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效果

2021-04-27曹杨万雪媛通信作者

医疗装备 2021年7期
关键词:呼吸机通气综合征

曹杨,万雪媛(通信作者)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 (江苏徐州 221006)

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新生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出生后短期内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并逐渐加重等症状,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儿可伴发肺部感染,对其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机械通气治疗该病患儿。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是将控制通气与自主呼吸进行有效结合,根据设定的呼吸参数添加指令进行通气[2];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是一种辅助通气方式,过程中无需建立人工气道,临床上可用于对急性呼吸衰竭、哮喘等疾病患者的治疗。本研究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28例)和试验组(32例)。对照组男16例,女12例;胎龄27~36周,平均(30.39±2.21)周。试验组男18例,女14例;胎龄28~36周,平均(30.74±2.07)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早产儿;符合《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3]中的诊断标准;无内分泌性疾病;患儿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伴有其他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损伤的患儿;严重营养不良的患儿。

1.2 方法

两组均在呼吸机治疗前给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52128,规格:70 mg/支)与灭菌注射用水混合,经气管注入肺部,采取平卧、右侧卧、左侧卧、半卧的顺序进行注射,每次间隔1~2 min,1.25 ml/次。

对照组接受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呼吸频率设定为50次/min,吸气时间设定为0.3~0.6 s,吸气峰压调整至末潮气量处于5~6 ml/kg,病情稳定时撤机。

试验组接受无创正压通气:呼吸频率设定为15~20次/min,呼气峰压设定为15~20 cmH2O 病情稳定时撤机。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4、48 h后的氧合指数(oxygenatin index,OI)、吸入氧浓度(fraction of inspire O2,FiO2),以及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肺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颅脑出血等)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OI、FiO2比较

治疗24、48 h 后,两组的OI 均高于治疗前,FiO2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OI 高于对照组,FiO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OI、FiO2比较(±s)

表1 两组OI、FiO2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同组治疗24 h 后比较,bP<0.05;OI 为氧合指数,FiO2 为吸入氧浓度;1 mm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OI(mmHg)治疗前 治疗24 h 后 治疗48 h 后对照组 28 116.21±12.03 239.99±22.41a 275.69±26.42ab试验组 32 115.79±12.61 256.27±29.42a 299.59±29.19ab t 0.131 2.283 3.306 P>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FiO2(%)治疗前 治疗24 h 后 治疗48 h 后对照组 28 52.63±9.22 47.01±6.04a 41.74±6.02ab试验组 32 53.01±9.16 41.03±5.01a 35.22±4.16ab t 0.673 4.191 4.930 P>0.05 <0.05 <0.05

2.2 两组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试验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呼吸机使用时间(h)氧疗时间(h) 住院时间(d)对照组 28 17.41±2.12 149.52±12.39 65.89±10.99试验组 32 12.42±1.51 128.53±10.41 50.34±8.81 t 10.598 7.131 6.079 P<0.05 <0.05 <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肺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颅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是由于患儿机体的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分泌不足所致,可导致肺泡发生进行性萎陷,患儿出生时胎龄越小,该病发病率越高。临床上主要通过气管插管给予患儿所需的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而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由研究显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可减轻患儿的自主呼吸与呼吸机的对抗,但治疗及恢复过程较长[4]。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主要以患儿的自主呼吸为动力来源,在吸气过程中可给予压力支持,并在呼气时降低低压力,可减轻患儿呼吸肌的负荷;该治疗可有效调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呼吸参数,提高氧合功能,且安全有效[5];此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使氧气在正压条件下进入肺泡中,并能够扩张支气管,提高肺泡的充盈程度,进而减轻患儿的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并可缩短通气时间,提高治疗效果[6]。卢隽滢等[7]的研究结果显示,FiO2水平过高可造成氧中毒,而OI 水平升高提示患儿氧合功能恢复较好。廖勇杰等[8]的研究结果显示,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相比较,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通气、氧合状态的改善程度更加,治疗时间优势更为明显,且安全可靠。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4、48h 后,试验组OI 高于对照组,FiO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有效缩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治疗时间,并可有效改善期通气状态,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呼吸机通气综合征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Chandler综合征1例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考前综合征
不通气的鼻孔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