否比敌人多算一步,早算一招,也就是孙子兵法里强调的‘庙算多者胜。”张宪友告诉记者。

“作战万变不离其宗,飞机要用武器精准毁伤,不仅需要考虑射击时的高度、速度和航向,连现地风向、空气密度都会让武器射击弹道发生剧变。”张宪友跟没有开飞机体验的记者说,“你就把歼-10B想象成‘长翅膀的计算机,计算机能把飞机各个舵面调到最佳状态,让飞行员专心致志地打仗。但我们要尽可能为各种作战场景采集相应数据,形成算法,从中总结出最优的攻击战位和飞行姿态,包括零点几度的位差都抠得很细。”

年輕的飞行员张宪友曾参加过朱日和沙场阅兵。

实际上,这个部队,如果简单说空地勤人员天天刻苦训练,那只是反映了表象,而真正反映他们“闻战则喜,枕戈待旦”状态的表述应是——看数据、记数据、用数据是所有人的本能,歼击机飞行员把训练叫“飞数据”,如果到了实战,就是“打数据”。“我们不会放掉任何一个制胜的数据。”张宪友如是说。前些年,该旅参加上级组织的“金头盔”自由空战强训,为了练强制衡敌人的方法招式,飞行员不断给自己加强度、上难度。一次机务例行维护,当机务官兵看见“过载超过9G”地面检查维护卡片时,纷纷怔住了——9G,是指9倍于自己体重的压力,是飞行员可以承受的极限顶点。“这样的力量压在复合材料上都会变形,更不要说是压在人的血肉之躯上。”当空战结束,该旅飞行员、副参谋长吴春昊摘下氧气面罩,只见他面部涨红、双眼充血,脸上勒出好几个深印子,有的地方已经勒得青紫……可他像感觉不到一样,满脸兴奋地说:“打得真爽,那几个难缠的,都干下来了!”而他甘愿承受的压力,甘愿作出的冒险,其实就来自平时飞行作战数据的积累与运用,“告诉祖国,我的翅膀硬了,要我打到哪儿我就会打到哪儿!”

让记者感慨的是,“数据意识”浸润到“中原雄鹰”各个角落。和飞行员一样,作为歼-10B维修保障的“达人”,专业技术少校朱鹏展(以国防生2009年6月入伍)和孟虎(2013年特招入伍)同记者交流,也是“数据不离口”。“今天的飞机可以叫‘聪明飞机,计算机能动态监控每个系统的一举一动,看数据是我们维保工作跟过去很大的不同,”朱鹏展刚执行完飞机维护工作,就趁热打铁给记者解说起来,“比如飞机训练回来,我们就要马上连通飞机的飞控系统,读取飞行参数,和各种性能指标进行比对。”他指出,计算机能帮助地勤快速定位有疑问的位置,但问题定性却考验着技师的知识和经验,“拿飞机的油压来说,如果出现反常的数值波动,我们要考虑很多原因,有时候得让机械、特设、电子等等专业的技师综合研判,我们既不可能视而不见,又不能草木皆兵”。

老空军毛兰成在殲-10B战机上和“90后”战友在一起。摄影/刘歆

和飞行员一样,地勤人员也是战斗员。“也许外人不太了解,越是先进的飞机,越需要伴随保障的一套系统。”孟虎介绍,“你们看视频,飞机转场都只有歼击机起降的镜头,其实很多时候,还有运输机搭载地勤人员和配套航材。”他提到一个故事,一次重大演训任务,该旅歼击机分队和相关保障的运输机计划异地出发,要在前进机场会合,不料运输机所在场站天气恶化,无法按时到达,此刻前进机场里,“中原雄鹰”旅只来了一位地勤机械师,他原来是奉命打前站,提前勘察的,这下子,面对单独前来的歼击机,“他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依托兄弟部队协助,挑出称手的设备,居然一个人保障了飞机,把好些个专业工作都做了,创造了奇迹!”

“好厉害啊,真是今天当修理兵,明天当战斗兵。”面对记者的赞叹,可朱鹏展和孟虎却露出一丝惭愧,“我们有一项技能其实退化了,那就是持家。”作为军人,而且是“技术男”,这些七尺男儿内心都有份难舍的儿女情长。“因为执行战备任务,回家也不准时,做家务更是别提了,”孟虎回忆,“有一回,难得任务结束得早,我回到家里,正碰上家里淋浴开关漏水,就忙着去修,可我这双修飞机的手却被老婆看不上,她嫌我笨手笨脚,就自己出马,给龙头换上垫片,一下子就好了。”孟虎不好意思地大表佩服,妻子笑着说:“你们男人呀,靠不住!”

