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翻译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探析*

2021-04-27王晓路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译文共同体教学模式

王晓路

(安徽大学 外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1)

在语言教学研习中,翻译是最能检测学生语言综合能力,也是最能展示语言课堂教学成效的。长期的翻译教学与翻译工作实践表明,翻译的艰辛在于行业专业词汇与职业表达技巧的掌握熟练程度。从目前来看,在校学生无法体验职业翻译中遇到的现实难题,同时由于受制于课程安排时间和教学进度等,教师无法将现实工作中的翻译案例编入课堂教学。而互联网背景下的翻译学习共同体可以将师生与翻译工作者聚集在一起,将问题案例汇总研究,共同提出解决方案,推动外语翻译水平的共同进步。

一、新时代发展翻译学习共同体释义与教学模式发展态势

(一)新时代翻译学习共同体释义

信息技术的成熟与互联网工具的普及使得各行业都产生了巨变,全面进入以信息化为导向的新时代,翻译领域也概莫能外。而与时代的碰撞中,翻译领域也兴起了新的思潮,“翻译学习共同体”的模式更是愈发广泛地为翻译从业者所接受和应用。起初源于社会学的“共同体”概念是为了完成特定的目标任务将大家聚合于一起形成团队组织[1]。伴随信息化智能化和全球移动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之间的互联互通已不再受制于地域限制,共同体不断被引入新的行业,赋予新的语境意义而获得重构。“学习成员共同体”是新技术条件下人才培育的教学模式,其自身理论建构基础分布式认知理论、非显性知识构建主义等。其是被博耶尔引入教育领域[2],此种学习模式要求教育各方目标明确,共同参与教学阶段的各项任务,在互动学习进程中获取知识,不断分享习得的经验。而翻译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是翻译技术服务商,为适应市场需求实施创新,将学生、教师、社会翻译专业人士和爱好者等连接在一起,形成共同立体联系网络,构建出一套互动互联的“翻译学习共同体”的训练模式,主要目的是依托网络技术将有志的提升翻译能力的在校师生和社会翻译工作者联系起来,将各自的翻译经验和总结进行汇总交流学习,在翻译社群内通过互动讨论的方式寻求最优的翻译解决方案[3]。该教学模式打破时空的局限性,真正意义上达到校内年级互动,师生互动,校外跨行业互动、职业内互动。此种翻译学习共同体强调社会性、分布性和创建性,能将多层次不同的地域的语言翻译爱好者聚集起来,共同协作交流互动学习,参与翻译项目的完成。总而言之,新时代背景下的翻译学习共同体,区别于传统的翻译学习共同体,它更加强调信息技术和现代科技手段的介入和引用,通过运用最新的科技和技术,来促进翻译学习效能提升,从而构建高效化、快速化、网络化、时代化的共同体,提升团队学习成效[4]。

目前,语言教学中出现的翻译学习共同体模式对校内语言教学实践产生极大推动作用,让传统的翻译课堂讲授练习受到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当然借助网络平台形成翻译群体式互动教学也给校园翻译课堂教学提供了较为理性实用的平台,为推动翻译教学创新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二)翻译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发展态势

随着国家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的持续深入,对翻译人才职业技能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然而,目前翻译学习基本上以单人或小组合作为主,这种单枪匹马的学习方式显然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需要开展翻译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当前尽管翻译学习共同体已经有了初步的尝试,但是基本上以线下的方式为主,探索得不够深入,特别是互联网技术手段尚未得到有效介入,这阻碍了新时期背景下翻译学习共同体的实行。为此,文章重点对新时代发展下的翻译学习共同体展开研究和讨论,通过流程设计、方法探讨和效果评价,来对新时代发展下的翻译共同体发展展开系统性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5]。

