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2021-04-27罗添
罗添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科目,是学生打好学习基础的关键。笔者认为,将深度学习理念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对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很大的作用。
一、运用思维导图初步构建深度学习理念
思维导图能够应用于数学教学的多个阶段,能够贯穿数学教学的始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地运用思维导图将零散的数学知识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初步构建深度学习理念。
例1,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主要包括生活中的数、比较、加与减、分类、位置与顺序、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等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应用思维导图讲解这些内容。小学生缺乏学习经验,没有独立制作思维导图的能力,一个单元结束后,教师可以制作或下载精美、有趣、内容丰富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师还可以以此为例,为学生介绍思维导图的概念和制作方法。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教师应鼓励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时要在数学元素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精美的图片和有趣的文字,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有帮助。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比较大小的知识点、加减运算知识点分别归类,并在这些知识点下方添加一些典型题目,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例2,小学典型数学题:(1)某工厂在一个月中,上半月生产了350件产品,合格率为90%,下半月生产了450件产品,合格率为96%,这个月的产品合格率是多少?(2)甲乙两家商店,如果甲店利润增加25%,乙店利润减少25%,那么这两家店的利潤就相同,原来甲店利润是乙店利润的百分之几?(3)修路队计划在30天内修完一条公路,开工9天后完成了计划的45%,这样将提前几天完成任务?这几道题都是关于百分数计算的,学生只要理解了题目意思,掌握了百分数计算的关键,就能正确地解题。教师要让学生独立解题,将解题心得和方法进行归类,尽可能地探究更多的解题方法,并对其加以说明。有人说,一千个读者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道理,一千个学生眼中就会有一千种思维导图。因此,教师要仔细检查每个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提出合理的建议,还要表扬优秀学生,并鼓励其他学生向优秀学习。
例3,小学数学典型题:(1)一辆汽车每行驶8千米耗油4/5千克,平均每千克汽油可行驶多少千米?行驶1千米路程耗油多少千克?(2)学校阅览室有36名学生,其中4/9是女生,过了一会儿,又来了几名女生,这时女生占总人数的3/5,一共有几名女生?(3)水结成冰后,体积要比原来膨胀1/11,那么2.16立方米的冰融化成水后,体积是多少?这三道题是典型的小学数学分数计算题,学生必须理解题目意思,掌握分数相关知识点和计算方法,才能正确解题。如第一题,平均每千克汽油可以行驶多少千米,可以用4/5除以8,算出平均每千克汽油可以行驶0.1千米,所以行驶1千米耗油10千克。后面两道题学生仍然要理解题目意思,掌握分数的乘除法才能正确解题。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归纳考点、题型、解题方法等制作思维导图,让他们将分数计算题、比例题、趣味数学题、纯计算题、口算题分门别类地整理在一起。久而久之,当学生做出了每个单元、每种题型、每本教材、每本参考书的思维导图后,所学内容就会变得一目了然了,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就是典型的“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
二、通过问题引导完善学生的深度学习结构
例1,在因数与倍数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倍数肯定很熟悉,都知道1是0.5的2倍,4是2的2倍,而提起因数却只能根据书本上的概念来理解。教材中,2乘6等于12,那么2和6是12的因数,12就是2和6的倍数。这节课主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通过上面的事例,我们知道研究因数离不开研究倍数,同理,理解倍数也不能脱离因数。
例2,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关于空间与图形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以现实生活中的空间与图形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那么我们都学过哪些图形呢?生: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哪些教学设施包含你们说的图形呢?生:黑板是长方形的,课桌是长方形的,凳子也是长方形的,窗户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有些旗子是三角形的……师:我们之前学过的图形都很薄、很薄,就像黑板和桌子的表面,就像教室地板的表面,就像教室墙的表面,黑板和桌子这么厚,墙也很厚,我们还能说它们是平面图形吗?大家经常会听到“空间”这个词,也时常会提起空间,那么数学意义上的空间到底是什么呢?它和平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这样一来,教师便把空间和平面图形教学无缝连接起来了。
例3,在讲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关于1到5的认识和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小明养了两只小白兔,有一天他带两只小白兔到花园里玩,有一只小白兔走丢了,小明难过极了,小明的妈妈看着难过的小明,又送给了小明两只小白兔。一天,小明的爷爷在花园散步时,竟然找到了之前走丢的小白兔,于是欢欢喜喜地把兔子抱给了小明。同学们,小明现在一共有几只小白兔呢?这个有趣的小故事很快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就会积极学习1到5的加减法,会计算小明有几只小白兔了。
数学是逻辑思维非常强的一门学科,我们常见的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方程思想、函数思想、分类讨论等,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讲得太深,而应慢慢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就逻辑思维来说,教师可以通过搭积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例如,数列里的规律这节课要求学生写出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差,再观察间隔的两个数之间是否有关系。此时,教师可以写出一串有规律的数字,引导学生在相邻的两个数之间做加减法,观察它们的规律。
三、深入理解概念加强学生的深度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课本上繁杂的概念简单化,让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还应要求学生理解、熟记每天所学的数学概念。每一单元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出本单元的数学概念框架图,一个学期结束时,还要让学生汇总此前画的各单元结构框图,梳理数学概念。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完善数学概念体系。大家都知道,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思维的支撑,学生做题和审题也同样需要数学思维的帮助,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1,小学生比较喜欢画图,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可爱、鲜艳的图片,让学生根据数学概念的內容和层次,将数学知识点写在结构框图的适当位置。每次教完一个单元、一本书后,教师都可以为学生布置做结构框图的任务,学生完成后,教师要认真检查每位学生画的结构框图,并对学生的作业给予一定的指导,还可以对完成较好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其他学生。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梳理了数学知识,还逐渐完善了自身数学概念体系,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2,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混合运算,教材中关于混合运算的题为:小熊去购物,饼干每包4元,面包每个3元,糖果每袋5元,蛋糕每个6元,花生每包7元,小熊要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那么小熊要付多少钱?对于这道题目,三年级的学生也许会先算出4个面包的钱,即3×4=12(元),然后再将面包的钱加上蛋糕的钱,就等于小熊需要支付的钱,即12+6=18(元)。但是这样的方法只适合比较简单的数学题,对于比较复杂的数学题,这样的分步计算方式是比较麻烦的。因此,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合理审题,这道题给出的信息比较多,题中虽然说明了饼干、面包、糖果、蛋糕、花生的价格,但小熊只买了蛋糕和面包,那么学生在审题时,就不需要考虑饼干、糖果和花生的价格了,可以将两个计算式列成一个计算式,根据混合运算法则计算出总价格,即6+3×4=18(元)。这里需要提醒学生在计算时要注意:加减乘除混合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总之,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科目,但基础知识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使学生能够从中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了解数学本质,从而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作者单位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巴拉素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