来了都说“中”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凡是过往、皆为序章。采访中,60年前参加空军的老战士毛兰成以及十年前歼-20隐身战机首飞试飞员李刚似乎都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和“90后”的同行人热烈交谈着,“三代空军人”把各自经历的故事串在一起,俨然汇成人民空军发展壮大的壮丽画卷。

“现在的战机越来越好开,就跟开好车一样。像我和毛老过去所处的年代,飞行员眼前是五花八门的仪表,稍不留神就会错过战机,而且驾驶杆很沉,有时为了拉杆调整飞行姿态,连身体都离开座椅,飞行员累得飞行服都湿透了。可你们开的现代化飞机,感觉非常轻便,就像汽车加装了助力转向系统。”但李刚话锋一转:“正因为要驾驭充满高科技的歼-10B乃至歼-20,飞行员已不能简单把‘会飞定义为终极目标,我觉得一个合格的新时代空军飞行员应该具备工程背景,从操纵员变为系统管理员,让好飞机真正占据战场优势。”

“那个时候,空军试飞部队到我所在部队挑选试飞员,当时我的年纪也不小了,部队里的老飞行员转到民航工作很普遍,我也接到民航的邀请电话。但听到选拔试飞员,我找到前来选人的领导,表态说‘我愿意为空海军战友早日飞上新型飞机做贡献。”站在歼-10B飞机旁边,李刚忆起自己试飞歼-20的传奇经历,“我和‘中原雄鹰一样,要成为新飞机的驾驭者,就得实现人生的‘第二次飞跃。”李刚告诉记者,一名优秀的空军试飞员,自己会飞还不够,还必须“能说会道”,要具备向科研人员准确反馈飞行感受的能力,试飞员永远处于学习状态,不断掌握新知识,每次飞行回来,认真做飞行评述报告,记录飞行体会。“任何的努力都不会白费,在不断的学习总结中,我对试飞工作已变得十分敏锐,能捕捉到新机的任何微小异常并提出故障判断,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大量珍贵数据,”李刚说,“2011年1月11日,我驾驶2001号歼-20验证机,完成了18分钟的首飞。十年后的今天,歼-20已装备部队使用,而我也因年龄太大而停飞,但我骄傲,我曾站在巨人肩膀上,为大国空军建设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

准备出击。摄影/ 刘歆

在李刚眼里,这群初出茅庐的“换羽新鹰”们正成为“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空军的中坚力量,他们正把老一辈传下来的荣誉化作开启新征程的巨大动力。“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更辉煌的历史,”旅飞行一大队长叶明德向毛兰成、李刚等前辈表示,“虽然年龄差距大、所处时代不同,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根子一脉相承,我们在改革强军中有了‘飞得远的新佩剑,更有‘飞出去的主心骨。”

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大校用极富中原文化的表达诠释了这场采访活动的意义:“老家河南,遇见美好!很高兴在一个来了都说‘中的地方,向大家介绍‘中原雄鹰这支空军航空兵部队。‘中原雄鹰中不中,我们共同来见证!”申进科强调,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人民空军,是有着优良传统的战略军种。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一代代空军官兵胸怀凌云壮志,搏击万里长空,推动空军建设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书写了“空军答卷”。“这张备受关注的‘空军答卷,就有‘中原雄鹰的壮丽一页。我所了解的‘中原雄鹰,过去有辉煌战绩,现在有强军实绩,未来有高远追求,心中有坚定信念。站在养育我的中原大地,仰望一架架空军战鹰奋飞新时代的天空,更加深刻体会到:全国人民热爱蓝天、心系空军,是人民空军向世界一流空军迈进的力量之源!”申进科大校在“永远跟党走”主题活动上表示,经略空天、能打胜仗,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重托,是人民空军必须担起的使命责任。空军官兵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用忠诚和生命守护祖国空天安宁、守护人民幸福生活!

猜你喜欢

雄鹰空军战机
次世代战机
未来战机大猜想
加油!你是最X的战机
空军行动
战机发展史
法国空军
郐振明 (国画)《雄鹰》
康巴雄鹰
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
论抗战时期中美空军联合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