故而以分享与便捷为特征,以互联网作为教学工具与关联媒介的“互联网+教学”的模式开始崭露头角,而对这一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也不被不断引入各学科的教学改革。如今,在互联网技术、卫星转播技术与数字传媒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有机整合下,网络传媒和智能终端设备等传媒工具完成深度融合,使语言教学从传统的课堂教室走向移动智能终端,将翻译教学的环境发生变革,实现语言教学的信息化、移动化和智能化。现今的翻译学习共同体已经依托移动通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基于社交APP的移动在线学习,此种移动在线学习可以将教学双方及其社会助学参与者在任何地理时空与语境中聚集在一起实施信息化的教学研究,这种便捷教学途径提升了语言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展示出良好的多维性、开放性和及时性。而如何高效结合移动社交在线软件,提升语言翻译教学的成效,培养翻译学习者运用工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合作和交流沟通能力适应市场对翻译精英的需求,这些都是翻译学习共同体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传统翻译课堂与线上课程教学模式的局限

(一)传统翻译课堂教学的发展局限

传统的翻译学习模式为以专门教师及固定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翻译课堂在培育翻译人才的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发展优势和现实生命力,但在翻译培养模式上因为受到一定的局限而亟待更多的突破和创新。首先是翻译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研习时间长度有限。很多学校在语言教学的翻译课程开设上维持1个学年,每周一次的课时安排。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沿用传统的理论讲授,辅之以多媒体教学下的课堂教学互动与讨论,释疑解惑为主。在翻译技能知识的传递与接收上基本是单向度的[6]。学生在翻译知识技能的获取上口基本处于被动位置,即便出现了自己的思考想法也不能深入参与。大学翻译课堂基本是老师一言堂式的灌输。这种被动式聆听的教学模式极大的挫伤了学生自主研习翻译知识与技能的积极主动性。其次是课堂教学的翻译内容受到一定的局限。课堂翻译讲授以教程选材为模板,多由老师选定,班级学习内容趋于一致,很难有针对性的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最后,翻译课堂教学与学生日后迈入职场的翻译实践活动是否存在契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授模式,如果教师是以应试教育为主,那么根据教材的核心知识点反复演练即可收到成效。但是对翻译能力的真正检验是学生从事翻译工作。此时,学生将独立面对各式各样的翻译问题,这是课堂教学所无法企及的。只有迫于职场的压力,学生才会带着问题对翻译的技巧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社会各行业缺少的是有专业背景的优秀翻译人才,而学校的翻译教学模式是无法满足现实需求的。不能实现校企对接的办学使得翻译教学课程与职业化的翻译人才培养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传统线上翻译课程的局限

传统线上翻译是指利用媒体工具将课程进行视频或语音备份,再利用互联网工具将其分享给学习者的模式。与传统翻译课堂教学相比,传统线上翻译课程有意识地利用了互联网这一工具,这是其进步之处。然而传统线上翻译课程教学,如翻转课堂等,将翻译课程通过视频网络的方式向学生集中播放均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将知识体系传播最大化精细化的优势。但传统线上翻译课程教学模式的局限在于首先是师生间互动交流性有所欠缺。受到课堂条件的限制,教师无法及时掌握每个学生在翻译课程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不能有效的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方案[9]。在互动交流不够的状况下,学生容易在翻译学习中积累大量的疑难问题,这使得学生在语言翻译中变得困难重重,失去学习练习翻译技能的信心和兴趣。其次,传统的线上翻译课程注重的是知识点掌握的结果考核与评价,课堂表现与翻译技能的灵活运用很难被有效纳入考核体系。再则,在师生交流依靠在线互动、现场问答、分组讨论等教学活动中,学生难以成为翻译研习的发起者。

三、新时代发展下翻译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建构

(一)新时代发展下翻译学习共同体模式的基本架构

翻译学习共同体是翻译课程教学参与者,社会翻译工作者以及翻译爱好者为了完成共同翻译任务所构成的学习团体。团体中学生是翻译能力建构的主体,他们解决翻译问题中的难题是通过不断反思和交流的方式实现的。准确译文的形成是个人与团队共同商讨完成的。教师在翻译学习共同体教学中扮演的是监督协调者的角色,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互动交流与不断优化反思,实现翻译知识体系的建构与内化。对学生翻译进程的把控可以便于教师有效的调整教学策略,组织安排教学活动[10]。在翻译教学的评估阶段,主要实施的是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专业人士评估,建立翻译学习个人档案。而社会助学者可以凭借自身的翻译实务优势充当顾问或点评者。翻译专业人士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多元思路解决翻译学习中的难题。并可有助于学生培养职业意识。

翻译学习共同体的各方参与者在相互信任,方向一致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移动社交平台形成互动学习、协作发展的格局,以期实现能力互补。面对不同的翻译文本与疑难问题进行自我反思、知识重构,正是内容的通过反思与重构,才能在翻译过程中实习译文的完整、准确、逻辑清晰、意思连贯。达到切合原作风格,可读性增强、传达原作功能的高质量翻译。

(二)新时代发展下翻译学习共同体模式的操作流程

第一,确定共同体中学习参与者的范围。可以通过网络或以其它方式向在校各年级学生、毕业生或从事翻译的工作的人员进行项目说明,广泛的招募有意参与本项目人员,与课题组一同形成翻译研究团体。

第二,在翻译学习共同体内部组织能力选拔考试。以区分难度系数的测试挑选出翻译能力较好的成员成为学习共同体内的小组管理者,协助翻译课题组教师参与组织管理与翻译整理工作。

第三,让学习参与者认清学习共同体的存在价值和重要意义,组织策划者必须在网络学习共同体中探讨共同研究翻译,共同进步的好处,加深同伴间的信任,为日后的协作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建立移动互联的网络沟通平台。通过智能多媒体平台和移动交互平台两大系统的构建,形成课内外相互贯通的翻译教学环境。首先,多媒体智能教学平台主要以翻转课堂和PPT的形式开展翻译理论知识、翻译技能辅导、翻译疑难处置以及译文鉴赏,目的在强化学生翻译知识体系的内化以及工具技能的运用。其次,移动网络APP交流平台建设包含同步一对一,一对多和多方共同交互,强调翻译技巧与疑难杂症的交互探讨,异步交互则不受时空局限,可为翻译学习交流提供便捷高效的交互空间。QQ、微信的及时推送和交流讨论应用功能可以有效整合到翻译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中来,能够便于成员共同研习翻译技巧,资源共享,通过专门的整理与总结归纳后逐步内化为自身的能力,提升翻译素养。

第五,作为翻译学习的引导者和监督者的教师应根据学习目标确定翻译目标和内容主题,引导学生思考,课堂教学侧重翻译理论、翻译工具和翻译技巧的传授。相应的引入翻译职业技能,参与协作翻译,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翻译任务,形成反思总结的好习惯。

第六,翻译学习共同体的小组管理者要定期整理学习共同体成员翻译研讨的内容,由专业教师和职业翻译参与,组织赏析译文的点评活动,通过移动交互平台的APP将优秀译文推送传阅。

第七,对群内学习成员实施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建立学习资料库,将翻译日志,反馈信息及时归纳总结,并依据重点难点布置相应的补充练习作业。

翻译学习共同体的创建有助于校内外协作,师生间沟通。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翻译知识,形成独立思考与处置问题的能力。还可丰富补充教案中的疑难译例,在翻译学习共同体的互动训练中,各参与主体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校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和学业相关的专业知识,探寻日后自身在翻译中感兴趣或擅长的专业领域,为择业指明好的方向,教师也能在互动中持续累积翻译素材,毕业生和翻译人员也可以通过翻译教学的互动,结合自身的翻译实践提升翻译水平。该学习模式不但增强翻译爱好者与教学主体的互动与沟通,而且通过良好的分工与互助互评,激发各参与主体的学习热情。

(三)翻译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对参与者能力提高的效果评估

在翻译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对参与者能力提高的效果评估上,应以翻译策略实施能力为代表的六大能力为指标(见表1),来进行效果评价,从而客观地探讨翻译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实施价值。

表1 翻译过程与译文质量的评估指标

研究表明,通过对翻译学习共同体内成员的译文检测、翻译日志以及网络聊天记录等数据的分析,能够发现存在更多的学生在语言的工具运用能力、语言教学外能力以及心理综合素质有较大的提升作用[11]。例如,有学生表示自己在翻译问题的交互研讨过程中通过信息搜索累积了大量检索知识,也有学生通过微信群的讨论,在专家的指点下学会使用专业术语库搜索相关译文,并掌握不少译后编辑处理技巧。其次,很多学习共同体的参与者通过群内翻译分工协助培养了他们团队协作的精神与责任意识[12]。当看到自己参与的译文在反复讨论修改后,成为优秀译文被推动传阅的时候,翻译的自信心也在不断增强。创造性的灵感与批判性的思维能力也在逐步提升。在语言教学外能力的培养上,不少学生觉得通过学习共同体内头脑风暴式的研讨对翻译项目的主题知识拓展非常明显,移动交互的研讨平台让大家能够利用零散的时间累积很多文化背景知识。然而,在翻译策略实施能力、双语综合运用能力和翻译知识与技术处理能力上参与者提及较少,因为这三项重点考察学生的翻译功底,需要长时间大量翻译实践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提升。短时期内较难产生立竿见影的成效。由于翻译文本被大量局限在教材或教辅资料内,对于翻译过程本身来说是缺乏职业化的训练的,翻译职业技能也未能得到显著提升。但众多翻译专业人员的参与会引入不少不同类型的文本和翻译项目,这有利于在校学生在掌握翻译基本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提高翻译策略实施能力、双语综合运用能力和翻译技术处理能力。

学生翻译日志与聊天记录还显示,翻译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理解、翻译与修改原文,提升译文质量上效果显著。在原作理解上,诸多参与者的协商研讨加深各主体对原文作品隐性信息的挖掘和感悟,在译文生成阶段,原作文化背景与语境信息促进了大家对译文准确措词的追求。译文修改阶段是在教师指导和专业人士审核下完成的,网络教学的共同参与者会在文本词汇的内涵外延上反复磋磨,其炼词用句的意识非常明显。这可有效的增强译文符合原作风格,语境词汇符合专业背景,达到了传递原作功能的目的。

四、翻译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实施的思考

翻译教学的实践证明,专业教师在通过智能多媒体教学平台和移动社交平台帮助学生建构翻译知识理论体系和技巧上的成效明显优于传统翻译课堂教学,学习共同体具有时空限制少、研习时间长、职业接触多、参与灵活便捷的特点,可以实现多项教学目标,作为翻译教学课堂的补充,以及毕业生于翻译人员参与翻译教学研究的延续与反馈,翻译学习共同体的优势非常明显。但学习共同体终究无法取代课堂教学,知识体系化与技能模块化传输的优势,这也引发了我们对翻译学习共同体的深入思考。

第一,必须维护好在校学生自主翻译的积极性。实践表明,职业翻译者迫于职场压力研习翻译知识和技巧的主动性要远远高于在校学生,通过翻译学习共同体的演练,在校学生的学习翻译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均会出现明显提高,而如何保持延续学生对翻译教学的兴趣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于后续没有积极参与的学生,教师与组织者要主动联系,探寻他们关注的翻译难点问题,询问翻译学习共同体内的研讨的翻译内容是否难度太大。教师还是要根据教学大纲调整教学难度和教授的方式。

第二,要有针对性地强化应用型、专业型文本的翻译。目前在校学生更多接触的是文史科技类的翻译范本,而对应用型,专业领域内的翻译文本接触非常少,在翻译经验上非常匮乏,这不利于学生就业面对职场竞争。要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各种类型的翻译题材,熟悉多种语体语境与行业内的专业背景知识,这些都是需要长期接触磨练方能收到成效的。翻译学习共同体的组织者要有意识的选取专业背景较强的文本作为译文素材,这对提升在校生的翻译感悟能力和翻译实践水平是有有益无害的。

第三,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参与翻译学习共同体的目的是在团队互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只有在疑难问题无法解决的时候才可以向学习团队求助,且不可在学习过程中过分的依赖学习共同体而忽视自身对翻译知识体系的内化学习,将学习互动研讨变成获取翻译难题答案的场所。教师必须有意识的监督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实践反思,独立处置疑难问题的能力。

五、结语

文章在剖析传统课堂及线上翻译教学模式衍变与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化新时代下“翻译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发展与特点。给出了“翻译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完整构架体系、应用流程及评估体系,并指出这种以互联网平台,以时效性与群体参与为特征的新型模式正在逐渐成为促使翻译教学模式革新的强大推力。

猜你喜欢

译文共同体教学模式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爱的共同体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译文摘要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I Like Thinking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